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咿呦哦哦哈咿呦哦哦哈咿呦哦哦走你哇哦哦哦
就这个feel倍儿爽倍儿爽
唱到高兴处,某人竟然还跳了几个舞步,来了一个造型。
“哗哗哗!”一阵掌声传来。
万峰扭头一看,只见服装车间三个打开的窗户上聚满了女人,正对着他热烈鼓掌。
“二厂长,唱得好,跳得也好,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敢发出这种声音的也就李二曼了。
“再来一个,二厂长再来一个!”其余的女人跟着起哄。
栾凤也一脸甜蜜笑吟吟地看着万峰。
“去去,干活去!还有叫谁二厂长呢?叫谁二厂长呢?我是大厂长好不?”
这句话遭到了一片嘘声。
“厂长,这家伙要夺你的权!”
“听也听了,看也看了好了都干活吧。”
栾凤发话这些女人也就嘻嘻哈哈地回去干活了。
“过来,把你身上的皮扒了,都夏天了你看谁还穿个长袖的。”栾凤拿出一件短袖的衣服对万峰招手。
“裤子要不要脱?”万峰一边脱衣服一边问。
“滚!谁让你脱裤子了。”
“这件长袖的放这儿,等我给你洗洗,嗯正合适。”
万峰在大镜子前左右转转,确实不错。
“对了,明天给我做个半截裤,裤脚到膝盖下边就行,要凉爽就大点凉爽。”
既然上边的袖子少了一截,没理由下边的裤子还是长的。
“光着屁股更凉快。”
这女人说话能不能改改呀?这是你应该说的吗?
“嘿嘿,我晚上一般都光屁股睡觉。”
栾凤噗呲笑了,在万峰身上拍了一巴掌:“不要脸!”
“这有什么不要脸的,等咱们结婚了都得光…”
栾凤一把捂住了万峰的嘴:“再胡说把你嘴封上,你说那半截裤就是你说过的那种七分裤?那能穿出去吗?”
“为什么穿不出去?又没光屁股。”
“你今天怎么老和屁股过不去。”
“高兴呗!”
“高兴就和屁股过不去?有什么高兴的事儿说来听听。”
这个事儿当然是不能说给别人听的,栾凤也不能说。
服装厂现在的缝纫机数量已经达到了二十九台,今年的缝纫机似乎好买了一些,严淑芳经常能从供销社每月的供应里弄出一张两张缝纫机票,服装厂的机器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增加。
夏秋隆和他的人发动了自己的所有在外地的亲戚给万峰收购了大量的布票,布票的问题也暂时解决了。
三七分的布票现在由那温潭来回带到洼后,万峰已经无须来回跑了。
那温潭今天也来了,不过却带着一个中年人。
“这是我父亲,他要跟着我来看看。”
万峰和那温潭的父亲握手:“那叔您好,欢迎来到洼后。”
“你就是小万?哎呀,想不到这么年轻,我得向你表示感谢。”
万峰有点懵圈:“感谢?感谢啥呀?”
“这个我都管不好的混小子想不到竟然被你一个远在百里之外的人带好了,我得对你说声谢谢!”
原来是这个。
“那叔,这可不是我的功劳,我只不过给他指了一条能生活的路而已。”
“就是你指的这条路,起码让他干人事儿了,否则他早晚得跑到通向监狱那条路上去。”
“哈哈,那叔你说笑了,没那么严重,你老放假了?”
“嗯!我们家呢,其余的人都来这里看过了,就我没来过,我一想我这不是吃亏了吗,我也得来看看,哈哈哈。”
那温潭的老子倒是很风趣的一个人。
“那叔,那哥说你在东丹拖拉机厂上班,你们厂子现在还生产拖拉机吗?”
那洪摇头:“从去年底就不生产了,没有获得国家定型也就没了计划指标,我们现在已经转产专门生产各种曲轴了。”
“那你们现在还卖拖拉机吗?”
“也就是处理一些积压的产品。”
“那叔,既然来了,我带你看看我们洼后的风光,货让那哥自己捡就行了。”
“也好,我跟着你四处转转。”
反正他们也得在这里住一夜。
那洪跟着万峰从栾凤家出来,首先来到了机械厂。
现在已经是下午五点,机械厂已经下班了,除了值班的外场子里已经空无一人。
万峰带着那洪从小门进了工厂。
经过肖德祥技术部门的不懈公关,拖拉机的后桥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拖拉机终于可以平安地跑了。
现在,这台样车就停在车间外面平时用来放自行车的车棚里。
当那洪看到这台样子非常丑的小拖拉机时一脸的惊讶。
“你们竟然还生产拖拉机?!”
