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未落,父亲万水长用毛巾擦着手进了里屋。
“爸,您下班了?”
一年半的时间不见,父亲的样子没什么变化,依然一脸忠厚的笑容,依然一脸的胡子。
“嗯!回来了。”
“我回来看看。”
“你小子胆子不小,自己就敢跑回来。”
万峰从身上掏出那盒没抽出几支的恒大烟,抽出一支恭恭敬敬地递给父亲,然后用打火机给父亲点燃。
过滤嘴烟可是不多见的,万水长美美地抽了一口,细细地品了品。
“你学会抽烟了?”
万水长属于那种老实巴交、体性忠厚的人,在万峰的记忆里,从小到大他几乎就打过几次他们兄妹,当然这也和教育孩子的责任被母亲承包了有关。
父亲这一辈子随遇而安,没什么争胜之心,对谁都是一团和气一脸笑容。
这样的好处是人缘不错,和谁都能嘞嘞两句,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连队里有什么好处从来没落到他的身上,就是涨工资也永远都是最后一批。
“没有,我不抽烟,这烟是用于应酬的。”
万水长点点头:“现在你岁数还小,要抽烟怎么也得过几年,现在抽烟对身体不好。”
岂止是现在不好,将来抽烟也一样对身体不好。
第五百一十八章 钱多了该怎么花
万水长一支烟抽完又抽出一支烟准备搞接力赛。
万峰一把抢了下来:“爸,您以后也少抽点烟,明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抽那么多,还有以后不要再抽旱烟了,那些握手经济烟也别抽了,要抽就抽商店卖的最好的烟,我有钱,以后每个月我给您邮五十块钱抽烟喝酒钱。”
父亲就是因为抽烟的缘故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得了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听着吓人却不是绝症,只要手术及时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万峰当时在医院里陪着父亲半个多月,他从医生嘴里得知,男性得前列腺癌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抽烟过量导致的。
“以后抽烟一天不许超过一盒,听见没有?”
万水长只是嘿嘿地笑,从表情分析估计是当耳旁风了。
“怎么回来了?我还寻思冬天的时候让你妈去接你,想不到你自己回来了。”
“这不放暑假了吗,我想回来看看在家住几天,然后再回去。”
“还回去呀?”
“我那边有很多生意要做,说给您听您也无法理解。”
“拿桌子吃饭。”这时,外地传来母亲的喊声。
万峰下地穿鞋却没找到饭桌在什么地方,还是弟弟把桌子费劲地拎了出来。
母亲干活非常的利索,就这么短时间,不但蒸出了一锅雪白的馒头还抄了好几个菜,万峰点名要的抄土豆丝位列其中。
万峰和弟弟轮流把饭菜端到桌子上。
一盘鸡蛋抄辣椒,一盘抄西葫芦片还有一盘抄菜花。
一家人近两年的时间第一次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万峰殷勤地给父亲倒酒。
万水长小口地饮了一口吧嗒吧嗒嘴:“这酒不怎么好喝。”
诸敏一瞪眼:“你看你爸,一辈子从来就不会说话,儿子花快两块钱一瓶给你买的,你竟然说不好喝。”
“本来就不好喝吗!”万水长实话实说,这酒确实不太合他的口味。
万峰呵呵地笑了,这非常符合他老子的性格。
“不好喝你也得喝了!”
万水长嘿嘿地笑,当然得喝了,这可是两块钱的酒,不合口味也的捏着鼻子灌下去,否则不糟踏了吗。
“你儿子现在都有媳妇了,你都快当公公了,以后得学着会说话。”
万水长被一口酒呛了一下。
“有媳妇了?”
弟弟和妹妹还不明白大哥找媳妇是什么情况,在一边充当吃瓜群众。
诸敏从衣服兜里拿出照片送到万水长面前。
万水长接过照片由远到近地看了一遍。
“咱儿子好像配不上人家呀。”不会说话的人就这样了。
这话万峰就不爱听了,什么叫配不上人家呀?
“爸!你不能长对方的威风灭自己的士气,什么叫配不上人家呀?她可是倒追我的,我还不想要呢。”
幸亏栾凤没在这里,这要是被她听见有百分之九十的概率会火上房。
“嘿嘿,那就好,洼后谁家的姑娘?”
