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最风流 >

第52部分

三国之最风流-第52部分

小说: 三国之最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郎,我倒不介意成一晋侯,只是难为你一个美男要学那负景公出厕的小臣,我於心不忍。”
他们说的“晋侯”这段典故,荀贞是知道的,讲的是晋景公吃饭太饱,上厕所,结果没站稳,掉进了粪坑中,“陷而卒”。晋景公有个小臣,早上梦见“负公以登天”,等到中午,知道了晋景公淹死在厕中的事儿,就把他背了出来,“遂以为殉”,给景公殉葬而死。
这人大步来到室外,脱鞋入内,一边与辛瑷说话,一边打量荀贞,问荀彧:“这位就是令兄么?”他出厕后洗了手,这会儿还没干,随便在衣袍上抹了抹。
荀彧答道:“是的。”给荀贞介绍,“四兄,这就是我的朋友,阳翟戏志才。”
……
荀贞转眼看了看辛瑷,又看了看戏志才,心道:“这反差也太大了。”
实事求是地讲,戏志才的长相并不丑,中人之姿,但他的穿着打扮很随意,青色的长袍上边皱巴巴的,没有戴冠,也没有戴帻,只扎了一个发髻,发髻还没扎好,乱蓬蓬的,就跟刚睡醒一样,长脸,眼睛不大,如篾条。颔下有须,胡子长得不错,又黑又亮。
辛瑷华服貌美,荀彧清美衣香,他们三个人站在一块儿,戏志才完全就被比下去了。原本荀贞说“自惭形秽”,这戏志才一来,他也不必“自惭”了,行礼说道:“在下荀贞,见过足下。”戏志才把手擦干净了,还礼说道:“阳翟戏志才,见过足下。”
……
荀彧请他们落座,诸人分宾主入席。
荀贞既知戏志才的大名,当然不会以貌取人,很恭敬地说道:“在下久闻戏君高名,早就想与足下一见,今日得偿所愿。”
“志才浪荡乡里,有何高名?要说名声,至多‘好赌、好色’四字而已。”戏志才一双眼没离开荀贞,从进门到现在已细细打量多时,说道,“荀君之名,我是昨日方闻。昨天下午我来找文若,进了颍阴城见有人在垆中六博,一时手痒,便和他们玩了起来,……。”说到这里,他笑着转看荀彧,接着说道,“谁知昨天手背,连输了十局,不但把钱全输光了,还欠下了三百余赌债,被扣在垆中不让走。好在有文若,得了信后,即立刻拿钱去将我赎了回来。”
在见戏志才之前,荀彧给荀贞介绍的是:“昨天下午,戏志才来了颍阴。他来了后,先没来找我,而是在县中转了转,……。”原来这个“转了转”是和路人赌博去了。
大老远的跑来访友,到了地方,不去找朋友,却凑到路边与人赌钱,等把钱输个精光,欠下赌债被扣住不让走后,这才想起来找人去通知朋友,叫来赎买自家。
——这戏志才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半点不觉得不好意思。荀贞与他这是头回见面,按常理来说,谁不想给对方留个好印象呢?正常人应该都不会讲这些丢脸事儿的。便是连那荀彧不也在替他隐瞒么?他倒好,见面说不到三句话,就将此事光明正大地说出来了。
荀彧了解他的脾气、性格,微微苦笑而已。辛瑷笑得前仰后合。荀贞面带微笑,安静地坐着,聆听不语。
戏志才接着说道:“昨天那场赌局,虽破了些财,但却也让我听到了足下的名字。”
“噢?”
“在垆中的喝酒的酒客,十个里边得有两三个都在说足下在繁阳亭的作为。”
“都说了什么?”
“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足下想干什么?”
“此话怎讲?”
“足下名门之后,有干才而屈就繁阳,不顾世人非议,收揽民意,意图抬高声价,又结交轻侠,厮养壮士,恩威并施,欲得彼辈死力,使其为君效死。”他睁大了眼睛,目光清澈凌冽,直视荀贞,说道,“今君之名已入县廷,君之爪牙已备亭部,而君之志不知终於何为?”
荀彧悚然抬头。
辛瑷怔了一怔,哈哈大笑,说道:“区区一亭,十里之地,何来声价、爪牙?志才,你吓唬谁呢?”
荀贞微微一笑,答道:“玉郎所言不错。‘一亭之地,何来声价’?我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能像仇季智一样为一方百姓做点事就心满意足了。”见戏志才还要再说,他反问道,“不知足下志向为何?”
戏志才熟视荀贞良久,莞尔一笑,不再追问,顺着他的话回答道:“杨子云《解嘲》中云:‘立谈而封侯’。此我之志也。”主动岔开话题,接着刚才晋景公的话题,说道,“昔日晋景公诛赵氏满族,而复立赵氏孤儿。《传》上只说是因受韩厥之劝,你们知道韩厥是怎么劝的么?”
荀彧饱读诗书,答道:“韩厥劝他说‘怎能忘记赵衰、赵盾的功劳?怎能让他们断绝香火’?”
