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夏春秋 >

第1157部分

华夏春秋-第1157部分

小说: 华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大的麻烦,并且在一年的时间之内,就导致就上千名以色列士兵阵亡。虽然后来以色列军队对这一组织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是这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反抗!澳大利亚的局势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恶化了,而且严重到了需要中国出兵来镇压的地步!
占领澳大利亚的头一年,局势已经严重恶化,最终,中国政府没有出兵澳大利亚,而是与英国方面达成协议,在中国加强了对英国的物资与军事援助之后,英国派远征军到了澳大利亚,协助以色列方面维持澳大利亚的局势,这才最终解决了澳大利亚的混乱局面,而作为交换条件,中国派遣了15万正规军前往英国,协助英国防御!
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最初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一战前夕不久,澳大利亚才获得了独立,而直到现在,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仍然是总督。只不过,总督已经没有了实际权利,只不过是一个象征而已。但是不用怀疑的是,澳大利亚社会的主体都是英国的后裔,当初,澳大利亚作为英国罪犯的流放地,这点在历史中是非常清楚的。因此,从关系上来讲,澳大利亚与英国有着难以分割的渊源。虽然,后来澳大利亚与美国站在了一起,但是在美英战争期间,澳大利亚都没有向美国提供任何帮助,其根本原因就是大部分澳大利亚人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宗与身份。
随着英国军队的到达,澳大利亚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解,但是那已经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中国在占领了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之后,在先一步的进攻方向上产生了一次严重的分歧。
一部分陆军将领认为,此时美澳联军在澳大利亚的兵力已经不足以防御他们所在的西部地区,只需要一次进攻就能够拿下整个澳大利亚,并且迫使美国放弃在澳大利亚的抵抗。而陆军也尝试过这方面的努力,其中38军就在西线发动过一次战役级别的进攻,但是最终还是撤了回来,虽然没有承认失败,但是这已经是失败了。要占领整个澳大利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地区,主要以沙漠为主,部队作战对后勤保障的要求极高。另外,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缺乏良好的港口,而且要让船队进入澳大利亚西部的那些小港口,需要经过印度洋的季风带以及南太平洋上的暴风带,危险性相当高。所以,进攻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后勤支援都需要由陆路保障,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再且,美国与澳大利亚残余部队在这里修建了起了完善的防御工事,所以要想取胜,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陆军的行动证明是不可取的,最终,原计划被保留了下来,继续加强对这些美澳联军的封锁,将其困死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要不了多久,这些美澳军队自己就会因为弹尽粮绝而投降,根本就不需要浪费一兵一卒去进攻,只需要耐心的等待,就足以解决问题了!
不进攻澳大利亚西部地区,那么下一步应该选择什么方向?此时,海军内部也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一部分将领认为,要巩固在澳大利亚的胜利果实,就必须要尽快拿下新西兰,因为此时美国已经在加强新西兰的防御,如果不及时进攻的话,那么以后攻占新西兰将会付出更沉重的代价,而且大批物资正在由新西兰运送到澳大利亚西部的港口城市,这也将威胁到澳大利亚的稳定。而另外一部分将领则认为,在冬季进攻新西兰的代价太大,此时南太平洋高纬度地区的海况根本就不适合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所以应该将主力转移到中太平洋地区,对美洲大陆进行进攻,以分散美国的力量,顺便也就解决了哥伦比亚问题,如果能够夺取巴拿马运河的话,那么将对太平洋战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还有一部分将领认为,现在应该停止战略进攻行动了。进攻澳大利亚战役,已经消耗掉了国家半年来的战争储备,同时也应该让部队喘口气,而不是急于发动下一场进攻!
最终,第三方的意见占了上风,总参谋部决定在05年10月之前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行动,而是让部队进行休整,同时,开始准备进攻新西兰的准备。从这方面来看,实际上,总参谋部是采纳了第一方的意见,要巩固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胜利,就必须要攻占新西兰,虽然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役,但是却能够获得相应的好处。按照杨利威将军的回忆来看,当时在完成了澳大利亚战役第一阶段的行动之后,总参谋部就已经决定要攻占新西兰了,因为新西兰不是一个独立的战场,而是与澳大利亚战场紧密联系的。但是,当时糟糕的气候条件,最终迫使总参谋部放弃立即进攻新西兰的计划,而这也放弃了最好的机会。如果中国军队能够顶住恶劣的条件,一鼓作气的拿下新西兰的话,那么美国在新西兰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巩固防御,也就无法进行多强烈的抵抗,虽然气候条件会制造很大的麻烦,但是这比起后来在新西兰的血战来讲,已经算不上什么麻烦了!
