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送我上青云-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阁老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没想到在他有生之年,竟然还能看到这么大的一项变革。
皇上大笔一挥,“准了!”
第814章 皇上下定了决心
皇上这里准了,可是实际执行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
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操控得了的。
涉及世家旺族,功勋亲贵,岂是一个难字能说地清楚的?
内阁的五位大臣,两位年事已高,显然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来亲自负责此事。
可是江元丰入阁时间稍短,而且话语权也没有那么重。
所以,皇上在想着如何改制,提携什么人来协助内阁。
这头一个,自然就是户部尚书柳承恩。
户部原本就是掌管天下银钱以及赋税等所在,再加上这主意原本也是柳承恩提出来的,若是能由他参与其中,想必会大有成效。
毕竟柳承恩之前的种种功绩都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真正愿意做实事,也能做实事的官员。
内阁大臣们都在离皇帝的勤政殿不远的文渊阁,这也算是协助皇帝来处理政务。
太祖皇帝时,他本人也是在文渊阁处理政务的,只是到了后来年纪大了,便挪到了这明华殿,后来改名为勤政殿。
再之后,一直到现任皇帝,便一直都在勤政殿处理政务。
好在与文渊阁离地并不远,有什么加急的大事,几位老臣们快走几步也不耽误事。
皇上又将几位内阁大臣们都聚在一起,仔细地商议之后,便下定决心要改革税制。
“林文方、柳承恩、刘进文这几个人都不错,着他们协助内阁专司新税制的起草以及拟定。”
“是,皇上。”
林文方和柳承恩就不用说了,都是户部尚书出身,仅凭着这一点,便足以有资格参与这税制的拟定。
至于刘进文,出身比柳承恩好一些,家中也算是小有薄产,其父曾为一方县令,多年未曾晋升之后,便辞官归乡,教书育人。
刘进文比柳承恩长了十余岁,当年是中了二甲进士,之后外派至地方任一方父母官,再之后一路升至礼部侍郎。
皇上没让礼部尚书参与这新税法的拟定,却选用了刘进文,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现在的礼部尚书年纪大了,而且还是皇亲,很多事情都是指挥着底下人去办事的。
皇上此举,分明就是等于告诉所有人,下一任的礼部尚书,就是这个刘进文了。
有人不服气,却又毫无办法。
毕竟,圣意难违。
当然也少不得有人想要找刘进文的麻烦,可惜了,都被他一一化解,而且如今他都与内阁大臣们一起共事了,哪个不长眼的还敢随便得罪他?
柳承恩一心扑在了新税法的拟定上,倒是没有想太多。
直到这天从文渊阁里出来,看到了外面一道熟悉的身影,这才快走了几步。
“殿下怎会在此?”
李幕虚扶了一把,“老师,我们边走边说吧。”
李幕随柳承恩一起上了马车,“老师,您真地不再考虑一下了吗?”
“殿下的好意,我心中明白。只是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尝试,也总得有人做出牺牲。我虽然不敢厚着脸皮说自己是心怀天下苍生的圣人,可是至少还是愿意竭尽所能,勉力一试的。”
李幕心底是焦灼万分的,可是面上却不敢表现地太明显了。
他知道这税制的改革将会给大兴带来怎样的变化,可越是知道,就越是担心。
这会触动到一些世族名门的利益,这会让老师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虽然名义上是由内阁整理出来的,可是实际上朝臣们都知道这法子最先就是由柳承恩提出来的。
也就是说,大家所有的怨气和恨意,都会冲着柳承恩来。
李幕今天在上书房的时候,就发现了不妥。
分明已经开始有人在暗中给柳承恩使绊子了,所以这才不放心地找了过来。
他知道,有些事就算是自己劝了,也是无用。
可他还是想要试一试。
他不想让老师一人面对这恐怖的风暴。
“其实你也不必如此担心,你要知道,我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内阁,更是有皇上做倚仗。那些人就算是再有怨气,也应该明白,如今皇上的决心已下,就算不是我,也会换上别人。新税制,必将全国推行,而且受惠于万民。”
