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

第110部分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110部分

小说: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班主任老师都会扯蛋,周小文又在讲台上扯什么新学期新气象了。
    就凭他在黑板上写上这几个大字就新气象了?
    姥姥!
    陈文心不念书这个事儿开始在万峰的脑子里萦绕了。
    我可不可以不念?天天囚在这教室里耽误老夫赚多少钱呀,反正自己也没准备考大学,就是考也够呛。
    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只能去职业高中。
    他将来念得那职业高中什么德行他可是一清二楚的,高一去了一腔理想还想着能学点什么干点什么;到了高二就开始精神麻木浑浑噩噩;而到了高三就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学会了,抽烟喝酒赌钱搞对象打群架偷东西…
    而且那时的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指望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学校考上大学?
    还是实际点先赚钱吧。
    矛盾这不就出现了吗,天天在学校里待着这能赚钱吗?
    要想赚钱就得从学校里出去,不能把时光浪费在这里。
    这个思想有点不对头呀,这不是妥妥的负能量吗?这辈子咱可是要做个浑身正能量的人的。
    这又矛盾了!
    一上午万峰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度过的,中午放学也没想清楚到底该怎么选择。
    中午放学,到木匠铺把自己设计的图纸交给王河,还在某些地方做了说明,然后定下下午放学来取。
    回家吃午饭后到栾凤家去取了一块布。
    江敏看到万峰非常的奇怪:“咦!你不是说开学了只有晚上能来吗?这怎么中午就跑来了?啊,是不是…”
    “是个屁,我是来拿块布料的。”万峰一句话就把江敏剩下的话窝回去了。
    栾凤端着饭碗追在万峰屁股后面:“你拿布料干啥?难道学校要布料?”
    “我一个同学家里穷的要不念了,我弄点活儿她干,让她绣商标,凑合着念下去,兴许就培养个大学生出来。”
    “男的女的?”栾凤马上就追问了一句。
    这心眼全用这地方了。
    “男的会绣花吗?笨!”江敏在一边稳稳地冒出一句。
    “是不是又是那两个…”
    万峰一个大白眼栾凤就把剩下的话憋回去了。
    绣商标完全不需要什么好布,那些被刷下来的残次品正好可以干这个。
    万峰拽了两块大约有两米左右的布头就揣进兜里。
    “别光顾着听歌,好好干活。”
    “唱片里的歌没你唱的好听,哎!你现在唱个呗?”
    “我要上学校,哪有功夫唱歌,玩蛋去。”
    开门就跑,如果不跑栾凤的爪子要是伸过来想跑就又要费一番周折。
    从栾凤家跑出来刚跑到大道上就见到张海骑着车子摇摇晃晃地从队部出来,一见到万峰就喊:“小鸡屌别跑。”
    万峰在路边停下直到张海来到身边。
    “你这是去哪儿?”
    “到大队开会,上边有精神传达,我驮着你。”
    这可不错少走了不少路。
    万峰一高跳到货架子上,刚跳到车上就听到张海的唉声叹气声。
    这主贱玩意,没事你老叹什么气呀?
    “张海舅,你这毛病可不好,没事儿老唉声叹气的,这非常主贱。”
    “外甥,我怎么能不犯愁呀,再过些日子就秋收了,又是水稻又是玉米的,咱这人手本身就紧张,到时候再分一部分人下去收山,砖瓦厂的产量会大大受到影响。”
    这万峰就没招了,秋收的时候方圆几十里都是收山的,别说雇不了人就是能雇人也雇不到。
    “这个我帮不了你,你的自己想办法解决。”
    “水稻还凑合,起码亩数少,但玉米就麻烦了,又得掰又得拉又得剥皮。尤其是扒皮,如果扒皮不及时就得发烧,必须要把皮全部扒掉才能入仓然后脱粒交公粮,这么多苞米得扒很多天占用很多劳动力的。”
    玉米扒皮?这个问题万峰倒是可以解决,不难呀。
    “张海舅,别的问题我解决不了,但是玉米扒皮这不是问题,一个人一小时可以扒四千斤苞米。”
    “啥?一个一小时扒四千斤苞米?你是不是觉得舅舅我今天中午喝多了?告诉你我一滴酒没喝非常的清醒。”
    万峰认为人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吹牛比,容易当场被打脸。
    张海这边刚吹完海螺,也不知他是情绪激动还是生气的原因,竟然手一抖,自行车直奔着道边的沟里去了。
    万峰一看不好嗖一声跳下来一把拽住了车货架。
    前车轱辘再向前一拳头,就掉沟里去了。
    沟里倒是没有水,但是有稀泥。
    “大舅,这就是你的非常清醒?我要是不拽着你,你就老母猪洗澡——一身泥了。”
    “这是失误,都是让你吹牛比气的!”