“栾长远家的。”母亲抢着回答。
万水长是六六三转业兵,当初当兵就在洼后和洼前之间的东岭上,高炮兵,就是现在的平山上还有当初他们留下的山洞。
他当然记得洼后的一些人。
“那老小子呀,他最拿手的就是偷人家的苹果和鸭梨,这小子当年留下的名言是结婚那天一句天为什么还不快点黑,哈哈哈,不过人倒是不坏。”
握草!准丈人还在洼后留下过醒世恒言?我怎么没听说过。
“我看看!”万芳一把抢了过去,笑眯眯地看着照片上的两个人。
万俊则只是把脑袋探过来瞅了一眼,继续吃他的饭。
“好看,好看,像我一样好看!”
这就是会说话的人,在赞美对方的同时捎带着把自己也夸了一下。
女人臭美是长在基因里的这万峰清楚,可妹妹这才八岁就知道自夸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栾凤获得了家人的全票通过,不知道这娘们在洼后若是知道了会不会飞到房顶上去?
哎呀,她让我到家就给她寄信,这事儿咋忘了呢?
明天得写封信了。
母亲蒸的馒头是万峰吃过最好吃的馒头,就算将来他也没吃过比母亲蒸得好吃的馒头。
尤其十几年后那些用酵母和泡大粉蒸出的馒头简直难吃的要死。
万峰一口气吃了两个馒头和一盘子抄土豆丝。
在姥姥家吃了一年半的苞米粥,肠子都细了,这一下吃撑着了,吃完饭都不敢动弹了。
收拾完桌子,弟弟和妹妹就出去玩儿了,万峰陪着父母聊天。
“儿子这回拿回来五千块钱,我放到下面的箱子里了。”
万水长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说话音都变了:“多…多少?”
“五千!”
万水长的眼睛以一分钟一百多下的频率眨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峰儿,你那个服装厂一天能做多少衣服?”
在经历亲人团聚后的激动以后,谈话也就开始向理智方向发展,诸敏此时想起了儿子说过的和媳妇开的服装厂。
“现在一天连衣服带裤子能做二百多件吧。”
二十八个在栾凤家工作的工人,加上四五个外包的加工点,每个人一天平均做六到七件衣服,一天二百多件不是虚假的。
“那么一件服装能赚多少钱?”
“刨除一切开销,平均一件一块钱吧。”
裤子赚得少点,衣服赚的多点,一平均一块钱能多一点。
诸敏就开始算账,一天二百件也就是二百元,一年三百六十多天,就按照三百天算就是六万多!
诸敏又被吓到了一次。
六万?这是多少钱呀?
在千元户都没有见过的时代,万元是个非常遥远飘渺的数字,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万代表的是什么。
“那你和你媳妇一年赚六万多?”
“没有,我们从去年夏天开始干的时候就两台缝纫机,一开始一天就赚几块钱,慢慢的到十几块几十块,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才几个月而已,现在也就赚了几千块钱而已,这不都拿回来了吗。”万峰没敢说实话。
诸敏长长出了一口气,还好,还没赚到六万。
若是真的赚了六万,这多吓人呀!再说那么多钱可怎么花呀?
万水长则一声不吭地在一边听着抽闷烟,他再想五千块钱到底是什么样子?
第五百一十九章 那些被剽窃了称号的东山人
和诸敏一样在万水长的眼里儿子也有了陌生的感觉,他此时心里的想法是这样的:这是他儿子吗?
亲生的吗?
“今年冬天我不准备回来了,过年的时候我准备在洼后盖一栋房子,到时候咱们回去的时候好住。”
“回去?我们能回去吗?”诸敏惊讶地问。
当年她随着万水长来到这边疆之地后,从来就没想过有朝一日再回到家乡。
因为异地搬迁在当时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是一定的,八四年万峰的姥姥仙逝,母亲接到电报回家奔丧的时候见到了她小姨家的大兄弟。
那时这个表弟已经成为红崖县土地办的一把手。
土地管理办公室在八十年代中期可是很有话语权的单位,就是他通过关系把万峰全家弄回了红崖,落户在将威大队。
这一世这一切也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不过万峰现在不能剧透这事儿,但是房子他是一定要盖的。
他没有户口在洼后盖房子就只能通过栾凤了,栾凤家的面积已经不能满足服装厂的生产了,趁着现在宅基地管理的不是那么严赶紧弄一个大点的地方盖厂房,只要把房场留出来,将来回来的时候盖也行。
万峰伸了个懒腰站起来:“我要出去走走,看看四十二连的样子。”
说完就走出家门来到房后的大道上。
四十二连的格局还是很规范的,全连队一共有六排房子。
万峰家房后的这条大路由东向西在屯子中间穿过,把屯子一分为二,道北三排房道南三排房。
此时万峰就在屯子的中间线上西行。
