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老婆也重生了 >

第96部分

我老婆也重生了-第96部分

小说: 我老婆也重生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已经是这类业务公司的天花板了,毕竟做同类业务的公司不少,某企鹅某易都做过,甚至连三大电信公司自己也在做。

    但是,如果把a8并入羚羊科技。

    可以轻松突破天花板,预计年净利润可以轻松达到三个亿以上。

    虽然寿命只有十年左右,但算下来,那也是二三十个亿呢。

    当然,徐杨看上的不是这点钱,而是这个赢利点。

    一家互联网企业,如果能有一个每年净赚两三亿的赢利点,那么在股市上的表现就一定会很好,可以从股市上赚到好几倍甚至十好几倍的资金。

    这才是他最看重a8的地方。

    前提是,刘晓松愿意出手a8。

    这就要看刘晓松是想要短期的纯利润,还是想要未来的巨额收益了。

    反正他开出的条件绝对不差,5个点的原始股,同股同权,换一个a8,很合理。

    现在放出风声,多的是投资机构愿意飞过来洽谈。

    毕竟,羚羊科技的表现太强势了。

    不说各个业务板块的优越表现,仅仅看员工数量,就已经是巨头级别的。

    这个时候的某度堪称是国内第一的互联网巨头,可员工数量才三百多而已。

    羚羊科技呢?

    最近已经突破五百人了,其中有三百人以上是技术类员工,算上和羚羊网一个老板的犀牛网络,羚羊科技内部的技术人员数量差不多有四百人。

    这些技术人员中涵盖了计算机硬软件、无线、有线、机电甚至机械制造等领域。

    所以,普通人还在看热闹的时候,明眼人早就看透了羚羊科技的野心。

    也就是羚羊科技不是很缺钱,不然的话,放出风声,真不愁融不到资金。

    刘晓松能连续两次融资成功,也是因为跟徐杨关系好,更因为被徐杨比较看重,毕竟刘晓松的人脉网在那儿摆着呢,一点也不比某些大的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差。

    现在,就看刘晓松怎么做抉择了。

    如果刘晓松舍不得a9现在每年上千万的纯利润,那也没关系。

    反正羚羊科技早就打算做音乐这块,无非是从零开始而已。

    就像他说的那样,以羚羊网的技术能力,搞个新的a8那种公司,是分分钟的事情,只是在线下的推广能力暂时不如a8罢了。

    给他时间,超越a8真不难。

    不客气的说,两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所以,挂上电话之后,徐杨就不再特别关注这事儿,继续忙他自己的事情了。

    他的事儿也很多的。

    24号上午。

    徐杨开车到机场,接到了陶蕊杨。

    此时的陶蕊杨比之前明显黑了个色号,但精气神却更加充沛,气质也踏实了许多,跟大半年前相比,更像一个大人物。

    通俗地讲,就是开了气场。

    不过还是那么漂亮。

    徐杨笑呵呵的迎上去,送了一个拥抱:“看样子在龙城过的不错啊。”

    “还行吧,总算走上正轨了,没有辜负大半年的风霜雪雨。”

    “有那么夸张?”

    “呵,甩手掌柜说话就是轻松,你试试在龙城的冬天在种植基地和工人一起干活儿试试,不用你真拎锄头刨土,就每天早晚去巡视一圈,你能撑下来再问这个问题。”

    “嘿嘿嘿,陶总辛苦了,这边请,请你吃大餐。”

    “一般的大餐可不行。”

    “绝对不一般,我找了好久才找到的,一家新开的餐厅,食材都非常新鲜,尤其是海鲜,都是空运过来的好货,手艺也非常赞。”

    “无事献殷勤,说吧,又有什么企图?”

    “没,绝对没有。”

    “你觉得我信不信?”

    “陶总别这样,给个机会嘛。”

    “那就老实交代。”

    “嘿嘿嘿,你觉得在首都这边开辟一个新的种植基地咋样?”

    “不咋样,首都这块不缺咱们这几个种菜的,但凡有点想法的都想把菜卖给富裕的首都人民,可人口就这么点,市场就这么大,那么多人抢,机会不大,不过……”

    “不过什么?”

    “做高端蔬菜应该不错,首都的有钱人太多了。”

    “你的意思是……”

    “没错,搞个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再开一家店专门卖这个,总有钱多的愿意买单,不需要太大而规模,主要是先试水市场,顺带提升一下名气,想赚大钱,还得走薄利多销额的路子。”

    徐杨瞬间懂了,“得多少钱?”

    陶蕊杨伸出两根手指。

    “二百万?”

