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10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这个院子里那栋大楼盖起来,这三个网站将暂时栖息在这里,网络游戏依然在尚海。
马誊是三月一号走马上任的,他已经等不及要在新岗位上干出点什么了。
在弄明白现在管理文学网的是老总的媳妇后,他就非常明白地把工作重点转到了心浪网和熊猫聊天上,至于在尚海的华光游戏他还顾不过来。
马誊上任的这一天,也正好是南湾顶峰柴油版suv下线的日子。
原本的计划是汽油版和柴油版一起推出,但是汽油车版出了点状况被推迟了几个月发售,因此现在发售的就只剩柴油版了。
南湾微车里的生产布局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里现在皮卡、微面、熊猫都已经整体地迁到了因纳河水库基地了。
还剩下一条中档的清风线也准备整体的迁到南嘴子基地去。
南嘴子基地在今年夏天就可以投入使用,那里是长城汽车的主生产地,将来各种型号的长城车都会在南嘴子生产。
这样南大湾里就只有雄风飓风和顶峰三个车型生产。
几乎每年都有新车型面世,南湾集团的人见怪不怪早就不当回事儿了,因此顶峰的发售说不上有多隆重,反而还有些随意。
本次发售的顶峰一共有两个档次:普通版和精英版。
普通版的大件配置是搭载了海啸发动机加六速手动变速箱加麦迪逊式悬挂,前驱驱动、疝气卤素灯具组合。
车内配置为可前后调控方向盘,真皮座椅,p3组合音响,自动门窗。
改款车型的售价是十三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元。
精英版的大件配置是搭载了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海啸发动机,双离合式手动一体变速箱,南湾自主的旋式悬挂,四轮驱动十六寸轮毂,前后碟刹,卤素疝气大灯。
这是南湾的旋式悬挂第一次实车运用。
在晶东方的led取得突破后,万峰首先就建议把这一成果用到车灯上,可惜这款顶峰没赶上,汽油版顶峰发售的时候就会搭配led车灯了。
内饰方面,真皮前后可调方向盘,真皮可调式座椅,中控台出现了一块四点八英寸的可触摸lcd屏幕,放p3音乐的时候有闪烁灯和数据闪烁。
选歌曲的时候更加的方便,除此之外还能有一些车内功能的显示。
精英版的配置比普通版从发动机到变速箱底盘都有了大的提升质的飞跃,当然价钱也比普通版高出了许多,它的售价是十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元。
这是南湾集团第一款售价超过十五万的车型,也宣布从这款顶峰开始,南湾微车开始进入中高档车领域。
这两款车暂时都是只有黑色和白色面世,以后陆续还将有灰色和蓝色出现,至于红色和绿色还在考虑之中。
鞭炮锣鼓之后,这两款车披红带绿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各地的直销商云集南大湾,对这两款车评头论足,盘算自己的店该订多少货。
他们在看到顶峰精英版的配置介绍后倍感欣慰。
南湾集团终于开始向着中高端领域发起冲击了。
第2339章 南嘴子基地
ntent
suv在华国还处于稀缺阶段,除了切诺基的越野吉普外,此时的华国还真没有一款类似于suv的车。
尽管顶峰的外观和配置都非常的合理,但是这些经销商却都没敢要太多的货。
无他,柴油发动机的车他们不清楚市场的接受度如何,不敢贸然下手,只敢弄台样车回去摆样子。
这很正常,在不摸底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贸然出手。
顶峰下线后的第十天,南湾重车的重卡也下线了,与顶峰的经销商不敢下单相比,这款重卡则没有这样的顾虑,一下线就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八千辆的订单。
就这些订单就够南湾重车忙活几个月的。
这么多年下来,在卡车方面南湾重车已经积累了超级良好的口碑。
南湾出产的卡车,无论油耗和返修率都已经处于国内领先的地步,就是与二线的外国品牌比也不遑多让。
就是面对一线的老外也有一争之力。
老外的卡车为了舒适度现在普遍开始采用自动变速箱。
