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限召唤-第8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天下的反陶势力?说下去。”铁木真目露精光,点着头道。
诸葛亮羽扇一指东南方向,说道:“那陶贼眼下还没有能远赴漠北,直接进攻我大蒙古国,臣料想他必会先来夺取满州,今大汗已与孙策瓜分了满州,可以说孙策的利益已与我们绑在了一起,大汗当派使者前去向孙策晓以利害,邀他尽起日国之兵前来,与我军联手,共抗陶贼的入侵。”
蒙日联军?
共抗大魏!
铁木真眼中精光闪烁,微微点头,显然对诸葛亮的这个提议,很是肯。
诸葛亮接着羽扇又一指西面,“当年远遁西域的曹操,已一统西域诸国,建立了西秦,大汗还当派使者急赴西秦,邀曹操尽起秦国之兵东进,威胁玉门关,抄了陶商的侧后,让他尾不能相顾。”
西秦!
曹操!
铁木真眼中燃烧起了兴奋,他仿佛已从诸葛亮勾勒的蓝图中,看到了一个宏伟的画面。
西秦,大日国,这两个硕果仅存的国家,也是现在他唯一能够利用,跟陶商对抗的势力,到了这个时候,自然要调动起一切能够对抗的陶商的力量,才十足的把握,跟陶商一决胜负。
铁木真沉吟片刻,猛一拍案几,腾的站了起来,摆手喝道:“本汗就用孔明的计策,即刻派出使者分往东西,邀曹操和孙策跟本汗联手,共灭陶商,瓜分魏国!”
成吉思汗的号令传下,当天,便有两队使者,急匆匆的离开高句骊城,一个前往西秦,一个前往韩半岛。
乐浪郡治所,日国西京,平壤城。
自孙策率八万日军主力,登6韩半岛,与蒙古军合灭女真之后,孙策便率大军驻扎于平壤城,并没有班师倭岛,反而把平壤城提升为了日国西京,与倭岛上的东京遥相呼应。
因为孙策同样感觉到,陶商与辽国的战争已进入了最后阶段,很快就会分出胜负。
根据周瑜给孙策拟定的战略,一旦陶商兵败,则辽国必定实力大增,介时必会抽出神来收拾已经在辽国侧后构成威胁的蒙古国。
那个时候,他孙策的战略便是撕毁与铁木真的盟约,改与耶律阿保机结盟,趁机把铁木真的势力赶出满州,把整个辽东,以及原先的高句丽国地势,纳入他日国的版图。
如此一来,他孙策就等于是大6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得到了辽东这片产马之地,便可大兴骑兵,一举扭转他的日国善水战而不善6战的劣势。
然后,是联辽灭魏,还是别的什么方略,那就要从容的多了。
当然,在周瑜眼中,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他自然也不能不做两手准备,以防耶律阿保机不争气,也被陶商所灭。
那个时候,魏国的兵锋,必然直指辽军,铁木真和他孙策,都将变成陶商下一个目标。
失败,包括辽东郡,乐浪郡,吉林郡,百济郡,新罗郡这五个他辛苦多年才从大6窃取的郡,都将被陶商夺走,他孙策便将永远被赶下大海,赶回倭岛,只怕永世都将没有能力再杀回大6。
无论如何,辽东五郡,都必须死守。
不惜代价!
大堂中,孙策收敛了思绪,目光看向了周瑜:“公瑾啊,你觉的陶商跟耶律阿保机间的这场战争,谁将取胜。”
周瑜沉吟半晌,方叹道:“时值如今,臣已经不敢妄作论断,毕竟,耶律阿保机面对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陶商啊。”
周瑜的言语中,透着一股不自信,一种对陶商的深深忌惮。
孙策刚要说话之时,堂外卫兵入内,报称成吉思汗的使者已连夜赶到,正在堂外求见。
“请进来吧。”孙策一拂手,眉宇间却透着几分疑色。
片刻后,使者匆匆入内,拱手道:“下官见过陛下,我家大汗不久前已收到消息,辽国已被陶商覆灭,耶律阿保机已死,我家大汗料定那陶商必会尽起倾国之兵来犯关外,特命下官前来,邀天皇陛下起倾国之兵,前去与我家大汗会盟,合我两国之兵,共抗陶贼。”
辽国覆灭!
