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华夏新史-第7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条约已经不存在了,也就不用这么麻烦了。除了以前准备的航空母舰预备船之外,我们没有必要早新的预备船了。”徐杰首先否决了继续以大型邮轮的名义建造航母预备舰的想法。因为现在没有必要遮掩了。
“至于你说的其它几点吗?我认为都有借鉴的意义。至于用巡洋舰的船体改航母吗?我认为轻巡就算了,这些船体为了高速而比较狭长。上面布置飞行甲板时需要考虑稳性和重心。所以甲板会比较窄也会比较短。另外我总有一种预感在未来战争中,夜战和对地支援作战不会少的。我们需要保持巡洋舰的数量。重巡洋舰可以改几艘。但是也不要改的太多。”徐杰说道。
“另外,就是弹射器,这东西的研发工作需要加紧。有了弹射器,中型和轻型航母的放飞能力也会增加不少。可谓是战力倍增器。但是有些零件我们生产的始终不过关。我想能不能通过外交途径和美国人还有英国人联系一下”杨用霖补充道。和老牌的英帝相比,华夏在技术底蕴上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回去一个成立一个联络部,和海军相关的对外技术联络都交给你们了,这种小事就不要找我了。”徐杰果断放权了。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支持。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二等航空母舰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华夏海权》更多支持!
杨用霖说了半天,其实概括起来就是几句话,第一,大型装甲航空母舰的数量不够,需要用攻强守弱便于生产的中型航空母舰来弥补数量。第二,中型航空母舰的规格和标准亟待确定。第三,为了保证交通线的畅通,需要有轻型航空母舰来保证交通线的安全。从表面上看,杨用霖所说的情况和历史上的2战很相似,但是徐杰仔细一琢磨还是发现了许多不同,如果先从护航角度说起的话,那么这个位面的轻型航空母舰就绝对不能用历史上的吉普航母这种脆皮来代替,因为他们的对手比历史上更凶残!
历史上的护航航母除了对地支援外就是承担护航任务。而护航任务的实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对付潜艇,而且不一定是把潜艇击沉,只要能将其压制在水下,无法对运输船队构成威胁就可以了。虽然护航航母的航速普遍都不高,防御也茶几的可以,部分护航航母说是民船底子那是一点都不过分。即使这样,在水下的潜艇面对护航航母上的各种反潜机也是无计可施。装备了雷达和自导鱼雷、深水炸弹的反潜机小队可以摧毁任何敢于露头的潜艇,而水下的潜艇速度一般只有6节左右。根本无法对护航航母发动进攻。所以结果就是虽然护航航母本身茶几的可以,但是造价低廉同时潜艇很难有攻击的机会,航母本身的弱点被掩盖了。
但是这个位面护航航母碰上了一个更加凶残难缠的对手。如果把护航任务全部交给历史上的那些护航航母绝对不行。这个对手就是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但是在这个位面被发扬光大的航空巡洋舰!航空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破交作战,所以在未来护航航母和航空巡洋舰之间必然有一战!但是如果依然采用历史上的护航航母的话。这种便宜的低档货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航空巡洋舰来说无疑是凶多吉少。
如果仅从航空性能上来看,护航航空母舰的甲板长度在150米到170米之间。宽度在22米上下。载机量在30架左右。如果仅仅看这些数据,护航航母和防空巡洋舰之间的航空能力差距并不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差了太多。原因很简单,两者之间的航速差距太大了。导致飞机起飞需要的甲板风风速不足,进而直接影响了起飞的效率,按照华夏海军的标准,飞机起降距离的前提是以航空母舰以25节航速航行情况下计算的。如果速度更快,那么所需要的起飞距离会缩短,反之则会增加。而历史上护航航母的航速一般不超过20节!所有重载飞机的起降必须用弹射器来起飞,要知道。后期弹射器虽然动力增加,但是同时蓄力时间也会增加,用于反潜的话,起飞3到5架的小规模编队还可以。但是放到激烈海空战场上时,悲催的起降效率让护航航母战斗力大减。
俗话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再加上护航航母本身的防空能力偏弱,所以挨刀几乎是必然的!以民船为基础的护航航空母舰船体之脆弱完全可以用惨剧来形容,一发500kg的高爆弹只要命中船体中部,这艘船基本上就回不去了。民用船的隔舱数量和强度本来就很差,装甲和动力舱交错布局更不会有,也许有人说民船很便宜,没了就没了吧。但是上面的30架飞机可不便宜。而一艘护航航母上至少需要1000人左右的官兵更不是用钞票就可以衡量的。一发炸弹下去就让一艘航母带着2打左右的飞机和几百号人沉入海底?估计没有哪个国家会这么大方吧?
