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6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人的法律意识还非常的淡泊,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打官司的想法,哪里需要什么律师。
别说人,那时的企业打官司的也不多。
所以说陈文心选择的这个学业在万峰看来是白瞎了一块材料。
等律师这个职业开始吃香,陈文心估计也快四十不惑了。
“那我毕业岂不是不好找工作?”
“也不尽然,律师这玩意儿南方兴起的比较早,毕业以后你可以去南方或者就留在尚海。”
“哪里那么好留呀,你的企业不需要律师吗?将来我给你当律师怎么样?”
万峰摇头:“我们企业需要律师不假,但我需要的是流氓律师,你行吗?”
“你这个坏蛋还和以前一个样子,又拐弯抹角的来调戏人。”
“想歪了不是,我说的流氓律师可不是让你去干流氓的事儿,你们学法律的不会连流氓律师代表什么意思也不懂吧?”
“不就是当那些丧良心的黑心律师吗?这个我还真干不来。”
万峰叹了一口气:“不黑心你怎么干律师呀?”
律师这个圈子可不是养圣母的地方,一个律师如果不狼心狗肺想闯出点名堂,难!
这不是万峰对律师这个职业有偏见,律师这个行业就是这样,瞪着眼睛说瞎话,没理也给你搅出理来,这就是上一世万峰对律师的了解。
“看来当初我就应该听你的去学理工。”
“就是不学理工你也应该去学金融呀,我总觉得你不是当律师的料。”
如果当初陈文心报志愿的时候能问问万峰,万峰是坚决不会让她去学什么律师的。
她白纸一样的性格去当律师,想出污泥而不染,这不是扯吗。
“不说这个了,我看你这次招聘专门招和电子电脑方面有关的人,说说你招这么多这样的人要做什么?”
“还记得我做录音机的小电子厂吗?”
陈文心点头,她上大学时带的录音机就是当初从万峰的电子厂买的,当时万峰没在家,他大舅给她照了一个成本价。
“录音机这个行业已经没什么前途了,我准备转转行扩大一下规模,要扩大规模当然就得要人了,就这么简单。”
“唉!我突然觉得去上大学还真的不如留在将威,过一个平凡人的生活也挺好,我现在就真的很羡慕你们。”
“净扯!人往高处走是祖先留下的名言,若是有向上的机会谁愿意待在山沟里呀。”
祖先留下的人往高处走的话就是这么个意思,有能往上爬的机会谁会放过。
第1374章 电话比孩子重要(五更)
“老同学,咱可说好了,我若是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你可得给我碗饭吃。”陈文心开始自己留后路。
“大点事儿,我相信你一定会找到工作的。”
就算律师这一行在八十年代末期还没到吃香的时候,但是一个大学生毕业还是有无数的企业要的,甚至很多企业并不会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只要是大学生就行。
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多金贵呀。
再说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的工作和他所学的专业毛关系都没有不也很平常吗。
陈文心是下午南湾厂再进行考核的时候才走的。
万峰要用车去送她,她说是到服装厂去看栾凤。
经过三天的考核,南湾厂最终招收了技术人员六十多人,有技能的工人一百三十人,加上原来电子厂的一百多人,电子厂现在也是一个有三百人规模的企业了。
电子厂的第一个产品就是注册商标为神童的电脑学习机。
当然在生产学习机之前,这些技术人员和工人需要经过短时期的培训。
在工人进行培训的同时,顾红忠和秦光辉则进行学习机硬件软件的最后完善,同时开始机壳、手柄鼠标这些部件配件的外包外购。
待一切完善后就开始上马生产,学习机上线的日期初步定在年底。
“万峰!我觉得咱们还叫南湾厂已经不合适了,咱们现在企业里好几个项目已经属于集团了,咱们应该改名叫南湾集团,名字一听就霸气。”
这个建议从诸勇的嘴里出来还真让万峰意外。
是不到四十出头的大舅竟然还与时俱进,还想起新名词了。
“这个不急,叫厂子不显眼,你弄个集团公司人家一下子就注意了,咱们还没到太张扬的时候。”
诸勇对这个外甥开始鄙视,还不张扬?
摩托广告做到东北和内门四省,估计年底就上中央台了,招人广告也在市一级电视台铺天盖地,这还不叫张扬?
谎话连篇!
眼见就到八月底了,万峰觉得自己又该走一次了。
把工厂里的事情一件一件地过了一遍。
摩托车和农用运输车在正规上,虽然需要操心的是摩托车那条十万台线的制造工期,不知道到下次回来能不能造好。
农用运输车万峰明年要升升级了,这玩意不温不火的虽然一年也能弄个三千四千万的,但总感觉没啥前途的样子。
不如砍了直接上农用柴油汽车?
