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

第231部分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23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被小十三郎逼迫得急了,整日皱着眉头握着笔描字儿读书,时间长了,毛毛躁躁的性子扭转了不少,若是他们的老爹鄂国公看到,肯定会一个巴掌打过去,瞧瞧这还是不是他的那俩傻儿子。这些年来,鄂国公尉迟恭可是对他们这拧不清的性子弄得苦涩不堪,除了会使傻力气,他们啥都不会,一看到书犯困,一安静坐下犯傻,一张口说话犯浑。但这些日子下来,能够安静地坐下来读书识字不说,字儿写得像模像样,话也说得溜顺,偶尔也能动动脑子。如,程处亮那话一出,尉迟宝琳摸摸脑子,偏着头想了想,觉得有些不对劲儿:“程二郎,你是说我笨,不小十三郎聪慧吧?哼哼,不要以为我听不出来!”
    程处弼呵呵笑着,亲热地搂着他的肩膀:“哪能呢,我二兄的意思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处,所以,咱们要找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千万不要以己之短他人之长。哦,这话是小十三郎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尉迟宝琳点点头,这些话前几日他也听了,也觉得正确无,只是,凡是放在小十三郎身,道理也不通了。如,论采,一百个自己都不是小十三郎的对手,那么武力吧,别看小十三郎长得秀气雅,动起手来,又是一百个自己都不是对手。这让他想不通了,凭啥小十三郎长得既俊俏又聪慧,还武艺超群,这还让人活么?不公平,老天太不公平了!算是天的曲星转世下凡,也不带这样欺负人的。现在,又见他居然连唱曲儿都会,这心里别提有多委屈了。尉迟宝琳是粗人,心里没有那么多弯弯曲曲,如此想着,黑红的脸所有情绪都带了出来。
    崔瑾笑盈盈地将笛子递给知术,笑道:“宝琳兄可冲锋陷阵,而我却看不得那血流成河、伏尸万里的场景,次吕宋岛见到那地流淌的血迹,便几日吃不下饭食。所以,我只能躲在后面出谋划策,却不能阵杀敌。”
    见到崔瑾替自己辩解说好话,甚至抹黑他自己,尉迟宝琳倒是不好意思,为自己的小心眼而羞愧:“小十三郎这双手是提笔作画写字抚琴煮茶的,父亲说,你是天的神仙下凡,岂能让敌人的鲜血玷污?所以,以后让我们这些粗人去冲锋杀敌,你安安心心地拿着羽扇指点江山,那个叫啥运筹帷幄决算千里。呵呵,程二郎、三郎,你们说是不是?”
    程处亮和程处弼兄弟连忙笑着称“是”,拍着胸脯嚷嚷:“可不是,小十三郎,虽然你啥都懂啥都会啥都精,但好歹也要给兄弟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不是,所以啊,但凡使力气打架阵之类的粗事儿,交给兄弟们。呵呵,小十三郎,啥时候也给兄弟们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啊?别说,柴家兄弟和李三郎他们都已经凭着军功当了校尉,我是眼红得不行啊!”
    李崇真笑盈盈地勾着程处亮的脖子:“哟,瞧不出啊,程二郎也会吃酸呢,这小话说得,也不瞧瞧这几年咱们跟着小十三郎鞍前马后出谋划策,在圣和太子的英明领导下,在柴大总管的正确带领下,终于将这大唐海军建设起来,挣下了这点家当。瞧瞧,连汉王殿下和晋王殿下如此质彬彬风流倜傥的珍贵人儿都能拿起刀剑刺向敌人,若说那功劳啊,柴家兄弟、房家二郎和我都不得。”一边说,一边对李治扬扬眉。这阵子,有些人明的暗的酸溜溜地说什么功劳,说什么赚钱,好像以前他们没有跟来是吃了大亏。也不想想,当初小十三郎一家离开京城到达苏州,有几人是真正看好的?除了五姓七宗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每家送了一名儿郎来,其余,便只有与崔瑾最为交好的几个了。如今见到江南大变样,见到从海赚了一船船的钱财,见到替大唐打下这大片大片的领土,便后悔了,便将自家的儿子硬塞进来。很多话,小十三郎不好说,但与柴氏兄弟和房遗爱商议后,认为,还是趁早说透彻的好,免得时间长了,让人心生怨言,到最后小十三郎还落不得好。
    程处亮的脸僵了僵,与程处弼互望一眼,随即哈哈大笑,反手抱着李崇真的腰:“李三郎多心了!咱是粗人,哪里懂得那么多弯弯拐拐,不过是平日被老爹嫌弃多了,说啥平白吃了这么多肉食,只沾着老子的光,整日除了吃喝玩乐啥都不会,所以这不是厚着脸皮让表弟提点提点嘛!哈哈哈,小十三郎啊,咱们是表兄弟,我又是你姐夫,都是自家人,不用说两家话了吧?”