“晋景公若念赵衰、赵盾之功,当初就不会诛灭赵氏满族,怎么可能只因为韩厥的这一句话就又复立赵武呢?……,韩厥当时其实说的还有别的话。”
“什么话?”
“韩厥说,‘如果这样做了,一定能得到赵氏的涕零感恩’。景公问道:‘可我如果这样做了,不是就证明我以前错了么’?韩厥回答道:‘公乃万乘之君,以千里之地,示宽容於天下,纵错,错而改之,人必仰之,四海杰出之士肯定奔走而至矣’。因此才说动了景公。”
辛瑷奇道:“是这样?”
戏志才笑对荀贞说道:“君能为亭长,皆因天子稍解党锢的缘故。当今天子今日的举动,颇有昔日景公之风啊!”他说起党锢之祸,在座诸人的兴趣顿时都从荀贞身上转移到了此处。
荀彧叹道:“两次党锢,士大夫为之凋零,国家为之残破。希望能如志才你说的那样,天子能知过而改,要不然早晚会生变乱。”
辛瑷的兴趣更多的却在戏志才适才说的那几句韩厥与晋景公的对答,追问道:“志才,我知你读书多,韩厥、景公的那几句对答,你是从哪里看来的?我怎么没有见过?”
“想当然耳。”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65 短歌
荀贞直到回家后,还在想戏志才的那一句“想当然耳”。什么样的人才会用一句“想当然”来光明正大地杜撰古人的故事呢?再回想起从荀彧口中听到的他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句别出蹊径的理解,荀贞只能说,戏志才的确是一个不同於常人的奇人。
他在荀彧家待了一个下午,与戏志才言谈甚欢,直到薄暮才告辞离去。
离开时,他再三邀请戏志才去繁阳亭,好让他尽尽“地主之谊”。戏志才答应了,不过没有确定何日会去,只说等有空的时候。
荀贞觉得他这一次回城回得太值得了,先见文聘、后见戏志才,接连见了两个汉末的才俊,三国的名人。他想:“该怎么把握住这难得的机会呢?”心思全在这上边,乃至回到家后与唐儿说话都是心不在焉的,最终粗略定下两条。
一条针对戏志才,戏志才奇人奇才,不是施点恩惠就能得到他效劳的,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暂且先等他来繁阳相见就是。如果他一直不去,说不得,要去阳翟寻他。
一条针对文聘,文聘是来游学的,可以通过这一点来亲近他。荀氏的诸贤们,“八龙一脉”的关系与荀贞比较生疏,但荀衢与荀贞的关系很好,突破口可以放在这里,可以请荀衢来当文聘的老师。
计议已定,他草草吃了晚饭,就出门去荀衢家。荀衢下午喝多了酒,睡到现在还没起。他在室外等了会儿,等来了荀攸。两人多日未见,见了面十分亲热。
荀攸给他开玩笑,说道:“听说你被县君召去,受褒扬了?”
“下午在文若家中见了玉郎。”
“噢?玉郎来了?”
“是啊,还见了一个奇士。”
“谁人?”
“阳翟戏志才。”
“此人之名,我曾听玉郎与文若提过。……,仲父醉了,正在睡觉,一时半会儿怕是醒不来,你还等在室外作甚?”
“你认识文直么?今儿从县廷出来时,碰见了他的侄子文聘。”
“怎么?”
“文聘是来求学的。我见他年才十五六,便有志於学,离家数百里,类如王世公。因此便答应替他引荐,想把他推荐给仲兄,在仲兄门下读书。”
“年才十五六?子曰:‘吾十五而学’。这么说,此子倒是仰慕圣人之风了。……,你还不知道仲父么?醉酒之后,往往要睡上一天一夜。你等到明天早上怕也等不醒他。要不这样吧,等他酒醒了,我替你告诉他。你我多日未见,走,走,去我家,拿一坛酒,抵足而眠,边喝边聊!岂不快哉!”
荀贞和荀攸自小相识,同在荀衢门下多年,两人的关系太熟了。荀贞一来“少年老成”,是一个非常好的听众;二则,因有前世的经历与眼界,时不时也会发几句令人耳目一新的“奇谈异论”,所以荀攸最喜欢与他聊天。两个人挺长时间没见,好容易见着一回,他当然不肯放过,又笑道:“时月不与你交谈,我胸中如有块垒,不吐不快!”
虽然出门来找荀衢时,唐儿满面娇羞的叮嘱他早点回来,但面对荀攸的邀请,荀贞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到了荀攸家,天色已黑。荀攸打发了他的妻子去别屋居睡,提来一坛酒,因嫌薪烛气味呛人,也没点烛火,两人便坐床上,借窗外月光,用浊酒助谈兴,从繁阳亭聊起,直说到天南海北。不知不觉,听院中鸡叫,转头看时,窗外晨光浸入,已是清晨,东方已明。竟是畅谈了一夜。
荀攸尽了谈兴,晃了晃酒坛,其中也已空空如也,说道:“这个月我积累下的话、我胸中的块垒就像这酒坛一样,总算说完了!”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只是对不住你啦。我好歹还能睡会儿,你要去繁阳,怕是睡不成喽。”
荀贞笑道:“‘宰予昼寝,朽木不可雕也’。”
“‘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贞之,你舍门下主记不为,而一定要去做繁阳亭长,问你原因,你说是想为百姓办点实事。我该相信你的‘言’呢?还是应该观你的‘行’呢?”