    “两个亿。”

    “……你杀了我吧。”

    “别急啊,不只是搞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还包括龙城那边的扩张,我计划一步到位,直接抢占整个龙城以及周边地区的蔬菜市场,这个时候不抢,以后会越来越难,相反,提前出手,以后则会越来越顺。”

    “道理我懂,问题是真没那么多钱。”

    “有钱盖大楼,没钱投资实业?”陶蕊杨斜睨徐杨。

 第147章 要钱的

    “……那不一样,盖楼是为了羚羊科技甚至名下所有产业的发展,大楼盖起来,东胜实业在首都不就有了办公地点?”徐杨急忙道:“而且你放心,都是免费的,只要是我名下的实业,都可以免费使用。”

    “实体企业能用几间办公室?哄小孩子呢?”

    “那也比租借强,首都的房租,以后会越来越贵。”

    “那倒也是,不过这钱你必须得出。”

    “少点行不行?”

    “不行。”

    “先给你一千万。”

    “不行,一分都不能少。”

    “两千万。”

    “成交。”

    “……”徐杨没好气的瞪了陶蕊杨一眼,“总觉得被你坑了。”

    “有吗?”

    “有,肯定有,龙城那边既然已经走上了正轨,那么,以农产品销售的回本速度计算,完全可以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扩张,”徐杨又不是傻子,怎么能不知道龙城那边的盈利状况?

    他虽然忙,可看报表还是会的。

    现在他旗下的众多产业中,就数龙城那边最赚钱了。

    因为那边一开始的规模就不小。

    而蔬菜这玩意儿人跟普通商品还不一样,回本速度极快,几乎没有囤积的风险,当然也囤不住,要么卖出去,要么直接烂掉,所以只要会计不作妖,当天最多一周之内就能看清具体效益。

    龙城那边,徐杨开局就投了一千万,规模并不算小。

    要知道,他投资的时候还是02年,也就是去年,当时开局投资规模达到一千万的蔬菜种植基地不少,但也不多,在龙城那边是名列前茅的存在,而且因为选的是比较偏远的大店镇的土地,所以价格稍微便宜一些,实际上规模更大。

    而陶蕊杨更狠,直接把一千万的先期投资全投了进去,除了人工、种子、建材等成本外,剩下的全换成了地。

    以当时的低价……

    反正占了大便宜。

    也因此,走上正轨之后,每天的净利润就在十万块左右。

    是净利润,刨除几乎所有成本之后的利润。

    一个月就是小三百万。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东胜农业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彻底回本,再往后就是纯赚。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

    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到损耗、人工、气候、季节、节假日以及竞争对手等等情况,甚至包括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

    但就算如此,东胜农业呈现出来的潜力,也非常惊人,虽然爆发力不如羚羊科技,但持久力绝对更强。

    可惜,这种门槛比较低的实业,竞争太激烈。

    看到你赚钱了,其他人就会过来抢生意,正经路子抢不过你,就会使用一些歪招邪招,比做互联网难多了。

    徐杨的东胜农业也是借了地方上的风力,又勾搭上了隆盛商贸的,这才得以快速站稳脚跟。

    不然的话,哪有这么轻松?

    现实生活中,这种很赚钱的实业,基本上都被地方上的大佬们占据着,外人一般是很难插手进去。

    就算你规模做的很大,别人一般不敢欺负你,你也很难一统江湖,因为这种刚需消耗品的市场太大了,对风险和成本的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再大的规模也要遵循基本的商业原则。

    所以啊,东胜农业能在龙城占据一席之地且立稳脚跟就很不错了。

    赚钱不赚钱的,嗯,反正徐杨短时间内不会从那边抽血。

    相反,还要输血。

    只是陶蕊杨一开口就两个亿,把他吓了一跳。

    这年头的物价,两个亿就算是做互联网,也够烧很长一段时间,何况是做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蔬菜种植。

    所以,他直接还价到两千万。

    就算是两千万,也相当奢侈了。

    这年头的蔬菜种植企业中,总投资超两千万的都不多,已经走上正轨且开始盈利之后依然要投两千万的企业,就更少了。

    也因此,徐杨答应下来后,好奇的问:“这两千万,你打算怎么用?”

    “先别管钱怎么用,说说福泰养殖的事儿吧。”

    “哦,”徐杨恍然:“你这是盯上了福泰养殖。”

    “我可是中胜实业的总经理,而不是东胜农业的总经理,这可是你任命的,也是你说过的,说我表现好,会把福泰养殖并入中胜实业。”

    徐杨苦笑,“是,我确实说过这事儿,不过福泰养殖那边可没东胜农业那么好做,那边虽然也盈利了,但扩张的成本更高,风险也更高。”

    “我当然知道,这两千万中,就有三分之二是给那边准备的,”陶蕊杨信心满满:“只要钱到位,我会把福泰养殖按照你的思路搞的红红火火。”

    “你猜到了我的思路?”

