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和一大群小郎君到了西山的崔氏山庄么,那就是在研究如何种植那些作物。你瞧瞧,这不时种出来了么天啦,土豆亩产29石,红薯亩产36石,玉米亩产5石天啊,怪不得崔小郎君拼着耗费十年的性命也要把这三种作物算出来,这是天佑我大唐啊茶肆,有人开始传出最新消息。
我说,你是听错了吧,某的邻居的侄儿的岳父的兄弟是朝廷户部中的一名啥官儿,听说啊,那土豆有拳头那么大,煮上一个红薯就够三四人饱腹,玉米吧,就像一粒粒珍珠,哎哟,真是好看得不得了,舍不得吃啊邻桌的人赶紧反驳,人家那啥官儿当天亲自参与称量。
嘿嘿,我说两位,你们可亲眼见过有人不屑地问。
难道你见过一群人涌上来。这关系到天下民生的大事,谁不关心啊再说,咱是啥人皇城根儿下的老百姓,自然和别处的人不一样,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素质有政治敏锐性的长安人。
那人不紧不慢地喝口茶,旁人赶紧给他续上。咳咳,他清清嗓子,说,某小舅子的侄儿就在莱国公府当差,哦,你说国公夫人啊,人家早就改邪归正了,你说的都是老黄历了,人家啊,现在是长安城各位夫人的楷模。不许打岔,某接着说,前几月崔小郎君不是领着一群小郎君到西山培训么哦,你不知道不怪你,人家是亲近的人才能参加的。杜家的那两位郎君也参加了此次培训,这些作物啊,他们也亲眼见过,亲自在旁记录种植过程,当天收割时也是亲自参与,后来,崔小郎君还一家送了一些种子给他们。嗯,你问某那些作物的样子哦,对不住,这可是朝廷的机密,咱不能外泄。啊,放心放心,听说,今年在皇庄内大量种植,这三种作物可以一年两季,明年啊,就能把种子发给大伙儿种植了。想想啊,如果天下都栽种了这些作物,还会有饥荒么还会有人饿死么
呜呜呜有人痛哭起来。旁人赶紧解释,说那人的爹娘姊妹若干年前就是被活活饿死的,一大家子就只剩下他一人。大家唏嘘不已。
崔瑾听到曾信禀告收集汇总的小道消息,不由摇摇头,又叹口气。老百姓苦啊其实,只要有饱饭吃,谁还想造反民以食为天啊此次丰收,他只是给最好的亲戚朋友一家送了几个土豆红薯和玉米棒子,其余全都作为种子赶紧进行第二次育种育苗,连他自己也只是尝了尝新鲜,没舍得多吃。
除了那几种作物,这次培育出来的居然有辣椒和西红柿笋瓜印度南瓜刀豆菠菜胡萝卜,让他不住感叹自己不愧为穿越重生人士,甚得上天眷顾,居然连时隔千年后明代引进的辣椒都让他给发掘出来了。还能咋办赶紧种一些吃一些呗,这玩意儿又不费多少时间,且有些是可开花结果多次。哎哎,幸亏师傅给咱编造了一个文曲星转世的身份,不然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儿如何说清楚
看到自家小郎君有是摇头又是叹气,不是自嘲一下,苦笑一声。贵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小心翼翼地道:小郎君,袁义送来的这些草莓如何分派,您得给个指示才行。
第一批草莓终于收获,不多,只要二十几个竹篮子,而亲戚朋友越来越多,如何能分得开
崔瑾回过神,看着桌上的草莓,道:自家多留一些,崇仁坊崔府两个李府虞府师傅和师叔府上与东宫吴王王府一样多,哦,宫里人多势众,双倍吧,其余按亲疏远近酌情处置,该有的都得有,不该有的就算了,下次吧,以后都会有的。若是不清楚,就问问老管家。哎,无论种多少,总是不够分,谁都惦记着咱这手里的好东西,这活儿太累了
贵祥得令,正要离开,崔瑾又唤住他,道:给各家说,这草莓自个儿也能在园子里种,种子就在果子里面,种植的法子待会儿你让人一家抄写一份,一并送过去。哎,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还是让他们自家种自家吃的好,不然即便再大的庄子也堵不了这些嘴。对了,这萧府也送一小篮子去吧他吩咐道。人家可是把西上剩下的田地连同宅子都免费赠送了。所以,但凡庄子上出了啥新鲜玩意儿,他都让人另送一份儿到萧瑀府上。一来二去,两家也越走越近了。也不是没好处,至少崔瑾就得到了好几幅字画好几本古籍,让他怪不好意思的。而间接的,李承乾得到前朝遗臣的支持也更多起来。以前因为李恪的站队,那些遗臣仍是犹豫不决,一些人更是心存不满。但是,自从萧瑀与博陵崔氏交好后,萧氏杨氏这两大前朝贵族都逐渐靠拢过来。
想了一阵,突然听到李治的声音:表兄,表兄,你怎还不进宫看兕子啊阿耶说,你再不去,他就要着人把兕子送到崔府来让你帮着养大了
