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鼎 >

第734部分

逐鼎-第734部分

小说: 逐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风?”程江诧异道。
“嗯,从赵国那里印刷的小册子上叙说的就有,这种天气,对沿海地带都是一直破坏力极大的天灾。”老水手笑着说道。
程江知晓,这老水手可是随着船队在海上和北方赵国境内生活了不短的时间了,对于赵国的一些情况,他也是极为了解的。
程江看向身边不远处的岸上,这条内河两侧大片的芦苇给吹折,有两棵大树给吹倒横在水里,露出盘根错节的树根,岸上有不少房屋,屋顶都被掀了去,雨里也看不到人影,不知道到哪里避灾去了。
“那这些百姓岂不是……”程江看这那些倒了半面墙和没了屋顶的房屋,忍不住叹息道,房屋都如此了,里面的人自然……
老水手笑道:“只怕这里的百姓早已经躲避起来了,这种天灾,赵国地方官府可是要负责的。像这些房屋不怎么结实的,都已经早被官府通知躲避起来了。”
“老李,给我讲讲北方赵国的情况吧!”程江忽然觉得自己想要了解一下赵国的情况,便对老水手说道。
“好啊!东家既然想了解,那老朽就给讲讲。不过,老朽知道的也不多,都是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已。”
大雨如注,狂风呼啸,程江和老水手就躲在船舱上层窗口边,一边看着外面的情况,一边讨论着北方赵国的情况。不久,在河口处的江面上飘来一艘商船。
这艘商船可要比程江的三艘运气更差,毕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停靠躲避的。这艘海船的三支桅杆之中,有一支上半截桅杆不知道给折断何处,剩下的半截桅杆都不足两丈高,应是给大风折断,船帆更是不知道给吹向何处,船舷侧部还有一处处被撞击的裂痕。船体更是严重偏倾,看情形是进了水。船上的水手凭借那身下的破破烂烂的船帆,勉强将海船给弄进了内河河口。
不过,这一段入海口本就不窄,加上海水倒灌,更使得江面有数十里宽,河心风浪更大,那破破烂烂的船帆根本无法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反倒让海船在水面上来回打转。看着那歪着身子的大船,程江甚至怀疑,他会不会沉入水中。
那船上人看到河岸边有大船避风浪,朝这边挥手大叫求救。虽然风雨太大,但程江和老水手们知道,对面是在向自己求援。
“老李,这航船我是不懂,你看如何是好?”虽然程江也想救援,但是,这事关己方安危,他也不懂如何救援,只能询问老水手。
最后还是老水手让人将抱着木头将缆绳送了过去,绑住货船,这边用人力协助对面的船帆,将货船拉过来。
将货船拉到河滩上隔浅,货船主是个中年汉子,换了身给雨浇湿的长衫坐小船到程江船上来道谢,长衫湿贴在身上,拿着一只包裹行动非常不方便,整个人也精疲力竭,从绳梯爬上甲板来滑摔了一跌,包裹散开,几只金银锞子散落在甲板上。
看着中年汉子将金银锞子捡起来包好递过来,程江蹙眉说道:“这是什么意思?江湖遇险援手相助是道义本分,再说我们也只是举手之劳。今日我救你,并非贪图你的钱财,再说了,我也是海商。”当然,程江家中也是扬州大族,否则也不会购买三艘大船了,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小钱。当然,程江不清楚赵国的情况,也想从此人这里询问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内容。
经过询问,程江才知晓,对方原本有两条海船一起航行,一条已经被海浪吞没,这是剩余的一条。但现在,看样子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你的货船损失不小啊……”见对方两艘海船基本都损毁了,程江不知道如何说起。
中年人苦涩道:“谁知道天气会如此呢!海船倒不要紧,损毁了自然会有官府补偿一部分,损失倒也不是不能接受。顶多在大赵银行借贷上一笔钱,又能重新购买两艘新船,只是那些水手……”
“什么?你的船损毁了还能获得补偿?”程江大吃一惊。在他看来,商人不被官府敲诈已经不错了,还能为他们补偿东西,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年人说道:“恩人是南方来的吧,对我们北方定然是不了解,否则,也不会如此惊讶了。北方各地商号都有皇家商号牵头、大赵银行参与的商业保险总会。只要是会员,只要每年交了会费,只要你的货物不是己方人为人素所致。任何丢失或损毁,都会得到一定比例的补偿的。”
“原来是这样,刘员外,劳烦给我说说赵国商人的情况,我这也是第一次北上贸易。”程江越发的感觉北方赵国对他的吸引力。
中年人笑道:“这有何妨,恩人既然愿意听,刘某就与恩人说一说在我们赵国与商人有关的事情。想来,听完之后,恩人定然会乐意与赵国商贸的。不少南方商人都是因为我赵国的商业制度不同,都开始悄悄将家业迁往我赵国治下。”




