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276部分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276部分

小说: 三国之无限召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不出所料,商鞅的政治能力,果然是1oo。
    大名鼎鼎的商鞅,古往今来,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陶商熟知历史,更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辉煌业绩。
    年轻之时的商鞅,本为魏国之人,却不为母国所重用,最后西投秦国,投奔到了大名鼎鼎的秦孝公麾下。
    当时正逢秦孝公继位之初,秦国因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东方各国的诸侯盟会,被东方诸侯视为夷狄,更不被尊重。
    当时的秦国尚处弱小,屡屡被中原最强大的魏国欺负,秦孝公见到商鞅,听过商鞅畅谈的富国强兵之策后,便就此对商鞅欣赏万分,从此重用商鞅,在秦国正式实施商鞅变法。
    商鞅推行变法十余载间,使秦国国力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当世最强之国,其后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开始对东方六国起进攻,且屡战屡胜,最终成为战国最强的存在。
    其后,商鞅虽死,但其法却不灭,秦国正是凭着商鞅变法打下的基础,才能越战越强,最终经过六世国君的奋斗,由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天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商鞅才是秦国能一统的六国的最关键所在,若无商鞅,天下最终归于哪一国,便还是个未知数。
    陶商之所以要召唤商鞅,就是要凭着其绝的政治才能和法家理念,在大魏进行第二将商鞅变法,把大魏从儒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重新变成以法家为主导,富国强兵,以实现他一统天下的目标。
    陶商虽不记得商鞅变法的具体细节,却记得其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废除贵族特权,所有人都按功行封赏任免。
    汉制虽号称继承了秦制,但经历过四百年风吹雨打之后,却早已变质。
    原因就是汉朝奉行儒家学说,凡被察举出来的官员,必然得精通一门儒家经学,方才有资格做官。
    而要精通儒经,就必须要读大量的儒家著作,在这个盛行竹简的时代,书简价格昂贵,普通平民人家一日三餐尚不能保障,又哪里来的闲钱去读书。
    你没钱读书,自然就无法精通儒学,不精通儒学,你就无法当官,就算当官,也不过是下层小吏而已。
    于是,便只有那些官吏富贵之家,才有钱有资本去读书,去学儒学,学有所成之后,顺理成章的便会被国家征辟出来当官,他的后代,自然也有机会读书学经,接着继续做官。
    如此一来,就成了当官的世代为官,平民只能世代为民,除了造反之外,永无出头之日。
    一姓世代为官,必然会凭借着手中权力,为自己的家族在本地攫取大量的土地,这样一来,这一族便既有权,又有钱,历经数代之后,便形成了所谓的世族豪强。
    想想看,天下间有这么多的世族,他们彼此又互相联姻,逐渐结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朝中有他们的代表,地方大小官职也被他们占据,家族中又拥有大量的财富和私人武装,这样强大的世族集团,联起手来,颠覆一个王朝,岂非轻而易举。
    陶商熟知历史,自然知道,曾经的历史上,曹丕正是凭借着这些世族的支持,才能登上皇位。
    而在数十年后,世族们又找到了更能维护他们利益的司马氏,于是便毫不留情的抛弃了曹氏,拥立司马氏晋朝取而代之。
    陶商召唤商鞅,实行变法,就是打算抛弃儒家,断了世族们世代垄断做官权力的根基,恢复到秦国那种以功论赏,以功封侯拜爵的法家治国时代。
    换句话说,商鞅变法一实施,你就算是孔子复生,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也休想做官。
    想要做官,想要封侯,要么去参军,在战场上多杀人,用人头来的功劳来换取,要么就老老实实的去种地,地种好了,为国家做了贡献,自然有机会做官。
