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宋成祖 >

第385部分

宋成祖-第385部分

小说: 宋成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额尔布思为首,一群大男人哭得稀里哗啦,苦苦哀求。

    萧塔不烟看在眼里,非但没有心软,反而怒火中烧,怒其不争!

    此刻的萧塔不烟只剩下对岳飞的钦佩,甚至敬畏……在讨论之前,岳飞突兀拔剑,看似很嚣张鲁莽,实则却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的举动。

    岳飞已经看透了这帮契丹贵胄,他们真的不行了……如果有胆子,拔剑跟岳飞拼命,哪怕血溅三尺,也是一条汉子。

    奈何万里远征,又夺取了君士坦丁堡,到了坐享其成的时候,谁又愿意玩命?

    事实上岳飞所说,不是百年之后,而是几十年罢了,或是儿子,或是孙子,亡国灭种的下场,就要降临。

    萧塔不烟自然是不会求什么三百年盛世,但是眼见的危机,却是不能视而不见。

    “你们的忠心我都看在眼里,自然是放心的。可咱们占了这么大的地方,也要笼络人心。不管是科举,还是册封,都是手段罢了。合适就用,不合适就废了。你们用不着担惊受怕。”萧塔不烟又道:“这样吧,每人赐一千两黄金,你们择地建宅,先安稳下来。就算是比科举,咱们也未必就一定输给西夷!”

    萧塔不烟虽然用心安抚,但是用意却再明白不过了。

    契丹贵胄不满意,东罗马的贵胄和地方势力不满意……但是大辽和大宋的主事者都极力支持。

    就在昔日的皇宫里,数以千计的学者,有老有少,有穷人,也有富户,有人穿东方进口的丝绸,有人穿着破烂的麻衣。

    但不管是谁,坐在案子前,接过了试卷,就是一样的。

    这些题目是纳惜等人出的。

    他们了解西方的情况,也明白大宋科举的流程……题目不难,几道算学题,几道论述题,还给了一个案例,让他们分析。

    也不要求具体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就这样,十天之后,科举成绩公布,一共有一百七十五人通过考试,取得了做官资格,其中的平民,甚至是奴隶,足足占了七成!

    普通人终于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了……不管是有幸考中,还是不幸落榜的,他们全都跪在了皇宫之前,痛哭流涕,终于,他们找到了归属,成为了最忠心的存在。

    又过了一个月,大规模检地开始,新官在前,兵马在后,君士坦丁堡周围的贵族势力,一扫而光……几乎与此同时,一尊慈祥的雕像出现在了君士坦丁堡的中心。

    孔夫子注视着这些新的门徒,笑容可掬……

 第561章 衍圣公西游记

    随着孔夫子的圣象,一同到达君士坦丁堡的还有一些儒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叫做孔玠,他的名气不算大,但是他爹可非同小可,正是上一代的衍圣公孔端友。

    提到了孔端友,他当年背负三宝,去见赵桓,得到了赵桓的重赏,又留在身边,改良儒学,著书立说,堪称孔子之后,孔家的小圣人。

    孔端友死之日,天下震动,赵官家亲自撰写悼词,百官宗室恭送安葬,规格之高,超凡脱俗,人们都怀疑,有朝一日赵桓驾崩了,能不能这么隆重!

    按理说天子重视孔家人,这不是挺好的事情吗?

    只不过熟悉赵桓的人都应该清楚,这位皇帝陛下最大的特点就是心黑,他可没有必要给孔家这么多好处。

    果不其然,就在安葬了孔端友之后,赵桓就下旨,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自然是万世师表,衍圣公之号,承袭孔夫子,以圣为号,非大德大智大功之人,不能担当……

    简单说,想继承衍圣公的名号,首先要人品过硬,其次还要学问极好,又要对国家有贡献,做不到这三点,凭什么受封衍圣公啊?

    基本上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要做到三不朽,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衍圣公。

    可问题是做到了三不朽,还在乎衍圣公的封号吗?

    索性把事情说明白了,赵桓就是打算自孔端友之后,把衍圣公这个封号高高挂起来,虽然还有,但是却没人能得到了。

    不废而废!