这也太早了,很多东西不是你有前瞻性就能在市场上成功的,有的东西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出现太早就是个扑街的命。
农用汽车再过个四五年出现应该有一定的市场,现在出现估计卖不出去几辆。
那就不如上大一点的三轮子,反正洼后机械厂对他们的小型三轮子的销售心满意足,也没有上新产品的意思,这个空白自己要不要添。
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五星时分可都是从三轮子上发起来的。
这个等华苏边境口岸关闭回来再说吧。
电子厂估计下一年新年开年的时候就正式重新开工,这个已经是计划内的事情,他无须操心。
反倒是k700上的v8发动机仿制好像出现了点问题。
这两天陈道都去柴油机组去研究去了,红崖柴油机厂也来了几个技术人员,他们一起在公关。
但愿自己回来的时候这个问题也能解决。
别的东西似乎没啥想的了,既然没啥想的,那就选个黄道吉日去龙江。
趁着这最后的三个月,他还有些东西要弄呢。
闻听万峰又要走了,栾凤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生离死别竟然是万峰的大哥大。
“大哥大留给我玩呗?”栾凤赖在万峰身上不下来,抱着万峰的左臂坚决不松手。
上次干什么抓着他的手都成功了,这回抱着他手臂没有失败的理由。
“把玩意有什么玩的?”
“有意义呀,我一看到大哥大就会想起你,这还不算有意义?”
什么逻辑呀,没有大哥大你就不想我了?
“那玩意老沉了,你干什么都没心没肺的,万一拿不住掉了小心砸了脚面子。”
“不能!我连一根电话都能拿掉了,那不成废物了。”
“别人拿不掉不信,要说你不会掉我根本不信。”
“你要是不给我,这次我就不让你走,张璇!给我拉住他的右手。”
张璇心里是很想跑过来拉住万峰,但是理智告诉她不可以。
因此她没动地方。
“怕了你了,我回去拿给你,不过我可丑话说在前头,你要是弄丢了或者弄坏了我就把你卖了。”
“我还不如个电话?”
“你知道这电话是谁给的吗?如果这是我自己花钱买的,丢了坏了都无所谓,但给我这电话的人可不是一般的人,你要是弄丢弄坏了我没法交代。”
“保证不能!”虽然万峰没告诉她这电话是怎么来的,但栾凤多少也知道一点它的来历。
万峰回到家里把电话翻出来。
也不知道现在这玩意好不好用,他也没试过。
“这么大!哎呀!这么沉。”
栾凤从万峰手里接过大哥大的时候,手一软电话差点掉地上。
栾凤一把把电话抱在怀里,就像抱了一只黑猫一样。
稀罕的不行,抱着电话谁也不给看,连张璇要看看也不行。
万峰怀疑将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栾凤都不一定会这么稀罕。
“真服了你了,一个不能说话的电话有什么可玩的,好了我要去和广家商议一下不陪你们胡扯了。”
“明天早晨我去送你。”
万峰点点头走出服装厂。
“我也觉得咱们该走了,再不走可就真的到年底了。”
“还有最后的三个月,再回来就不用四处走了,你就可以待在家里守着梁红樱给你生儿子了。”
“别!先别说儿子,万一生了个女儿呢?”
“那就接着生,生出儿子为止。”
“你这思想可够…怎么说呢,你这不是和基本国策过不去吗。”
“两回事儿,一家生一个孩子本来就不行,国家政策也不是条条都正确的。”
那辆轿车万峰留在了南湾厂,交给了陈道李达他们做研究用。
八月二十六日,万峰和韩广家再次出发,踏上了去黑禾的旅程。
第1375章 我要摩托
两天两夜的旅途,万峰和韩广家回到了黑禾。
依然是在哈宾坐飞机,否则这个时间他们根本到不了黑禾。
这一次万峰离开一个多月,基地里的人对他表示了热烈欢迎。
杨建国韩猛赵刚都在基地挨个和万峰拥抱。
和苏联人打交道别的没学会,拥抱倒是学会了。
小燕山的仓库已经掏空了,哪里已经没有人驻守,所有的人都在基地和万峰囤积钢材这两个地方。
沙米洛夫的耳朵非常的管用,在得知万峰回来后,第一时间跑到基地来了。
“我亲爱的朋友,我十二万分地想念你的归来。”
这是什么词呀,是不是哪里有语病?