    贞观七年(633年),程处默尚李世民第十一女清河公主李德贤,当时清河公主时年十岁,授驸马都尉、左卫郎将,封东阿县公,食邑一千户。想到程处默居然连对十岁的小女孩儿都能下得了手,崔瑾一阵摇头,真是怪蜀黍。咳咳,大哥不说二哥,自己不也是时年十三岁便那啥了吗,幸亏武珝自己大三岁。若是面对长孙聘婷,再如何漂亮现在都不忍心下手下嘴,太禽兽了。
    崔瑾赶紧将这些不雅念头甩开,握着拳轻咳两声,道:“现在来说说天竺的佛教。佛教由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二十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家与道家之不同在于,一是修来世,一是修今生。佛家讲‘放下’,只要你肯放下心执念,即便你做尽坏事杀人无数,你都可以立地成佛。而我道家却一直讲求修心养性,所传弟子须得‘品行’二字,宁缺毋滥。故此,那佛家寺庙无论你是否作奸犯科,是否心存善念,是否真正的一心向佛,只要你肯‘回头是岸’,肯放下红尘万念,均可成佛。正因如此,佛教自从传到原后,便发展迅速,占领了大片的好山好水好田好土,不事生产,不交赋税,还千方百计骗取老百姓的钱财,着实让人恼恨。幸好啊,这几年朝廷开始整顿包括道家在内的宗教组织,无论是谁,只要你在大唐的地界儿开店赚钱,那得税。想传道布法,得先通过相关考试,取得度牒。哎呀,话题说远了,咱们再转回来啊!”
    他轻轻地扫了一眼,见不少人眼露深思,眉头轻蹙,面含疑虑,不由轻笑。前几年,道家便首先提出要整合统一道义,清理整顿道家队伍,并主动提出纳税,这得到朝廷的极大支持。这也引起了佛教的激烈反对,双方经常举行各种辩论会,宣传各自的教义。因为崔瑾的原因,原本对佛教极有好感的李世民也逐渐疏远了佛教。想当初,少林寺曾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所以,李世民后来登基后,告谕少林寺座寺主等人,表彰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并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佛家也想紧紧地抱住李世民的大腿,可惜,虽然李世民念旧,但李氏更想给自己弄个好出身,将自家拉成太老君后裔,自大唐开国后即尊崇道教,规定道教为三教之首。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地称帝,抑道尊佛,借此打压皇室李。不过,到了玄宗时期,尤其崇信道教,加封老子尊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以《道德经》为科举考试科目。
    崔瑾之所以提到佛家道家,不过是给某些人提个醒,因为,他们的家人便有不少信奉佛家,经常到寺庙捐灯油钱,见朝廷整顿宗教组织,还私下说闲话进行阻挠,前次回京,李世民也在自己面前嘀咕,很是恼火。特别是看到那些数据,触目惊心,如此庞大的佛教力量,如此庞大的土地面积,不仅不向国家纳一个铜子的税,还白白占领下那么多土地,又将这些土地高价佃租出去。因为过去担心引发混乱,所以一直忍耐着,但崔芮在江南便逐渐开始抑制佛教的发展,捉到各大寺庙的痛脚,然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驱除大量假和尚,特别是那些“立地成佛”、“回头是岸”的家伙,一律收监,按律判决,决不手软。这下子,将隋炀帝杨广辛辛苦苦忍辱负重建下的和谐局面彻底打破,将江南士族的铜墙铁壁打破,让江南这块热土终于回到央的怀抱。李世民见到这个成功案例,自然是欣喜无,开始着手逐渐推广开来。
    见到崔瑾对那佛教似乎不屑,大家默然。崔瑾笑道:“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我们即便是不信,但也要尊重。不然,买卖不成,反倒是积怨成仇便不好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 到达天竺
    闲话间,便到了崔瑾所说的天竺。请大家搜索(六零文学)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但那时,主要是通过西南丝绸之路进行,东汉时,永昌郡境内已有身毒人(即天竺人)长期居住生活。从海走,自然是要快捷许多,无须翻山越岭,像唐僧那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沿着海岸线行进,到达一处,便停靠几日,卸下一部分货物进行销售。现在,大唐皇家远洋贸易配备的货物可是齐整,各类布料、茶叶、铁器、金银器、陶瓷器、糖制品、漆器、镜子、工艺品、书籍及其它豪华奢侈品,换取来琥珀、珍珠、香药、沉香、安息香、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翡翠、犀象、珠宝、金银等。至于吉贝(棉布),如今大唐已经开始栽种棉花,所以并不需要了。而珍禽异兽,原本崔瑾是不想要的,但禁不住别人稀罕,只得同意适当地购买一些,担心路途折腾死了,划不来。最让崔瑾关注的是各类经济植物种子,包括粮食、蔬菜、瓜果、花卉等等,每到一处,他便留下话,让当地人搜寻。