崔瑾一阵头疼,我说,李大大,咱是招谁惹谁了,您干嘛要和我过不去,好歹我也刚给你的千秋伟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吧
自从回城后,李世民就多次让李治明的暗的提示,啊,你婶婶已经成功诞下一位小公主,没似历史上那般早产儿,而是足月的,长得挺结实挺漂亮,这是为你准备的小媳妇儿,你赶紧瞧瞧去。但是,崔瑾却让李治传话:叔父,侄儿年纪已大了,不好再在内廷走动,所以,侄儿特送来若干补品,请叔父和婶婶笑纳。啊,顺便恭喜叔父和婶婶再次当上爹娘,恭喜恭喜反正就是不去。即使李世民给自己一家大小全体升了爵位,阿耶升职涨薪,都不进宫道谢。
如今,崔芮由县伯连升两级封为县公,崔瑾升为县侯,连崔玦也得了个县子。隽娘封为郡君,崔瑜为县君,若干年前封过,后推辞不受,后又封,但只是隽娘被封县君,此次也一并升职。这可是一门皆爵位啊,但是朝堂上下无人反对,因为此次崔瑾的功劳太大太大。
133。第一百三十三章 如意娘
魏翼是吴俊仪的同乡,贞观三年一同进京赶考,但次年春闱未中,被杜明和吴俊仪推荐到大唐皇家私房菜鉴赏会当初审评委,后来,再次参加科考,仍未中,也便死了心,一直就留下,成为了独立出来的长安品鉴会的固定员工,并与崔瑾签订协议。 今年,被崔瑾任命为品鉴会的负责人。
这日,魏翼在府外求见。崔瑾令人请他进来。相互见礼后,分宾客坐下。
崔瑾关切地道:魏郎君,一晃来京城已经数年,可已习惯
蒙小郎君收留,并委以重任,某一切安好。上月,刚将家小接到京城。魏翼感激地拱手道。成为正式员工后,收入增加,且还能安排住宿。其实,这都不是他必须留下的理由,而是看中崔瑾此人。今年,被任命为品鉴会的负责人,见识了不少事情,也认识了不少真正的文人雅士甚至朝廷高官。也有人提出,请他去当幕僚,或者推荐给贵人,但他均是道谢婉拒。
这都是魏郎君自家努力的结果。你与某的五姊夫是同乡,他极为赞赏魏郎君,说品学兼优,只是朝廷每次科考的名额有限,才险险错过。但是,路有千万条,并非唯有科举一条路。崔瑾笑道,又指了指几案上的水果,那是才采摘的樱桃和荔枝,魏郎君不必客气。既然家小接来,那原本的住处倒是狭窄了一些,待某与太子殿下和吴王殿下商议商议,应该给已有家眷的员工另行安置才是。
魏翼忙道:某已感激不尽,岂敢再劳烦小郎君和两位殿下此次是拙妻带了小儿一同前来,住宿是足够的了。这是崔瑾按后世的员工宿舍进行配置的。普通单身员工一人一间卧室,厨房等共用。而作为主管或负责人,则在原来的卧室之外,另配一间书房,且有单独的小厨房,中间可以连通。因为住宿的员工并不多,用作员工住所的宅子也一直没有改建。现在想来,应该如后世那样建成标准的员工宿舍和单间配套一室一厅或两室一厅之类的。这样,统一规划后,能合理利用空间,不像现在一大座宅子,只有几个院落,若是如崔氏这样的世家或富贵人家,倒也罢了,但对于免费提供居住的员工住所,着实有些浪费。想到此处,崔瑾就开始盘算起来。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魏翼一看,忙闭嘴。
半晌,崔瑾点点头,觉得可行。自己一时陷入了死胡同,以为没有钢筋水泥就无法建楼房,真是愚昧了。那酒楼是如何建成的那些高塔是如何建成的今后,这员工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如果能提供统一整洁且功能齐全的住所,员工岂能不归心这总比那些贫民窟好得多了吧此事某自有考虑,只是目前还请魏郎君暂且忍耐几个月,待新的房舍修建好,自会安排妥当。他笑道。对这几个留下的士子,今年想大用。
魏翼感激万分。小郎君连这等小事都记在心里,对吾等实在是太好了。他想。随即,想起了此次的真正来意,将一份纸张从布包中拿出来,现在,大家都习惯随身带一个布包,就像后世的公文包。他恭敬地递给崔瑾,道:小郎君,前几日收到一份来稿,某原本准备将其纳入此次品鉴会的入围作品,但在核实作者实际情况时,发现原是一位小娘子,这便有些为难了。一直以来,收到的作品,无论是诗赋还是字画,都是那些文人士子投递来的,但也没说不许小娘子投稿。
崔瑾有些意外,接过来一看,这字迹妩媚中再有几丝英武,看来那位小娘子是外柔内刚之人。在看其诗作,差点将嘴里的荔枝囫囵吞下。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天啦,这不是武媚娘出家到感业寺后写给李治的情诗如意娘么
