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大业风云 >

第125部分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125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业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民中也往往仍然使用本姓,只是在与朝廷诸如正式公文一类的交往中,才使用汉姓。为了方便,我在后文中仍然使用原姓氏。

    也有平民被强制改姓的例子,就是在李靖、徐世绩、长孙无忌的封地,“遗民皆令其从主姓”。

    如果在少数民族中全面推行“改汉姓”,可能会遭遇到巨大的阻力,但是将“授姓”局限在贵族官员的范围,不仅可以吧阻力降低,更是要让“授姓”成为一种“恩遇”,成为一种身份尊贵的象征,从而可以潜移默化地,逐渐使一般的部民也以能够取得“授姓为荣”,所以《授姓令》最后还特地添了一条:部曲(即一般部民甚至包括奴隶)有功者,贵官(即贵族)可以本姓(即朝廷授予贵族的姓氏)授之,以示恩遇。

    就在西域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东北的消息,终于还是在大业二十九年(公元六三三年)的六月传到了东都。

    我很快做出部署:归勇可汗阿史那大奈领本部突厥军两万,就近支援黑水、靺鞨两都护;大将军程知节为主将,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副将,领三万禁军出征。

    然而程知节和尉迟敬德的兵马才走到恒山郡(今河北石家庄一带),东北的捷报就到了:南黑水都督思粘兵败被擒。而此时,阿史那大奈(汉名杨大奈)也刚刚召集好部属,半途就接到了朝廷回军的诏令。

    原来,那思粘吞并了越喜部,又屡败黑水都护将军王乾,气焰愈加嚣张,兵犯北黑水,把北黑水都督力塔也逼进了黑水镇,又进攻隋的屯卫,迫使部分屯垦移民不得不逃到各处兵镇寻求庇护。

    思粘愈发肆无忌惮,先是逼迫弱小的小思慕部与自己“结盟”,奉自己为盟主,又欺负更弱小的小莫耶部,强迫女伯爵嫁给自己。然后,自以为羽翼已丰的思粘兴兵南犯属于靺鞨都护的湄沱部。

    思粘的倒行逆施,激起了靺鞨、黑水诸部的不满,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都督们再次请求都护将军府出兵平叛。

    六月底,苏定方调集所部五千精兵,召集铁力、莫吉、安东、湄沱、虞娄五部共两万人马“誓师讨贼”。七月初六,先锋薛仁贵即率夷汉联军八千进入越喜部属地,思粘急忙命弟弟洛坤守后方,自己率领拼凑起的三万人马南下。

    然而,苏定方却并不想真的与思粘硬拼,兵法有云,上兵伐谋。

    汉族将领,素来讲求“伐谋”。

    这几个月,苏定方静观其变的同时,也并不是一点事情也没有做。

    在思粘手下,苏定方已经秘密联络了一个重要人物。

    思粘留守后方的弟弟洛坤。

    苏定方开出的条件简单而有效:平叛后,赦洛坤等无罪,并请朝廷改立其为新都督。

    这已经足够有诱惑力了。

    很快,正在前线的思粘就得到了后院起火的消息,而他“新娶”的小莫耶部女伯爵,更是与洛坤来了个里应外合。

    思粘惊慌之下,到底也算个人物,很快恢复镇定,下令不许走漏消息,以免军心动摇,然后决定趁隋军主力未到,先以三万优势兵力,击败薛仁贵的八千先锋。

    七月初十,两军摆开战阵。

    说起来,我真的不好意思把这称为战阵,与隋军于突厥军交战时两军的严整比起来,这只能算儿戏。思粘的人马,连个像样的队列都摆不整齐。

    但是黑水人是骁勇善战的,薛仁贵也不敢小觑。

    不过,隋军有杀手锏。

    后院起火的事情,思粘不讲,薛仁贵却要讲,虽然黑水人此刻大多还不懂汉话,但薛仁贵麾下,倒有五千靺鞨人,黑水本与靺鞨人同宗同源,特别是靺鞨北部的湄沱、虞娄等部,与黑水南方各部,更是言语相通。

    果然,隋军这边一呐喊,思粘的部下,便可是议论纷纷。

    “洛坤大人造反了?”

    “听说已经被敌军占了!”

    “啊呀,我的老婆孩子可还都在家啊!”