    赵桓的作为堪称卸磨杀驴,坦白讲,有点对不起死去的孔端友。但是话说回来,考虑到这么多年,孔家的种种行为,赵桓也算是帮了他们。

    断了衍圣公一脉,省得不肖子孙坏了圣人名声。

    只不过赵桓有点低估了孔家人的执著,或者说孔端友这一脉和北宗比起来,还是不一样的。

    孔玠在父亲的坟前发誓,一定要凭着本事,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官家不想给,这位偏要争,属于勇敢牛牛,不怕困难了。

    孔玠首先整理他爹的著作,从赵桓讲的气理之学出发,又继续阐发……总结日出日落,星辰运转,他发展了浑天说,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浮在气中,而且气体牵引,是的日月转动,星辰罗列,大地并非一动不动,反而是不停运转。

    坦白讲,到了这一步,孔玠的天文学主张已经走出了古代的局限,和后世颇为接近了。

    凭着这本书,也足以当半个圣人。

    只不过他运气不好,在同时期,天文学的主张非常多,干脆就有人提出了日心说。

    随后又有人总结出了力学规律。

    也有人建立起算学体系。

    还有人把物理和化学分开,开设学科,传播思想。

    总而言之,这是个能人辈出的时代,整个大宋,都是如此。

    这种情况并不单纯是赵桓开了外挂,给人们点了智商点数。

    其实从很早开始,赵桓就在推行教化。

    从靖康十年之后,不断有年轻学子,充实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赵桓随便引导一下,或者光是社会上的需求,就促使了很多学问涌现……比如会计,保险,银行等等,又比如纺织带动的机械制造,采煤挖矿带来的冶金,航海催生的天文……有太多的新奇学问涌现。

    孔玠见光是整理父亲的学问已经不够了,他又跑去山海关,租了一大片土地,开始研究种田和畜牧。

    孔玠觉得要是能多种出一些粮食,取得大丰收,绝对可以震惊天下。

    坦白讲他的思路没错,想法也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选错了地点。

    山海关,离着北方太近了。

    一场寒风之后,大雪飘飘,孔玠饲养的几十头牲畜全都冻死了。

    在农业的努力结束了。

    孔玠是不是就该知难而退了?

    没有!

    这位继续坚定巡道,他坐船跑去了高丽,随后又去了倭国,回来还写了一本游记。孔玠认为这两国都深受大宋影响,属于儒家文化圈,能归附大宋,纳入版图,是九州归一的盛举。

    他又拍了一顿赵桓的马屁,这本游记还成了年度热销书。

    孔玠一时间名声大噪,只不过距离受封衍圣公,距离还是太远了。

    不少亲朋,乃至孔家的人都劝说孔玠。

    “别折腾了,你还能逆天不成?”

    孔玠倒是不服气。

    “能不能逆天我不知道,只是当初夫子周游列国,也未得到时人重用。还要数百年后,儒家才能成为显学。我今日一心求道,走的是祖宗的路,又有什么不妥的?”

    这位真是好大的气魄,还要学孔夫子。

    家人也不知道该称赞他有志气,还是该笑话他不自量力了。

    孔玠也不搭理这些人,他沉寂了半年,突然做出一个决定,他要随着王中孚出海。

    没错,孔玠打算来一次周游列国,比孔夫子还要大许多倍,毕竟孔夫子就是在山东河南转了一圈,孔玠可是要出海的。

    万事俱备之后,他们果然行动了。

    王中孚这几年周游各地,可是有了许多新发现,光是各种岛屿,就不下几百个之多,极大地丰富了地图。

    而且被王中孚灭掉的国家,也不在少数。

    他还喜欢写一些见闻,介绍风土人情……比如他就告诉大家伙,有一块堪比大宋的岛屿,那里干旱荒凉,陆地上尽是毒蛇。但是就在紧邻海域,却有数量众多的海参,不但个大肥硕,而且还唾手可得,就在海地,俯拾皆是。

    类似的介绍相当多,人们根据王中孚的指引,发了不小的财。

    王中孚喜欢用重阳为笔名,因此世人喜欢尊称为重阳子。

    毫不夸张讲,王中孚已经是当世最好的航海家。

    他带着孔玠漂洋过海,路途虽然遥远,但波澜不惊,登陆之后,到了君士坦丁堡。

    就在街头,孔玠看到了竖起来的孔夫子雕像,在万里之外,看到了老祖宗的雕像,那种震撼不言而喻。

    孔玠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

    他一心憋着气,想要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可事实上,孔夫子周游列国,兜售治国理念的时候,想的是自身的荣华富贵吗?

    或许是吧,但绝对不是主要的。

    孔夫子,还有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无数圣贤,他们游走天下,开坛讲学,兜售思想,著书立说……这些思想不断碰撞,最终撞出了天下一统的念头,秉承诸子百家的道统,又凝聚出强大的认同。

    此后千百年,在中原大地上,就出现了一群傲视天下的华夏子民。

    在春秋之前,彼此视对方为蛮夷,隔阂冲突也相当多吧!