魏翼也以为崔瑾认为此首诗作算得较好,道:某与几位初审均以为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诗中曲折有致,融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算是一首佳作。当然,自是不能与小郎君相提并论。顺便恭维了一下崔瑾。但崔瑾是受之有愧,那些都是真正的名家大作,自己不过是借鉴,嗯,放在现在,还不能说是抄袭,他们还不知在哪个旮旯蹲着等投胎呢。
崔瑾使劲咳嗽几声,将荔枝核从嗓子眼吐出来,连喝了几口水,问:这是何人所作又居何处
魏翼回道:此人留下名为武二郎,当时,接收来稿的张三郎看到此人年纪甚小,又长相秀美,所以特意留心了几分。
他赶紧瞧了瞧崔瑾一眼。说到秀美,谁能比得过崔瑾见他未曾在意,接着道:张三郎随意瞟了一眼诗,不由惊讶,便请哪位武二郎留下住址,但武二郎却道,届时自会去看榜。也是巧了,前日张三郎居然在绣庄门口见到这位武二郎,却是小娘子打扮,手里还牵着一个年纪更小的娘子,身旁仅跟随了一个婢女。张三郎便赶紧回报,某让拙妻前去绣庄试探询问,得知那武二娘子是去卖绣品的,据说是借住在亲戚家中。
崔瑾蹙了蹙眉。她不是应该早就随同其父回荆州了么又有些生气,这是何等亲戚,居然让不满十岁的小孩子自己靠卖绣品过活堂堂应国公武士彟的嫡女,居然会落到此等地步,武士彟还不曾过世,这些族人便不再顾及自己的脸面历史上,武士彟死后,武则天母女被武元庆武元爽赶出家门,当时生活极为艰难,不仅武氏一族不闻不问,连杨氏也不曾关心接济,十四岁的武则天不得不进宫侍奉李世民。他叹了口气。能借居的,不过是杨氏的亲弟杨则府中,或者是武士彟的大兄司农少卿武士倰府上,其余并无直系亲戚居住京城。想到此处,他对魏翼道:你且回去,这首诗便不列入品鉴会,某已知道是何人所作,自会处置。
魏翼心中暗暗称奇,都说崔小郎君已得袁国师真传,掐指一算,便知前世今生,连远在西域甚至更远地方的作物都能算出,果然如此啊,这才多大会儿,便算出了那未曾蒙面的小娘子是何人。
134。第一百三十四章 女孩的心事你别猜
前面提到,现在萧氏、杨氏这两大前朝贵族都与崔氏交好。 而杨氏家族,也包括了武则天之母杨氏的父亲,乃前隋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县男杨绍的儿子杨达。隋朝建国时,杨达为给事黄门侍郎、进爵位子爵,后随隋炀帝远征高句丽,为右武卫将军、进位左光禄大夫。不料在军中去世,被追赠吏部尚书、始安侯,谥号恭。杨达有女二人,仅有一子名杨则,未曾任职,现居长安。
这杨达无甚才能,崔瑾并不相识,但杨氏中人肯定知道。所以,崔瑾便写了封书信让人送到弘农杨氏在京城的代言人杨忠府上,在信中提到杨则此人。不料,次日一早,贵祥前来禀告,说有一名叫杨则的郎君求见。崔瑾也不由一愣,随即请他在侧厅稍后片刻。
换了衣裳,崔瑾这才出去见客。“啊,杨郎君,真是对不住,让你久等了!”崔瑾朗声道。
正在欣赏墙上悬挂的字画的杨则忙回过身,便见一七八岁、容颜极为秀美的小郎君笑盈盈地看着自己,这便是传说中的崔小十三郎了。“崔小郎君,昨日得族长口讯,道崔小郎君有事相询于某,不知是何事?”他拱手回礼。自己这一支已是没落,即便是前朝,弘农杨氏也不敢对博陵崔氏无礼,何况现在。
“杨郎君请坐,无须客气。”崔瑾谦让道。二人分宾客坐下后,崔瑾笑道:“也不是甚大事,某只是想打听一人,听闻她现在京中,而她的母亲出身弘农杨氏,所以才想问问。”
杨则一想,试探地问:“崔小郎君说的可是某二姊的女儿武氏二娘?”他有些疑惑,这小郎君怎会认识自家的外侄女?不太可能吧?
“啊,原来果真是在杨郎君府上啊!”崔瑾略带惊喜地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见他出口成章,杨则又惊又叹,心想,一直传言这位崔小郎君才识过人,果然是名不虚传!“原来崔小郎君与二娘认识啊,某却从未听二娘提起,否则,今日便携二娘前来拜见了。”他道。心里却是犯起了嘀咕。几个月前,二姊夫带着二娘子和三娘子前来京城,走时却将一双儿女留下,说荆州之地民风彪悍,不利于女儿成长。原本是留在其大兄司农少卿武士倰府上,但两个月前,武二娘携三娘寻到自己府上,说还是与舅舅亲近些。既然是侄女投奔,只好留下,但毕竟男女有别,只是让妻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