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

第3部分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扯!那么小的东西能放电影?”梁华对于万峰说她满脸长了两个眼睛耿耿于怀,准备和万峰死磕到底了。
    对于这种咬着屎橛子给麻花都不换的主儿,万峰没有选择退避。
    “你爸都说了将来把你嫁给我,等将来咱们结婚的时候你就知道电视是什么东西了。”
    梁华闹了个红脸:“呸!谁给你呀,我就是插到粪坑里也不会给你。”
    “呵呵!大眼贼!这可是你说的,将来你一定会后悔的。”
    “我才不会后悔呢,嗯?你说谁大眼贼呢?”梁华把嘴撇得都快到后脑勺了,这表明她拒绝万峰的决心有多么的坚定,但随后眼睛就瞪到天灵盖上去了,对着万峰兴师问罪。
    “就说你呗,你让他们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整张脸就剩两个眼睛还不是大眼贼?不服自己拿镜子照照。”
    栾凤在梁华背后烧火:“梁华!你去咬他咬他。”
    梁华回头就把火撒到她身上了:“我是狗吗去咬人!”
    笑闹中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十点左右,外屋的赌局散场,万峰跟着小舅回家。
    今天小舅他们的局散得好像有点早,他记得这两天小舅都是半夜三更才回来,今天怎么十点就回家了?
    再说他怎么晚上不和铁匠他姐去约会,这天天的打扑克赌钱有什么前途?
    按照惯例,年过完了生产队也就开始上工了,所有的成年的劳力在初四这天早晨都吊儿郎当地聚集在小队队部,听小队长张海抑扬顿挫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洼后小队队部在东头和沟里的之间,孤零零地占据了一块地皮,一共八间青砖瓦房带左右厢房在洼后是最好的建筑了。
    院子里右边的厢房被改成了牲口棚,养着队里的牛马骡子驴,左边厢房是仓库和粮食加工点。
    男男女女的劳力们就站在院子面对太阳靠着墙里嘻嘻哈哈地听队长讲话,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
    万峰和铁匠的哥哥江拥军、袁利民以及栾凤等一群班大的孩子也混迹其中,刚才他从队部前路过时被杨七郎给抓进来的。
    杨七郎把万峰抓进来是打算让万峰继续昨晚一个没讲完的故事。
    “你别拉着我,我们要去孤山集市,等我回来给你们讲。”万峰像一只被网网住的虾一样负隅顽抗。
    每逢阴历四就是孤山公社的集市,方圆几十里就孤山公社有这么一个集市,每个月逢初四十四二十四就是集市,是名副其实的大集。
    “今天初四,刚过完年集市上没人。”
    这明显的就是忽悠了,今天集市上的人才多呢。
    万峰这话似乎给大人们提了醒,于是有人就起哄去集市。
    小队队长张海三十多岁也算是半个年轻人了,这货非常有意思,他大声制止了人群的躁动,说年过完了就要收心好好干活之类的废话,就在大家全部都失望的像被霜打了一样的时候他最后却整出这么一句:“上午我们就不干活了,我知道大家都想上集去溜达,那么咱们就都上集逛逛,下午干活。”
    队长的话得到一片掌声欢呼声,于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就朝孤山公社所在地奔去。
    在去往小孤山的途中,很多听过万峰讲故事的人围着万峰听他讲那些稀奇的故事,一个个听得如痴如狂。
    孤山全名叫小孤山,在因呐河的上游,因河边桥头一座孤零零的小山而得名。
    八零年,在这一带五个公社里孤山是最繁华的,也只有它有一个农贸集市,因此每到集市这里的人简直就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仿佛节日一般。
    孤山的繁华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逐渐没落,最后被并进了勇士公社。
    不过那都是十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一到集市里万峰他们就和那些大人分开了,几个人像泥鳅一样在人丛里钻来钻去,谁知三钻两钻那几个家伙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就剩下栾凤跟着他。
    小孤山集市里熙熙攘攘,摩肩擦踵。
    八零年属于集市刚刚开放阶段,搁到几年前这都是资本主义的草,是要被统统割掉的。
    集市上出售的东西还很单一,主要是以农产品为主,主要组成部分是农户自己家里的农产品,连个卖服装鞋帽的都没有。
    万峰一眼望去发现集市上以卖海货的特别多,满集市都是从海边赶来出售海产品的渔民。
    这就是离海边近的优势。
    “这蚬子怎么卖?”
    “九斤!”