两人相对一笑。
……
虽然一夜未眠,荀贞的精神还不错,从荀攸家出来,他没有再多做停留,回家牵了马,交代唐儿几句,便返程归去繁阳,早上人少,一路马行甚速,一个来时辰就到了亭舍。今天刚好是里民们操练的日子,在舍院门口碰上了杜买、黄忠、陈褒诸人。
“荀君回来了!”
“县君召你去官寺,是为何事?”
“吃饭了么?”
诸人七嘴八舌地问候。荀贞一一回答,把马放好,先去后院与许仲说了几句话,问了下他的脸伤,见没什么大碍,这才又去前院拿了块饼子,一边吃,一边与陈褒诸人说着话,奔操练场地而去,重新开始了日常的工作与在亭舍中的生活。
……
五天后,休沐的那一天,因记挂文聘之事,荀贞又回了一趟县城。荀攸已经与荀衢说过,尽管荀衢日渐懒散,但看在是荀贞介绍的份儿上,也还是同意收起为弟子了。
文聘非常高兴,拜师之后,一定要请荀贞、荀攸吃酒。
见推辞不过,荀贞索性说道:“仲业年幼,怎能由你做东?这顿酒饭由我来当东道主就是。……,也趁这个机会,让你见见我族中后起诸贤。”将酒宴设在了自家,令唐儿打扫院舍,清洗酒杯等诸器具,并安排酒菜。他家中只有唐儿一个女婢,人手不足,又从荀衢家借了几个奴婢过来。
待一切安排妥当,亲自与荀攸两人分别登里中各家之门,邀请同辈、晚辈赴宴。荀彧也被邀请了过来,另外还请了荀悦、荀愔、荀祈等人。
荀悦是“八龙之首”荀俭的儿子。荀愔是荀攸的族父。荀祈是荀衢的儿子。这几个人都是荀氏后辈中的佼佼者。本来还想一并将荀彧的几个哥哥,荀衍、荀谌等也都请来,但他们或者有事,或者出外访友了,来不成。不过就算如此,也可谓“济济一堂”了。
盛名之下,无有虚士。荀家名重天下,族中人才辈出,前有老龙,后有雏凤。
文聘跟着荀贞在门口迎客,见一个又一个的年轻士子高冠儒服,从容进来,揖让升堂,听荀贞一一向他介绍,有的是本人名声已显,有的是祖、父之名天下皆知,观其举止,闻其言辞,无一不是杰出之士,不觉心神痴迷,悄悄地对叔父文直说道:“以往我在宛县,自以为咱们家已是郡县大族,今天见诸荀风范,才知什么是真正的国家名族!”
荀贞今日宴请族中的昆弟、诸侄,大家很给面子,能来的都来了。荀贞心知,这必是因前些日荀绲与他见过面,并给以勉励的缘故。若非因此,放在以前,别的人不说,只荀悦、荀彧两个恐怕都请不来。这其中的曲折原委他心知肚明,被邀请来的人也都各自清楚,但文聘不知道,他能看到的只有诸荀对荀贞皆客气有加,都是很敬重的样子。因而他再看荀贞的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感激,并且还有“仰望”的意思了。
今天的来客中,荀悦年纪最长,已三十多岁了,坐在上首正中。荀贞是主人,陪坐在侧。其下皆按辈分、年岁,分别落座安席。荀攸与荀祈的辈分最低,坐在了最后下手。
等酒菜上来,诸人齐齐举杯,“饮满举白”,这酒宴就算开始。
在座的都是饱学之士,或精通典籍,或有出众之才,这番宴饮自又与当日荀贞与陈褒诸人在亭舍的乡野聚饮不同。
酒宴才刚开始,就纷纷有人出来“为寿”。为寿,即上寿,也就是敬酒。荀悦年纪最长,其父又是八龙之首,位份最尊,最先被上寿的就是他。其次荀彧,荀彧之父乃八龙之二,又早早地被南阳何顒赞有“王佐之才”,在座诸人中他的名声最显。
再次则就是荀贞了。
不管此前诸荀对他当亭长这件事有何非议,但他如今既先得县君褒扬、继而又得荀绲勉励,在族中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荀攸、荀祈两人并肩跪拜,举杯上寿,说道:“郡县遭疫,民不聊生。君至繁阳两月,赈济穷困、折服豪强,民赖以安。请上雅寿。”
荀攸、荀祈两人是荀贞的族侄,荀贞身为长辈,是上位者,不必避席,但也需要表示感谢,他举起酒杯,说道:“敬举二君之觞。”一饮而尽,亮出杯底,表示已经喝完。
诸荀敬酒罢,文直以目示意,让文聘也去敬酒。
文聘一来年纪小,二则是荀衢新收的弟子,按辈分来说是荀贞的“师弟”,三者若无荀贞的引荐,他也进不了荀衢之门,所以既为表示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