    唯有如此,才能断绝世族的威胁,让整个大魏国变成一台战争机器,所有子民不是急着上战场杀敌,就是全心全意卖力的去种地,谁也不用再浪费时间,去研究儒家那些空洞枯燥,华而不实的大道理。
    “本系统友情提示,商鞅是满百英魂,要召唤商鞅,系统会随机绑定召唤三名英魂于天下各地,请宿主谨重考虑。”
    “不用再考虑,来吧。”陶商没有一丝迟疑,站起身来走到那名文士跟前,将手便按在了他的头顶。
    实施商鞅变法,断绝世族的威胁,令大魏走上富国强之路,为大魏扫清诸国,一统天下奠定基础,绑定三名英魂也值了。
    何况,这三名英魂还有可能就召唤在他的统治区内。
    “嘀……系统开如载入英魂,十……九……八……”
    倒数完毕,陶商郑重道:“本王知你精研法家,怀有一颗变革之心,本王今特为你赐名商鞅,望你如商鞅那般,为王在大魏推行变法,富国强兵,助本王一统天下。”
    说罢,陶商松开了手,示意他平身。
    “臣商鞅,定不负大王所托。”商鞅从容的站起身来,抬头看向陶商的目光中,已充满了果敢坚毅。
    左右萧何张良等文武,听得陶商竟为那文士,赐以“商鞅”之名时,无不为之震撼。
    萧何更是意味深长的感慨道:“商鞅出世,看来大王是决心革除世族的弊端,一场大变革是势在必行了……”
    “嘀……系统随机召唤完毕,第一名,冒顿,匈奴单于,统帅96,武力96,智谋61,政治63,召唤地点,塞北。”
    “第二名,东汉开国名臣吴汉,统帅81,武力71,智谋73,政治74,召唤地点,兖州。”
    “第三名,春秋时期刺客专诸,统帅32,武力81,智谋61,政治28,召唤地点,吴郡。”
    三名随机英魂的名单,已经被系统精灵调出,陶商看到这个名单,不禁微微有些动容。
    专诸和吴汉两名英魂且不论,冒顿这名英魂,却着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这冒顿乃是匈奴第二任单于,杀其父头曼单于而自立,号称是匈奴中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单于。
    此人在位期间,攻灭东胡,西击月氏,南侵中原,北服丁令、薪犁、屈射等诸胡,扩地数千里,使匈奴统治达到了最鼎盛时期。
    此人最鼎鼎有名的杰作,便是率三十余万匈奴铁骑,将汉高祖刘邦围困于平城七天七夜,若非是陈平之计,靠贿赂冒顿的老婆,让冒顿放开围阵一角的话,刘邦就要被困死于平城。
    而这一仗后,刘邦也彻底被冒顿吓怕,终其有生之年都不敢再北击匈奴,只能靠和亲献女,来稍稍缓和冒顿的南侵野心。
    而这一和亲国策,直至汉武帝之时才打破,汉朝凭借着七十余年的国力积蓄,才敢对匈奴展开的反击。
    “这个冒顿,可是个不大不小的隐患呢……”
    陶商也只是稍稍感慨,思绪立刻回到了变法上来,为今之计,只有变法图强,富国强兵,使大魏一统天下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冒顿,就算将来成为隐患,大不了挥师击灭就是了,反正,陶商对盘踞于塞外的那些匈奴、鲜卑、乌桓这些胡人,早就有扫灭之心,将来大魏一统天下,必会拿他们动刀。
    陶商可不打算给他的大魏国,留下什么外部的隐患,以免重蹈五胡乱华的悲剧。
    众臣震动感慨之时,陶商思绪已收敛,回身坐回王座,正色道:“商卿,关于实施变法,富国强兵,你有何高见,尽管说出来吧。”
    “诺。”
    商鞅便立于大殿之中,滔滔不绝的,将自己心中的变法蓝图,详细的的描述了出来。
    商鞅所言之变法,就是要明法度,实行轻罪重刑。
    正所谓乱世用重典,越是大乱之世,越要采取严刑峻法,这是自古以来的教训。
    这第二条,则是废除汉朝所谓的察举孝廉,改为奖励军功,重新实施按军功赏赐的秦二十等爵制。
    第三条,便是清理户藉,将那些世族手中的佃户解放出来,纳为国家编户,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开垦芳荒地,对于生产粮食和布匹多的家庭,可免除劳役和赋税。
    这第四条,便是将法家学说,同儒家学说一起,列为国学。
    陶商本是想直接废除儒家学说的国学地位,但考虑到世族力量尚且强大,这些世族名士们,一辈子就靠儒学吃饭,突然间砸了他们的饭碗,容易激起强烈的反抗。
    所以陶商决定采用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先把法家学说提升到跟儒学平起平坐的地位,再慢慢的废除儒学。
    商鞅一番变法之道,深得陶商的心意,当下他就拍案而起,挥手欣然道:“很好,传本王诏令,就依你所说,我大魏国上下,即日起实施商鞅变法!”

第四百四十八章 灭楚!灭楚!
