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宋成祖 >

第76部分

宋成祖-第76部分

小说: 宋成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李邦彦万万没有想到,赵桓把一件复杂到了极点的事情,简单处理了。

    借助邸报,一篇故事,不但洗刷了岳飞的委屈,还塑造出一个为国忘家,有情有义的武人形象。

    这一篇文章,让岳飞名声大噪。

    朝野上下,全都知道了这位精忠报国的好汉子,甚至把他和韩世忠并列,称为大宋双璧,国朝柱石。

    有了这些评价,大势所趋,岳飞建节,自然是水到渠成。

    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出乎预料,但也符合赵桓一切以抗金为主的主张,算是预料之中。

    可真正惊人的是赵桓用的手段。

    这位官家甚至还在太原,甚至没有跟宰执商谈,更没有大动干戈,仅仅是一篇小文章,就达到了目标。

    不得不说,邸报可真是神奇!

    官家手里,又多了一样大杀器啊!

    作为几十年宦海历练出来的极品油条,李邦彦对于朝堂权力的运行,有着独到的见解。

    谁都知道,天子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生杀予夺,权力大得吓人。

    没有人可以明面上反对天子,也没有谁敢正面抗衡天子权威,哪怕在大宋朝也不行,那叫谋反,谋大逆!

    是要诛杀九族的。

    可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满朝大臣,都是天子的工具人呢?

    恰恰相反,正因为皇帝的权力太大,所以皇帝的权力才太小。

    很矛盾吗?

    原则上皇帝什么事情都能管,可偏偏天下这么多事情,皇帝也是一天十二个时辰,就算不吃不喝,他能管多少?

    因此就要有一群人,替皇帝整理各种事务,安排轻重缓急,请皇帝示下,形成旨意,然后落实下去。

    皇帝也不可能无所不懂,还要有人给皇帝提供咨询建议,如果皇帝年轻,还要有师父教导,

    假如皇帝身边的这群人,都有着共同利益,彼此勾结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皇帝的知识获取被限制了,说白了,就是三观由人家塑造,平时做什么,由人家安排,面对问题,也要靠这些人提供建议。

    这要是能不成傀儡,简直都是奇迹了。

    基本上除了开国皇帝,还有少数异类之外,其他的皇帝,都逃不过这个怪圈。

    这种环境出来的天子,最被人称道的,就是大宋仁宗,至于他干得如何,交给大家伙评论了……

    有这么一群人在身边,任何政策,从最初的拟定,就夹杂了不少私货,等到制定出来,让下面落实,这个过程中,除了少数言官能监督之外,根本就无从约束。

    假如言官也加入这个集团,那皇帝就彻底成了聋子,瞎子。

    大宋朝讲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这话不算错。

    不和士大夫共天下,难道和武夫共天下?和阉人共天下?或者和世家门阀共天下?

    貌似还不如士大夫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只和士大夫共天下,皇帝身边没有别的人了。

    士大夫虽然主张有很大差别,彼此针锋相对,甚至是你死我活……但是在撼动这个集团根本的时候,人家可是会一致对外的。

    庆历新政,熙宁变法,都是这么垮台的。

    这就是无限皇权和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千百年来,除了极少数能力超强的天子之外,其余的时候,都是无解的。

    赵桓是不是那个能力超强的,暂时还不能下断言,但是赵桓找出了一个打破怪圈的办法。

    就是邸报!

    当这东西冲破官场限制,走进民间之后,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官家有什么安排,朝廷要做什么事情,包括一些政策改变,可以直接告知百姓,而不必等各级衙门一层一层传达,四处贴告示。

    很有可能,一些外官还不如老百姓知道的早。

    上意下达。

    虽说范围还相当有限,但却是走出了原本的小圈子,了解天子用意的百姓,自然会反过来观察各地官吏。

    至少他们能得到一个朴素的观点,官家的心是好的,都怪下面人搞砸了。

    这对赵桓来说,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怎么说呢,赵桓在内忧外患的关头,走上了懂王的路子,邸报就是他的推特,所有购买报纸的,就是他的粉丝。

    通过直接和粉丝沟通,治理这个国家。

    简言之,邸报治国!

    有句话怎么说来的,人人嘲笑川宝,人人都是川宝!