第851章 两地水灾


听闻了中年商人的叙说,程江才算对赵国的商业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正如对方所言,听了对方叙说的赵国的商业制度,其也对北方充满了向往。
随后,等到暴风过后,程江则将对方的货物搬到自己的三艘大船之上,与对方一起离开了这个内河入海口。至于对方的那艘小于程江的商船,则直接抛弃在河边。想必不久之后,海水消涨之后,他就会成为浅水或河滩上的一处小孩的游玩之处。那艘商船,底部最终开始破裂,已经不堪大用了。
用中年商人李长林的话来说,此次大难得过,回去定要购买更大的海船,至于这个,已经老旧,无法再用了。
“对了,你们北方赵国境内不是不能将金银之物作为流通钱币的吗,怎么……”想到先前对方准备给自己的谢礼,程江笑着问道。
李长林笑道:“是不能作为流通货币,而且,官府指定的流通货币为大赵钱币。我此次南下江州贸易,将手中你们喜欢的大赵钱币都兑换成了金银。等我折返回去,再兑换城大赵钱币,会有一定的差价的。”
“此外,官府也鼓励商人和百姓将金银之物拿如大赵银行兑换城大赵钱币。所以,这些金银在商人之中还是很受欢迎的。当然,官府并没有严厉禁止金银流通,只不过,官府征税,要的是钱币而非金银。”
李长林一说,程江就明白了,大赵钱币外形美观,含量标准,流通广,自然成为商人们首选。而对于南方而言,这更是一个稀罕玩意。所以,不少南方商人都愿意见金银兑换成大赵钱币,就是齐王对此也不能阻止。另外,钱币兑换,其中自然也有其利润。
随后,三艘大船径直北去,在海上,程江看到一艘艘悬挂赵军旗帜的海军战船来回巡视,不时得的有一艘艘海军战船拖着那些破损严重的海船护卫着一些商船向南北各地的港口奔去。另外,在一些战船之上,程江还看到了一些普通水手。
“这是海军战船在救援落难船只,战船上的那些普通水手只怕都是一些落水的商船水手和一些商人。”李长林笑着对程江解释道。
“海军将士?他们怎么还会做这些事情?”程江感到有些意外。在南方,那些齐军将士不为难百姓都是好的,哪里还会去帮助他们。当然,要是付给巨大利益才行,普通百姓和商人自然是享受不到的。
李长林骄傲的对程江说道:“在赵国,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就是平日里,他们遇到遇难的船只,也会给于帮助的。莫要说海军将士,就是陆地之上的各地府军、镇兵,都会如此做的。”李长林那骄傲的表情,似乎在向南方来的程江叙说自己的优异表现。
在李长林说完不久,就有赵军海军战船靠近,询问是否有需要协助。看到这些,程江开始对赵国越来越感到惊讶,也越来越有兴趣了。
随着看到越来越多的传至被海军战船拖拽,越来越多的商人、水手被战船救援,程江这才发觉,此次天灾要比他想想之中的严重。
大风稍弱,但并没有彻底停止,程江的海船运输了不少货物,也不敢行驶的太快。同时,其也不敢距离海岸太远,就一直沿着海岸线北上,当然,程江也想看看此次天灾之后的情况。
一路北上,程江也没有想到这次风灾会如此严重,沿岸植被尽皆已经给风摧折。至于沿岸的陆地,更是满目疮痍,使人不忍睹之。沿路几乎看不到完整的房屋,几乎全部被毁。能远远看到,海岸线沿海一线尽皆都是海潮倒灌后的痕迹。
不过,在江都府东部,程江的海船被赵军官府给拦了下来。当然,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了违法之事,而是他们的货物被官府收购了。船上可用的粮食、药材之流,都被官府以市价收购。此外,官府还委托他们至北方为官府运输粮食。毕竟,暴雨刚歇,陆路也不一定好走,也没有海路来的快。
程江接了官府的需求,但其本人没有再随船队一起行动,而是准备留在江都府东部地域看上一看,至于船只,则交由船上程家其他成员负责。他的货物已经几乎全部被官府购买了,剩余的,也被李长林所买下。程江此刻就是想看一看这赵国治地的情况,尤其是在这种时刻,更能看出赵国的真实内情。
程江在数个家丁的护卫下与有北方经验的老水手一起上了岸,往深处走,沿路都是给风浪摧残的各种残迹,在沿岸不远处,程江就看到了大批的灾民在官府的组织下搭建临时窝棚,划分区域管理。而先前从自己船上拿下的粮食和药物,此刻也被运输至这里,被救济与这里的难民。在不远处,程江还看到了一些溺毙的尸体,他们都已经被官府用草席覆盖,等待掩埋处理。
“你没有随你的船队北上?”就在程江四下观看之际,一个爽朗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程江抬头一看,原来是先前向自己购买粮食货物的地方官员。
