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大业风云 >

第77部分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7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业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杨侑和韦氏,都不好反对。反正如杨侑这样的“郡王”,有几个妻子,在那个时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正妃之位空缺,杨侑,你自己将来看着办吧。我自然知道他不免亲疏有分,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再说,我对关陇贵族,心底里一向并不“感冒”。

    大业十九年(公元六二三年)正月,侯君集急报:去年十一月,吐谷浑叛乱。

    我原以为吐谷浑的叛乱和慕容顺有关,不过却是冤枉了他。慕容顺这些年做了个闲职,倒确实安分得很。

    起兵叛乱的,是吐谷浑八个都督之一,慕容顺的叔叔慕容德允。

    慕容德允的叛乱,背后得到了雄心勃勃的吐蕃赞普论赞索的支持。不过此时的吐蕃,尚不敢与大隋正面冲突,重心其实是放在向西征服女国(今西藏西部阿里地区和克什米尔的部分地区)、白兰(今青海省西南部)等其他藏羌系部落国家。

    慕容德允叛乱后,吐谷浑其他七个都督之中,有三个很快倒向了叛军一方,一个都督虽然对大隋忠心,却被慕容德允买通手下将领刺杀,另外三个不肯反叛的都督,靠着都护中郎将侯君集的庇护,才算未被吞并。

    十二月,隋军和忠于朝廷的吐谷浑军与得到部分吐蕃军支援的慕容德允叛军激战于西海郡西北的大草原上,因为隋军不耐严寒,加之敌众我寡,竟为叛军所挫,退保西海、河源两郡郡城。这次失利,使得慕容德允声势大振,虽然吐谷浑上层中仍然有人忠于朝廷,但参与叛乱的人数越来越多。不久,慕容德允正式称可汗。

    我接报之后,立刻下诏,以杨义臣为行军总管,领禁军五万,并征调党项骑兵两万,前往平叛,又加封居于西海城中的慕容顺“安抚使”,授给一定的实权,争取吐谷浑人的支持………慕容顺虽然在吐谷浑人中影响有限,总好过没有。

    同时,为了牵制吐蕃,我还让与白兰地理上接近的鄯善、且末两郡对白兰予以支持………虽然我对白兰击败吐蕃完全不抱希望,但只要能够为平定吐谷浑争取到时间,就足够了。

    除此之外,我又诏命程知节等,对那些尚不甘于臣服于吐蕃的苏毗人予以支持。不过,令我失望的是,论赞索对苏毗贵族采取的“怀柔”政策,很快使得绝大多数的苏毗人融入了吐蕃,极少数得到隋支持的“复国主义者”,完全不能立足,不是很快被平定,就只能是流亡到隋控制的地区,成为定西都护将军府治下边镇的“归化移民”。

    林那的归顺,使得沈光在闽地变得耳聪目明起来。

    而阿曲明智地避免与隋军直接对抗,极力吞并其他部族,来扩充自己的实力。

    大业十九年(公元六二三年)三月,隋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今天富屯溪…闽江以北、戴云山以东、华安到永定以南的地区,而其他地区,则被阿曲的“闽越国”控制。

    当没有缓冲的时候,直接的对抗便不可避免了。

    此时的林那,已经被朝廷委任为从六品的“虎贲郎将”,统领着一支有两千闽越人组成的“新府军”(当时一共有三支共五千多人的闽越军协同隋军作战,林那的这只是其中最强的)。

    三月十七日,隋军分作三支,对阿曲发起了攻势。

    北路,沈光领隋军主力四千和林那部,自光泽而下,攻打阿曲的老巢………金溪寨(今福建泰宁南部);东路,宇文成都领骁果卫两千、厦门镇兵一千、建安郡府兵一千和闽越新府军一部,向西越过戴云山;南路,张镇周领厦门镇兵两千、龙海郡府兵一千和闽越新府军一部,翻越博平岭。

    隋军一路都是高山峻岭,深山密林,还要越过多条山间河流,行军颇为艰难,但一路只与小股的阿曲军遭遇。

    阿曲的主力,消失在茂密的山林中。

    三月二十八日,经过十几天的艰苦跋涉,北路隋军进占金溪寨,却是一座空寨。

    尽管隋军派出不少“细作”,但却始终难以寻觅敌军主力的踪影。

    四月中旬,三路隋军会师,统计战果,虽然自己没有多少损失,却也只消灭了不到一千敌军,大军劳苦一月,居然是几乎全无成绩。

    恰在此时,沈光突然接到急报,

    光泽、顺昌、延平三所,都遭到阿曲军的袭击。

    当七天之后,沈光、宇文成都的隋军主力疲惫地赶回时,阿曲军又已经不知去向。

    眼看天气即将转热,山林中已经不适合大股隋军作战,隋军只好放弃了找到阿曲主力速战速决的念头。

    当然,隋军也并非全无建树,有几个闽越人的部落还是向朝廷投顺了………阿曲并没有得到所有闽越人的支持,而隋军又以林那等闽越首领为招抚土著的主力,降低闽越人敌视汉人的程度。