李幕知道自己无法说服老师,也知道这件事情于大兴的意义实在是太过于重大了。
“老师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学生也不敢再多说什么。您放心,我虽未正式入朝,可是能帮到老师的地方,也一定是不留余力的。”
“多谢小殿下的支持了。”
李幕笑了,“先生不必如此客气,帮您,也是在帮着整个大兴,我大兴想要世代兴盛,就必然是要不断地发展进步,您忘了,这可是您之前一再地教导我们的。”
柳承恩笑了笑,“快到家了,一起用晚膳吧,你姑姑也有些日子没见你了,前两天还跟我絮叨着要给你送东西呢。”
“好,那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税制的改革,绝非一件易事。
这关系到了万千百姓的利益,更是关系到了那些世家名门的得失。
如今新税法尚未拟定完成,就已经开始有人在暗中阻挠了。
一旦开始推行,这其中所要遭受到的阻力,已是可想而知。
耗羡归公一事,目前已是全国推行,并且由皇上下了严旨,但凡是有不遵者,可当场革职查办,情节恶劣者,其直属上司可直接押狱审讯。
耗羡自古有之,不可能贸然剔除。
所以,现在只是由国家统一了一个准则,至少可以避免了地方官的一手遮天。
另外,新税法未曾成形,而之前柳承恩所提议的监察衙门,如今已经是被皇上放在心里了。
有人监督察验,这是好事。
皇上觉得如此也能让吏治更为清明。
只是,这监察衙门,如何设置,权限范围以及职责范围等等,都需要再详细斟酌。
皇上的意思很明显,在新税法推行之前,要先让这个监察衙门运作起来。
如此,才能保证了新税法的推行,从而也可以大大地减少世族对于新税法的抵制力量。
任何时候,财富,都远不及权利来地更强悍!
第815章 督察御史(三更)
“柳承恩,朕看了你的折子,你这上面所写,倒是字字珠玑,凭心而论,这督察院的设立,委实是可以令百官更为小心翼翼的,只是,柳承恩,你以为这督察院的设立,当由何人来任首位督御史?”
“皇上,这督察院主要就是为了监督百官而设,其实就是与现在的御史台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微臣以为,皇上可以直接将御史台与其合并,或者说是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如此,官职上需要增设的人数不会太多,既节省了人力和财力,同时,还可以抬高了御史的地位,足见皇上对于言官的重视。”
皇上则是脸上看不出喜怒来。
在皇上看来,这督察院是督察院,御史台是御史台。
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虽有相似之处,可是御史台的那些言官们,真要是论及了做事的能力,却是差了很多。
既然是有督察之职,那么必然就会涉及到了办案查案。
这么一考虑的话,大理寺和刑部的人,才更为适合。
所以,皇上还是觉得需要单独将督察院设立起来。
至于里面的人手嘛,可以从各部抽调。
反正现在京城里头的闲人也不少,白领着俸禄不干事儿,那岂不是朝廷亏了?
怎么能凭白地养着他们?
得让他们都动起来,否则这也太憋屈了。
“督察院要设立,而且还必然是要大张旗鼓的设立,柳爱卿,朕以为这督察院的设立,那必然是要先为新税法的推行而起到辅助作用的。其次,还是为了能让百官远离贪腐。这个衙门既让百官忌惮,又让百官痛恨。说到底,是一个得罪人的官署呀。”
柳承恩没说话,皇上将他的建议又加以修改,竟然与前世自己所处社会的反贪局有些类似了。
如此一来,这个衙门的官员的确是让人又惧又恨。
权利,那必然是要有的。
可是同样的,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小。
至少,整肃吏治,主要还是要看这督察院了。
“皇上,一切都是为了大兴,为了天下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微臣并不以为这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
皇上的眼神闪烁,随后目光定定地在他的头顶上停留了一会儿,半晌后才深吸一口气道:“柳承恩,你可知道朕属意何人来掌管这督察院?”
柳承恩立马站定了,又微微俯身,“微臣不知。”
“朕有意让你来担当第一任的督察院御史,你以为如何?”
柳承恩先是一惊,随后便撩袍跪下,“皇上,微臣多谢皇上信重。只是微臣才能有限,这督察院本就是微臣提议建立,如今既然是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微臣以为,还当另择能人才是。”
皇上沉默了好一会儿,语气冰冷道:“你不愿意?”