    而赵桓又即将在土地上做文章,属于宋懂帝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作为善于用豹变抱大腿的高手,李邦彦已经在筹划下一步动作了,因为他很清楚,估计往后没人能和天子抗衡了,至少在破解邸报治国之前,是不行的。

    所以接下来,自然是无条件服从官家了。

    李邦彦又燃起了强大的斗志,翘首以盼,可他心心念念的赵官家,却没有返京,而是在离开太原之后,直接沿着黄河,到了胙城,随后又马不停蹄,带着李若水和李孝忠,来到了黄河岸边。

    随在赵桓后面的,俨然还有李邦彦推荐的万俟卨,

    光是从这个顺序安排,就不得不承认,万俟卨的投机成功了,他顺利混成了天子近臣。

    只不过他很快就明白,天子近臣,到底不是天子看重的人……“鹏举,朕写的那篇邸报,没有询问过你,直接擅自主张,确实又不妥之处,毕竟是你的家事……”

    岳飞没有话说,而是小心翼翼,从怀里取出一个布包,一层层展开,最后竟然是两件东西,其一是赵桓御笔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另一样就是那份邸报。

    岳飞咧嘴一笑,“官家替臣写的东西,臣都小心收着。”

    赵桓微微一愣,还略有惭愧,他是知道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的。

    可他那时候没反应过来,结果赐了精忠报国。

    偏巧又是在岳母之前,有了他这个天子御笔,自然而然,精忠报国就成了无人撼动的金科玉律了……小小改动了历史,还怪不好意思的。

    “官家,臣以为这一句最有帝王气象,最有苍生之念。官家说这一次抗金,不是为了一家一姓之尊荣,而是为了九州万民之乞活!整个大宋,亿兆黎民,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臣一人的家事,着实不算什么了,官家也不必替臣担心。”

    有点尬!

    李若水最早接触岳飞,知道他是个什么德行,话说得太直,太冲,不过也正是如此,这个人才格外可靠,只能说时势造英雄吧!

    “岳太尉,官家从太原回来,连京城都没回,撇下了一切政务,跑过来看你,你却说不必替你担心?”

    岳飞着实吓了一跳,他看了看赵桓身边的人,心说你们怎么不劝着官家啊?

    赵桓主动笑了,“他们如何能管得了朕!鹏举,真是听闻你给将士授了田,这才特意过来瞧瞧的,情况如何?”

    提到了正事岳飞打起了精神,甚至一改少言寡语的习惯,滔滔不断起来。

    “官家,臣奉旨构筑黄河防线,先是在黄河以北,臣打算修六座堡垒,连成一线,迫使金人无法靠近河岸。可是在臣动工之后,就发现堡垒中间的空地十分肥沃,适合耕种。恰巧又有河北归附的义士,他们想要从军报国,又有人带着家眷南下。臣就把他们安顿在这里,给了一块田,暂时安居。”

    岳飞说到这里,突然兴奋起来,“官家,臣跟这些人商议军饷的事情,谁知道有人竟然说,只要能把田契给他们,足够一家人过活,哪怕没有粮饷,也愿意血战金人,誓死不退!”

    “官家,臣,臣家境贫寒,是韩魏公的佃户,臣知道民生艰苦,倘若能一田易饷,朝廷负担轻了,将士更加用命,如此击败金人,只在眼前啊!”

    李若水在一旁瞪大眼睛,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从岳飞身上,发现兴奋这种情绪,这个沉郁老成的年轻将领,终于有感兴趣的了。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哪去找那么多的田地?不说别的,光是你岳鹏举现在授田的土地,就已经惹了麻烦!

    赵桓略沉吟,就问道:“鹏举,你授田练兵,效果如何?”

    岳飞很自豪,“好教官家得知,臣已经挑选了八百背嵬军,正在日夜操练,预备着和金贼决战!”

 第118章 授田(三更求订)

    背嵬军,既亲随军,类似将领的自家部曲,或者类似明代的家丁。不光岳飞有,其他将领也都或多或少,有背嵬亲军,只不过岳家军的背嵬军名声最大,战功最盛罢了。

    得知岳飞已经开始练兵,让赵桓格外欣喜,而高兴之余,赵桓冒出了一个念头,“鹏举,你的八百背嵬军,可有空额?”

    岳飞愣了,空额?什么东西?他好半天才道:“臣只恨兵少,又怎么会自欺欺人?”

    赵桓张了张嘴,忍不住摇头失笑,说实话,哪怕韩世忠那种人,都会吃空饷,往口袋里装钱,像岳飞这样,实在是太难得了,简直就不想这个时代的人。

    或许正如他所讲,出身贫苦,又有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加上目睹金人南下,生灵涂炭的惨状,甚至和原配夫人忍痛分离诸般苦难,磨砺出了一块美玉良才。

    出了直捣黄龙,别的事情,岳鹏举想得真不多了。

    赵桓满怀感叹,岳飞察觉他神色怪异,又思忖片刻,才道:“官家,臣是知道,不少西军将领,都是吃空饷的,而且数额惊人,只是请官家相信,臣绝没有吃一个空饷,也没有贪墨朝廷的一钱军饷!”