“现在就是瞎鼓捣,要成功还有一段路要走。”
那洪围着拖拉机转了一圈:“这么小的拖拉机,这能干什么呀?”
万峰没回答这个问题用摇把子发动了拖拉机。
“那叔,你开一圈试试。”
那洪上去在院子里开了一圈后重新把拖拉机倒回车棚里。
“呵呵,不错不错,这玩意挺有意思的,不过它这么小,好像马力也不大能有多大的用处?”
“我们洼后现在实行的是土地联产承包制,将来呢全国都会实行这个政策。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势必会小片化私人化,这样那些大拖拉机就派不上多大的用场了,我们的这种小拖拉机应该会有广阔的市场。”
这个问题那洪一时理解不透,不过万峰既然把他领到这里看拖拉机自然是有目的的。
“说吧有什么事儿叔能帮上忙的?”
万峰自然有事相求了,否则也不会带他到这里来。
第五百零三章 还没你老子有胆量
“我们这拖拉机要正式上市,按照现在的进度最低也得九月份,但是我们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等上市的时候,你们那边有买拖拉机的,麻烦那叔能给我们做个广告,就是帮着我们宣传一下。”
就算东丹拖拉机厂不生产拖拉机了,但是还在处理积压的产品,他们的销售渠道还在,万峰想着有朝一日把这渠道弄过来,反正他们也用不着了。
万峰怕那洪不明白广告的意思,又加了一个解释。
“还有我们迫切需要一些拖拉机方面的人才,如果有人愿意到我们这里来,我们热烈欢迎,才退休的老师傅也行,我保证我们给出的工资绝对不低于你们工厂。”
那洪沉思了片刻:“给你们的拖拉机宣传这不是问题,你要是能和销售科那些人拉上关系这不是什么难事儿,至于人才我说不上,不过才退休的人我倒是可以给你联系一下,反正他们闲着也是闲着。”
那些没退休的人现在当然不会来洼后这地方,再怎么说这里是农村人家是城镇,不过这种局面也维持不了几年了,等过两年有停薪留职了,挖几个人才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这个事儿不急,等八月份的时候我可能到你们厂子去一趟,到时候你能帮我和你们销售科的人搭个桥吗?要是你能在那边给我们介绍业务也行,如果是经您手介绍来的人,卖出一台拖拉机我们会给您五十到一百的介绍费,您介绍的越多我们给的越多。”
那洪眨巴着眼睛思索了一阵:“没问题,我回去留心给你们宣传一下。”
两人从机械厂出来又拐进了胶鞋厂。
鞋厂现在也下班了,不过鞋厂现在的任务较重,晚上可能会有加班。
鞋厂还需要招收人手,最低也应该二班倒,最好三班倒就更好。
在车间万峰拿起一双半成品的帆布鞋。
“这是我们洼后才开业鞋厂出的胶鞋,你们这次来不拿一些回去卖吗?我们这不那些卖服装的都拿了,销量相当的好。”
那洪接过万峰手里的胶鞋,眼睛亮了:“非常好看,不知结不结实呀?”
“非常结实,我们砖瓦厂的工人穿着这鞋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没有一双开胶断底的。”
对做生意那洪起初是很不赞成的,认为那是歪门邪道。
但是等儿子拿出一大把钱以后他就闭嘴了,毕竟儿子一两个月就赚到了他两三年的工资,你让他还能说出什么!
在放假的时候跟着儿子女儿去摆了两次摊以后,他才发现做买卖原来这么赚钱。
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好像不怎么管这种在以前被称为投机倒把的事情了。
所以,他才会跟着儿子到这里来看看。
现在看到这种好看又结实的胶鞋,他也觉得这种鞋很有市场。
“那你们这些挺贵吧?”
