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九二-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呢?
可以说,吴小正刚才的这些数据,不仅给了供销公司这些职工巨大的冲击,同样也给了戴博艺巨大的冲击。
会谈还在继续。
吴小正的锄头已经高高挥起,是该挖下去的时候了。
“刚才的这份工资单,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位都看过了。可能有人会问,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诉大家,我们用不着作假,因为我们企业的盈利足以支撑我们给予我们的员工们这样的回报。”
接下来,吴小正又报给了大家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一个仅有40人不到的小小食品加工厂,现在一个月的营业额竟然高达上百万!
确实,有这么高的营收,员工们的这点工资确实就不算什么负担了。
很多人开始动摇了。
大家开始认真考虑一个问题:瓷饭碗真的不如铁饭碗吗?
很显然,这个道理在吴大厨这里已经站不住脚了。
一个效益这么好的企业,待遇又这么好,虽然是民企,但其发展前景却要比大多数的国企要好得多。
就冲着这样的待遇,也比死气沉沉的供销公司值得选择啊!
很多人真的已经动心了。
可吴小正还在发力。
为了达到他挖人才的目的,他准备继续给予重重的一击。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已经心动,有的人可能还在犹豫,犹豫的人可能在想,这样一家民企真的稳定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无法直接回答大家,不过我提出几点意见给大家参考。”
吴小正并没有跟大家谈民企稳不稳定的问题,而是把问题指向了国企稳不稳定这一点。
他先谈的是住房问题。
在以前,体制内的干部及国企的职工,只要大家干的时间足够长,住房问题是有保障的,因为单位会分房。
可从前两年开始,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住房改革。也就是说,从今以后,大家不管干得有多长,也没法分到免费的房子了。
说明这一点后,吴小正接着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对于在座的还没分到房子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你们继续呆在国企,凭你们的那点工资,你们买得起房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鸡贼,吴小正特意是针对在座的年轻职工们去的。
这个实在是太尖锐了,让在座的宋年华听得很是冒火。
你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来问这么尖锐的问题,这不是在制造矛盾吗?要是以后大家跟我来闹待遇、闹房子,这叫我怎么来做工作啊?
气归气,可宋年华还没法说出来,因为在座的戴书记都没说什么。
吴小正才不管这么多,他还在继续。
“再说,大家还在想民企稳定不稳定的问题,可你们还没意识到,国家已经在砸你们的铁饭碗了,我今天站在这里就是证明。”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如果大家还不思变,还想挤在一起吃大锅饭,只要供销公司的效益不见好转,那大家的铁饭碗迟早会被打破。而错过今天这个机会,你们讲很难再有机会进吴大厨这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
吴小正又一语点醒了梦中人。
对在座的职工们来说,他们之所以一直在犹豫,一直还对供销公司抱有指望,就是不相信铁饭碗真的会被打破。
可他们没意识到,今年开始的深化企业改革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打破铁饭碗,只是国家在宣传上暂时还没说这么直接而已。
可以说,职工们之所以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是因为供销公司是湘水县的第一家准备破铁饭碗的企业,大家一时还接受不了这一点。
吴小正就这么把这事直接说破了。
对于自己再次所制造的骚动,吴小正没有再理会。
他要把锄头重重地挥下去了。
“接下来,我给大家说说什么叫机会。”
“吴大厨是一家刚起步的公司,因为刚起步,我的的各个管理岗位都是人才急缺。”
“打个比方说,现在我们的总经理,年龄仅有30岁,学历也只有高中程度。而我们的销售副总,学历也只是高中程度,年龄更是只有20出头。”
“从我说的这个例子里面,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
无需大家多加思考,吴小正直接给出了答案。
“人才,我们需要人才。在我们这里,只要是人才,我们并不注重年龄、学历、资历这些,我们不论资排辈,只要你有真本事,你就有机会一跃而成公司的管理阶层,享受更好的待遇跟回报。”
接下来,吴小正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大家如果不信我的,我再给大家举一个很熟悉的例子。”
“沈默这个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在前次的动员大会里,报名选择吴大厨的只有三人,而沈默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在开会之前,我跟他谈了很久,对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我发现,这个人虽然年轻,但还是很有想法和才干的,因此我决定给予他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大家的胃口又一次被吊了起来。
对于吴小正之前所提的吴敏霞和刘志军,大家并不熟悉,因此大家还在怀疑吴的是不是真的。
可沈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人啊!