    重要的是,隋军沿沙溪河设置了沙县所(今福建沙县,东晋时就设置了沙村县,隋初废置)、河口堡(今福建南平来舟)、青城堡(今福建沙县青州)、高沙堡(今福建沙县高砂)、列城堡(今福建三明)、辛口堡(今福建三明莘口)、贡川堡(今福建永安贡川)、燕城堡(今福建永安),又在金溪下游设将乐所,上游设泰宁堡,阿曲的金溪寨设金溪堡,图林旧寨设邵武堡(今福建邵武西部)计两所十堡,裴元庆领一千隋军驻沙县所,苏定方领兵五百驻将乐所,以归顺的闽越诸部首领为“堡主”,驻守各堡,其中林那所部已经扩充为近三千,为“邵武、泰宁、金溪总堡主”,以邵武堡为核心,统领三寨(此时图林旧部,已经有过半逃归林那)。

    其余七堡也被划作三个“总堡”,闽越新府军也相应扩充到近八千人。

    沈光领兵驻扎在光泽,宇文成都驻扎延平,张镇周所部和建安、龙海府兵各回原防。

第一百四十七章 鏖兵江西
    阿曲呢?

    早在隋军出动之时,得到风声的阿曲就已经将所部分作数股:

    儿子阿来领五千人,躲入戴云山脉的大山之中,原本,阿来应当趁隋军主力出动,后方空虚,伺机袭扰南安等县,但阿来却未敢有所举动;

    他的得力干将纳弄领五千人,仍然在闽西北与隋军周旋,袭扰光泽等三所,迫使隋军回援,正是纳弄所为;

    五千人分作十余股,驱赶百姓散入闽西南的大山之中;

    另外两万主力,由阿曲自己统领。

    五月初五,阿曲军突然袭击江南西道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临川郡守军猝不及防,郡城竟被攻破,阿曲率军劫掠三日。江南西道镇守使宋老生闻警,一面八百里加急上奏朝廷,一面急忙征调地方部队,防备阿曲北上,攻掠豫章府(今江西省南昌市,江南西道治所)、鄱阳郡(今江西省上饶市)。

    不想阿曲并不北上,反而挥军南下,沿途劫掠所经各县,直扑南康郡(今江西省赣州市),幸好南康郡城三面环水,易守难攻,阿曲围了十日,竟不能攻克只有数百地方官军和数千平民防守的南康城,反倒折了上千人马,于是掉头北上,渡过赣水(今赣江),去攻庐陵郡(今江西省吉安市),庐陵郡军民虽也竭力死守,可是较起南康郡,却少了地利,守得四五日,已经是岌岌可危,好在此时宋老生已经领了一万官军赶来,阿曲才解围而去。

    阿曲军撤离庐陵,向东而走,宋老生“守土有责”,不敢再让阿曲在江南西道残破郡县,虽然明知自己的兵力少于阿曲,仗着装备精良,领了官军一路追赶。

    五月二十三日,阿曲在庐陵郡东两百里的山地(今江西省宁都北部)设伏,将宋老生的官军围住,宋老生领兵死战,部下副将,五损其四,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只余下三千多人马,已经是肝胆欲裂,领兵逃入庐陵城。阿曲领军再迫庐陵城下,料知有数千人防守的城池轻易难破,在赣水东岸劫掠三日,估计宋老生既在庐陵城里,北边豫章等地,必然空虚,于是领兵沿赣水北上,直扑豫章。

    豫章既是一道所在,自然是繁华之地,此时城中守军不过千人,守城的豫章府卫尉殷开山急忙紧闭四门,发动城中百姓上城驻守。

    阿曲究竟是久居山野之人,此前虽然也攻过几个郡城,但哪里想到这些城池的高大坚固与豫章城根本不能相比,五月三十日,兵临城下,却不由傻了眼,如同狗见到刺猬,不知哪里下嘴。

    但是豫章的繁华,还是很让阿曲动心,既然来了,哪里肯轻易离去?于是驱众攻城,攻了三日,损失上千人,自然一无所得。土著战士虽然彪悍,格斗起来,寻常汉军难为对手(沈光的骁果卫自然例外,而阿曲此前遭遇的,都是地方部队,郡兵、鹰扬府之类,比起禁军的战斗力还要弱些),但却缺乏组织性,攻城作战,全无章法。

    阿曲料知难克,又得报南边发现大股隋军,只好放弃了攻城,掉头与南边隋军作战。

    南边的隋军,正是宋老生的残兵败将。阿曲北上,庐陵城里的宋老生自然得知,虽然已经全无当日南下时的勇气,宋老生也知道若是避敌不战,倘若豫章有失,必然是杀头之罪。所以阿曲北上不久,宋老生也强打精神,领了三千残部沿赣水西岸北援豫章(阿曲走的是河东岸)。