    在路过一个卖海货的摊子时,万峰听到了这么两句对话。
    这是一种在当时非常特殊的定价单位,说得是一块钱的购买力。
    海产品是以一块钱为单位定价的,九斤就是一块钱可以买到九斤的东西。
    万峰对这些鱼鳖虾蟹没什么兴趣,一路穿过集市向孤山公社的供销合作社走去。
    集市和孤山供销社中间隔着一条省道,从从集市穿过过了这条大道就是孤山公社的供销合作社。
    在农村公社级别的供销合作社就是该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了,是当时的人们最爱去的地方。
    供销社里的人比集市上的人还多,人头攒动连根针都不好插进去。
    万峰和栾凤差点被挤成鱼干才好不容易挤了过来,终于挤到儿童读物柜台前。
    一大群小孩把这里围个水泄不通,一个个用手指对着柜台里的小儿书指指点点。
    对这些没钱的孩子来说,买不起看看封面也能解一下馋。
    万峰试着往跟前靠了几次都没靠进去,终于不耐烦了。
    “你们买不买?不买都一边去!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那些围着柜台的小孩一起回头看万峰,其中一个个子较高的小孩眼神不善地看着万峰。
    “让谁一边去呢?”
    “你们不买别占着地方,我要买小儿书。”
    “你买书就有理了,我们就不躲开你能怎么滴。”对面小孩说话也很蛮横。
    “你们不买光占个地方还不让别人买了!这里是你家炕头呀?”万峰据理力争。
    小孩的江湖非常的简单,经常通过个头的高矮人数的多少来进行实力强弱的判断。
    对方一见万峰就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女生自然没把万峰放在眼里,气焰十分的嚣张。
    “我们就是不买就是占着地方,再逼次揍你!”
    万峰一听立刻凑到对方的面前:“我还就不信邪了,来你揍我下试试。”

第六章 第一笔投资
    万峰其实并不喜欢打架,不管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
    上一世他是生性懦弱、胆小怕事,而这一世则是因为心理原因。
    再怎么说他虽然外表是一个小孩,但是内心却是一个成年人,天天和小孩打架这像话吗?
    尽管心里对动手打架持反对态度的,但他并不排斥打架。
    谁让他现在是一个小孩来着。
    他知道打仗是男性孩童生涯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必修课。一个人从懂事起到成人,中间不经过几十场战斗那人生基本上就是失败的。
    那怕你没打过别人起码也被别人打过吧。
    如果哪个男生敢拍着胸脯说他从小到大没打过一仗,万峰一定会给他扣上一顶帽子,上边肯定写着傻比两字。
    按照北方人的正宗套路,接下来双方的对话是这样的。
    “你揍我下试试?”
    “试试就试试,你哪个屯的?”对方毫不含糊。
    这个问题是不能实话实说的,说实话那就是傻,万峰刚要打马虎眼,不想从栾凤一边插了一句:“我们是洼后的。”
    万峰傻眼。
    这败家娘们的脑袋看来是需要修理的,这怎么还说出实话了?瞎说什么实话!
    万峰很想一脚把她踹因呐河里让她去和王八作伴。
    “洼后的也敢跑到小孤山来摆牛笔,告诉你小孤山踩在我肖军的脚下。”
    这特么和谁学的?你一个十五六岁的骚年竟然敢吹出这样的牛笔!还小孤山踩在脚下?老子打算把你踩在脚下。
    等等,肖军!
    原来这货年少时就是这么个熊样呀!
    肖军的名字万峰还是知道,这家伙十几年以后在孤山到东北方向的青山镇这方圆几十里可是大大的有名。
    青山镇可不是后期那些由某某乡改成镇的那种镇,它可是正宗的镇,级别h县城几乎是一样的,属于城镇户口吃商品粮,只是规模比县城小一点而已。
    肖军将来可是在青山镇黑道上占一号的,也算是大混子了。
    不过那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万峰自然不需要给他半点面子。
    “少比比,要动手就快点,打完我还要买书呢!”
    到这个地步语言就像鼻涕一样被抛弃了,双方打算直接动手。
    两人像顶牛一样脸对脸,下一刻就有战火燎原的趋势。
    眼见这两个小兔崽子鼻尖顶着鼻尖要开武行了,那个始终没精打采的中年妇女售货员站起来了。
    “小孩子不许打架,要打架外面打去,你们几个要是不买书先让个地方,让买书的人过来。”
    对方很不情愿地躲到一边,还气哼哼地看着万峰。
    “你不是洼后的吗?你等着!我在河边等你们,我看看你有多牛笔。”
    “随你大便,你爱等就去等着,老子买完书保证到。”
    对方一挥手带着他的那群虾兵蟹将气势汹汹地离去了。
    栾凤已经瑟瑟发抖了,她虽然性格有点无法无天但毕竟是个女孩尤其还在外地,不害怕是假的。
    万峰倒是一点没在乎,他指着柜台里的小人书对售货员说:“把七分到九分钱的小人书一样拿一本都拿出来。”
    售货员皱着眉头看万峰:“小朋友,你有钱吗?没钱是不能看的。”
    万峰从兜里掏出两张上面画着女拖拉机手的纸币啪地拍在柜台上,非常的有气势。
    这两块钱一块是万峰自己的,另一块是他妹妹万芳的。
    万峰许诺买小儿书看,妹妹才把那一块压岁钱给了他。
    售货员看看两块钱又看看万峰:“小朋友,你这钱是哪儿来的?是不是偷家里的?”
