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

第6部分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6部分

小说: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舅已经搂满了一大包草,而万峰的小草包里还只有半包草。
    “你看你个废材,就搂了这么点草!”
    “嘿嘿!从来没干过这活,我觉得我搂这么多已经不少了。”
    小舅什么话也没说把他那半包草一划拉扛在肩上就往回走。
    万峰扛着耙子跟在后面。
    洼后小队按地理位置分成两部分:东头和沟里。
    栾凤的家就在洼后小队的沟里住,按字面意思解释沟里就是沟里面,两山夹一沟。
    这两座山南面的山隔着洼前队,西面的山隔着山后队,顺着这条沟向西北方向走再过一道山岗就能到达宋屯大队的崔屯。
    两座小山相距有五百米的距离,洼后队有三分之二的人家就住在沟里。
    栾凤的家在沟里住,但是她姥姥家则住在东头,离万峰姥姥家大约六七十米远。
    东头共有两排房,栾凤的姥姥家住在前一排,四间古老的青砖砌墙,稻草苫顶的房子。
    栾凤没有回家就在她姥姥家蹭饭,吃完饭就跑到万峰的姥姥家来了。
    万峰的小姨今年十八岁,也算是和栾凤年纪相仿的了,正好万峰姥姥家也吃完了饭,于是出门组队去看电影。
    通向大浦子的山路上人头攒动人潮汹涌,下至万峰这样十多岁的孩童,上至四五十岁的中老年,每个小队都有上百号人。
    走这条路的有洼前洼后和山后三个小队的人,集中起来也有几百号人,在田间路上拉出了一条长线。
    从喜成和铁匠因为年纪太小还无法加入这个阵营,万峰混迹于铁匠的哥哥、李金成等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中间,跟着万峰小舅他们一干大人打打闹闹地走向大浦子。