“出厂价一块五,零售价两块五,在胶鞋里算是比较贵的了,但是很受年轻人喜爱。”
市场上最普通的矮帮农田胶鞋一块三四毛钱,高帮的一块七八毛钱,这个鞋确实贵了几毛。
但是在样式和色彩选择上可不是那种清一色绿色的胶鞋能比的。
那洪琢磨了一会儿点头:“应该能行,拿点回去卖行,去和我儿子商量商量。”
万峰就和那洪重新回到了栾凤家,这是那温潭的货也捡完了。
那洪指着万峰胶鞋穿的鞋和儿子不拉不拉不拉地说了一气。
那温潭根本就没一点犹豫,待鞋厂出纳来了就拿了一百双胶鞋。
晚上,这爷俩在栾凤家吃的晚饭,栾凤家现在有五六个人住宿,也不在乎再多两双筷子。
至于住宿的地方有的是,不论是机械厂还是胶鞋厂的值班室都能睡下。
晚上,吃完饭后,万峰带着那洪爷俩从栾凤家出来,送他们到胶鞋厂的打更室睡觉。
安排好了住宿的地方,爷俩跟着万峰在外面溜达。
小队大楼前隔着那条村路就是一直通道砖瓦厂的那到沟,原来全是,现在这头已经变成了一个广场。
广场上立着两副篮球架子,和一对足球门。
球场上一些小孩和青年正借着阳光最后的余晖在你抢我夺地抛洒汗水。
从东头和西沟里陆续有社员向这里汇聚,进入大楼内。
“我带你们参观一下我们小队的社员活动室。”
万峰带着那温潭爷俩进了大楼沿着楼梯上到二楼。
“二楼除了一部分为公家所用外,里面的三分之一是小队的图书馆,晚上很多社员在这里看书学习。”
经过公社划拨,自己投资购买以及从废品收购站里淘到了旧书,洼后图书室里现在有各种图书近四千册,里面现在看书的社员不分男女老幼超过四十人。
“想不到你们这里的社员文化生活这么好!”
那洪由衷地赞叹。
随后三人又来到了三楼、
三楼有乒乓球室,桌球室和棋牌室还有一个会议室,打球的下象棋的也有三四十人。
“哇!真好,我都想搬到你们这里来住了。”那温潭羡慕地说。
“那就没可能了,你们是城镇户口怎么会跑到农村来,对了,我前些日子跟你说的,等你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给你些电子表卖,有没有兴趣卖?你们哪里有人卖电子表吗?”
那温潭仔细回忆了半天摇头:“好像没有。”
“准不准备回去开拓一下这个市场?”
那温潭挠头:“能行吗?”
“呵呵,秀延县已经有人从我这里拿货了,而且卖得还不错,你要是不抓紧时间说不定哪天怀远城的市场就被别人占领了,电子表可是非常赚钱的买卖。”
那温潭犹犹豫豫的和那洪商量:“那咱们拿点回去卖?”
那洪目光炯炯:“拿!小万这里都扑拉开这么大的买卖了,咱们拿点电子表有什么怕的。”
万峰鄙视那温潭:“当初我看你咋咋呼呼的,想不到你还没你老子有胆量,你真是废材,那叔你在这儿溜达一会儿,我带那哥去拿货。”
两人离开大楼向东头走去。
第五百零四章 摩托车和拖拉机
六月底的夜,凉风习习,蛙鸣阵阵。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
“万兄弟,那电子表拿货价多少钱呀?”
“十五。”
“那么贵呀!”那温潭吃惊道,这可比他拿一条裤子和一件衣服贵多了。
“那你知道卖多少钱吗?”
“不知道。”
“电子表最初进入咱们国家市场的时候卖到一百多一只,经过两年的市场沉淀,现在普遍售价在四五十元左右。”
“卖这么贵?”那温潭又吃惊了一回。
“我们红崖正八经卖是从去年的九月份开始的,经过近一个月左右的市场消化,现在基本稳定在四十元,也就是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价格,到今年年底有可能要降到三十五元。你们怀远县以前如果没有出现的话,你回去可以守住五十元的底线。”
“卧槽,一块表赚三十多元,这利润太惊人了,只是我们那里能卖出去吗?”
“别的地方都卖出去了,你们怀远差哪儿了?你知道现在我手下卖的最快的人一天能销售多少电子表吗?”
“多少?”
“平均一天能销售出去一百多只。”
“那么多!他是怎么卖的?”
“不过他是一个分货商,都分给手下的人了。”
“什么叫分货商?”
“就以你自己来当例子,你从我这里拿了表回怀远去卖,你卖得相当好,总有有心人会看出你这买卖不错,或者你家的亲戚邻居也要跟着卖点。他们没有进货渠道就得去找你,你就把你的货加价转给他们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这就是分货商或者叫批发商。等你手底下有了十几个或者几十个这样的人,你一天卖个百八十只表还叫事儿吗?”
那温潭沉默了半天:“那这批发商是不是赚钱就多了?”
“如果只以单只表论,批发商赚的钱是没有零售商多的,但是批发商要的是走货量,你批一只表就算是赚一块,但是你一天批出去一百只表你就赚了一百块。”
“那你说我能成分货商吗?”
“哈哈,那就要看你在怀远的发展了,先期你自己卖,等有人到你那里要货的时候你就可以往外分了,来的人越多你自然而然就成批发商了。你要是真有那一天,你的货我会降价让利,主要看你有多大的走货量,如果你能一次性地走百只的量,我会降一块,每增加一百只我这边就降一块,如果你一次能走五百只的量,每块表我会给你十块的价钱。按理我现在是不应该把这些都告诉你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