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营养师 >

第7部分

大唐营养师-第7部分

小说: 大唐营养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用价值上,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鸭蛋性甘,咸,凉。其主要功效为滋阴,清热。用于阴虚所致的咳嗽,咽干痛,以及肺胃虚热所致的口渴咳嗽。所以暑天吃咸鸭蛋,既是药补又是食补。”
    杜诚点头记下,然后再问:“那鸡蛋呢?”他倒是求学心很强。
    罗莎丽亚却卖个关子:“这个下会再说。”看杜诚隐约有些失望,她又道,“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关于鸭蛋的偏方。”
    杜诚精神一振!
    “先煮银耳三钱,后打入鸭蛋一只,加入适量冰糖食用。治疗阴虚肺燥引起的咳嗽,咽干口渴之症。”罗莎丽亚说道。“不过切记,鸭蛋不可和鳖肉、李子同食。”
    “为什么?”对药物的禁忌杜诚熟知,食物却是门外汉了。
    “鸭蛋清热,多食发冷气。李子散热,鳖肉凉血,同吃的话,自然受不了。”罗莎丽亚严肃地说道,不光是药物,饮食上也得注意。
    “阴虚者可食,反过来阳虚者就忌之。肺热者可食,肺寒者就忌之。”杜诚医术没白学,一点就透。
    “正是。不过暑天一般人都是燥热,加上出汗多,有咸鸭蛋补充盐分,也是可取的。”罗莎丽亚解释她腌制咸鸭蛋的原因,普通人吃了是有利无害的。
    ……
    正当杜诚边帮罗莎丽亚准备晚饭,边继续探讨医术时,一个妇人抱着个孩子哭哭啼啼来到粥铺前。
    妇人看看众人,将视线停在杜诚身上,开口问道:“你就是杜郎中?”粥铺还没到用餐时间,帮忙的人里又能杜诚一个男人,其实很好认。
    “我就是,你有事,是不是孩子…?”杜诚本来想问是不是孩子哪儿不舒服,但又想到这儿可不是医馆,随便说人孩子“有病”,可不好听。
    妇人却如同见了救星,“你是杜郎中?你会治小孩舌头的病?”
    “是王家娘子告诉你的吧?”杜诚了然,在长安城,他总共就只给一个孩子看过舌头,当然也治好了。
    妇人点头:“我家小元,我家小元…”却是未语泪先流。
    来求医看病的,哪个不痛苦,陆氏母子见多了,也懂得如何应对这场面。
    那妇人在陆氏的温言劝慰和引导下,说出了儿子的病情,她姓杨,夫家姓卢,乃是三代单传,自从去年生下了小元后,家里本是喜气洋洋,小元这孩子也招人喜爱,八个月就能开口叫爹娘,听见旁人读书,不懂意思也能学上几句,任人见了都夸这孩子,将来定能考个功名,光宗耀祖。
    卢家也是对这孩子满怀希望,哪知两个月前,小元突然不爱说话了,而且舌头发硬,逐渐吃奶都困难起来,接着哭叫也没了声音。全家慌了起来,带孩子四处求医,可一点效果也没有,原有的一点家财也花得差不多,为了能让孩子继续治病,现在不光是小元的父亲,连年过半百的祖父母都外出挖野菜,干零活。
    附近的人虽然同情他们家,但私下都认为小元肯定是哑了,一家人更是心如刀割,发誓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小元重新开口说话。
    今天上午,杨氏带着小元在河边洗衣服,碰上了王家娘子,王家娘子看小元这样也着实可怜,又想到自己儿子,便向杨氏提到了杜诚。
    由于王家娘子家里还有吃奶的孩子等着,就和她约好下午带她到杜诚的医馆,可好不容易碰上一线希望,杨氏又哪里等得起,便自己抱着孩子一路打听过来了,先找到医馆,没人,再打听,才知杜诚去了粥铺帮忙,又找了过来。
    其实当杨氏知道杜诚一直在粥铺帮忙,而医馆却门可罗雀时,也犹豫过,这样的郎中能信吗?但一来王家娘子有例在先,二来病急乱投医,实在不想放弃。
    众人听杨氏的诉说,都过来看小元的舌头,果然孩子半张着嘴,可隐约看见里面舌头肿胀。
    对医术,众人里还是杜诚首屈一指,他观察病儿,再诊脉,确定了病症,“这是木舌。”
    。
第十一章 糯米凉糕
    木舌之症,杜诚也是一次遇见。但杜诚祖父的行医笔记中曾有记载:木舌,其症状为小儿的舌头肿胀发硬,麻木不灵活,转动困难。该病因多是内里有热。
    杜诚用木通,生地,黄连,甘草,灯心煮成泻心导赤汤,给小元服下。
    数日后,小元舌头的肿胀消除,再次开口说话。一家人喜极而泣。