柳承恩心里咯噔一下子,虽然是在皇上身边多年,可是这位皇帝的性子一直是琢磨不透的。
特别是这两年,可能是年纪大了些,更是阴晴不定。
“回皇上,微臣没有不愿意。若是能为皇上分忧,微臣愿意肝脑涂地。微臣只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怕辜负了圣上的期望。”
话落,稍稍抬了一下眼珠子,果然看到皇上的面色好转了一些。
“你也不必自谦。朕已经想好了,而且张阁老也是极力推荐由你来担当首任的御史。你好好做,莫要让朕失望便是。”
柳承恩犹豫了一下,立马谢恩道:“微臣遵旨。”
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分别为正、从二品、左右副都御史均为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则是正四品,再加上了分管各地的御史,所以再设立十三道监察御史共一百余人,这些人都为正七品。
除此之外,督察院还设有经历司内有经历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司务厅内有司务二人,从九品;照磨所;其中照磨为正八品,检校,正九品;司狱司下设司狱,从九品。
这里的相关人等,均是从现有的六部中抽调人手过来,其中,还有十几人是从翰林院中调入的,可以说目前这督察院里头的大小官员们,年龄都是趋于年轻化的。
督察院设立在了东侧,与大理寺相隔不足二里地。
如今的人们不会想到,日后,这督察院将会与大理寺、刑部并称为三大法司,从而重案要案都有了三司会审的不成文规矩。
皇上要设立督察院一事,早就已经传遍了朝堂内外。
而且外头那间威严的衙门,也早已经有人开始整理打扫,只等着皇上圣旨一下,便开始挂上牌匾,正式成为大兴朝的法司衙门了。
督察院设左右御史,这其中,以左御史为上,右御史为次之。
一般左御史,则是直接被称呼为督御史,而随着皇上的旨意以及督察院的权力能力都让大家见识过之后,这督御史便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
皇上在早朝上宣布了督察院的设立,并且也直接表明了其职责所在: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圣上有旨:督察院长官为左、右督御史,下设副督御史、佥督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督察院不仅可以对各地府衙进行监督,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为最高监察。督察院肩负重担,今特命柳承恩为首任督御史,刘进文为右督御史。钦此!”
柳承恩和刘进文同时跪地接旨,可是问题来了。
刘进文倒还好说,原本是礼部侍郎,早在前天就已经被免除了这个职位,今天直接进入督察院,好像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是柳承恩身上还兼着户部尚书呢!
当然,这督察御史的官职可是正二品,而刘进文是右御史,是从二品。
不说这官阶高了,最主要的是,如果按皇上的设想而来,那么督察院将成为大兴朝最高的监察衙门,也就是说,他们将拥有着最高的实权。
这种实权,主要还是针对于百官的。
虽然听起来不及内阁大臣们威风,可是实际上,真正能挟制百官的,恰恰就是督察院!
第816章 不合谁的规矩(四更)
问题来了,柳承恩这户部尚书怎么办?
皇上的旨意上没说,内阁的几位大人们也没提,所以大家都有点儿懵圈。
总不能又跟上次似的,让柳承恩身兼两职吧?
直到梁大人在朝堂上提出异议,这件事情才算是被人给摆到了明面儿上来。
“税制改革迫在眉睫,正是用人之际,柳承恩原就是户部尚书,他对于这一块比较熟悉,而且税制改革也离不了督察院的协助,如此,便由他兼任户部尚书一职,直至税制推行完毕之后,再择他人替代柳承恩的尚书之位。”
“是,皇上。”
当然,不甘心的,大有人在。
总有人觉得自己能力强,不比柳承恩差。
可是朝堂上皇上轻飘飘地甩出来两个问题之后,就再也没有哪一个人敢出来多嘴了。
“税制改革的根本是为了解决部分的吏治问题,你可知道一个七品县令在任上能肆意征收多少的不义之财?”
“我大兴去年的税收几何?税制改革之后,又能达到什么程度?市税、关税当如何抽取?”
这都是较为专业的问题,除了柳承恩,便是他手底下的侍郎都不敢说自己一定能回答地上来。
更何况是其它人了?
皇上冷笑一声,暗道你这么能,那你知道这税制改革推行中必然是要有流血牺牲的吗?
一项重大制度的变革,怎么可能会真地风平浪静地就过渡了?
连这些基本问题都没弄明白,就胆敢来跟他要官职了,哪儿来的胆子?
税制改革是件大事,而且还是件耗费时日的大事。
这可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弄完的。
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
也就是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