    ……

    思粘眼看越拖对自己越不利,下令对对面的隋军展开进攻。

    于是,他遇到了第二个打击。

    被他拉来的越喜、北黑水、小思慕等部的战士,立刻倒戈,加入了对方,如此一来,思粘的人马少了一万多,薛仁贵却平添一万多生力军。尽管南黑水部尚有不少人忠于思粘,但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逆转。很快,就连北黑水部的战士,也开始弃械投降了。

    在自己的军队行将崩溃之际,思粘只好领着一千多人逃入密林。

    等到黑水都护将军王乾也领了大思慕、大莫耶等部及依附于己的越喜、北黑水,总计万余夷汉联军“出征”之际,一万多思粘叛军,已经向薛仁贵缴械投降。

    一战,仅仅一战。

    不过思粘此刻还“逍遥法外”。

    朝廷很快批准了苏定方奏请以洛坤出任北黑水都督的建议,并授“罗”姓。

    削弱北黑水,而使其他某个部落崛起,并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至于在逃的钦犯思粘,其实已经用不着朝廷费心。

    洛坤,或者叫罗坤,第一个便放不过他。这个道理,不用我说,大家也可以明白。

    至于北黑水都督力塔(汉名李塔)和越喜都督才场(汉名乐才常),也对他恨之入骨。

    至于其他一些都督,“莫不欲擒思粘以献,以求恩宠”。

    数以万计的黑水、靺鞨猎人,被都督们派出,如同一群猎犬搜寻思粘的下落。而到了严寒的冬季,密林便不再能够成为思粘的庇护所。

    朝廷考虑的,是如何向黑水地区,增强中原的影响力。思粘之乱,虽然仅仅持续数月,却使各部损失人口将近三万,与整个黑水当时也仅有数十万人口相比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十月,朝廷下旨,在南、北黑水和越喜部相邻之地,“划出十五万亩地”,增设两处屯田卫所,“以黑水镇领之”,由中原迁移移民五千余口。次年正月,更再度下旨,在黑水镇旁,设“黑水县”,移民新旧四屯,改为设置四乡,“直隶东北道辖制”,成为不受“郡”管辖的“道管县”(根据朝廷行政区划,第一级是道、京都,相当于今天的省、直辖市;第二级是府、郡,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地级市;第三级是县)。

    大业三十年(公元六三四年)二月,思粘和他最后不足二百人的部属,被虞娄都督哈赤儿(汉名虞赤)的部下擒获,“避人烟已半年,衣皆破缕无存,以鹿皮裹身,言半月无粮,以雀鼠充饥,三五日不过一食,饥寒已极,捕者近前,诸贼既不能抗,欲逃已是无力”。哈赤儿将其押送苏定方处,稍后移送东都。

    落到哈赤儿手里,思粘应该感到幸运,如果落在洛坤等人的手里,多半当时便会被砍掉脑袋。

    思粘被押送东都后,原本应该是以谋逆之罪,“依律当斩”的,我却以“恰逢国遇大喜之事”,下旨赦免了思粘等人的死罪,将其与党羽、家眷共五百余口,“着有司暂行拘押,容后区处”。思粘已经是一只“死老虎”,对这种人,倒是不妨宽容一些。

第二百二十三章  松赞干布
    是什么样的事情,让朝廷“国遇大喜”?

    这话,还得从整整十年之前说起。

    大业二十年(公元六二四年)二月,吐蕃发生宫廷政变,以父王三臣和母后三臣为代表的旧贵族先后叛乱,并毒死了赞普囊日论赞,此后,七岁(根据历史记载,松赞干布实际继承王位是在公元六二九年,不满十三岁)的弃宗弄赞被一部分忠于囊日论赞的吐蕃贵族拥立为新的赞普,便是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

    此时的吐蕃,却已经陷入四分五裂,苏毗、白兰等曾经归属吐蕃的部族,也趁机争取隋的支持,彻底摆脱了吐蕃的控制。

    然而,仅仅五年,在大名鼎鼎的禄东赞的辅佐下,松赞干布就几乎平定了反叛的吐蕃贵族势力,使吐蕃重新走向统一。

    大业二十四年(公元六二八年),松赞干布企图再度收服苏毗等部,与支持这些部族的大隋又一次刀兵相见。在侯君集、程知节的带领下,隋军八千及附国、苏毗、吐谷浑、党项等附属部族五万联军与三万吐蕃军发生了一场持续两个余月的“军事冲突”,结果,双方打成了平手,高原恶劣的气候使隋军虽然有着兵力优势,却无力再战,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也领教了隋军的强大。松赞干布不是一个闭目塞听的君主,他致力于了解中原,而对中原愈了解,对大隋的强大也就愈加认识深刻。

    隋军限制了吐蕃向东、向北的发展,而不能对外发展,高原地广人稀,物产不丰,吐蕃战士纵然可以勇悍到以一当十,也不能与强大的中原王朝对抗。

    唐时吐蕃可以与中原、阿拉伯竞争对西域的控制权,正在于控制了今天青海的吐谷浑、羌人故地和川西的附国、嘉良诸部乃至河西走廊,才可以发动数十万人与唐军和大食军作战。而当宋代以后吐蕃失去河湟退居高原,便再也不能强盛了。

    不能向东、向北发展,松赞干布把目光望向了南方。

    南方虽然有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但对于高原上的吐蕃人而言,雪山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大业二十五年(公元六二九年),松赞干布出兵象雄、羊同(均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历时三年,吞并象雄、羊同。

