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祖-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寻常之物,加起来也没有几个钱,但胜在实用,天子送礼,赏赐些名贵的东西,固然有面子。
可是像这样,却更有一番亲厚在里面。
赵鼎虽然老迈,却心如明镜,夫人略略迟疑,也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这么大国家,好东西自然是不缺的,缺的是官家的这份心!
夫人也欢喜起来,朱琏陪着笑呵呵说话,其乐融融。
足足聊了半个时辰家常,两个女人才退下去,把时间留给了赵桓和赵鼎。
“赵卿,朕鲁莽前来,还请你不要见怪。”
赵鼎忙道:“官家已经给了老臣天大的脸,老臣只是感恩戴德,如何会怪官家?”
“那赵卿怎么看朕用陆九思的事情?”赵桓笑眯眯追问。
“这个……”赵鼎顿了顿,“官家,陆九思的才学见识都是极好的,让他在地方上历练,久后必为朝廷栋梁。”
赵桓眼皮挑了挑,突然又道:“那,他日后能不能当相国?”
赵鼎再度语塞,陆九思有希望当首相?官家如此看重他?
“臣,臣年纪老迈,只怕没有福气看到那一天啊!”
说完之后,君臣都陷入了沉默……足足过了好久,赵桓才缓缓开口道:“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从感情上说,这话是通的。可放在国事上,却未必如此,衣服总有穿坏的时候,人世也有凋谢,唯有推陈出新,才是王道。”
赵桓探身,无奈道:“赵卿,你跟我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打理这个朝廷,付出的心血比朕还要多。按照情理,朕不该说,可朕又没法不说……”
赵鼎虽然昏庸了,却还不糊涂,他颤颤巍巍,跪在地上,老泪横流。
“官家,臣想着替官家尽忠,可臣也知道,自己老迈昏庸,不堪大任,臣,臣已经和夫人商议,准备告老还乡,还请官家恩准!”
赵桓深深叹息……都说天子无情,可若真是一点感情没有,谁又愿意替你卖命?真心诚意和拿钱办事,是两个天差地远的境界。
赵桓和心腹大将之间,可不光是君臣那么简单。
就说赵鼎,在抗金过程中,也是立了大功,随后入主政事堂,替赵桓勘定北方,推动休养生息,又改革官制,设立行省……他干的事情可不只是对大宋有用,甚至会恩泽后世,延续千年。
这样一位既有功劳,又有德望的老臣,该怎么处理?
让他辞官,就不怕寒了人心吗?
其实按照某些高明的帝王权术,赵桓应该努力挽留赵鼎,还要给他更多的恩典。直到赵鼎因为老迈昏庸,犯下了错误,有人出来挑战。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再放赵鼎还乡,才算是榨干了老赵的剩余价值……听着有点耳熟对吧?
没错,严阁老就是这么被榨干的。
就算赵桓不想这么干,也可以等着赵鼎求去,再顺水推舟……不管怎么样,都比直接上门来得好。
可问题是赵桓就来了,直接罢相,着实有些薄凉寡恩,也不知道朝臣会怎么议论……
“赵卿,你想求去,朕不多说什么……只是你这些年宵衣旰食,兢兢业业,堪称宰相典范。如今天下不同于往日,该有规矩……朕的意思,从此之后,首相三年一任,最多三任……这个规矩,就自此开始吧!”
赵鼎微微迟愣,仿佛没有听明白。
优待宰执是赵宋传统了,此前吕颐浩也担任了开封留守。
到了赵鼎这里,给太师衔,甚至是封爵,担任开封留守,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赵鼎倒是想好了。
他什么都不要,只是安心养老即可。
只是他没有料到,赵桓居然准备了这么一份不是礼物的礼物,让赵鼎颇为惊讶,他的老脑筋转了好一会儿,这才意识到这事的重要。
“官家可是要给日后定规矩了?”赵鼎颤颤巍巍道。
不愧是多年的首相,这个敏感度很是了得,赵桓的这个安排,已经涉及到了后世子孙……身为一个尚在壮年的皇帝,赵桓这么干虽然有些意外,却也不难理解。
如果一切执行无误,赵鼎差不多会成为唯一一个担任首相超过十年的人!
“没错,偌大的天下,不能没有规矩……朕这里还有个计划,就是把这几年政事堂做事的方略总结起来,刊行天下。要求所有衙门,都按照这个来。”赵桓感叹道:“赵卿,你是我大宋官吏的典范啊!”
没有任何意外,已经年过古稀的赵鼎,在这一刻,痛哭流涕。
赵官家这一番安排,赵相公再也不是不堪使用的废相,恰恰相反,成为了奠定规则的第一人,便是在官僚体系中,赵鼎也会一下子成为半圣一般的人物!