    “你这可是上不去天怪裤裆兜风了,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再说你看我哪点像吹牛比了?”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一个人一个小时扒出四千斤苞米?这不叫吹牛比?”
    “呵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个等我下午想想,想好了我再告诉你。”
    在大队门口和张海分手,万峰来到了学校。
    中午的校园非常的安静,到校的学生都自觉地在教室里午睡,午睡还要继续十天半月的才会取消。

第二百四十六章 扒皮机和木匣子
    将威学校一共有六个班级,每个班有将近六十名学生,甚至还保留了一个六年级班。
    据万峰所知整个公社有三个大队的小学保留着六年级班,原因无他,中学没那么多教室容纳,只好分散一些到各大队。
    这是一个三十年后的人无法理解的扯蛋现象。
    可谁能想到三十年后曾经人声鼎沸的将威学校会因为没有多少学生而和平山大队学校合并了,即便合并一个班级也不过三十人左右。而这种情况并不是只存在于将威,而是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似乎在一夜之间人口减少的问题就突兀地出现了。
    不过这不是万峰操心的问题,他现在操心的是陈文心能不能给他绣好商标还有扒苞米的问题。
    商标的要求不算太高,万峰的要求是只要图案有七八分像就行。
    那只是一个标志而已。
    陈文心信誓旦旦地说她一定能干好。
    那么万峰要操心的问题就剩下一个了。
    今天是九月一号,离收山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万峰算计了一下应该来得及。
    下午上学的时候老师讲什么万峰也没听,只是在桌子上写写画画的。
    他要回忆设计出一台小型玉米扒皮机。
    大型的他就是回忆出来也造不出来,一个是当时的工业水平另一个当然就是钱的问题了,张海肯定不会给他太多钱的。
    那就不如不费那事儿弄个轻便小型的,这台小型机的价钱不能超过一百元。
    这玩意万峰一点都不陌生,上一世他可是摆弄很多农业机械,各方面的都有。
    尤其10年以后,农村的家家户户都有几台用电烧油的机器,方圆二十里范围内这些机器出了点什么故障几乎大多数人都会找他修理。
    原因是他修理的好而且收费低廉。
    因此让他弄一台玉米扒皮机出来只要环境允许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单玉米方面的就有扒皮机和脱粒机,以及整合到一起的扒皮脱粒机。
    整合到一起的扒皮脱粒机其实并不能说很实用,比较有些地区扒皮和脱粒是要分开进行的。
    像本身湿度大的玉米刚从地里弄回来就扒皮脱粒,你到哪里去弄那么大的晾晒场地?不晾晒干了你敢入仓装袋吗?
    还有一个原因是扒皮脱粒机容易出故障而且维修麻烦。
    因此万峰是没打算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扒皮归扒皮、脱粒归脱粒。
    反正张海只犯愁扒皮并没有担心脱粒。
    玉米扒皮机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一台电动机,一个框架,一套扒皮机构,一个叫压送器的东西外加一些弹簧几乎就是它全部的家当。
    这些部件里电动机是最值钱的东西了,虽然只是小功率的电动机,但它最低也得花去三十到四十块钱。
    几乎占去了万峰预算的一半儿。
    电动机和框架这都好办,东北的城市不管大小就有一点优势,就是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工厂凑合着能生产出很多工业产品,国家第一工业基地的名字不是白叫的。
    像电动机这种在当时算是高端的产品红崖县电机厂就有生产,甚至勇士公社的机械厂也生产一些小功率的电动机。
    既然这机器叫扒皮机当然关键的地方就是扒皮机构了。
    扒皮机构的主要部件是两根滚筒,分别叫破皮输送棍和橡胶剥皮棍,破皮输送棍上有破壳齿。
    破皮输送棍为全金属辊筒,剥皮棍则是金属轴外套橡胶齿套。
    工作原理是当带皮玉米进入扒皮部位时,破皮输送棍上的破壳齿把玉米的苞衣抓破,接着玉米棒被相对旋转的输送棍和剥皮棍夹紧移动把苞衣从玉米棒上扯掉,从而达到扒皮的目的,然后被扒皮的玉米棒从出料口排出,苞衣则从另一个口排出。
    扒皮率在百分之九十左右,籽粒破损率在百分之一上下。
    全金属破皮棍可以让工厂加工,一般的车工就能完成。
    而橡胶棍也不难找,红崖县就有胶辊厂,挑一种合乎规格的就可以。
    上一世这种扒皮机脱粒机五花八门,万峰总计摆弄了不下十种样式的扒皮机,眼下他的烦恼就是回忆出其中设计最合理造价最低廉最耐用的一款。
    经过一节半课的回忆,他终于记起了一款重量只有六七十斤的扒皮机,记得这是一个可以同时进两穗玉米的机器,非常的耐用而且还高效,好像当时是一个在家种田的农业大学生发明的。
    于是万峰按照记忆在纸上把这台机器的外观画出了出来。
    他也很想把它的内部构造以及部件视图画出来,但是这就有点难为他了。
    只怪高中时机械制图没好好学,让他画个简单物件的视图没问题,但复杂一点的他就抓瞎了。
    这个就得去找肖德祥了,正好让他加工几副轮椅架子出来。
    放学的铃声响起后,万峰背着书包就跑出了教室,连江军在后面喊也没搭理。
    一溜烟跑到了木匠铺。
    王河已经把他的木匣子做好了,一张纤维板一共做了三个完全按照万峰的要求。并且还在外面给他刷了一层亮漆。
    万峰仔细地检查了一遍非常满意。
    “你做的这是什么呀?我怎么掂量了半天都没弄明白。”
    你没弄明白就对了,你要是能弄明白这是什么玩意它就不值钱了。
    “你做这玩意结实不?掉地下不能摔碎了吧?”
