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万峰端起碗和大人碰了一下灌了下去。
大人们又倒了一碗,这回没给万峰倒。
两碗酒下肚,有些要在酒桌上摆开的事情就拉开大幕了。
“三叔,队里要把鸭弯清理出来养鱼,在咱队养鱼来说你老们老哥俩是行家了,二叔去闺女家了没在家,现在就只能靠你了。”张海首先开话头。
王喜平吃了一口菜放下筷子说道:“鸭弯那地方行,大跃进的时候那里就养过鱼,后来割尾巴的时候撂荒了。”
“啊!那里以前就养过鱼?我怎么不知道?”张海有点惊讶。
“切!那时你还穿开裆裤露小吉吉呢,知道个屁。”王喜平鄙视道。
张海今年三十岁,大跃进那会儿他确实在穿开裆裤。
“三叔,你和我二叔现在在家也是闲着,队里准备用鸭弯养鱼成立个养鱼队,准备让你养鱼队的队长,现在您看看这鸭弯养鱼要怎么做?”
王喜平倒是没有拒绝张海的建议,打从盐场黄了以后他们哥俩也就在家闲着,整天啥事没有,这可不是享福,对他们这些老庄稼人来说无所事事就是最大的折磨。
他们这些老人最常说的话就是:一天不干活就难受。
这话万峰可不感冒,并且还暗地鄙视,在他看来一点活不干才好受呢。
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想花多少钱我都有的那种生活。
虽然知道那根本不可能。
“鸭弯这么多年估计都快淤死了,要想养鱼得把水放了把塘底的淤泥清理清理,起码得有足够的水深吧。”
“这个不是问题,冬天清闲的时候我就想办法清理,你老就说说养鱼的事情吧。”
王喜平喝了一口酒。
“我记得鸭弯好像有二十多亩的面积吧?”
“二十五亩。”张海补充。
“这要是养鱼可能养老了鱼了,一亩鱼塘一年可产一千多斤,如果轮捕轮放的话一年可以捕四次,也就是三四千斤,人家南方因为气温的关系可以捕五次,咱们这里就不行了。”
按照王喜平这个说法,万峰在心底快速地算了一笔帐。
二十五亩水塘按照亩产三四千斤来计算的话能有八万斤的产量。
如果没记错的话明年的鱼价会有一个小幅的上涨,大概零售价会达到一毛三四左右。
这八万斤鱼即便按照零售价也才能买一万块钱,除去成本人工估计能收入六千块钱。
但是这些鱼你能一条一条自己去卖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批给市场里的鱼贩子,这样就又得减去三分一左右。
那么也就只剩下四千块钱的收入了。
全洼后的劳力每人能分三四十块钱,再加上便利的吃鱼。
万峰立刻就失去了很多兴趣了,这也太少了。
放到别的生产队,单这一项就能拉上三四十块估计能乐得勾嘎的,但是在万峰的眼里这也就聊胜于无。
因此,接下来王喜平说得什么草鱼、鲢鱼、鳙鱼混养,一亩地放多少尾鱼投多少鱼料万峰也就没仔细听。
没意思,钱太少了。
反正他对养鱼是外行,也用不着他干。
人家在讨论养鱼的时候万峰却在心里设计他的大鱼牌商标,在人家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他的商标也算是有了眉目。
喝完酒后,万峰和诸平再次来到栾凤家。
栾凤家依然一片繁忙景象,那三个带机加盟的人里有一个山后队的为了赚钱也来了,另外两个估计离的较远晚上不来。
诸艳江雪在里屋裁剪,江敏在制作嫁衣,栾凤在接待来补窟窿往衣服上缝白杠的人。
万峰进屋也没说话,拿过纸笔就画了一条吞钩的大鱼。
最近由于经常作画的缘故,他的画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这条大鱼被他画得活灵活现的。
栾凤伸过脑袋看了一眼:“你这画得什么呀?”
“商标呀!西服的商标,明天告诉那些绣花的把这个绣一些出来,大鱼用红色的线,鱼钩和下面的峰凤服装四个字用黑色的线,记住没有?”
“没记住!”栾凤非常干脆的回答。
万峰叹息一声,只好用笔做了标注。
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那份我替你吃
八零年八月三十一日。
今天是个阴天,天气预报说今天午后有小到中雨。
送砖的拖拉机上可是坐了不少人,拖拉机翅膀上坐着装卸工袁文和会计,万峰和张海脸向后坐在拖斗上聊天。
“外甥,这养鱼可是你提出来了,怎么昨晚我看你兴趣不高?”
“一年就能剩四五千块钱你让我兴趣怎么高?”
“啥!四五千你还嫌少?”