赵官家的御人之术,依旧炉火纯青啊!
第545章 宰相之忧
赵桓和赵鼎谈了很多,今天的赵鼎头脑格外清醒,说话也很流畅,没有半点迟钝……要说对大宋的了解,没人比赵鼎更深刻了,这一点上,连赵桓都要甘拜下风。
“官家,这些年间,臣别的不敢说,单就休养生息这一块,臣自问做得还不错……”能直接说出来,赵鼎的信心自然是十足的。
众所周知,河北路,河东路,包括部分的京东路和陕西路,还有京畿路……黄河流域,悉数遭到了金人的荼毒,就连燕云都不例外。
等赵桓收复燕云之后,河东路、河北,加上燕云之地,一共的人口也就一千万出头,损失的人口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六成五!
诚然,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迁居黄河以南,但是死亡数字依旧骇人听闻,几乎把北方打残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桓才容忍了大辽国的存在。
要是大宋的人口爆炸,压力如山,赵桓也早就翻脸了。
北方凋敝,内部连可用的壮丁都没有,大量土地撂荒,草原上的部族时时想着南下,当时大金国的残余力量还在。
赵鼎身为首相,着实太过艰难了。
面对这个局面,首先就是迁都。
迁都燕京,仅此一项,就给北方增加了五十万人口。
顺带着还吸引了不少商贾云集北方……当然了,这还只是治标不治本。
赵鼎干了什么呢?
简单说,就是鼓励生育……谁家生得多,就有奖励。
自第二个孩子开始,每多生一个,就额外给一亩田,超过三个孩子之后,学费由朝廷负责,还给提供免费午餐。
赵鼎的政策公布之后,着实引来了相当大的争议。
给田要怎么算?
免费午餐,朝廷有钱吗?
对于这些疑问,赵鼎丝毫不惧。
这事情本就不复杂,不是想让多生吗?譬如说,一个村子每家五十亩田,一家只有三个孩子,另一家却有七个孩子,那孩子多的就多给四亩田。
这个田也有个名头,叫“后代”田,不管男孩女孩,待遇都一样。
至于给孩子午餐吃,赵鼎觉得更简单了……各地的学堂普遍占地很大,完全可以鼓励师生,在学校周围种菜,然后辟出一处,充当牲口棚,养一些鸡鸭鹅,多养几头肥猪。
朝廷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粮食补贴也就够了。
诚然,这个要花不少钱,消耗不少粮食……可问题是以前养士能养得起,养孩子就不行了?
赵鼎不是推动过备荒吗?
他就从每年采购的粮食中,划出一部分,交给地方。
至于粮食缺口,就从海外进口,反正高丽、占城这些地方,都是要往大宋卖粮食的。
赵鼎的这一番政令下来,最直接的效果,整个黄河以北,家家户户,几乎没有低于五个孩子的。
个别人家,孩子能超过十个。
比生孩子更可怕的是孩子的存活率。
这也是赵鼎着重做的一件事,从农村征集有经验的稳婆,总结经验,编写小册子,刊行天下,多培训人才。
而且生产之后的妇人,还能得到一笔津贴,或是给一些钱,或是给百十个鸡蛋……虽然算不上多,但也足以表示朝廷的态度。
这一番折腾下来,北方人口直接爆炸,从原来的一千万,猛增到三千万,而且还有一半以上,是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
北方生机勃勃,竟然比起昔日还要繁华。
只不过赵鼎有另一个担忧。
“官家,如此北方人丁繁衍,势头正盛。再有几年,那些在驱逐金贼之后出生的孩子,也要成家立业。到时候北方的人口怕是还要暴增……老臣的这套鼓励措施,怕是要改了。不如官家就趁着这一次也给废掉吧?”
赵鼎不无担忧道:“老臣的确是担心,日后不好收拾。”
这件事情赵鼎也格外纠结,人丁兴旺,户口大增,自然都是好事……可这些年来,赵鼎也接受了官家的看法。
或者说整个大宋的思想也升华了,至少人地矛盾这件事,成了许多人的共识。
这么下去,大宋的人丁爆炸,如何是好?
“赵相公,你知道以往面对此情此景,又该怎么办?”赵桓反问。
赵鼎寿眉紧皱,他不是不知道,而是有些迟疑,可到了今天,差不多是君臣最后交换治国意见,赵鼎也不敢隐瞒。
“官家,其实在从前,有许多人是没法娶亲的。”
“哦!怎么讲?”