    “不就是养殖兼育种吗?这有什么好猜的,多明显啊,别说你的育种基地是个摆设。”

    “……现在还真就是个摆设。”

    “迟早会上马,而我,能加快这个速度,现在育种离不开国外的技术支持,需要经常跟老外打交道,而我在这方面的优势……不用我啰嗦了吧?”

    徐杨苦笑,“行吧,福泰养殖也给你,别给我搞砸了,那可关系着千千万万百姓的民生呢。”

    “知道啦,”陶蕊杨瞬间展颜,“那就这么定了,后天的碰头会就把这事儿定下来。”

    徐杨继续点头。

    碰上这么个强势且能干的下属,真是一种让人头疼的幸福。

    不过陶蕊杨的想法也没错。

    他在福泰养殖这块,野心很大。

    福泰养殖现在只养鸡,也已经开始盈利,虽然还没有回本,但是迟早的事情。

    然实际上,养鸡只是权宜之计,是积累经验回笼资金的初级手段而已。

    他真正想养的,还是猪。

    养猪很赚钱。

    养猪关系着民生大计。

    有这两个原因够吗?

    但想要把猪养好,想通过养猪养出名堂,单纯的喂养、出栏、宰杀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会被人卡脖子。

    卡在育种这块。

    别说现在,就算是二十年后,国内那些个养猪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几千万甚至数亿美金从国外引进种猪,而且人家一不开心就涨价,偏偏国内还一点办法都没有,被卡的没有丝毫脾气。

    有人问了,不就种猪么?

    自个儿养就是了。

    没那么简单。

    现在国人吃的猪肉品种,是经过多少年的培养和驯化才得来的,口感、瘦肉率、出肉率甚至经济效益都是最高的,喂什么饲料养多少天出栏早就计算的清清楚楚。

    别说换一个品种,稍微早出栏或者晚出栏几天,这肉的口感、出肉率就会发生变化,反应到市场上,就是肉质和价格的变化。

    而国人每天要消耗多少吨猪肉?

    天文数字。

    然而,事关这一切的种猪培育工作,却被国外那些企业牢牢掌握着,只卖给你成年的种猪,而不会透露丝毫种猪的繁殖、培养技术。

    其实原理也简单,就是优生优育,经过一代代的选育挑选出最适合大规模经济最大化养殖的品种,跟农作物的育种一个道理。

    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农作物的育种效果,一年甚至半年就能看到实验结果。

    可种猪的与中小果却需要好几年才能看出来。

    而且农作物一代管一代,每年育种每年用,种下去就完事儿了。

    但种猪却不一样,一头种猪要用好多年,刚成年的种猪繁殖的猪崽子和十岁的种猪繁殖的猪崽子肯定有区别,对吧?仅仅是观察这个区别,就需要最少五到十年的时间。

    每一年的数据都要跟踪记录分析。

    没有这些数据,你就啥也不知道。

    人家不说,你就只能自个儿做试验亲自记录培育。

    所以,种猪的繁殖和培育工作,和种树一样,最好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当国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奥运年前后的事情了,等到正式大规模的开始培育种猪,更要到15年前后,但直到徐杨重生,种猪依然主要靠进口。

    没有意外,历史不会改变。

    但徐杨就是那个意外。

    他打算从现在就是开始做这事儿,运气好,五年之后初见成效,十年之后能成规模。

    运气不好,可能要到十五二十年之后才能看到些许希望。

    这是一份高投入低回报且发展周期非常漫长的工作,并不适合做投资。

    可是,作为一个重生人士,徐杨觉得他需要做点什么。

    他不懂技术,做不来太高科技的东西,但这种低技术含量的出力不讨好的工作,他还是可以做一做的。

    不说什么为国为民。

    只求以后吃猪肉的时候能够顺心一些。

    这注定是一项收益不高但费事费力的工作,也不知道陶蕊杨能不能坚持下去。

    徐杨吐了一口气。

    不管陶蕊杨能不能坚持下去,都必须做。

    当然,这事儿要是能做大做强,利润也相当可观。

    从国外进口种猪,手续非常麻烦,还有隔离期,价格也高,算上运费,那成本只有一些大型企业才能负担得起。

    但从国内引进,就没那么多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