万峰还没弄清楚沙米洛夫这话顺不顺溜,沙米洛夫就给了他一个熊抱。
不对劲呀,以前他每次回来,沙米洛夫都没表示出这么热情,这回这是咋地了?
按照对沙米洛夫的了解,这货一定有什么要求了。
“沙米洛夫,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呀?或者有什么求着我的地方?”
“万!我…”
“先别说你的事儿,我信上让你弄的那些东西你弄了没有?”万峰打断了沙米洛夫的话。
“你要的卡车已经在对岸我的广场上停放着,随时可以过江。”
万峰在信上列了一些卡车的型号,其中有一些大功率大马力的重型卡车,而且以军用卡车为主。
这些东西他早就想弄了,但是一直没觉得着急也就没弄,虽然他也弄了一些轻卡过来卖钱。
但这次这些车他是自己做研究用的。
“图纸有吗?”
“不全有,在远东地区生产的能弄到图纸,但是有些制造厂在远东没有分厂,要弄图纸就得去西边。”
有的有就行。
“那些化学研究设备呢?”
“我已经派人到西方去采购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胜利的消息传来。”
这些设备是为化学实验室采购的,沙米洛夫嘴里的西方是指苏联的欧洲部分,并不是指西方世界。
“至于你要的炼钢技术资料,这个我也和共青城一些单位联系了,普通的炼钢技术可以分享,但是最高级别的军用钢没有进展,这个怕是要你自己负责了。”
这个项目是万峰临时起意想起来了的。
当韩工提出国内的钢材质量不行,而华苏口岸又要关闭的前提下,万峰临时起意要把这项技术引入华国。
以前万峰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他没有建钢厂的打算也就没想过去引进苏联的炼钢技术。
建一个钢厂的投资那可不是一般的浩大,而且将威的地方太小,根本铺不开一所大型钢厂,再有就是钢厂带来的污染。
现在万峰虽然在买苏联的炼钢技术,但也没有自己依然没有开钢厂的打算。
钢材是工业的基础,钢材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决定产量的质量。
没有好的钢材什么产品质量都是空谈。
就以几十年后华国造航母来比喻。
就拿北辽号航母来说,华国当时花了几亿华国币修路、改船坞盖厂房,待这些都准备齐全之后才发现没有造航母用的特种钢材。
当时世界上只有米俄德日四国可以生产。
瓦良格号过程曲折地拉到华国的时候,它已经在水里被浸泡了二十四年,把表面的锈迹擦去里面熠熠闪光和新的没什么区别。
也就是说当时苏联造航母的钢材有自然低于海水侵蚀的功能。
军舰用的钢材和普通民船用的钢材截然不同,它得有防止磁性水雷和磁性探测设备的防磁功能。
主要就是钢材的消磁处理。
一艘军舰服役一些时间后,因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还要定期回港做逆向消磁处理。
瓦良格号拉到华国后,在进行首次检测时,军方惊讶地发现,这艘被扔在乌克兰造船厂二十四年无人管理的航母,舰身的磁力依然为零。
由此可见,当时苏联的特种钢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我们自己生产不了这种钢材只好向俄螺丝购买,但是人家只卖产品不卖技术,这逼得华国只好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自己搞,直到二零零八年才把这项技术掌握在手。
现在万峰决定趁着苏联混乱把这项技术买到手,哪怕花费再大的代价。
就是炼钢设备过于庞大,否则万峰想把共青城的钢铁公司都搬到华国去。
沙米洛夫搞不定这个项目,万峰就只好去找季米特里了。
“你要求的东西我都搞了,现在我要你的摩托车。”
沙米洛夫一指那两个放在雨棚下还没拆包装的纸箱子说到。
“你是怎么知道那是摩托车的?”
万峰问了一个非常愚蠢的问题。
包装箱上画着大大的摩托,就是白痴也知道那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了。
“王中海和杨炮就在这个院子里把摩托车最后的部分安装上的,当时沙米洛夫碰巧就在这里,他亲眼看到了,他还上去骑了一圈,骑完就赞不绝口。”张志远在边上做了解释。
“万!你有这么好的东西却不拿出来,你良心大大滴坏了。”
万峰被沙米洛夫这一句雷得外焦内嫩,这不小鬼子的话,他从哪里学会的。
“沙比洛夫,当初我可是向你推荐过摩托车的,我记得清清楚楚你可是当场就拒绝了,还说什么你们华国的工业产品不行之类的,一副完全没瞧得起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