反之再看航空巡洋舰,护航航母起降重载攻击机的能力本来就有限,面对空中的拦截和密集的防空火力以及优良的火控。护航航母起降的个位数的飞机能否对其造成伤害还两说。就算一发500kg炸弹落到了航空巡洋舰上,运气好点。战舰还能有航空能力,运气差点也可以保证核心舱的安全。用一个中等程度的损伤换取对方一艘护航航母加上一堆运输船。航空巡洋舰一方可谓是赚翻了!一般一个护航船队最多也就配一艘护航航母就不错了。就算航空巡洋舰失去了航空能力,人家还有舰炮不是?上去追击速度一般在12节左右的商船那可是毫无压力啊,要是碰上不长眼的驱逐舰还可以顺道砸死。
所以在这个位面上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线的畅通,那么就必须让护航航母能够压制航空巡洋舰。压制的标准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飞机数量比你多,放飞能力比你强,防护过得去,至少不能被秒,再加上一条就是航速必须要快,要是只有20节不到的航速的话,面对最高航速高达30节以上,巡航速度都能达到20节以上的航空巡洋舰,你怎么追啊!在大洋上作战,航速带来的机动性优势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临战时需要快速机动的时候。
战舰设计首先要以完成任务为标准,其它诸如造价和建造周期则要先放到第二位。为了充分压制航空巡洋舰,舰载机的数量应该不少于60架。而放飞能力的也必须保证一波放出27架左右的飞机。(可以使用弹射器)如果说的更详细一些的话,这27架飞机中必须有8架左右的鱼雷机,而剩余的轰炸机也必须可以装载500kg级别的炸弹。前者自然是对付战舰的最好的武器,而后者的炸弹也可以对航空巡洋舰构成严重威胁。
要达到这个放飞需要的话,那么飞行甲板的长度必须保证210米以上,这是有依据的,装上鱼雷和500kg级别炸弹的轰炸机想要靠滑跑起飞的话,至少需要150米左右的的距离,而15架的话,需要放4排左右(折翼状态下。)算上中间的间隔,4排飞机一共需要50多米。而要考虑最宽处要能放下四架飞机的宽度的话。那么这艘这航空母舰的宽度也要在25米以上。
至于防御能力吗?徐杰的设想是弹药库必须能保证挡住500kg半穿甲弹的攻击,那么弹药库顶部的装甲厚度应该在90mm以上。并且可以及时的注水来防止殉爆。动力舱的防护标准则是部分地区防御500kg高爆弹的攻击。同时采用交错布局,至少可以保证不会被一发炸弹摧毁所有的动力。而在水下防护方面,无论是隔舱的划分还是防雷装甲的厚度都按照军舰的标准设定。至于航速吗?至少也要达到25节以上的航速,才可以保证舰载机的甲板风速和在大洋上快速机动的需求。在这些要求下,这种护航航母的满载吨位直接超过了1。5万吨。而且造价也绝对不会很便宜。
“我看这个设计标准怎么就这么眼熟呢?”徐杰看着纸上的字颇为郁闷的说道。如果再加上一个双层机库,然后削减弹药库防御水平,再把航速定在30节以上的话那就是历史上的云龙了!徐杰又翻了一下旁边的另外一张纸,这张纸上写的是历史上的独立级轻型航母的数据,仔细对比一下后,徐杰发现,在吨位差了几千吨的情况下,云龙号的战斗力可比独立号强了一倍左右。而且云龙号的生产周期并不算长,以历史上日本茶几的工业能力,建造一艘云龙的时间也超不过2年。而独立号的建造周期是1年多,所以在徐杰看来,无论从战斗力还是从建造周期以及性价比上来看云龙型航母显然更好。
而且云龙型航母还可以作为舰队航母,较好的硬件性能让他能充分担任战斗机放飞任务的同时还可以释放一些攻击机弥补攻击力的不足。在徐杰的设想中,以云龙型航母为基础的次级舰队航空母舰既可以用于舰队作战,同时也可以用于在大洋上猎杀航空巡洋舰。但是因为云龙毕竟也不便宜,所以这种航母的建造数量也不会太多,和历史上那些建造了上百艘的护航航母数量肯定没法比。
所以徐杰对次级航母的安排是这样的,将海面划分为高危海域和低危海域,前者自然是德国舰队和航空巡洋舰可能出现的地区,而后者则是诸如孟加拉湾、南海和太平洋这种德国大型战舰一般不会去,但是会有潜艇的地区。云龙型航空母舰一方面负责弥补舰队作战的不足,而另外一方面也负责在高危海域截杀可能出现的同盟国破交舰队。至于各种民船底子的护航航母吗,则可以用来在低危海域猎杀潜艇。