    那个时候别说小孩,很多大人身上都不一定能拿出两块钱。
    万峰无语了,我拿钱买东西你管我钱从哪里来的干什么?就是偷来的也保证不是从你家偷的。
    栾凤是嘴又欠收拾了:“他是才从龙江回来的,他妈过年每人给一块钱压岁钱。”
    “那你们家有几个孩子?”售货员似乎还不放心。
    这个爱八卦的三八不去派出所干民警太浪费人才了。
    “阿姨!这和我买小人书有关系吗?”万峰很认真地问。
    “当然有关系,你要是不说明白钱的来源就不卖给你。”
    这不日了狗了吗!我凭着钱你凭商品进行等价交易,你竟然不卖给我!
    计划经济的弊端在万峰的面前展现出来了。
    “三个,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为了能顺利地买到小儿书,万峰只好老老实实回答。
    “真的?”售货员阿姨半信半疑。
    “真的真的,他弟弟十岁,他妹妹七岁。”栾凤的嘴像旋风一样把万峰家的隐秘都泄露出去了。
    万峰一个大白眼狠狠地摔在栾凤的脸上。
    “不说话能死不?”
    栾凤做了一个鬼脸。
    这回售货员没疑问了,弯腰就从柜台里往外捡小儿书。
    哗哗哗,一样一本就拣出了一大摞。
    小人书在当时的定价最普遍的是九分钱,最低定价是七分钱最高定价的是一毛二分。
    万峰一本一本的挑选得很仔细,同时心里计算着价钱。
    栾凤的两只爪子也没闲着扒拉这本又扒拉那本,这本翻两页那本翻两页,算是过了一回干瘾。
    这些小人书以历史题材占据了大多数,像什么杜十娘、樊梨花、蔡文姬等,尤其以三国为最。
    三国题材的小人书有好几个版本最多一个版本一套有二十几本。
    这些都不是万峰要选择的范围,他选择的主要是现代打仗题材的,比如鸡毛信、地道战、谁是十八号、土炮大队等。
    挑出一本就放到旁边一本,很快他就挑出了二十五本小儿书。
    二十五本小儿书七分钱的十四本,八分钱的五本,其余六本是九分钱的。
    一毛钱以上的他一本都没买。
    造价太高不利于周转。
    “好了,阿姨!就这些了,二十五本,一块九毛二分,你还得找我八分钱。”
    售货员把万峰挑出的小儿书用算盘噼里啪啦地加了一遍,和万峰算出的得数一模一样。
    “哇!小朋友,你的算数很好呀,你念几年级了?”
    “五年,下半年就上六年了。”
    “你这么小就上五年级了?你几岁呀?”
    万峰从背后转过一个用小碎布块缝制的布包,把小儿书一本一本装了进去,一边装一边回答:“十三岁。”
    装好了小儿书,万峰和栾凤走出了小孤山供销社。

第七章 策略出现失误
    二十五本小儿书背在身上沉甸甸的,栾凤乐得手舞足蹈,早就把刚才的冲突忘到脑后去了。
    回到集市上,在集市口万峰一眼看到有卖糖葫芦的,二分钱一支。
    万峰用剩下的八分钱买了四支糖葫芦,他和栾凤一人一支,剩下两支留给弟弟妹妹。
    “你买这么多小人书干什么?白瞎那么多钱了。”栾凤边吃边问。
    万峰呵呵了一声,心说你懂个屁,老子可是指望这些小人书发家致富呢。
    糖葫芦糖熬得不好,粘性大了,咬到嘴里有一种把嘴粘上的感觉。
    万峰吃了两粒就不吃了,一转手就给了栾凤。
    栾凤喜出望外,激动的差点以身相许了。
    “这是我第一次吃糖葫芦。”说话间栾凤的小舌头像小蛇一样在自己的唇上舔来舔去的。
    “真的假的?”长到十五岁没吃过糖葫芦,这算不算白活了?
    “真的。”
    万峰一拍胸脯:“以后跟着哥混,吃香的喝辣的。”
    “呸!你比我小凭什么当哥?”
    这个瓜女子对哥这个词的理解太狭义了,大概在她心里只有比她大的男人才有资格成为哥。
    万峰没准备对她解释哥的全部含义,而是抬头看天。
    天色已近晌午。
    他们在集市上又转悠了一会儿没有看到洼后的人,便认为其它人可能已经回去了,便决定自己回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