    杜诚看卢家为治病而家境困难,说什么也不收这次的诊金。卢家着实过意不去,制了个“再世华陀”的匾额,敲锣打鼓送到杜家医馆。
    这动静惊动了四邻,杜诚“神医”的名号也传了出去,杜家医馆转眼间从门可罗雀变成了门庭若市。
    杜诚也挺争气,不但对医者有耐心,诊金也不多收,药到病除更是想当然的,连半夜有急诊也照看不误,杜家医馆的口碑就这么打响了。
    杜诚忙上了,陆氏自然也没了空闲,母子二人再抽不开身帮罗莎丽亚的忙。
    罗莎丽亚毫不介意,反倒挺开心。杜诚本身就是学医的,让他在粥铺洗碗,劈柴,那才是屈才呢。而且现在已经入秋了,要是干得好,今年冬天至少陆氏母子可以租间砖瓦房,买上几斤炭,暖暖和和过冬了。
    ***
    入了秋,就是秋雨绵绵,露天粥铺便有好几天不能营业。
    不过罗莎丽亚也没闲着,太白居也有近一个月没推出新点心了,正好趁现在推陈出新。
    利用现成的糯米和果料,罗莎丽亚做了一款糯米凉糕。
    原料:糯米,青红丝,红豆馅,糖粉。
    1。把糯米蒸熟,晾凉。
    2。用湿屉布(事先拧干)将熟糯米揉匀,分成三块。
    3。拿一块案板,用水冲湿,铺上一块熟糯米饭,抹上一层豆馅,再铺上一层糯米饭,又抹上一层豆馅,再铺上一层糯米饭。共是三层米饭二层豆馅。
    4。铺好三层糯米饭后,用一块湿屉布盖在上面,用手拍平。
    5。撤出屉布,撒上青红丝。
    最后,罗莎丽亚把凉糕端到柜上,告诉大丫:“卖的时候注意,用刀沾上水,顺边从上往下切,放到荷叶上,再洒上糖粉。”
    ……
    过了两天,天气终于放睛了,而且看样子,至少今天一天不会再下雨了。
    罗莎丽亚起早煮好粥,正准备等大丫她们来了,一块将桌椅板凳摆好,就可以重新营业了。
    等了一会儿,是二丫先急匆匆跑来,没等罗莎丽亚开口,便对她说道:“罗莎姐姐,快去看看吧,杜郎中那边出事了,来了好多官差,要封他的医馆!”
    。。。。。。
    罗莎丽亚赶到杜诚的医馆时,这里已经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仗着自己身手灵活,罗莎丽亚挤到前面,正看见大力娘也在,便过到她身边,向院里看去。
    杜诚母子和衙门中人都在院子里,面对众人,杜诚的态度却是不卑不亢,他抱拳对一个文官打扮的人说道:“唐医监,药食同源确是医书所记载,杜诚虽用食物用药,但病人确实治好了,怎么能算是用假医术招摇撞骗呢?”
    年过五十,但精神依然抖擞的唐医监扬扬手中的药方,冷笑一声,才开口道:“什么药食同源,一派胡言,病人找你是抓药的,你不给他开药,却开什么银耳,鸭蛋,可见你根本不会看病。既然不会看病,这医馆自然该封。”
    罗莎丽亚听明白了,起先她还真以为杜诚出了医疗事故,才让人封医馆的。结果却是她的偏方惹的是非,自感责无旁贷,罗莎丽亚准备站出来,杜诚这时也看见她了,却向她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轻举妄动。
    罗莎丽亚也知道在这时代女子地位低下,公共场所根本没有说话的份,也担心此时开口会适得其反,害了杜诚,所以有点犹豫。
    但有人没给她犹豫的时间,趁罗莎丽亚分神,一双手在她背后狠狠一推,将她推出人群!
    看罗莎丽亚要跌倒,杜诚总算眼明手快,抢上前扶住她,“罗姑娘!”
    “我没事。”罗莎丽亚缓了一下,才答道。杜诚放开手,心里仍砰砰乱跳,就算面对官差,也不如罗莎丽亚遇险让他紧张。
    罗莎丽亚缓过神来,自然要先找出那幕后“凶手”。
    “凶手”倒是敢作敢当,不用罗莎丽亚找,随后便跳了出来,还指着罗莎丽亚先发制人:“唐医监,还有这个丫头,她也说食物可以治病,把她一块抓起来!”
    罗莎丽亚一看,这“凶手”还真是熟人,正是之前没租成她房子的赵家婶子。
    赵家婶子得意洋洋,可让她找到报仇的机会了,都是这个小丫头害的,害得她好好的屋子整整两个月没租出去,后来好不容易租出去了,一个月租金才四百五十钱,这损失多少啊!都是这个丫头害的。
    “唐医监,就是这个丫头,她卖点心和粥,还说吃了可以治病,这就是骗人,你赶快把她抓起来!”赵家婶子恶狠狠地指着罗莎丽亚,自觉甚是扬眉吐气,之前她担心这丫头有陈家大少爷当靠山,不敢轻易招惹,但这些日子陈惜光都没露面,听说已另有新欢,自然没了顾忌。
    被一个市井小民指挥,唐医监表情不悦,但他也听过罗莎丽亚用绿豆甘草治好苍耳子的事情,这更犯了他的忌讳,所以仍严肃对罗莎丽亚问道:“你果真用食物治病吗?”