    可春秋战国之后,秦汉一统,中原就成了汉家天下。

    或许自己也可以化夷为夏,让他们归附孔孟道统……孔玠不奢望能立刻见效,或许在几百年之后,才能有收获吧!

    不过总要有人开始,一如当初的孔夫子,在许多人的眼里,就是个执着迂腐的老头罢了。

    就在孔玠到达君士坦丁堡的第十天,他登坛讲学,开始了第一次的讲课。

    面对陌生的环境,甚至连语言都不一样,能讲什么呢?

    孔玠披着大氅,欣然登台。

    万里之遥,山高水长,彼此隔绝,面目长相,差别强烈……可生而为人,不管是谁,都有二目一口,都有四肢手脚,都能言谈话语,彼此交流学习。

    故此天生万千之人,皆是一般不二!

    孔玠的话,经过通译转述,听课的众人几乎都大吃一惊。

    这位讲的是所有人都一样,难不成我们也和大宋的人一样?

    我们配吗?

    孔玠又继续道:“人和人固然相同,可彼此差距,天地之间,何哉?学也!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潜心学习,完善自我,达到圣贤之境,掌握自己的命运!”

    孔玠所讲,有不少是他的所想所悟,他的确想通过求道之旅,发现圣人的奥秘。

    只是这些话听在这帮西夷的耳朵里,简直是大逆不道!

    一个人可以改变命运……貌似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在西方的教廷之下,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人生下来,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妥当的,只要老老实实,救赎罪过,等到死后,能升入天堂就是。

    居然想改变命运?

    你们要清楚,改变命运,就是和上帝对抗,是要下地狱的!

    “什么上帝,什么事圣贤?这个人!”孔玠指着孔夫子的雕像,对所有人朗声道:“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并非高高在上,并非无所不能。圣人只是德行至善能够,不断修持的普通人,由此可见,人人皆有圣人之心,人人皆可成圣!”

    翻译过来,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上帝。

    疯了!

    彻彻底底疯了!

    这已经是撼动了整个西方的根基……科举是从实务层面告诉所有人,通过考试,可以改变命运。

    而孔玠则是从理论上下手,主张人人皆可成圣。

    这种冲击,绝对是颠覆式的。

    咋听之下,没人能够接受……我们不过是上帝的羊羔,羊怎么能和神相提并论?

    光是这么想,就该死了。

    不行,一定要忘了!

    可是不行啊!

    谁又不想当圣贤呢?

    孔玠讲道……每天都比前一天翻倍,到了最后,几乎半个城市的人都来了。

    一共讲了九天,结束之后,孔玠就说不出话了,嗓子里流血。

    但是很显然,他的努力有了非常好的效果,每天都有人主动皈依儒家门下,君士坦丁堡就是一个心脏,不断将带有东方文明的血液,泵向四周。

    毫无疑问,如果继续下去,整个西方都会陷入崩溃之中……不行了,必须出动十字军了!

 第562章 小中华

    大宋在君士坦丁堡的举动,大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铲平地方贵族势力,推行在大宋行之多年的均田政策,构建起稳固的基本盘。

    其次,保护,整理,发扬东罗马的积淀,又组织科举,广揽贤才,施行文官治理地方。

    第三点,就是基于万民平等的主张,构建新的律法体系,革新制度。

    三项归结起来,就是全面落实大宋的治理方式。坦白讲这是个风险很大的事情,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任何政策,都需要有人执行。

    挺好的初衷,被歪嘴和尚念坏了,几乎是必然的,在大宋也半点不奇怪。

    到了拜占庭,几乎是肯定不会办好的。

    毕竟这些地方的势力没有必要完全服从大宋的安排,能做到阳奉阴违就很不错了,他们一定是要维护自己利益的。

    指着这么一群人,是安全不可能推行有效的改革。

    塞尔柱突厥,西辽,都是这个毛病。

    可偏偏妙就妙在那些鹰堡少年身上。

    他们就是各地的奴隶出身,接受山中老人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当做辅佐主人的左膀右臂来训练的。

    因此他们文武全才,都算是佼佼者。

    到了大宋之后,正是十几岁的年纪,三观形成的时候。

    赵桓给他们办科举,鼓励读书,放到地方历练,让他们积累经验,熟悉政务……这一番操作下来,着实花了好大的心思,也不是谁都理解。

    可赵桓的威望摆在那里,做了也就做了,谁敢反对?

    而到了今天,终于开花结果,产生了效果。

    赵桓的培养不是让他们做大宋的奴仆,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