    大业二十六年(公元六三零年),松赞干布建逻些城(今拉萨),第二年,将都城由匹播城(今乃东地区的琼结),迁往逻些,仍以匹播为第二国都。

    大业二十八年(公元六三二年),松赞干布改革官职,以禄东赞为大论(首相),吞弥?桑布扎为小论(副相),支?赛当汝恭顿为内大相(内务大臣),娘?赤桑扬顿为整事大相(司法大臣),另设兵马都元帅正副各一人,执掌兵权,另设外交、财政等官。官员仿照中原的品级制度,分为六等:第一等是瑟瑟(翡翠),二等是金,三等是银镀金,四等是银,五等为熟铜,末等为铁。臂章钉在方圆三寸的粗毛布上,悬于臂前,以别贵贱。

    在地方上,松赞干布分吐蕃本部为四“茹”,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卫茹”(即中茹)辖以逻些为中心的雅鲁藏布江北之地;“约茹”(又称腰茹、左茹)辖以雅砻河谷为中心的江南之地;“叶茹”(右茹)辖雅鲁藏布江上游南北之地;“藏茹”(后茹)辖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北之地。每个茹设大将一人,副将一人,判官一人统管。茹以下设若干千户府,每个千户府有兵约八千人上下,由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千户)统帅。这些官员既是军队的统帅,又是地方行政的最高长官,同时也是大小领主。四茹共有兵十五万左右。此外,在吞并了羊同、象雄之后,松赞干布在两国故地各设一个“行军元帅府”,以吐蕃人为正副、行军元帅,下设若干千户,以当地贵族充当,也有兵四万左右。

    各茹的元帅、副元帅以及掌握兵权的万夫长、千夫长等大将,松赞干布规定这些官员都必须经由逻些的政府任命,根据其功过实行奖惩。所有士兵都按名登记造册,由政府掌管,不得自行更改扩充;吐蕃王国所有军队调动必须以赞普下发的金箭为凭。军队出兵征战时,又另派监军对元帅、万夫长、千夫长等进行监督。此外,松赞干布又从每茹抽调一个千户为禁军,守卫赞普牙帐。这支禁军由赞普亲自掌握,足以对付地方军队的势力。

    经过整顿,吐蕃军力进一步增强。

    大业二十八年(公元六三二年),吐蕃吞并今天的西藏亚东一带和不丹北部、中部地区和锡金一带,设置三个千户,新设茹拉行军元帅府,辖兵近两万。当时的不丹南部,属于大隋的属国迦摩波,松赞干布当时还在羊同、象雄用兵,不愿与大隋交恶,未再进一步南下。

    松赞干布将注意力放到了泥婆罗国。

    大业二十九年(公元六三三年),吐蕃在泥婆罗,却是遇到一个强敌。

    戒日王的北印度帝国。

    此时的戒日帝国,正是最强盛的时候。

    其实,这已经不是松赞干布与戒日王的第一次交锋了。

    统一羊同、象雄的战争之所以打了三年,正是因为北印度帝国的介入。羊同、象雄两国面对强大的吐蕃,自知不是对手,赶紧向戒日王求援。

    戒日王,何尝对北方的这片净土,不是垂涎三尺?羊同、象雄的举动,无异于前门拒虎,后门引狼,如果戒日王把松赞干布打败了,又岂会放弃这两块肥肉?不过亡国之际,两国国王也顾不得许多了,走一步是一步吧。

    戒日王派出六万大军增援羊同、象雄,加上两国自己的兵马,总兵力将近有十二万,而当时吐蕃虽然近十五万人马,却还要将许多兵力置于北边和东边,可以动用的,只有七万五千人。

    三年战争,打打停停,终究,在大业二十八年(公元六三二年)九月,吐蕃人在付出两万多人阵亡的代价后,终于将羊同、象雄纳入版图,而戒日王的六万大军,更是损失过半,退回北部印度。

    但是对泥婆罗,戒日王的野心,更甚于羊同和象雄。大业三十年(公元六三四年)三月,与松赞干布争夺羊同和象雄的战争尚未结束,戒日王就派出三万军队,攻打泥婆罗,却遇到泥婆罗军队的顽强抵抗。

    大业二十九年(公元六三三年)三月,戒日王出动十万大军,大有一口吞下泥婆罗的架势。

    这回,轮到泥婆罗王向吐蕃求援了。

    没有办法,泥婆罗只有吐蕃和戒日帝国两个强邻,只能依靠一个,对付另外一个。这也算是一种弱国的悲哀吧。为了换取吐蕃的援助,泥婆罗王阿姆苏?瓦尔玛(又译作鸯输伐摩)将女儿尺尊公主布里库提(又译作波利库姬)嫁给松赞干布,希望通过联姻,与吐蕃结成联盟。此时的松赞干布,虽然只有十六岁,却已经有了两位妻子,一个是吐蕃最正统的宝髻部族出身的王后,另外一个是象雄的李特曼公主,吞并象雄后,为了尽快取得象雄贵族的支持,松赞干布在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