这个消息,如一道惊雷落入堂中,令孙策君臣无不为之变色。
尽管他们已有心理准备,但当真正听到这个消息时,却仍难免震撼。
“没想到,这个耶律阿保机竟然败亡的这么快,大大出乎臣的意料啊,这个陶贼”周瑜既是感慨,又是震惊,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大堂武们议论纷纷,无不为之震动。
孙策心情也波动了许久,方才平伏下来,深吸一口气,默默道:“看来,这一战是注定逃不了的,也该是跟陶贼进行最后决战的时候了。”
西域,交河城今吐鲁番。
城头之上,一面面“秦”字大旗,在火炎烈烈之下,猎猎飞舞。
这座曾经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国的都城,如今已变成了西秦国的新都城。
皇宫,那一座高台之下,曹操负手而立,苍老的目光,凝望着东方,久久不动。
那遥远的家乡,那玉门关内的中原沃土,那无时无刻不想再一次踏足。
今日,西域已然一统,麾下雄兵十万余,秦国的力量恢复,也让他燃起了卷土东归的希望。
“启禀陛下,蒙古国的大汗已派了使臣前来,正在金殿中候见,陛下见还是不见?”身后响起了姜维的声音。
“蒙古国?就是那个自封成吉思汗,叫铁木真的人?”曹操转过身来,目光中流转着几分疑色。
显然,虽身处西域,但曹操却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东方之事,连成吉思汗的存在都一清二楚。
“正是此人。”姜维答道。
“那派使者来找朕有什么事?”曹操并没有急着接见那使者。
姜维轻叹一口气,沉声道:“据那使者声称,陶商于前不久已攻灭了漠南草原上的辽国,那成吉思汗派他前来见陛下,正是想联合我大秦,请陛下率我大秦王师兵进玉门关,与他的蒙古国,还有孙策的大日国,联手攻灭魏国,瓜分中原。”
“那陶贼,这么快就灭了辽国?”
曹操身形一震,目光中涌起惊色,显然他也听说过辽国的存在,也知道这个国家的强大,自然会对其这么快为陶商所灭感到吃惊。
震惊片刻后,曹操很快平伏下心情,负手踱步许久,长长吐一口气,转身之时,苍老的眼眸中已燃起了复仇的杀机。
“看来,朕杀回中原,找那陶贼报复雪恨的时候终于是到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关外!关外!
燕京。
距离陶商击灭辽国,班师还京已过去了一月有余。
三军将士休整的差不多,陶商已做好准备,一声令下,大军兵出山海关,直取辽东。
完颜阿骨打新灭未灭,成吉思汗和孙策才瓜分关外之地没多长时间,陶商必须要趁着他们立足未稳之际,一鼓作气将他们赶出满州。
金殿之中,大魏群臣云集,陶商已在与众臣共商着收复关外之计。
“报玉门关急报”
一名御士飞奔而入,将一道加急快报,奉于了陶商跟前。
陶商展开一看,不由眉头一凝。
这是一道来自于镇西将军白起的急报,他在急报中声称,曹操已尽起十万大军,向着玉门关杀奔而来,分明是想卷土东进,重夺雍凉二州。
“曹操,你沉寂了多年,终于又耐不住寂寞了吗,哼。”陶商一声冷笑,将情报示于了众臣。
一时间,曹操进犯的情报,令众臣掀起了稍稍的惊议。
不过,也仅仅只是惊议而已,时值今日,以大魏的国力,单凭曹操十万大军,已不足以令他们产生震撼。
“陛下,曹操大军虽不过十万,但此人足智多谋,不可小视,当增兵玉门关才是。”张良立刻提醒道。
陶商微微点头,扫了一眼众将,喝道:“廉颇,李牧,王翦听令。”
“臣在!”
几员大将同时出班,慨然领命。
陶商抬手一指西面,厉声道:“朕给你们七万大军,即刻起程赶往玉门关,会合白起的玉门关三万守军,以十万大军抵御曹操的进攻,只守不攻,务必等到朕亲率大军前去扫灭伪秦。”
“臣听令!”
白起,李牧,廉颇,再加上刚刚未久前来投奔的王翦,战国四大名将,皆已聚齐。
曹操虽强,今陶商以四大名将一起派出对付他,想来已足够了。
“刘半仙何在?”陶商想了想,觉的不妥。
“臣臣在。”刘基忙站了出来。
陶商便道:“朕命你随他们一同出,赶往玉门关,为他们出谋划策。”
“臣领旨。”刘基领命。
四大名将,再加上一个顶级谋士刘基,十万大军,以这样的华丽阵容,对付曹操足矣。
号令传下,陶商的注意力,重新又回到了关外。
这时,张良又道:“陛下,根据戴统领他们回的最新关外情报,那铁木真已与孙策合流,两军会盟于襄平,近二十万大军齐聚于辽水一线,明显是打算联手抵御我大军征伐,臣以为,我们当尽快起兵才是。”
陶商点点头,腾的站了起来,大手一挥,大声道:“传朕旨意,尽起我大魏倾国之兵,即刻兵出山海关,踏平关外!”