大家静静地等待吴小正宣布答案。
可等吴出来后,会场立即就炸了锅。
在供销公司一直被边缘化的沈默,如此年轻,竟然有机会出任规模庞大的吴大厨食府的总经理。
这简直就是鲤鱼跳龙门啊!
第358章 戴博艺的无奈(好书还有木有万赏加更)
会谈结束后,沈默心情非常复杂。
事实上,作为当事人,他知道的比吴小正公布出来的还要多得多。
按照吴小正的建议,他确实将担负起筹备吴大厨食府的重要职责,并且,如果他能干得出色的话,接下来吴大厨食府总经理的位置也是他的。
毫无疑问,这对沈默绝对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他算了一下,供销公司仓库的那栋门市大楼,整栋楼都用来做食府的话,足有一千多个平方,这么大的规模,连现在的湘水大饭店都比不上。
与此同时,一旦沈默能坐稳这个位置,待遇也是水涨船高。
按照吴小正的承诺,他光是底薪就可以拿200块一个月,如果效益好,工资、奖金加提成足以超过400块一个月。
这样的待遇,就算他去南方,也是拿不到的。
不仅如此,他所关心的住房问题,吴小正也承诺,只要他安心干,公司可以掏钱帮他租个两室一厅先住着,干得好的话,几年之后可能还有住房奖励。
这样的待遇哪里还能找到?
对于吴小正的话,沈默并不抱有太大的怀疑,因为吴小正拿刘志军做了活生生的例子,而且他那种“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待遇回报理念,也深受沈默认同。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让沈默动心的是,吴小正还向他描画了一副宏伟的蓝图。
吴大厨食府是要连锁的!
沈默还知道,吴的连锁并不是说着玩的。
这要湘水这边的旗舰店一上轨道,省城那边就立即会开分店,而且分店还不止一家。
沈默之所以相信这一点,是因为吴小正报出了省城那边合作商的名号,正德公司的熊总。
对于正德公司,沈默是知道一点的,因为他有个学妹就在正德公司,好像还升到了一个不错的位置。
这个消息稍稍一打听,就能确定真假。
这绝对是一次鲤鱼跳龙门的机会!
而沈默之所以心情复杂,是因为他在担心自己能否抓住这个机会、担当起如此大任。
吴得很明白,这个位置也不是牢不可破的,能不能坐稳,就看他自己能否坐稳。
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沈默握紧拳头,下定了决心。
然后他就被前来打探消息的同事们给围住了。
会谈结束后,吴小正等人也跟着戴博艺走向了宋年华的办公室。
这次动员大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光看职工们的反应,大家就已经无需担心,接下来要讨论的是职工交接的细节问题。
宋年华现在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当着戴博艺的面抱怨起来:“吴老板,你这样做很不厚道啊,这样一来,我们供销公司的年轻人才估计全部会被你挖走了。”
宋年华现在确实在担心这个问题。
大会刚一结束,供销公司这边负责接受分流报名的工作人员,立马就被一大堆职工给围了起来。
尽管报名的具体名单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出来,但结果已完全可以想象。
这小子太会煽动人心了!
作为供销公司新的管理者,宋年华尽管也希望下岗分流的事情尽快解决,但他同样不希望自己手下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
可从吴小正刚才煽动的效果来看,供销公司这边,只要有点真才实干的,尤其是年轻一点、职位低一点的,估计都会动心。
吴小正岂是那种在正事上把话柄留给他人的人,尤其是当着戴博艺的面。
他笑道:“宋总,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今天是特意来帮你解决大麻烦的,你这样说很是有过河拆桥的嫌疑啊。”
宋年华一下就被哽住了。
吴道:“再说,我这么做,可是在为供销公司着想的。”
宋年华:“”
你还有这样的好心?这是在强词夺理吧!
“对于供销公司来说,现在重要的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是把现有的业务巩固下来,创造新的效益。因此,把富有经验的老职工留在供销公司,对你们的帮助更大。”
“而对吴大厨来说,我们的任务是开拓,在这样的情况下,供销公司老职工的经验对我们的用处不大,那我们还不如要一些更有冲劲的年轻人。”
“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你怎么就想不清呢?!”