总参谋部在决定攻占新西兰的时候,也决定要同时加强在中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以分散美国的力量,同时对美国本土产生威胁。也就在澳大利亚战役的后期,中国第一次动用战略轰炸机对美国本土进行了打击。在美国本土严密的战略防御系统面前,这次打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战略轰炸机发射的大部分导弹都被拦截了下来,只摧毁了几处不伤皮毛的小目标。但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批的战略轰炸机进驻中途岛开始不分昼夜的对美国本土进行轰炸。
对美国本土进行战略轰炸所收到的战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抵不上战略轰炸的弹药消耗。但是毫无疑问的,这种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轰炸之后的一个月之内,美国本土的防空力量就增加了30%,而在随后的一年时间之内,美国本土防空力量增加了250%。战略轰炸本身所收到的效果不明显,但是却严重的分散了美国的战争力量,导致美国投入本土防空的经费大笔增加,从而削弱了美国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也严重的影响到了美国在其他地区的行动。
美国也对中国本土进行了战略轰炸,但是距离中国本土最近的美军空军基地在阿拉斯加,而这里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并不适合大规模部署战略轰炸机,所以美国对中国本土的战略轰炸规模并不大,而一些从美国本土以及夏威夷群岛上起飞的战略轰炸机的轰炸效率就更低了。美国的战略轰炸收到的战果更少,而且付出的代价更大。美国的轰炸机要想轰炸中国本土,就需要突破至少两道外围的防空拦截线,然后才能够在距离中国本土2500公里左右的地方发射导弹。这导致美国战略轰炸机的战损率一直居高不下。这种没有多少效果的战略轰炸持续了半年之后,美国人自己就放弃了,因为这确实太不划算了!
中国加强中太平洋战区的另外一个举动就是增加了部署在中途岛的海军力量,特别加强了潜艇部队。同时,中国的攻击型核潜艇开始在美洲西部海岸地区活动,袭击沿海行驶的美国船舶,以封锁美国西海岸。这些潜艇部队的战果是非常丰硕的,仅仅在05年一年,活跃在东太平洋上的中国潜艇就击沉了至少550万吨的商船,而到了06年,这一数字达到了850万吨,这几乎是美国当年建造的商船吨位的75%!
可以看出来,在进行澳大利亚战役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加强整个中太平洋战区的作战力量了,而中途岛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太平洋上的海空军要塞,是进攻美国本土的最大的前进基地。在顶峰时期,中国部署在中途岛上的官兵数量达到了25万,其中驻防部队只有2万多人,其余的全是海空两军的后勤保障人员!而正是因为控制了中途岛,所以中国在中太平洋上的形势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在澳大利亚期间,美国不敢冒失的向澳大利亚大规模派遣部队!
当美国察觉到中国正在积极准备进攻新西兰的时候,也立即改变了战略安排,开始着手加强在新西兰的防御力量,比如,美国第2远征军就全部调往了新西兰,而原先这支部队是准备前往哥伦比亚的。另外,原本计划分配给俄罗斯的一大部分战争物资也被送往了新西兰。美国空军更是全面出动,增强在新西兰的力量,到中国在新西兰登陆之前,美国已经在新西兰驻扎了2500架作战飞机,加上新西兰空军,其战机总数量超过了3000架。而美国海军第3舰队也迅速的重建了起来,部署到了惠灵顿,以加强新西兰的反登陆力量!