不过虽然决定以云龙型航母作为母型,但是徐杰还要对其进行一下改进,首先要做的第一点就是降低船速,过载速度能达到30节就可以了。1。5万吨的船用10万马力的出力就足够了。其次就是将双层机库改成单层大机库,省下的重量来增加甲板面积。飞机数量不足可以用挂票和甲板系留解决。而经过这样一番改动后,徐杰又发现自己这个航母有点像缩小版的约克城了。恩,怎么说呢?算是云龙的吨位,约克城的设计吧!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统治者的月票支持。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航母编组计划
徐杰设想的次级航空母舰其实也可以看成华夏第一代航空母舰的结构简化版和防御增强版。双方吨位近似,不过是牺牲一层机库来增加甲板和防御。如果论适用性的话,按照1。5万吨左右的吨位,这种次级航空母舰比华夏初代航空母舰更适合后期的战场形势,双机库航空母舰的机库载机量未必就比单层大机库加挂票容纳的飞机多多少。而且双层机库航空母舰必须有一个中部升降机来沟通上下两层机库。而单层大机库航空母舰可以将两台升降机全部弄成侧弦升降机。双层机库的初代航母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增加整备面积。可操作性更好。
当然随着吨位的上升,双层机库的中一层机库的面积更小,节省了机库装甲的重量。而单层大机库航母要是做成装甲航母的话,其装甲甲板面积必然会大出不少。所以徐杰最终的选择就是在使用螺旋桨飞机的情况下,非装甲航母使用单层大机库。而装甲航母则使用双层小机库。当然后者机库高度必须保证。而如果舰载机要是换成喷气式飞机或者更大的双发舰载机的话,那么情况又会发生改变。航母结构的选择可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必须结合吨位、防护以及使用的飞机来综合分析才能搞出最优的结果。
在未来的海战体系中,华夏航空母舰战斗群的一线主力就是3万吨的一等装甲航空母舰和1。7万吨的轻防护次等舰队航母。其中后者还承担了在必要的时候清扫航空巡洋舰的重任。而二线的护航航母则依然会延续历史上的美国人应急建造的吉普航母为主,这些脆皮所要面对的威胁远小于前者,所以只要能反潜。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可以说到了今天。华夏战时初期和中期的航空母舰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就好比烹制一道大菜一般,各种食材已经准备完毕。就差下锅了。而这个下锅的过程就是华夏航空母舰编组的过程!
如果说编组的话,这里面的历史也很复杂。两艘一组,三艘一组,四艘五艘甚至六艘一组的都存在过,还有类似美帝后期那种几个小编组混一块构成一个庞大舰队的复合编组,比如说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帝的超大规模航母战斗群。虽然编组方式五花八门,但是归结到一点还是以实用够用为标准。比如说日本海军在开战之初将两艘同级舰编为一个航战的做法就是考虑到同级舰直接更容易协同。这种编组方法称得上实用,但是绝对不够用,2艘航母编成一组只有不到150架飞机。这样的规模实在是太小了。而类似珍珠港那样,一下把六艘舰队航母编制在一起的方式又太大了,毕竟鸡蛋都扔到一个篮子里了。
这个位面双方参战的战舰数量会更多,战斗规模也会更大更加惨烈,这种小编队自然无法满足未来华夏海军的需要,所以徐杰需要参考的只能是历史上美国海军的后期航母编组形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美国海军在马里亚纳时的航母编组,在这场海战中美国舰队的15艘航空母舰变成了四个相对独立的特遣舰队。除了58…4特遣舰队是2艘大型航母和1艘小型航母之外,剩下的三个编队都是2大2小的配置方式。两艘埃塞克斯级别的大型航母加上2艘独立型轻型航母,这个编队最大的好处就是2艘大型航母负责释放攻击机群。而2艘独立型航母则负责提供战斗机撑起空中保护伞,虽然在实战中面对气势汹汹的日本舰队,美国所有航母全力释放战斗机。但是这种初衷还是很先进的。而且4艘航空母舰的规模也大小正好合适。
而这个位面上徐杰的编组原则和历史上十分类似,不过考虑到华夏二等舰队航母的战斗力远超过独立级轻型航母。所以如果仅仅是担任掩护任务的话,那么一艘二等舰队航母的载机量和放飞能力几乎和两艘独立级相当。如果要保持和马里亚纳时期tf58舰队下属的分舰队一样的战斗力的话,那么两艘一等舰队航空母舰加上一艘二等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