    到达天竺的一个港口,船来船往,很是热闹。但见了这铺天盖日高大如楼宇的船队,港口一阵喧腾,船只纷纷避让,担心被那巨船拍打的大浪一不小心掀翻了。还好,从汉以来,天竺便与华夏商业来往密切,有人见到了那巨船迎风飞舞的龙形大旗,又有人在真腊等地见过大唐的旗帜,认得面的“唐”字。
    很快,港口官方主事赶到码头,见到如此阵仗,两股战战,心道,这么大的船只能装多少人啊,若是全都是士兵,怕是好一场战争。接着,从巨船放下数十艘侦察船,船不过最多十人,打头几艘船的人穿着极为精细,一看便非普通商人。其,便有崔瑾和一名翻译。为了此次出海,可是花了好大力气四处寻找相关翻译,其便有一名会说几句天竺话的。崔瑾跟着学了一阵,仗着记忆力、领悟力超群,很快便能掌握基本的对话用语,让一干同时学习的儿郎们愤愤不平,凭啥自己如此刻苦仍是拍马也不?难道真是因为他是天人之姿?最后,李治笑嘻嘻地道:“人不人气死人,我啊,有自知之明,不去惹这个闲气,反正能学多少学多少。”与崔瑾长期相处的李崇真等人也点头称是。李元昌对那波斯极为敢兴趣,单单学那波斯话,旁的都不理会,所谓贪多嚼不烂,专注于一项,却他人都学的更快、更好。
    “兄长,这些天竺人与你描述的差不多呢!”崔玦略带兴奋地道。这一路所见所闻,与书所记载一对应,让他收益颇丰。怪不得兄长三岁时便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过,后来兄长又补充道:“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可不是呢,兄长教导自己时,从不会说“你应当如何做”、“你不该做什么”,而是指引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便让自己去思考、摸索,最后找到答案。算途走错了,纠正过来行,当成一个经验教训,从此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这便是兄长所说的“悟道”。道有千千万,各人有各人的道,为人之道、学习之道、为官之道、经商之道等等,各自不同,又殊途同归。
    崔瑾心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后世是研究历史的,对唐代这时段历史进行了极为细致的钻研,不然,到了这时代,可不是两眼混沌。他呵呵笑道:“早两年为兄便四处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所以才能了解沿途各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不然哪里知道这些?难道玦弟真以为凡事为兄都费神占卜?”
    崔玦一听,忙握住兄长的胳膊:“那可不行,占卜最是耗费精神,哪一次兄长不是要歇息好一阵子?所以,若非关系生死之事,兄长万万不可如此费神了!”他记起多年前兄长闭关数月的那次,听说是为了替圣和太子续命延岁消除生死劫难。虽说此后崔氏得到莫大的好处,但阿耶说,那是兄长用自己的寿命来换取的。
    崔瑾微微一笑,还是亲兄弟最心疼自己。因为拜了袁天罡为师,这些年的占卜相面之术也不是白学的,虽然没有像袁天罡、李淳风两位牛人那般弄一个《推背图》,将千百年后的事情都算得清楚明白,但也大街那些举着八卦幡子耍嘴皮的算命先生要强几分。如那个“偶遇”的慕承之,虽说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脸又装作真诚无的模样,但自己轻轻一瞟,便察觉此人对自己有计较。所谓相由心生,无论你如何会掩饰,只有心有企图,有了坏心眼,总会泄露出来。什么“偶遇”,该是特意吧,一次不够,两次,甚至企图混到船来。虽然此刻未看出他心怀不轨,只是从那眼神透露出好,但既然能够耍诡计“结识”自己,这人的本性值得怀疑了。现在,自己并非单单是世家子,身后还牵涉到不少利益关系,所以凡事均得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那次,身边人别人收买,便足以给自己一个深刻的教训。
    岸,护卫们隔开港口主事,待崔瑾、崔玦和李崇真岸。翻译前双手合十行礼,那主事连忙还礼不迭,待证实果真是来自东方之华夏,如今那朝代更迭为“唐”,心不由暗暗吃惊。华夏不是没有商船到这天竺,但从未见过由朝廷官方出海的,再听闻其不仅有四位王爷(汉王李元昌、晋王李治、蜀王李愔和越王李贞),还有一位国公(谯国公柴绍)、数位驸马(崔瑾、柴令武、房遗爱、程处亮、杜荷)等等,算是出使他国,也从没这么高的规格。所以,他既是兴奋又是纠结,此事肯定是要赶紧往面报送的,最好能将这些贵人留下来,待收到国主谕旨才放行,不然,国主定要治自己一个怠慢他国使臣的罪。哎,来来吧,干嘛要派这些贵人来?还弄得这么大的声势,简直要人命啊!他一边小心翼翼地向翻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