    杜诚将罗莎丽亚护在身后,先一步开口道:“唐医监,是我告诉罗姑娘,食物可以治病的。”不管什么事,他不能让罗莎丽亚担责。
    “是我说的。”罗莎丽亚不顾陆氏的阻拦,开口说道,她怎能让杜诚一人承担。
    不用权衡,唐医监就把罪过都归在杜诚身上,“枉你身为医者,不但自己拿食物蒙骗百姓,还鼓动他人和你一道,我身为医监,今日定要封了这医馆,免得你再去害人!”然后转过头对一名官差道,“郭捕头,请将这家医馆封了。”
    “唐医监,”杜诚急道:“杜某虽然用食物治病,但也是因为药食同源,何况病人确实好了,你怎么能说我害人呢?”
    “什么药食同源?”唐医监不屑,“唐某出身杏林世家,自幼熟读医书,从未见哪位名医说过药食同源的话。”
    “如何没有?”杜诚本来想进屋去拿医书,但被官差拦住,只能背给唐医监听:“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曾言:‘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这不是说食物与健康相关吗?”
    唐医监又冷笑一声:“这是说食物是否新鲜,吃了腐烂的食物,自然会生病,并不是说食物会治病。”当他没读过《金匮要略》吗?
    杜诚不服,再举例:“那扁鹊的三豆饮呢?绿豆、赤小豆、黑豆是食材还是药材?张仲景的甘麦大枣汤呢?小麦、大枣是食材还是药材?还有葛洪的海藻酒方,陶弘景的牛羊肝治疗雀目眼,这些难道都是药材?”自从接受药食同源的理论后,杜诚专研医书,着实找到不少利用食物治病的方子。
    唐医监微微一怔,这些方子对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自幼所读医书中确有记载,陌生是因为他们已经很多年没开过这样的药方了。
    “你是郎中,应该开药方,开食材就是坑蒙拐骗!”唐医监不在乎自己的话是否强词夺理,这年轻郎中的医馆一定要封,不然他把这些方子推广出去,药铺还靠什么取利?医者还靠什么为生?
    罗莎丽亚不知道唐医监在担心什么,只觉得他说的不对:“唐医监,病人来医馆看病,那不论食材还是药材,只要确实治好了病,郎中就是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怎么算坑蒙拐骗?”就算这年代没有营养学,可杜诚用食材治好了病人,这可是明摆着的,这姓唐的医监怎能视而不见?
    唐医监偏偏就当不知道这件事,他只认定一点,“生病吃药理所当然,杜诚不给病人抓药,就不该行医。”
    “那既然银耳,鸭蛋能治病,那它们也可以算是药材了。”罗莎丽亚说道,这下看唐医监怎么回答。
    仿佛早知道会有此一问,唐医监马上就答道:“谁说银耳,鸭蛋治好了人,正是杜诚贻误人家病情,才被人告到太医署,我才过来封馆的。”
    “不可能啊?”杜诚吃惊,“那病人明明好了,这是我亲眼见到的。”不然他如何肯定食物能治病。
    “他是好了,可不是你治好的。”明明是才想出的借口,唐医监说的却一本正经,“病人在你这,被你开些食物就打发走了,他才去了别家医馆,因为你贻误病情,他一气之下才告到衙门,衙门委托我来封了你的医馆,免得你庸医害人。”
    “真有这事?”罗莎丽亚问道,不过她问话的对象却是一边的郭捕头。
    在看热闹兼等着唐医监吩咐的郭捕头,没料到她有此一问,目标还是自己,不由一怔。
第十二章 五香鸡蛋
    看郭捕头傻乎乎的样子,唐医监不快地咳嗽一声。
    郭捕头这才反应过来,点头说道:“不错,确是有人递了状纸,我们才来封馆的。”
    看这情景,罗莎丽亚也明白了,“那状纸呢?我看看。”她追问。
    郭捕头还头次碰上这样大胆,不怕官差的女子,再一怔,才不快地说道:“状纸在衙门,怎能拿给你看。”
    “那原告呢?为什么不来指认?”罗莎丽亚紧追不放。
    “哪儿来那么多事,你要不信,自可去衙门问问。”唐医监不耐烦了,“封馆!”
    陆氏一手拉着杜诚,一手拉着罗莎丽亚,阻止他们再上前理论。
    搬空了药材,在正中的诊室贴上封条,唐医监郑重警告杜诚:“从今天开始,不许你再行医,如敢再犯,就将你逐出长安城!还有你,”他又警告罗莎丽亚,“安分守己卖你的点心,不许再把它和药材扯上关系,不然这长安城也没你立足之地!”
    ……
    等衙门里的人和看热闹的人都走了,院里剩下的都是熟人。
    陆氏最先过去,收拾院内的一片狼藉。和犹自不忿的年轻人相比,她的表情淡定从容。
    “不过是封了医馆,这又算什么?”陆氏扶起一个架子,“当年我和你爹行医的时候,连房子都被人烧了,我们连夜逃跑,才捡了性命。”
    “还有这事?”杜诚还从没听过这件事。
    “那时候你还没出生呢。”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