    时年夏初,陶商凭着自己无上的权威,于大魏国所统治的诸州,在商鞅的主持下,开始全面推行商鞅变法。火然?文 ??? w?w?w?.ranwen‘org
    不觉已是两月之后。
    邺京,王宫正殿。
    “大王,北面霍将军来报,刘备已将已故幽州牧刘虞的女儿收为义女,以和亲名义嫁给了鲜卑头领,跟鲜卑人拉上了关系。”阶下,张仪念着最新的情报。
    陶商眉头微微一凝,嘴角掠起了一丝讽刺的冷笑,“这个大耳贼,还真有他祖宗的风范,又玩起了和亲这一招。”
    话音方落,苏秦站出来道:“刘备和亲鲜卑,分明是畏于我大委国力,自知不敌,想要引鲜卑人入塞,以为援手。鲜卑近年来日益强大,听闻有控弦骑兵十万,若令其真与刘备联手,实为我国大患,秦以为,我们当趁着他们联盟尚未稳固之际,即刻出兵北上,灭了大耳贼。”
    苏秦一主战,阶下群臣们立刻沸腾起来,尤其是那些武将们,个个都热血激昂,叫嚷着要讨伐刘备。
    陶商却未那么激动,目光看向了商鞅。
    商鞅当即站了出来,拱手道:“大耳贼勾结鲜卑胡虏,确为大患,然眼下变法才刚刚推行开来,尚未见成效,正是最关键的时刻,鞅以为,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以变法大局为重,切不可大举兴兵。”
    陶商微微一动,显然商鞅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萧何也出班说道:“变法实施,必然会引起国内世族们的不满,而我们若要灭刘备,非起倾国之兵不可,介时其余几国若再来犯,全国的兵马几乎就都要赶赴边境,介时国内兵力空虚,倘若世族们群起作乱,我们岂非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实为大大的不利呀。”
    两员文臣的分析,点明了当前的局势,也使众大将们冷静了下来,不再激愤的叫战。
    “就让大耳贼再活蹦乱跳几天吧,光是他勾结胡虏这条罪,本王就决计饶不了他!”
    陶商决心已下,决定暂时搁置伐燕的计划,注意力重新回到了变法上来,便向商鞅询问变法的情报。
    商鞅便称,在大魏强大军力,和陶商无上威望的保障下们,各地的世族们虽然心中不满,却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无人敢反叛作乱,到目前为止,变法推行的还算顺利。
    说完了好的一方面,话锋一转,商鞅又道:“只是不少世族已看清楚变法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便举全族之人,带着私兵和家财,逃离家乡,开始向周边几国逃亡,鞅以为,世族的逃亡,给我大魏带来的损失不小,不可不防。”
    世族之中,存在着不少身负才华之辈,这些人若是逃往曹操孙策,或是刘备那里,为他们所用,必会增强他们的实力。
    再者,世族们皆是巨富之家,他们一逃亡,便将几代积蓄的财富,也统统都卷走,这对大魏经济上也会造成损失。
    最后,世族豪强们,皆养了不少私兵门客,少者上百,多者上千,加起来的人口数量,实不在少数。
    这些人,原本是陶商打算通过变法,将他们从世族的掌控中剥离出来,变成国家的编户,以充实大委的国力,若是让世族们带着去投奔敌国,自然是不可小视的损失。
    “这些世族们主要逃往了哪一国?”陶商皱着眉头问道,显然这已引起了他的重视。
    商鞅便接着道:“并州的世族前番已被大王灭的差不多,眼下可以忽略不计。冀州方面,因接连燕国的地带,多为平原地带,不利于藏匿,出逃燕国被边境巡骑抓获的机率极大,所以冀州逃往燕国的世族甚少。”
    “至于秦国方面。”商鞅走到侧壁所悬地图前,手指向西面关中一点,“虽距中原很近,却有函谷关之险,中间又有秦岭郡山阻隔,极不利于通行,所以逃往秦国的世族也很少。”
    接着,商鞅又指向了东南方向,“因有淮水阻隔,淮水之上,又有乐毅安排了徐扬水师,严加巡逻,故世族们想要越过淮水,前去江东投奔吴国,困难也很大。”
    “这样看来,世族们可逃的地方,就剩下楚国了?”陶商微微点头,已看出了名堂。
    “正是。”商鞅往南阳方向一指,“我大魏与楚国接壤部分,既无大山阻融,也无大水拦路,有多条道路可通往楚国,且其中丘陵密布,极利于隐藏行踪,所以,大部分出逃的世族,都选择经由南阳,逃往楚国投奔刘表。”
    刘表么……
    陶商英武的脸上,渐渐燃起了丝丝冷绝的杀机,冷笑道:“看来,是时候灭了刘表,端了世族们最后的安乐窝,让他们乖乖的待宰了。”
    魏王,打算灭楚!
    此言一出,大殿中刚刚沉寂下来的热血,再度沸腾起来,诸将们立时都兴奋如火,再次纷纷叫战。
    武将们可以通过打仗立功,他们自然是有仗打就好,管你打谁。
    文臣谋士们却不同,他们要考虑大局,考虑的更深远一些,自然没有武将们那么激动。
    “适才大王决心以变法大局为重,不对燕国用兵,眼下却又要对楚国用兵,似乎有些……”萧何话未言尽,意思却已明了。
    陶商却傲然道:“刘备实力远胜于刘表,灭刘备自然需要起倾国之兵,难道灭个刘表,也要动用倾国之兵吗?”
    萧何被问住了,一时无言。
    这时,沉默已久的张良,终于站了出来,拱手微微笑道:“大王言之有理,刘表虽然兵多粮足,可惜其军战斗力皆不强,良估摸着,我们只需要出动五万步骑就足矣,而且,我们可以把战略目标,定为夺取襄阳便可,无需深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