    “切,你真小看我手艺。”王河拿起一个匣子,把后盖拿掉指着里面说:“看到没有,里面的框架我用多厚的木条做的,告诉你就是你外表这纤维板烂光了,里面的框架都不带坏的,一锤子都砸不坏。”
    一个一尺多长的木匣子,这货里面做框架的木条竟然是半寸宽的,一锤子确实有砸不坏的可能。
    万峰这人办事就是你不糊弄我,我当然不能让你白出力,三个匣子一块五,不但多给了五毛还把那包只抽了两只的光荣烟拍了过去。
    人家不但用了好料而且还给刷了亮漆,一包三毛八的光荣烟算什么。
    不但王河高兴他老子也跟着高兴,很明显万峰走后那包烟十有八九会到他老子手里。
    这就不是万峰该管的事情了,烟不管在谁手里也是肥水没落外人田。

第二百四十七章 私营企业的第一台录音机
    出门万峰就又钻进了广播室用一包一毛三的代价把老洪那一套电烙铁设备借到了手。
    回到姥姥家万峰开始他的研究创造。
    先把那几个广播匣子里的喇叭拆卸下来,经过测试证明它们还可以工作后就用螺丝钉把它们两两一组上下并列牢牢地固定在小匣子里。
    在匣子两边他预留了安装位置。
    这个小匣子里面被他分成了三个部分,中间有隔板,这样两边放喇叭的地方就变成了一个小音箱。
    可惜没有专业的低音喇叭只能用这玩意代替了。
    制作音箱他也是有一套的,当年他制作的一对音箱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上一世卡拉ok最早在红崖出现是九三年夏天,当时一台vcd四千多,加上组合音响就是一万多块。
    这不是普通人能享受得了的。
    到了九九年两千年左右,vcd的价钱直线降到了一千元左右,杂牌机在八百元左右,这才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卡拉ok也开始真正的在这个小城流行起来。
    那时候一到夏天,从勇士公社到红崖县城的大道两边有很多唱卡拉ok的。
    一台电视机,一套音响一个vcd就可以在道边开业了。
    两块钱唱一首谁上去唱都行。
    爱唱歌的万峰经常去唱,花了不少钱。
    后来一想花这冤枉钱不如自己弄一套在家里爱怎么唱就怎么唱,反正自己有vcd,只要买个功放机加一对音箱就行。
    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他就花了八百块钱买了一对音箱和一个功放机。
    回来接上一唱,声音惨不忍听。
    八百块钱的音响组合简直就是扔大街的货,声音能好到哪里去?
    这不是问题,万峰可以自己改。
    买放大版买元件改变压器,一个四百多块钱的破功放机竟然生生地被他魔改成了不次于人家过千元的产品。
    而音箱被他贴了一百元卖给了同村的一个村民,他用卖音箱的钱买了一对直径二十厘米的低音喇叭,又买了一对高音后自己用组合版做了一对舞台造型的音箱。
    音响效果是行了,但是有杂音,低音重的时候音箱就发出乌拉乌拉的声音。
    麻痹的老子又不是苏联人要乌拉干什么!
    原因找到了,制作音箱的板太薄了,一受声波的流动就会发生震动而产生噪音。
    制作音箱应该用最低不低于一厘米厚的组合板,他因为头一次接触不太懂就,买得是那种只有三四毫米厚的板。
    这个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总不能拆了再重做一个吧。
    万峰就跑大街上瞎溜达想辙,想用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偏巧大街上公路队在修公路在滤沥青。
    万峰一拍脑袋:有了。
    他跑去要了一些没化的沥青回了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