吴得是在是太漂亮了。
被倒打一耙的宋年华还想反驳,却被戴博艺制止了。
“得没错,留不住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你现在做的事情不是抱怨,而是考虑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让供销公司重新焕发出活力。”
戴博艺的话说得很委婉,但批评的意味很明显。
他又说道:“至于人才,如果你能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留住人才,根本就不用担心没人可用,到了七月份,又有大把大中专毕业生到来,到时任你挑选。”
这就是国企的底气。
在这个年头,大学分配还没实行双向选择,每年还会有不少的大中专生会被分回湘水县。
政府和国企真的不缺人才,他们头疼的反而是如何来安置这些被分配回来的大中专毕业生。
其实,戴博艺何尝不知道吴小正打的那点小算盘?
可人家用的是正正当当的明谋,事情做得让人无话可说。
并且,站在戴博艺的角度,他也能理解吴小正的想法。
毕竟人家是做企业的,而不是做慈善的,不可能来帮政府来消化那些老弱残兵。
而站在政府的角度,老职工为国企效力这么多年,对国家的贡献自然比年轻人要多,政府也理应优先照顾和保障他们,确实不适合把他们推向保障没那么完善的民企。
坐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高度也不一样。
总体来说,戴博艺这个县委书记还是很有大局观的。
其实今天戴博艺受吴小正的冲击也很大。
他知道,在现有的形势下,国企将会越来越留不住人才,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论资排辈的上位方式,没法给年轻人太多的机会。
而他对此也是无能为力的。
他可以破格提拔一个杨贵平,却无法破格提拔所有有才华的年轻人。
对于体制内约定俗成的规则,戴博艺也深感无能为力。
第359章 还有后招(1/4)
今天又是满满的收获。
或者说,这是吴小正在公司运作方面最满意的一次收获。
在今天以前,吴大厨虽然发展顺利,但一直是瘸着腿在走路,原因就在于缺少人才。
就好比说吴小正想开吴大厨食府,他都为合适的管理人才发愁。
这就是内地小地方民企在这个年代的悲哀。
因为观念的原因,现在的大中专生分回本地后,宁愿去效益不行的国企,也不想去前景很好的民企。
而这种现象还将持续好几年。
现在好了,有了今天的收获,吴大厨的这块短板终于可以勉强补足了。
不过现在吴小正还要面对吴敏霞的质疑。
离开宋年华的办公室后,吴敏霞就开口了:“小正,你就这样任命那个沈默为吴大厨食府的负责人,是不是太草率了一点啊?”
吴敏霞真的有进步了。
就算是质疑,她也学会了委婉。
吴大厨对她的态度也是很满意的,笑着说道:“别忘了,你跟军哥起步时,基础比他还差,既然你们都能胜任现在的职位,那我相信他也可以。”
这话让吴敏霞和刘志军都无话可说。
这也是吴小正的自信。
对于他来说,吴大厨的决策权肯定是把握在他自己手里的,因此他需要的是有力的执行者。
只要他自己不决策失误,那执行者这一块,只要那人具备一定的素质,他都有把握把人给带出来。
而对于沈默这人,通过初步的了解,吴小正认为他还是具备一定素质的,尤其是在想法、谈吐方面都相当不错。
在了解的过程中,吴小正还发现,沈默这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是很认真负责的,他之所以在供销公司起不来,是因为为人有点傲气,不愿意与肖荣华等人同流合污。
傲气这东西,在体制内混可能是个大问题,可在民企,这根本就不算事,甚至是一件好事。
因为傲气表示这人有底线,不会轻易去干那种有违职业道德的事。
这就是吴小正准备给沈默一个机会的原因。
除此之外,吴小正之所以给沈默机会,是因为他为了在供销公司挖人才,迫切需要立一个标杆,让其他人去羡慕嫉妒恨。
这个道理就跟商鞅变法中的立木为信一样,也很是有点千金买骨的味道。
总而言之,吴小正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就是为了人才。
“接下来怎么办?”吴敏霞问道。
“去吧沈默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