“呵呵,这要是给一个人不少了,但是整个洼后人一分也不过就三四十,有什么意思?”
“我们去年年景好一个人一年才拉了三十多块,单这一项就有这么多了你还嫌少?”
你不嫌少不证明我也不嫌少,夏虫不可语冰,这事儿根本扯不清。
“暂时养着可也行,虽然钱分得不多但可以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将来鱼价贵的时候就可观了。”
其实这也就是句安慰话,鱼价什么时候能起来万峰还是心中有数的,到了八六年像海里的青皮子、风了板、小黄花也不过才二毛五到三毛,河里的养殖鱼也高不到哪里去。
这也是万峰在知道了鱼的产量后失去兴趣的原因,原以为一亩池塘一年能出好几万斤鱼呢,想不到才三四千斤。
“对了,张海舅,等你大队办事儿的时候,到大队广播站给我要台破旧的留声机。”万峰不想再谈养鱼的事儿。
“你要那玩意干啥?”
“当然有用了,没用我要那玩意干啥。”
张海想了想:“就怕大队不给呀。”
“我要的又不是新的,要破旧的他们为什么不给?他们留着那些破烂也是没用。”
“公家的东西你看在那里扔着烂着没事儿,但是没有了就是事儿了。”
张海说得没错,是这么回事儿。
“那你就说小队要办个广播室,大队一定能给。”
“等我看看吧。”
上午八点,拖拉机到了县医院,在万峰要求的地点路边停下。
夏秋隆两口子已经等在这里。
万峰下车把挎包里的货交给夏秋隆两口子。
今天他带来的全是裤子,一共六十条。
“嫂子,六十条,今天是我最后一次送货了,明天我就开学了,再来就得等礼拜天了。”
“以后就让你们队的拖拉机给捎来就行,每人一天给盒烟行不?”辛莉小声问。
万峰点头,压低声音道:“不用好烟,一毛三以下就行。”
“那能拿出手吗?怎么也得两毛左右的,没事儿,不就一条裤子吗。”
你看,挣到钱的人就是这么任性。
双方交易完毕,万峰问夏秋隆:“你不去工地吗?今天可是算账的日子。”
“去去当然去,你嫂子现在不用我跟着了,她在家里就把裤子卖了,少等我一会儿我把东西送到家就来。”
辛莉现在已经发展到不用去工厂大门守株待兔了?这发展速度可不慢了。
可惜现在政策还不行,如果政策行就可以开门市了。
几分钟后夏秋隆风风火火地回来跳上了拖拉机。
他和张海之前见过一面也算是认识,彼此点点头。
“大哥,有一件事儿我要说一下,黑礁那边如果有一个叫猛子的人找你到黑礁去摆平一件事儿不要答应。”
“猛子?没有呀!”
“没有更好,要是有就直接拒绝,不用问为什么。”
“没问题,兄弟你的事儿就是大哥的事儿。”
拖拉机突突突突地到了一建公司,万峰他们从拖拉机上下来。
郑老三已经等在这里了,见到万峰和夏秋隆就撒烟,今天是拿钱的日子他当然要来了。
算账自然需要周炳德的批条,其余的人在外面抽烟聊天地等着,万峰背着个挎包就进了周炳德的办公室。
周炳德在办公桌后面正襟危坐正在看报纸,看到万峰进来笑了。
“你干妈正在家念叨你呢,算完帐家去一趟。”
“知道了,我给你带了件衣服来,穿上试试。”
周炳德一摆手:“试什么试,什么衣服穿上还不一样。”
“干什么能一样,领导就应该像个领导的样子,你看你现在就像老百姓一样。”
说话间,不由分说拿出西服就往周炳德身上套。
衣服穿上周炳德的形象立刻就高大威严了不少。
“正合适,这才像个领导的样子。”
“你让我穿这个到工地去?那特么我还不挨批呀,这叫脱离实际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
开始上纲上线了。
“谁让你去工地穿了,你开个会的时候,串个门的时候穿不行呀!死心眼!”
周炳德那衣服脱下:“先送家去。”
万峰收拾好衣服:“写条,我们要去算账。”
周炳德呵呵笑着写了批条,万峰拿着条子出门就给了小队会计。
会计和张海面带笑容地去财会算账,万峰则留在外面和郑老三夏秋隆聊斋。
“你们现在一个月能生产多少瓦?”
“还是那些,一万一千多片吧。”
“不准备再扩大生产了?”
郑老三一撇嘴:“我才不扩大了呢,我生产的越多你小子占我们的便宜就越多,这事儿我越想越生气。”
“古书说得好:好人做不得,你看我帮你们处理了积压产品还找了销路,你竟然还怨我,唉——!”