第十二章 电影散场后的反思
    大浦子是孤山公社管辖的一个大队,是孤山公社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大队。
    沿着因呐河边从上到下哩哩啦啦超过三里地的距离上全是人家。
    电影放映地点就是大浦子大队的合作社门前。
    从洼后到这里估计有六七里地的距离。
    万峰他们到达大浦子合作社门前的时候,天刚擦黑,电影还没开演,大浦子合作社门前已经是人山人海。
    那时候看电影简直是十里八乡人全体出动,覆盖面积超过方圆三十里,一场电影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观看,以青年人为主。
    年轻人多了自然也就会发生你看啥,我看你咋地这样的事情,理智的互相喷喷垃圾话也就过去了,脾气暴躁的也有动手的。
    当时因为下乡青年全部返城导致城市里根本无法安置这些人,所以很多青年就成了无业游民,这些人整天在社会上晃荡自然就生出很多是非,这些风气慢慢扩散就就传到了乡下,导致那几年从城里到乡下社会相当的混乱,这就是八三年严打的原因。
    八零年社会还没有出现那么严重的现象,但已经开始出现这种苗头。
    打架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
    好在那是年轻人打架也都是动手没有动家伙的,因此很少出现受伤的情况。
    而且那时的人皮实,即使有点小伤也没人当回事儿。
    这不电影还没开演,那边就有人吵吵起来了,不知道是哪里的人。
    这和万峰没有什么关系,在人家的地盘你就是龙最好也是盘着,况且万峰现在也只算条虫,所以那怕那边打得头破血流,他也泰然自若。
    但是栾凤就没万峰能沉住气了。
    那个年代虽然人们的意识还比较封建,社会舆论也不支持自己找对象什么的,但是青年们都是情窦初开,春心乱动了。
    尤其看电影的时候,男女混杂免不了就有些人语言轻佻地搭讪。
    栾凤很不幸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电影并不是栾凤所说的归心似箭,而是赣水苍茫,这还真是一部万峰没看过的电影。
    正看到那个临时政府的代表在瞎指挥的时候,栾凤偷偷靠到万峰的身边,小声对万峰说有人在她身后老碰她。
    万峰回头借着银幕的光亮果然就看到两个十七八的青年,带着那种套头的帽子鬼仙仙地站在他们身后。
    这女人长得好看了就是祸事,这大冬天捂得严严实实的就剩一张脸都能招来狂蜂浪蝶,
    “你们离我们远点。”万峰很不客气地说道。
    两个青年大概没想到万峰会说出这么一句,在惊讶以后说道:“小鸡屌,说谁呢?”
    “就说你们,你们是准备掏包还是准备耍流氓呀?信不信我喊一嗓子让派出所把你们抓去!”
    派出所在当时可是非常有威慑力的存在,足以震慑一切牛鬼蛇神。
    那时候如果有谁喊一声抓流氓,保证有无数的人撸胳膊挽袖子。
    两个青年楞了一下骂骂咧咧地道:“小崽子,你等着!”然后转身走了。
    “你怕不怕?”待他们走后栾凤小声问。
    “怕啥?”
    “他们要是揍你怎么办?”
    “没事儿,凉他们也不敢。”
    揍我?看电影的时候他们肯定不敢,只能等电影散场。
    但是电影散场的时候人像放羊似得,到处乱哄哄的,你就是想找一个人都难,他们就是想堵他也得找到人算。
    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样,洼后队这边也是有很多大人的。
    栾凤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电影快散场的时候,她又偷偷捅万峰并向后方示意。
    万峰转头就看到那两个家伙又站在他们的后面,不过这回离得远而已,同时他们身边似乎多了几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栾凤明显有点害怕了,身体有点发抖。
    就这境界还要万峰打仗的时候喊上她?
    不过这也算是人之常情,如果万峰不是重生回来的,他也一样害怕。
    现在的他就不同了,他知道自己有很多方法脱身,就算脱不了身被他们抓住也就挨一顿揍而已,冬天身上穿得都厚就是被打也就像挠痒痒一样。
    电影散场的一瞬,万峰拉起栾凤的手就钻入了人群,他才不会给对方反应的机会呢。
    其实他完全可以和小舅他们在一起,但他担心小舅他们和对方起冲突,万一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毕竟这里不是将威大队,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
    所以,他决定带着栾凤跑出去。
    在电影演到中间时候他已经和小舅他们打过招呼,让他别担心自己。
    万峰拉着栾凤在人群里左拐右拐就消失了,待那几个青年要找万峰的时候,他和栾凤早就跑离电影场百米开外了。
    栾凤的手全是汗,不知道是害怕还是因为别的。
    “万峰!我很怀疑你是不是长着驴胆子,刚才你一点都不害怕吗?”
    女人就是啰嗦,一但环境安全了八卦的本性就开始暴露出来。
    “怎么不怕,我也怕挨打。但怕没用,危机时刻要镇静,心定一切就定了,我们是不是该分开走呀,叫人家看见不好。”
    “看电影本就成帮结伙的,这有什么怕的。”栾凤理直气壮地说。
    她都不怕万峰就没什么可在乎的了。
    在出大浦子村往洼后方向走的时候,小舅他们从后面赶了上来,万峰和栾凤悄莫声息地混进他们的队伍。
    就像后世一部新电影上映后总有些人吐糟,那时的电影看完自然也是议论纷纷。
    不过与后世键盘侠们吐槽电影质量,演员演技方面不同,八零年的观众显然没有这样的烦恼。他们讨论的主要议题是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并为这个问题发生争论,一直争论到家为止。
    万峰没有参加这种无意义的讨论,一路上他都没有说话而是在思考一个问题。
    今天晚上的事情为了敲响了警钟,以后总不能遇到困难就跑吧?好!可以用对方算是大人来当借口,但是再过几年自己长大了呢?
    他可是记得等两年后他初回龙江那一个冬天加一个夏天自己过的什么日子。