“官家请想。以前那么多的大户豪门,丫鬟仆妇是少不了的,就算是寻常富户,也有两三个小丫鬟。一个村子,大凡长得好一点,家境差一点的,多数都会伺候富户去。本来女子就少于男子,如此一来,自然更加捉襟见肘了。”
赵鼎说得还客气……岂止是捉襟见肘,简直就是捉襟见肘了,有些比较惨的地方,差不多有三成以上,娶不到媳妇。
所以说对于很多穷人来说,真的别想太多。
这是历代的顽疾,一方面是重男轻女,一方面是女人大量进入豪门……男女的比例差距瞬间被放大。
三成娶不到媳妇,还不算极端,在某个没有昏君的圣朝治理下,这个数字超过了一半,甚至更多!
前面的大宋朝表现也不算好,许多豪门能把女人当做礼物来赠送,穷苦人却是求而不得。
赵桓推行均田,打压豪门,弄出了摊丁入亩……这一套措施下来,除了税赋问题之外,由于财产平均,家家户户都有了依靠。
光顾率直接下降到了一成以下,有好些村子,个个都能娶到媳妇。
百姓们感谢天子,自不必说。
只是快速膨胀的人口,让赵鼎着实发愁,生怕有朝一日,均田瓦解之后,大宋无以为继,到时候宋江方腊遍地,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北方的情形如此,南方损失人口不多,自然增加的也不如北方剧烈……可南方现在露出了土地兼并的苗头,商人四处寻找土地,想要大肆兼并。老臣不能不忧心忡忡。”
“当下的大宋,正在一个紧要的关头,以财税来看,虽然有地丁银,可商税依旧大大超出了田赋……要发展工商,回过头又势必触及均田。土地乃是一国根本。老臣真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皱着眉头的赵相公,露出了凄苦的神色……他想退下来,除了审时度势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真的有心无力了。
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赵鼎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往下怎么走,他茫然无措,甚至是一无所知……他惶恐,害怕,不知道未来怎么样,赵鼎甚至担心,有朝一日,他会成为大宋的罪人。
“赵卿,要说朕有什么妙策,也是欺人之谈……不过朕以为发展工业,吸纳众多的人口,才是正办。”
“那,那就能悉数吸纳?”赵鼎迟疑道。
赵桓一笑,“自是不能的,像是先前,朝廷就扶持福建百姓,移民高丽,倒是缓解了不少压力。”
赵鼎一愣神,随即道:“官家要对外用兵了?”
赵桓淡然点头,“我已经得到了消息,我的那位亲家母,已经把君士坦丁堡给围困起来了。”
赵鼎瞠目结舌,当真是一个女中豪杰,比男子汉大丈夫还要爷们!
“不只是大宋在翻天覆地,整个世界也都在剧烈改变,朕不变不行啊!”赵桓微微叹了口气,这才道:“此时区分工商,鼓励工业,朕也是有谋算的。”
……
苏州,太子行营。
赵谌见到了陆九思,两个人很快相谈甚欢,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简直是知己。
“当下对大宋最有用的是什么?就是最好的工匠,最丰富的商品……西辽不断进军,一个前所未有的商机摆在咱们面前。生产多少东西,就能出售多少,利润丰厚,不可想象。这些利益,难道要落到那些昔日的商贾手里?让他们收买朝臣,为所欲为吗?”
陆九思连连点头,赵谌慷慨激昂,态度鲜明,似乎比起高深莫测的官家,还要让人振奋。他思索了再三,终于有胆子说话了。
“殿下,西山有煤矿,蓟镇有钢铁,天津有造船……各地的发展潜力还相当惊人,走工业的这条路,足以让大宋的百姓都过上富足安逸的日子。”
陆九思激动道:“想要做这些事,就离不开投入。既然殿下说了,对外贸易有巨大的利益,那就不能将利益交给不思进取的人。”
“对!”赵谌立刻道:“那些人就是不思进取,挣了钱他们也只会想着大肆享受……买土地,盖豪宅,玩女人……真是一群蠹虫!”
跟一群蛀虫,自然是没法治理好国家的。
赵谌在得到了父皇的支持之后,顿时有了底气。
“韩元吉,凌景夏,樊光远,沈清臣……这几个都是在背后怂恿,跟朝廷斗法的,先把他们都拿了!”
赵谌顿了顿,又问陆九思,“你看要不要什么借口?”
陆九思忍不住一笑,“殿下,他们随便关停作坊,违背约书,仅凭这一点,办一个商业欺诈,一点不为过……更何况只要把他们抓了,就不愁没人站出来举发!”
赵谌愣了一下,看起来这个人也不是那么书呆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