自动变速箱这玩意儿人是省力了,但是油耗上去了。
不要以为自动变速箱是多么好的东西,它比手动变速箱可是多废很多油的。
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南湾重车很少上自动变速箱的原因。
至于液缓,这玩意儿在核定装载下好用,但是在严重超载的情况下作用不大,还不如背个水罐往刹车鼓上倒水呢。
在华国想让卡车不超载或者少超载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除了那些运水果蔬菜的车以外,拉重货的卡车哪有不超载的。
所以,南湾的卡车只有少量比例地有液缓装置,大多数都没有。
南湾重车从年后就开始往军方供应各种规格的涡轮增压器。
这款涡轮增压器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军队里各种发动机因为马力不足而产生的问题,也大大缓解了发动机换装压力。
一些小吨位的舰艇搭配了这款增压器后,舰艇的马力和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这也让一些原本因为动力原因而无法建设的军舰开始了建造。
说到军舰,现在该说说那条在渤海港口停泊了近四年的老瓦了。
二零零零年三月二十号,这艘在这里一直没动弹的大船终于动了。
在这天的早晨的八点开始,五六艘在老瓦面前显得像蚂蚁一样的拖船围着它忙忙碌碌地忙着。
瓦良格庞大的身躯开始缓缓移动,缓缓被拖进了渤海造船厂一个竣工时间不长的干船坞里,开始了它历时五六年时间的改造。
万峰也受到邀请到渤海观看了这一历时性时刻。
这艘大船进了船坞后一时半会不会再有什么动静,在这里它的舰岛将被切割掉四分之一左右,一些苏联时候滴了当啷的东西都会被舍弃。
尤其是电子方面的部件几乎会全部被国产的元器件替换。
等它再出现,估计就是零五年左右了。
待航母进船坞后万峰就离开了渤海,来到了南嘴子。
南嘴子的汽车基地已经竣工,超过两千亩面积的新基地看着让人触目惊心。
那条国家级别的公路都得从基地里穿过,将基地分成了南北两大部分。
这里将成为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和整车的生产基地,这是南湾集团目前为止最大的生产基地。
总投资达二十几个亿。
基地建设竣工的同时,坐落于那道山沟里的配套住宅区生活区也几乎同时拔地而起。
北辽省别的没有,下岗工人几乎到处都有。
来自整个渤海地区和外地区的上万名机械工人将进入这里,开始他们第二次创业的历程。
原本没被开发的南嘴子因为南湾基地的出现开始变得繁华。
文光华被万峰派到了这里,随同他一起来的技术骨干是臧俊冠和滚福来。
黑礁开发区的管理就落在了管天空的肩膀上,万峰的泰山张志远也在黑礁开发区负责后勤管理。
首先入住南嘴子基地的生产线是搬迁过来的清风,随后长城线也会落户在这里。
而最先投入生产的则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生产线。
厂区的北部,也就是被国道分开的北半部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底盘生产基地南湾动机。
这个基地将生产十几个型号和类型的发动机,一部分外销一部分自用。
文光华已经走马上任,在南嘴子准备意气风发一回。
他从大车干到小车,这自然是升了,当然要意气风发了。
在这个厂区如果靠腿走估计得走一天,文光华干脆用车拉着万峰在厂区里转。
虽然整车厂这半部分还没有开工,但是人并不少,这些来自渤海地区各县市的下岗工人正在接受严格的培训。
合格的会进入整车制造工作岗位,不合格的人会被指派到其它工作岗位上。
即便这样,万峰把整个厂区转完也用了一上午的时间。
累得够呛,头都转晕了。
万峰到南嘴子这个基地来只是随便看看而已,文光华在这里他完全放心。
文光华虽然与那些大学生比文化不高,不是个好的科研人员,但却是个合格的管理人员。
他的情商非常的高,黑礁开发区这些年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关键是他走的时候还没有人恨他。
这非常的难能可贵。
要知道做一个领导想不得罪人这几乎不太可能,哪怕你情商再高。
但文光华能做到这让万峰都佩服。
有文光华这样的人在他有什么不放心的?