第十三章 未雨绸缪
    他清楚的记得八一年的冬天他回到了龙江。
    那时他的家已经从原住址搬到了另一个地方:红色边江农场三团三营四十二队。
    这里离北方那条著名的hlj仅仅有三里地之遥,对岸就是北方著名的某大国。
    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有欺生的事情发生,他的弟弟妹妹刚到四十二队的时候就被本队的孩子欺负的够呛。
    这还只是本队的孩子。
    四十二连的北面有一个体积非常庞大的生产大队:白桦林大队。
    它们属于农业社体系,和四十二队的农垦完全是两个系统。
    白桦林大队占地面积达到方圆十几里,是一个绝对的大村子,有几百户人家,体量是只有七八十户人家的四十二连的十倍。
    两个系统之间的大人们相处还算和睦,但小孩就没什么讲究了,双方体系分明经常互相混战。
    更让人无语的是四十二队因为远离三营营部再加上本身人口少的问题,没有自己的学校。
    因此四十二队的孩子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都在白桦林学校。
    北方的孩子非常的野,打架斗殴根本就是家常便饭。
    这算是从家里打到学校了,在学校里一言不合双方就会发生一番混战,弄得老师也没什么办法。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八五年春,四十二队才成立了自己的小学,而上中学则到二十五里外的营部中学寄宿,双方的战斗才少了一些。
    八一年冬天万峰回去的时候,先是受连队里小孩的欺负,然后受桦林的小孩的欺负,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的,算是过了两年多暗无天日的日子。
    再后来到了职业高中,他也是生活在最底层,经常被人欺负的角色。
    万峰可不想再过那样的日子,既然重生了岂有不好好总结经验让自己这一世活得更加精彩的道理。
    怎样能让自己不受欺负呢?
    万峰自然而然就想起高中时学得武术。
    八二年的电影少林寺创造了一个奇迹,它不仅创造了当年的票房奇迹上映后更是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狂热的武术热。
    这股狂热的武术热热到了什么地步,几乎全国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多多少少练起了武术。
    更有无数头脑发热的青年从家里偷偷跑出来去了hn登封要到少林寺出家当和尚。
    龙江省地处全国最东北,等少林寺电影演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八三年的夏天了。
    那一年的九月他考入了职业高中,学校里也到处都是打把势劈腿的。
    他们的高中就在龙江边上,紧靠江边有一个叫李友的人,他老家是hb沧州的。
    hb沧州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李友从小学武年轻时来到了龙江。
    李友学得是戳脚翻子拳,在江边一带非常的有名气,他常年在江边的堤坝下练武竟然在江边生生踩出了一块练武场地。
    起先是没多少人注意他的,但自从武术热兴起后,看他打拳和他学拳的人也多了起来。
    职业高中里也有很多学生每当他练武的时候就跟着凑热闹去学。
    他也不怕人,有时还亲手教他们。
    当年万峰也跟着凑热闹去学。
    李友也不图什么,也不收学费什么的,顶多到了农忙时找些学生帮他干点地里的活儿。
    在武术上也不藏着掖着,但要过他的考核还是非常难的。
    李友的条件很简单,要跟他学武先扎半个小时的马步再说。
    对于从没扎过马步的人来说,别说半个小时就是两分钟都坚持不下来。
    很多学生练了几天就跑了,完全就是扎马步扎跑的。
    但万峰却咬着牙跟着坚持了下来。
    他之所以咬着牙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受的欺负太多了,他不想以后再受欺负。
    经过两个多月的练习他终于能把马步扎半个小时了,李友也就教了他一套武趟子。
    戳脚翻子拳分文武趟子,武趟子即戳脚,文趟子即翻子拳。
    武趟子是手脚并重突出腿法,文趟子是手脚并重突出手法身法,各自有不同的风格。
    武趟子舒展大方,矫捷刚健,放长击远,刚柔兼施,以刚为主,重点是练腿。
    李友教给他的是传统的武趟子套路一共九路,俗称九转。每路的腿法都是一步一脚,连连发出,环环相套,故称“连环”;其腿、脚连环出击,左右互换,成双配偶,故称“鸳鸯脚,划拉到一起就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九转连环鸳鸯脚。
    万峰在学校时学得非常仔细,练得非常刻苦,但是毕业离校以后也就扔下了。
    对!现在就按照记忆把这两套拳回忆下来,虽然拳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但只要自己坚持就算现在没什么用处,但等自己上高中的时候不就开始见效了吗!那时候看谁还敢欺负自己。
    打定主意就要付诸行动。
    回到家里躺在炕上,万峰就开始回忆那套拳法。
    尽管已经被扔下了多年,但因为当时他学得非常用心,所以经过努力回忆,他还真就把拳法回忆起来了。
    经过半夜的努力,拳法的招式和呼吸功法乃至拳破他都慢慢地回忆起来。
    虽然不是十分的准确。
    万峰相信随着慢慢的回忆他一定会把这拳法完全回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万峰就爬起来跑到姥姥家后面的因呐河畔的沙滩上开始按照记忆练拳。
    首先是扎马,马步不稳招数再精也是白扯。
    由于是刚开始,一个马步还没扎到一分钟两条腿就酸得受不了,万峰咬着牙坚持也没坚持上两分钟。
    不急,循序渐进慢慢就好了。
    万峰坐在沙滩上在脑海里演练拳法。
    然后慢慢地比划用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把那些招数通过回忆可以用手脚比划出来了。
    万峰认为他苦练几年后防身健体没有任何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早晚他都要到河边的沙滩上扎马步,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
    父亲的信果然在初八那天来到了,信里的内容不外乎边境和平了,你们可以回来了。
    接到信母亲就开始准备回家了。
    一切和原来一样,母亲在初十那天带着弟弟妹妹回了龙江,而万峰不出意料地被留在这里念书。

第十四章 有人春心萌动
    小舅小姨和万峰把母亲送到小孤山公社上了客车,母亲临走时偷偷地塞给万峰三块钱。
    不用说万峰一点没犹豫就把这三块钱变成了二十多本小人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