“见过大人,小民乃南方江州人,此次是第一次北上,今闻天灾,有心一观。大人,小民听从徐州之下因赵王恩惠,免除各种苛捐杂税,免除三年田税。徐州近年大是丰收,难道地方已无存粮?”
“哈哈……你有所不知,徐州之地正在修筑驰道、蜀军河道,各项用度极大,就算从百姓手中购买不少粮食,如此之天灾,救治百姓,所需物资,也不是少数。此外,徐州东部诸府县,尽皆受灾,所需要救治的百姓同样很多。而因为降雨,道路难行,就算是能从各地官府运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官吏笑着解释道,丝毫没有因为对方只是一普通商人的身份而有所偏见。也是因为如此,程江才敢与这些官吏直面对话,要是在江州,其决计不会如此询问。
顿了顿,程江略显凝重的询问道:“可是,地方官府向海商购买粮食,还托付海商运输大批量粮食,如此,难道不会……”说着,其指了指天空。
官吏笑道:“平日自然是不敢,但这是天灾,算是地方官府应有的应急权利。此外,如此行事,也会得到暗卫体系锦衣卫的监督和都察院下派的督察御史查察,自然是不会有什么意外的。”
从对方口中得知,官府早就在天气大变之际,调派地方衙役、县兵通报各地百姓躲避天灾,此外,因为官府的及时救助,沿岸一线,死于天灾的百姓并不多。与江州相比,程江顿时觉得,自己所在的齐军治地与赵国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程江甚至看到,一些地方竟然不是官府在组织救灾,而是一些地方的商人、大族。他们运来粮食、衣物,救助落难百姓。见到这种情况,让程江感到一丝丝的惊讶。要知道,非官府身份而公然组织救灾绝对是一件犯忌讳的事,甚至可以冠上图谋不轨的罪名。但是在这里,他们根本就没有经过官府的许可,就在各地私自组织人手救治难民。这在南面,根本是不可能的。
“难怪那么多南方商人都纷纷北迁,悄悄将家产迁移出去,进入赵国辖地。就是这些商人在赵国那与其他人公平的地位,就足以让人乐意于此安家了。看来,我程家也该考虑一番,是不是移家他处。”程江看到不少商人与地方官府官吏、县兵笑而交谈,其心中不由思绪万千。
程江知道,这样的情况在江州,在整个齐军治地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徐州遭灾,受到的损失定然不小,但是,伤亡的百姓定然不多。要是在南方,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其实其不知道,现如今的扬州北部,同样遭受此次台风袭击。
徐州东部遭灾的情况自然很快传到洛阳,传至赵询的耳中。赵询当即就下令徐州官府立刻安抚百姓,救助灾民。此外,责令冀州、兖州、青州等徐州周边地域,也全力助徐州官府救助灾民。
此外,暗卫之中的锦衣卫、飞鹰卫和暗影卫全部出动,一起监督徐州救灾情况,都察院也派出督察御史监督救灾,任何在救灾之中违法之事,都将加倍处置。严重者或捣乱者,就地处决。
赵询还下令,对此次协助官府救灾的商人、地主、大族以及百姓,都将给于重赏,其名册,则将列于徐州各地功德碑之上,为民所记。
另外,朝中大员右尚书令吕子良、左都御史风子鸣更是亲至徐州,全权负责徐州救灾诸事。徐州之地,则以救灾为重,余者皆轻。
程江在徐州各地都走了一遍,也看了一遍,对于赵国官府行动之迅速,救灾就主动都感到深深的惊讶。此刻,他才明白,南方百姓对于赵国的了解实在太少。在这数日之中,程江也看到了其他来自南方的商人、读书人,他们大多也是因为此次大灾而停留此地。不少商人的货物都是直接被地方官府购买,商船也被官府租用。他们对徐州的了解,也让不少人决定举家北迁。
而那些读书人,更是准备折返南方,将徐州此次救灾情况和从徐州百姓口中得知徐州这一年的变化向南方宣扬,希望南方齐国官府也做出相应的做法。
在自己的船队为徐州运输了一次粮食和各种物资之后,程江决定返回,将程家基业迁移北方。而随行的程家成员,也多是赞同程江的见解。他们此次北上青州,在青州见闻和与其他赵国商人的交流之中,得到了许多北方情况,他们也认为,赵国境内更适合他们生存。
折返的程江没有购买太多的东西,当然,在徐州此刻也无法进行正常的商贸。不过,其携带了不少准备折返的南方商人、读书人。
不过,程江和随行的乘客们也没有想到这次风灾会影响如此之大,整个扬州东部区域也都遭遇天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