脚下的路被刮道机刮的溜平,但还没被压道滚子压,显得有些松软。
每年的这个时候连队都是要修道的,因为再过几天就到收割小麦的时候了。
小麦在东北有种在冰上,收在火里的说法。
它的播种期通常在四月初,四月初的北国土地根本就没完全化冻,只有地表一层解冻,有些背阴头的地方还有未融化的积雪。
小麦就播种在这种环境下,播在冻层上,这就是播在冰上。
而每年八月则是小麦的成熟前,也正是天下火的时候,因此才有收在火上一说。
到了收获季节道路自然要修一番的,当然不局限于修连队里的路,而是所有的路都会修,不然粮食在地里怎么能拉回来。
小麦收获季节是连队最忙碌的时候,不但双职工家庭的职工忙,就是单职工家庭的妇女也会到连队当临时工。
万峰家就是单职工家庭,母亲不是在职职工,每年也只有这种时候才会到连队挣一天一元多钱的工钱,为家庭多赚点辛苦钱。
不过今年万峰不准备让母亲去干这二十几天的临时工。
二三十块钱出那个鳖力呢!在家养身板多好。
万峰家在屯子东头,到西头直线距离在三百米左右,道南的最西头是连队场院,而道北的最西头则是连部。
连部就坐落在道边,红砖到顶青瓦盖头,是四十二连最雄伟的建筑了。
整栋建筑一分为二,一半是商店一半是连队的办公室。
可惜此时的商店已经关门了,否则万峰会进去看看有什么需要的东西。
连部的对面就是四十二连的场院,占地近万平的水泥地面。
过几天小麦收割回来就会在这里进行晾晒扬场,然后装袋运到思吉屯粮库,沿水路运走。
连队再往西就没有人家了,隔着一条土路和一块开阔地后也是一片广场,那是机务连的场地。
场地里都是连队的各种机械,五骅犁、缺口耙、镇压器、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什么的都在这里。
就在这个广场和连部之间的这块开阔地上,矗立着两副木制的篮球架子。
其中的一付已经歪斜,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
而另一付还算标准的篮球架子下,小到十多岁大到三四十聚集了超过几十人,球场上正在进行一场精彩不足但激烈有余的球赛。
四周围着的都是看热闹的人。
每到夏天,这里就是四十二连男人们聚集的地方。
上一世万峰也在这块球场上挥洒过多余的精力和无数的汗水。
这里的比赛是没有时间限制的,随便换人,球场上谁要是跑不动了就下场换一个人上来,等到球赛结束的时候球场的人都不知道换了几茬了。
万峰静静地站在场边看球场上的人比赛。
球场上的人他不都认识,还真有两个不认识的人。
这不是记忆出现问题遗忘了,而是真的不认识,别说球场上就是身边这些看热闹的人他也有几个不认识的。
看来重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是有出现变化的地方。
球场里他最认识的人就金兴斌了,就是蒋明念叨着冬天要来打猎找的那个老金的大儿子。
金兴斌和万峰同岁,但是可比万峰高多了,这货现在的身高就超过一米七,再过两年身高更是达到一米八一,他是未来四十二连篮球队的中锋,曾经入选了红色总场代表队。
不过现在他的球技很一般,也就处在入门的阶段,还时不时会来个两拍走步什么的。
当金兴斌又一次四步上篮后,万峰忍不住嘿嘿地笑了起来。
万峰还在嘿嘿笑的时候,一个十五六岁左右的小子带着几个小孩来到了万峰的面前,语气轻蔑地问:“你就是万俊的哥哥?”
万峰扭头看了对方一眼,麻痹的又一个不认识的,不过这家伙身后的几个小孩万峰倒是认识,都是那群东山人的后代。
四十二连里有超过一多半的人家是当年闯关东的时候从东山省来的。
当年他们有个统称:东山棒子。
可几十年后剽窃成性的某国人在剽窃了端午祭李白等的出处后竟然把棒子这个称呼也据为己有了。
这让东山省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打从某国把这个称呼申请了专利后,就再也没人叫东山省人是棒子了。
这些人很团结,有什么和外来群体发生摩擦的时候,通常都是一致对外的。
万峰现在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群体。
…
第五百二十章 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东西(五更求订阅)
万峰点头:“我就是,有什么事儿吗?”
“今儿下午你弟弟可是牛笔坏了,见谁都说他哥回来了,我还以为你有多了不起呢。”
“这有毛病吗?我弟弟说我回来好像没什么错误呀?”
“哼!不要以为你回来了,我就不敢揍他,他要是惹到我弟弟我一样揍他,你还没到我肩膀高你最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