可以说,在中国进攻新西兰的前半年,美国是卖了命的在加强新西兰的防御。从战略态势上来看,新西兰的位置相当的关键,只要美国能够守住新西兰,那么今后反攻澳大利亚的话,就会有一定的优势,缩短上万公里的路线。但是,只要新西兰一丢了,那么美国就将失去整个西南太平洋战区。很显然,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这也就能够理解美国为什么会拼了命的增强新西兰的防御力量了。
其实,当时美国的决策者已经认识到,随着澳大利亚军事逐渐平定,中国进攻新西兰是必然的事情,而此时,以中美两国的实力对比,以及中美两国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投入,很明显的,美国在西南太平洋上已经失败了,根本就无法抵挡住中国的下一轮进攻。即使,此时美国在西南太平洋上投入再多的防御力量,在没有强大海军的支持下,新西兰是绝对收不住的,最多,也就给中国制造一点麻烦,减缓中国的战略进攻速度,让美国获得喘息的时间。当然,增强新西兰的防御力量,对美国国内民众来讲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在连续一年多的失败之后,美国确实需要一些实际的行动来提高民心士气,来增强国内民众对战争获得胜利所怀有的希望。而在美国大部分的政府官员看来,新西兰也许会丢掉,但是这里绝对是用来改变美国国内现状的一个好地方,如果在新西兰打好了,那么美国国内的士气就会出现很大的改变,甚至会出现彻底的改观!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美国暂时停止了在其他战场上的大规模行动。首先,陆军基本上放弃了在哥伦比亚的进攻行动,而是将所有的主力部队都调往了新西兰,其中第2远征军就辖有3个陆军师与1个海军陆战队师,兵力达到了12万。而指挥第2远征军的是美国陆军名将蒙特利尔将军。另外,美国还在新西兰部署了其他的陆军部队,在中国进攻新西兰之前,美国部署在新西兰的地面部队数量已经达到了20万左右。虽然,这一数量仍然远远少于当初部署在澳大利亚的兵力,但是新西兰的面积只是澳大利亚的几十分之一,而且,在此之前,美国部署在新西兰的地面部队数量不过区区数千人!而到顶峰时期,美国派遣到新西兰战场上作战的部队数量超过了35万。可见,美国是拼了老命的在新西兰组织防御!
海军方面,第3舰队在第二次中途岛海战中被中国海军彻底的歼灭了,按照原先的计划,美国是想先确立了在大西洋上的统治权之后再重新足见第3舰队,但是现在美国等不到夺取整个大西洋的制海权了,就匆忙的从大西洋舰队抽调了1/3的兵力,组建了第3舰队,并且让第5舰队也增强了作战力量。为了防御新西兰,美国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其他一些战区的进攻行动,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美国当时有多么重视新西兰这个战略要地。
空军方面,在中国进攻新西兰之前,部署在这里的战机数量占到了美国战术空军总量的1/3左右,如果不是中国持续的对美国本土进行轰炸的话,美国还会继续提高在新西兰的空中力量。按照当时中国获得的情报,美国不但大规模的扩建了以前的机场,而且还在新西兰的南北两岛上修建了更多的机场,以容纳空军的战机。如果按照机场的容纳能力的话,美国完全可以在这里部署5000架作战飞机!而战役进行到最关键的事情,美国陆续向新西兰补充了至少2500架作战飞机,这极大的增强了美国在新西兰的防御力量。
从美国大规模动用陆海空三军来增强新西兰的防御来看,美国已经将这里列为了首要防御的地点,甚至不惜牺牲其他重要战区来增强新西兰的防御。比如,俄罗斯原本计划在05年6月,夏季到来的时候在欧洲平原上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当然,俄罗斯的进攻是必须要得到美国支持的,不然以俄罗斯的力量,难以取得多好的成果。但是,美国却在此之前,将原本应该运往俄罗斯是作战物资的2/3都送到了新西兰去,从而让俄罗斯放弃了这次战略进攻,而将其改为了一次战役级别的进攻行动。在哥伦比亚,美国已经开始按照战术分配,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扫荡哥伦比亚游击队,以及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家派遣到哥伦比亚的部队,但是正因为大量的作战物资,装备,以及原本应该出现在这里的第2远征军被调派到了新西兰去,所以美国只得放弃了这次规模最大的扫荡行动。而也就是在新西兰战役爆发之前,哥伦比亚游击队在阿根廷等国家的大力帮助下,重新控制了近1/3的国土,并且扩大了游击战的规模。
毫无疑问的,美国已经发现自己的战线拉得过长所带来的问题。现在,美国开始集中力量在主要的战场上了。欧洲战场上,俄罗斯虽然无力继续发动进攻,但是却可以顶住欧洲国家的反击,至少在一两年之内,俄罗斯不会失败。而哥伦比亚战场上,美军虽然都已经退回了大城市,但是主要的控制权仍然掌握美国的手中,只要兵力短缺的问题得到解决,那么美国很容易在哥伦比亚重新获得优势。而非洲战场,美国出了守住南非与西南部非洲之外,几乎放弃了在其他地区的行动。大西洋战场上,美国也没有对阿森松岛发动进攻,默认了中国在南大西洋存在的事实。
此时,美国也感受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麻烦,中国仅仅盯住新西兰不放,就导致美国在整个战场上被迫的将仅有的一点力量都集中到了这里来,从而放弃了在其他战场上的进攻行动。而正是因为美国开始将力量集中到了新西兰战场上来,这才为中国在其他战场上创造了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