    只是宋老生的隋军新败,心中畏惧,不敢追得太紧,沿途又征收当地居民补充,所以比起阿曲,只晚走不足一日,却晚到了三四天。

    宋老生见到阿曲南来,知道自己的人马,虽然也有八千之众,大半却是未经战阵的百姓,就是三千官军,也是没有几分士气,哪里敢再战?慌忙退入清江(今江西樟树)县城之中。

    阿曲扑了个空,于是领兵北上,打算再攻豫章,不想刚走出一天路程,又接报宋老生尾随而来。

    宋老生的战术,概括起来,便是“不战,不走,敌退我进,敌进我退”,保持接触,却又不真的接触。如此一来,反倒使得阿曲无法集中精力攻打豫章城………阿曲军征战了一个月,虽然打了几次胜仗,抢了不少东西,两万人如今也就剩下一万五千,真要强攻,宋老生突然从后面来一下,也够阿曲受的。有心先灭掉宋老生吧,可这家伙始终和自己保持四五十里的“安全距离”,一发现不对,跑得比兔子还快,缩进清江城就不出来。清江的坚固虽然远比不上豫章,可是有宋老生的八千人守着,自己这一万多人想要拿下来也不是容易事。再说了,清江的繁华比起豫章也要差得远,没有多少油水可捞,犯不上硬拼死磕。

    折腾了几次,阿曲也烦了,于是放纵自己的部下,在豫章城郊烧杀抢掠。

    宋老生在南边看着,可是不敢动………牵制牵制还可以,真打?必败无疑的仗,有什么打头?

    殷开山在豫章城里也看到了,他也不敢出城………自己这点兵力,能够保住城池就不错了。

    在豫章城外抢了四天,阿曲的部下都表示:咱们回去吧。

    阿曲不干。

    闽地的隋军主力还没有出来呢!我到汉人的地盘干什么?抢地盘?我没有这么傻,抢了也占不住!抢东西?太小瞧我阿曲大王了!我要的是把闽地那六千隋军精锐调出来,最好把张镇周的人马也调出来。到那时,就凭建安、龙海那点三流隋军,哪里是自己留下的一万五千闽越勇士的对手?我再回师主力,不仅可以“收复失地”,就是其他地方,也可以占到手里。届时,隋军再想入闽,却要大费周章了。

    沈光不出来,我就不能回去。

    豫章打不下,就往东,去打鄱阳郡。

    接到宋老生的奏报,我惊出一身冷汗………这个阿曲,倒是不简单!江南西道多个郡县被残破,着实是一件震动朝廷的事情。

    况且此时,朝廷在北方还有着麻烦。

    当然不是指停吐谷浑的叛乱,发生在遥远边地的小叛乱,还不足以动摇国家的根基。

    这件麻烦,却是发生在国家的腹心。

    事情还要回到四月初,宋老生的奏章还没有送到东都。

    我被从“双燕山庄”的温柔乡里叫起,匆匆从邙山脚下赶回城里的皇宫。

    御书房里,十几个朝廷重臣已经等着我,面色凝重。

    先是一阵难耐的沉默,很快被已经调任中书令的苏威打破:“皇上,关内、陇右二十余郡奏报,发生了蝗灾。”

    蝗灾。

    水、旱、蝗三灾,蝗灾尤甚!

    因为蝗虫会飞,会将灾情飞速的扩大。

    三月里,五原、灵武等郡就发生了蝗灾,因为灾情不重,并没有惊动中枢。

    现在不一样了,灾情已经扩散到关内、陇右两道的二十多个郡,近百个县,去年刚遭受旱灾的关中,包括西都敬天大兴府在内,也都遭遇蝗灾,无异于雪上加霜。

    北方连年战乱,加上去年的旱灾,发生蝗灾,是情理当中的事情。

    当务之急,是要如何面对这场灾祸。

    我毫不犹豫地下了一道圣旨,心中奇怪这些平日里干练的重臣们何以竟如此手足无措,更全然没有注意到他们在听到我的圣旨时的错愕和领旨时的勉强。

    我的圣旨很简单:诏各郡县灭蝗。

    仅仅几天后,我就得到了新的消息:蝗灾已经越过了黄河和函谷关,波及到河东道乃至东都。

    灾情再发展下去,便是河南、河北。

    当时的长江以南,尚在开发,黄河流域,尤其是关中、河南(包括今天的陕西南部、河南大部和山东大部),是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

    这些地方如果“颗粒无收”,对国家的危害,可想而知。

    也就在这时,宋老生的奏章到了。

    祸不单行啊!

第一百四十八章 灭蝗
    我很快地处理了江南的军情。

    驻守南京的三万禁军,立刻抽调两万主力开赴江西;

    陈稜的南路水师,立刻抽调一万陆战军士,由陈稜亲自统领,越过梅岭,开赴南康、庐陵;

    沈光领骁果卫出杉关、铁牛关,回援江南西道。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阿曲身上,现在我最大的敌人,是那些漫天飞舞的小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