当然有管理人员管理,自然也要有专家级别的技术人员跟随,滚福来和臧俊冠本身在南大湾里就是轿车方面的骨干力量。
也就被万峰派过来了。
其余人员的任命文光华有全权,这个万峰不掺和。
所以他随便转完在这里吃完午饭就到南湾科讯来了。
顾红忠又被军方借调了,说是研究什么阵去了。
万峰估计是相控阵。
顾红忠走了就留下个单仁辉和何雨。
这两个货万峰不怎么放心。
如果说南嘴子这个半岛的北部现在是热火朝天的都市,那么南湾科讯所在的海边就是世外桃源了。ntent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2340章 媒人是猪头
顾红忠被借调和航母入坞多少也有些关系。
既然航母现在入坞,那么按照时间推算,最晚2007这艘船就可能入役。
它入役了相应的护航舰队自然要跟上。
就现在海军那几艘破破烂烂当航母护航舰队那根本就不行,不说别的单速度方面就跟不上。
改建后的瓦良格可是有最高三十节的速度的。
作为护航舰队总不能让航母停下来等你吧。
因此海军现在迫切需要新的先进的军舰。
现在军舰开始向着盾舰发展,连小鬼子都有盾舰了,华国当然也要在这方面做出点什么。
所以相控阵自然就是军方现在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顾红忠因为那个立体雷达系统的研究成功而引起了军方那些雷达厂家的注意,于是他就再一次地被借调了。
万峰已经看明白了,顾红忠这家伙南湾是要留不住了,这次借调估计再回来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他要考察一下他的接班人单仁辉到底能不能接过顾红忠的衣钵。
顾红忠走后,单仁辉就成了这里的主事人,何雨主管公关,两个人都是从南湾来的配合也还默契。
单仁辉和何雨向万峰做了南湾科讯的详细介绍,并且还带着万峰看了顾红忠研究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无人机。
当初,关于无人机的知识万峰在和顾红忠单独谈话的时候几乎是和盘托出,把他在上一世军网上看到各种无人机的大概情况都做了介绍。
甚至还画出了很多图形,什么彩虹呀翼龙呀利剑呀,连当时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飞翼布局的模型也都画了出来。
当然重点介绍的还是大疆四轴无人机。
想不到顾红忠竟然把这些无人机都摸索了一回,有些无人机已经做出样机可以飞了。
完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天才,将来只能和雷达去打交道了,如果还留在南湾说不定就是华国无人机方面的祖师爷级别的人物。
顾红忠走了,单仁辉自然就接过了这一切。
这里现在有科研人员几百人,其中一半在做无人机研究,另一半依然在进行雷达的研究。
这里有军队驻守,普通人根本无法靠近。
这样一个单位紧靠海边似乎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们应该在大山里才对。
那款四轴的无人机已经被顾红忠命名了:精灵。
既然命名了那就说明它基本上已经成功了,可以进入实际运用了。
对于这个命名虽然贴切但万峰却不满意,这个词起源于北欧神话。
咱们自己的无人机凭啥要用北欧神话里的词?
顾红忠大概是不知道这个词的由来,万峰准备把它改变一下叫精卫。
那个忙碌地填海的小鸟。
虽然悲壮了一点却能完美地展现出华国人从历史上就具备的人定胜天的精神。
这种精神老外是无法理解的,这也是他们非得给自己弄个什么神崇拜的原因。
这款无人机现在算是初步成功,还要靠无线电指引,成本现在还难说。
关键是这玩意儿现在投放市场干什么?
除了一些单位专用外好像普通人别说消费不起,就是消费的起买回家干什么?
好像给小孩当玩具外就没啥用途了,现在也不时兴自拍。
要是自拍估计只能在上面绑摄像机了。
但是现在的摄像机绑在无人机上能解决残影的问题吗?
这个万峰可是不太懂。
都怪顾红忠,这是让你慢慢研究的,你现在弄出来让他怎么办?
这还得研究无人机照相机,这不头疼吗!
国内现在好像没啥好的照相机企业,不知到华强北那帮人能不能做出来?
现在看来,南湾科讯就是只能赔钱没法生钱的地方了。
下午三点多钟万峰离开南嘴子返回红崖。
文忠国开车,韩广家坐副驾。
万峰如果不离开红崖就只有文忠国陪着他,如果到外地韩广家是一定会出现的。
“小文,听说万总给你介绍了个女朋友?”一向不爱八卦的韩广家问出这样的问题让某人大惊失色。
赶紧看看天空的太阳。
还好,太阳还是在往西边落而没有回头往东方跑。
文忠国没回答只是点头。
这两个家伙坐一起真是臭味相投了。
万峰回忆了一下,从上次给文忠国牵线开始到今天好像过去了二十多天了,也不知道这货有没有开窍。
“小文!把速度放缓一点,说说你和詹玲的爱情故事,没看韩哥都抓耳挠腮的吗!”
韩广家扭头瞪了万峰一眼:“谁抓耳挠腮了?你自己有兴趣就别往我头上扣盆子。”
“我教你的那些招数用了没有?”万峰没理韩广家,而是往前探着身子两手扒这主副驾的座位从两个座位中间探出脑袋。
“万总!我开车呢!不方便多说话。”文忠国为不交代问题找借口。
“停车!”韩广家突然冒出一句。
“干啥?”
“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