    岳飞说得斩钉截铁,赵桓连连点头,“这话我是信的,可你想过没有,我大宋军中诸将,吃空饷者数量惊人,你和他们格格不入,就不怕这帮人联合起来排挤你?须知道,做官要讲究和光同尘啊!”

    一个皇帝,教导自己的大将吃空饷,这一幕也是让人瞠目。而更瞠目的是岳飞的回答。

    他挺直胸膛,直视赵桓,朗声道:“官家,若是寻常之时,太平年月,臣还无话可说。可如今国家危亡,社稷板荡,一分一毫的力气,都要用在抗金之上。这也是官家长久以来的谆谆教诲,臣旦夕不敢忘怀,又如何会因为忧谗畏讥,便同流合污!”

    岳飞依旧义正词严,而且丝毫不会引起怀疑,他的确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干下去赵桓沉吟,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虽然历史上岳飞也是整个大宋,最年轻的建节武将,可终究还要几年战场历练。

    而且彼时岳飞的处境远不如现在,至少没有一个对他一百二十分信任的官家做后盾。

    怎么说呢,现在的岳飞,应该比历史上更冲,更直,棱角也更分明而往往这样的臣子,也会遭到天子的忌惮,同僚的排挤。

    其实哪个少年没有屠龙之梦呢!只不过有太多人早早就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另外一些人,虽然走到了终点,可一路上已经身心俱疲,遍体鳞伤,换了个人。

    当他们手起刀落,斩杀恶龙的刹那,自己也接收了恶龙的力量,重新变成那个让人恐惧战栗的恶龙

    “鹏举,朕劝你一句你千万不要改自己的脾气,不管谁劝你,都不要听。只要朕还是大宋的天子,朕就需要你岳鹏举当左膀右臂,当一面镜子,朕宁可食无肉,不可无岳鹏举,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岳飞又不是真傻,稍微思量,便欣然点头,复又道:“官家,臣答应你,只是臣却要违背宗相公了。”

    “宗泽?你跟他来往很密切?”赵桓好奇问道。

    岳飞点头,“其实臣的八百背嵬军,有一半都是宗相公送来的抗金义士。”

    赵桓更加惊讶,貌似宗泽北上的时间不长,竟然干出了这么大的成绩?

    “鹏举,你说说,宗相公怎么样?”

    岳飞答应,便介绍起来宗泽坐着牛车,带着十几名护卫北上,一没有钱,二没有粮,可以说是赤手空拳,一穷二白。

    但也不知道怎么弄的,这位宗相公很快就收编了两处义军,没进入大名府,就已经拥兵三千。

    随后他接收了大名府的兵马,又派人前往磁州等地,招抚义军,授予官职。

    短短时间里,宗泽就收编了多达三十几支义军,号称三十六天罡。

    这些义军多的有一两万人,少的也有三两千。

    粗略算下来,也有二十多万,如果再加上大名府等地的官军,宗泽的兵力直逼三十万。

    听到这个数字,赵桓都想吐血。

    他辛辛苦苦,折腾了这么长时间,又是抄家,又是借钱,巧取豪夺,连十万御营都难以周全。

    宗泽竟然毫不费力,就弄了三十万人。

    莫非说自己的主角光环让宗泽抢走了不成?

    这时候跟在赵桓身后的李若水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他沉声道:“宗相公是老成持重的之人,按理说不该谎报数字,只是无论如何,我也不信,河北居然有三十万人马!”

    没等岳飞开口,反而是赵桓笑道:“李学士,你就不要吹毛求疵了,宗相公那里,朝廷没给多少钱粮,一切都靠他自己,便是宗相公说一百万,两百万王师,也是无碍的。”

    李若水一听,连官家都认了,他还费什么话啊,反正宗相公爱说多少,就是多少呗!

    岳飞倒是眼睛瞪得老大,赵官家的心胸果然够大。

    “回官家的话,河北各地的抗金义军,多数主张守土保家,虽然名义上服从朝廷号令,但是却不能调动由于在本地,很多人都是粗略估算了一下本地青壮,就上报给宗相公了。一万兵马,或许连一千人都没有。”

    这下子大家伙瞬间了然。

    这不是吹气吗?

    什么三十万人,只怕真实数字连三万都没有,至于战力,还要继续打折。

    李若水不由得道:“如此自欺欺人,有用吗?”

    一瞬间,岳飞的目光就落到了李若水身上,弄得这位翰林学士讪讪闭嘴。

    岳飞正色道:“李学士,河北的情况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宗相公收拢这些残兵义士,集结了抗金力量,不说别的,光是这几天,从河北来投的壮士就超过千人。这还只是其一。”

    “宗相公给义军官职,不管他们真抗金也好,假抗金也罢!金人想要控制这些地方,就要解决散布整个河北的义军力量,如果用兵,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