号令传下,刚刚沉寂未久的大魏国,再次又沸腾起来。
四十余万刚刚覆灭辽国的大魏将士们,再次挟着高昂的斗志出,浩浩荡荡的直奔山海关而去。
而两河一线,数十万的民夫也被调动起来,将数以万斛计的粮草,源源不断的由燕京,转运往了山海关一线。
七天之后,陶商率大军兵出关城,沿着滨海大道,直奔襄平城而去。
那襄平城位于辽水东岸,乃是关外重镇门户所在,一旦陶商夺下襄平,整个关外诸郡都将暴露在他的兵锋之下。
陶商神出兵,就是要赶在秋水大作,辽河泛滥,道路泥泞之际,一鼓作气攻下襄平。
只要襄平一下,他就等于在关外站稳了脚跟,有了立足之地,接下来的战斗就要从容不迫许多。
蒙古人和日国人的细作,遍布于燕京,当陶商率领着大军一开拔,一道道急报便雪片似的飞往了关外。
襄平城。
城头上,蒙古的大旗和日国的战旗,交错在一起,迎风飞舞。
城池内外,遍布着蒙军和日军的营盘,不时可见一队队蒙古骑兵,还有日国的步军往来巡逻,彼此打着召唤,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蒙军已与日军在襄平城成功会盟,这座关外重镇,此刻也俨然变成了一座和谐之城。
军府大堂。
大日国天皇孙策,蒙古国的成吉思汗铁木真,两人并肩高坐于上,以示两位君王平等的地位。
“报山海关急报!”
一名斥侯飞奔而入,拜于两人阶前,拱手道:“禀大汗,禀天皇陛下,我敌后细作已回急报,那陶贼已尽起四十余大军出关,长驱东进,向着襄平城杀奔而来。”
这消息一出,大堂之中,顿时一片哗议。
孙策和铁木直也是眉头一皱,彼此意外的目光看了一眼,显然是没有料到,陶商竟然来的这么快,这才刚灭了辽国不到一个月,竟然就急着兵犯关外。
啪!
铁木真猛一拍案几,厉声喝道:“慌什么慌,陶贼不过四十万兵马而已,我蒙日联军合起来也有二十万人,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他不成!”
大堂中,蒙日群臣为之一震,躁动的情绪稍稍平伏。
“成吉思汗言之有理,你们有什么好慌的。”孙策也点头附合,傲然道:“我们以逸待劳不说,还有蒙古兄弟的十万铁骑,优势未必就在陶贼那边,尔等都打起精神来,休要自己先挫了自己的锐气。”
两位君王的一席话,终于安抚下了人心,令群臣都平静下来,仔细一琢磨孙策他们的话,斗志渐渐重燃起来。
“孔明,你觉的我们该怎么跟那陶贼交锋?”铁木真并没有自恃过度,很快就转向诸葛亮求问计策。
诸葛亮羽扇一摇,不紧不慢道:“我军虽然实力强大,但那陶贼到底有四十万大军,又挟着新灭辽国之威而来,必定是士气高昂,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以稳妥为妙,不要跟魏军正面交锋,等耗尽其锐气之后,再大举反击不迟。”
铁木真点点头,示意诸葛亮继续说下去。
诸葛亮便道:“臣以为,我们当挥我蒙古铁骑的灵活性,不断的以轻骑袭扰魏军,拖延魏军的进军度,待秋水一至,辽河泛滥,道路泞泥之时,我们就可以稳稳的把魏军拒于辽水以西,只要能拖入魏军士气耗尽,寒冬降临之时,我们便可大举反攻,必可一举击破魏军。”
诸葛亮一席话,深得众人的心理,房玄龄,庞统等谋臣们,纷纷点头赞成。
成吉思汗却只是稍稍点头而已,看样子似乎还有几分犹豫,显然以他喜欢攻而不喜欢守的性格,诸葛亮的计策虽然够稳,却令他觉的太过于保守。
就在他犹豫之时,周瑜却站了出来,冷笑道:“孔明先生的计策太过求稳了,我倒以为,那陶贼挟着新灭辽国之威而来,必定是气焰嚣张,我们正好可利用这一点,杀那陶贼一个下马威。”
“公瑾有何妙计?”孙策眼眸中涌起一丝精光。
铁木真也精神一振,示意周瑜继续说下去。
周瑜便不仅不慢,将自己的计策道了出来,又补充道:“此计若能成功,我们说不定还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将那陶贼除掉,成就不世奇功。”
毕其功于一役!
这五个字,听的孙策和铁木真是眼眸金光,精神立时有些亢奋起来。
诸葛亮却道:“公瑾此计也算不上什么高明之计,就算那陶贼气焰嚣张,疏于防备,但我没记错的话,那陶贼如今的武道已达到了初级武圣,公瑾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似乎不太可能。”
“那可未必!”周瑜脸上扬起一抹诡笑,目光看向铁木真,“瑜这一计能否毕其功于一役,还要看大汗帐下的那员大将了。”
铁木真神色怔了一怔,目光向着自己那些大将扫了一眼,蓦然间想到什么,眼眸中涌起了狰狞的喜色。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穿云之箭!
徒河城。
魏军出关十五日,兵不血刃连破数城,徒河城攻陷,前方距离襄平已不出五百余里。
兵马一过徒河城,等于走出了狭窄的滨海道,前方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