郑老三恨的牙根都痒痒了,恨不得踹万峰两脚。
“麻痹的你这小子一定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是孙悟空,我要是有孙悟空那两下子,都不稀得和你们玩,我早去找铁扇公主玩去了。”
“啥?铁扇公主可是孙悟空的嫂子,这主意你也敢打?”
想不到这大老粗竟然还知道铁扇公主是孙悟空的嫂子,不简单呀!
整个八月洼后砖瓦厂因为扩建的原因只有第二窑的一窑砖加上第一窑剩余的一些,只凑了六万,水泥瓦到了送来了两万三千多片加上前窑的一万一千片一共送来了三万四千片。
一共结出了三千二百八十八元。
郑老三的瓦是按照七分钱算账,一共是七百七十元,再减去夏秋隆的二百多元提成,洼后还剩余二千三百元。
万峰把郑老三和夏秋隆的钱付出后,就和张海、会计告别。
“今天上午我还有很多事儿要办,就不和你们去腐败了,你们自己去吧。”
张海还整出一句情深意长的话:“唉!没你我们吃饭都不香,不过你放心你那份儿我替你吃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就是这么傻眼的(五更)
今天上午万峰除了到周炳德家外还要去江洪国家。
他首先来到了周炳德家。
周炳德家离一建公司不远,六七分钟就到了。
不幸的是一进院子他就又看到周冰花在洗衣服了。
“怎么我每次来都能看到你?一看到你我就感觉霉运当头。”
花儿眼睛立刻就跑到天灵盖上了:“你这意思我就是那扫帚星呗?”
“你比扫帚星可明亮多了。”
一捧水呼啸着向万峰飞来。
万峰一阵鸡飞狗跳地跑进屋里。
“干妈,干姐欺负我!”
“死丫头,又欺负小万了,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
白丽云拎着扫帚就冲了出来,在灶间被万峰一把拉住。
“儿子,你终于来了,这两天干妈都被那些老娘们毁了。”
万峰纳闷:“咋了?”
“我们这帮姐妹一出去转悠,眼馋货一群一群的,最后…”
拉着万峰就进了屋,从柜子里拎出一个口袋。
“你自己看吧?”
万峰疑惑地打开口袋就看见一卷一卷的钱。
每一个钱卷都用猴皮筋缠了几道。
“这是干啥呀?”
“你打开一卷钱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万峰伸手拿出一个钱卷,撸掉猴皮筋把钱展开,一共三十元里面还有个纸条。
纸条上写着姓名,腰围袖长肩宽颜色什么的。
原来是做衣服的。
“这么多?这一时半会也做不完呀,最低也得半个月能做出来。”
万峰数了一下,四十八套,单片子和加厚各一半,二十四个人正好一人两套,七百二十元。
“没事儿,只要下雪前能做出来就行。”
“哈哈,谢谢你了干妈,这是我给干爹做了一套西服,在公司他试过了正合适,叫我送家来。”
花儿一听又有衣服了兴冲冲地跑进来,一看不是她的脸吧嗒一下就拉挺长。
白丽云倒是欢天喜地的,这西服一展开就让她有惊艳的感觉。
“你干爹穿上怎么样?”
万峰摇头:“您最好把这衣服藏起来,别让干爹穿。”
“为啥?”
“他一穿上老精神了,像小伙一样,我怕他看不上你再找一个回来了。”
“他敢!他还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他呢。”白丽云笑嘻嘻地叠衣服。
“干妈,这衣服尽量别叠,用衣裳架挂起来放大衣柜里,一叠全是折子。”
这亏得是干部家庭,搁普通人家上哪儿去弄大衣柜。
“干妈,上午我还有事儿,就不在这里待了,我得走了。”
“吃晌再走呗。”
“不了,真有事儿,我还要去看一个人。”
从屋子里出来,花儿哗啦哗啦地在洗衣服。
万峰蹲在花儿身边:“花儿姐,笑一个。”
“滚蛋!”
“啊?你让我滚蛋,说好了,下次我可是准备给你带一套保证红崖没第二个穿的衣服的,我这一滚这衣服可就没了。”
“那别滚了。”花儿弯拐的也快,立刻就免了万峰滚的惩罚。
“你不让我滚,我也得滚了,有事走了。”
花儿急了:“那我的衣服?”
“下个星期拿来。”
出周炳德家门万峰就向江洪国家走去,从这里到江洪国家过两个街道,怕是有千八米远。
江洪国正在家里组装轮椅,万峰把包里最后两套衣服拿出来扔在炕上。
“这是江敏给他两个弟弟做的衣服,开学穿,咦?你组装出的那个轮椅卖了?”
“我不是告诉昨天有买的吗,这是第二个买的,你正好在这儿组装好咱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