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6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臧韵丽接过来,两人再决定干什么。
目送郑松离去后万峰顺手到快乐娱乐城里转了一圈。
娱乐城的一楼依然是人满为患,占大多数的都是些学生。
这些学生应该是考完期末试暂时放假,否则这个时间不该有这么多学生。
许斌终于把他一楼那两张由桌子拼凑的吧台换掉了,换成了正宗吧台的样子。
前面一个带环形拐角的吧台,靠近里面墙壁留着一个小门。
角落拐角两面墙壁分别挂了一个壁橱,面摆着饮料和香烟。
许斌猫在角落里嘴里咔咔地嗑瓜子。
“哥!你回来了?”看到万峰推门而进,许斌眉开眼笑。
万峰走进柜台在许斌身边坐下,伸手抓了一把瓜子一把嗑一边聊。
“昨晚回来的,滚滚圆给你捎了十块最新的基板来,但货在张石阡车队的车,估计还得两天才能到。”
临回来的时候,万峰也在赛格市场里采购了一些最新出现的电子元器件,和许斌的基板包装在一起由张石阡的车队装载着。
“生意还好呗?”
“还行。”
“做游戏机的生意呢?”
“我买了一栋房子改成了加工车间,在别的大队雇了六个木匠给我做游戏机壳子,在咱们小树屯雇了四个人装机,平均每天都能买个五六台出去。”
早该这样,活儿不是一个人干的,像以前许斌都是自己动手,那是土鳖的做法。
这个产业许斌算是扎下根了,经营得当的话,能干到二零零零年左右。
那个时候吧开始流行了,他可以无缝连接地转移到吧生意。
不过游戏机的制作白扯了。
但那时他最低也该有百万以身家了,完全可以改组装电脑。
那个时候一台等的电脑在七八千块钱左右,已经可以走进收入相对稳定的人家了。
大富大贵希望不大,成为一个地方性的小富豪不在话下。
一台游戏机现在的净利润在一千五到两千左右,但会随着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电子元件的落价而变得利润越来越低。
市场规律是个很怪的玩意儿,通常是物价随着走高而利润变大,反之如果物价降落利润会随着减少。
一句话:越贱越不赚钱。
游戏机这个行业是最不赚钱,一台游戏机赚个三头两百的也不是问题。
有眼光的姑娘还是有的,万峰已经发现有姑娘对许斌挤眉弄眼了。
许斌人长得不丑,现在也算是有钱人,有姑娘倒追不是什么怪的事情。
滚滚圆如果想入主怕是要面临一些竞争对手了。
男人都是花心的,滕媛媛不在许斌身边,说不定哪天许斌被美色诱惑和别人生米煮成熟饭了。
这个问题貌似和他没什么关系,自己没操心的必要。
万峰在这里坐到一点多钟,估计工厂班后来到了南湾厂。
这回是必须要去和陈道李达打个招呼,否则有挨骂的可能。
在科研大楼一层的发动机研究部里,万峰见到了正在监督制造二十万台发动机生产线的陈道。
陈道所管辖的发动机研究部门包括发动机生产线的开发制作,摩托车发动机的研发。
有时还会临时被调到别的部门去公关,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的。
正因为任务多且繁重,发动机部门的实力也是最雄厚的。
工厂里的技术骨干有三分之二都在这个部门。
现在又多了个汽车发动机的摸索了解,那辆伏尔加已经被拆成了零件了。
“你小子是打算累死老子我呀,这又弄个汽车过来。”陈道笑着说道。
“你可不能累死,我还指望你让齐红姐生个什么东西出来呢,没你她咋生?”
“你一来扯蛋!”
陈道离结婚的日子还有十多天,万峰觉得应该给这两个人放放假,筹备一下婚礼。
陈道甩头拨拉角的:“放什么假,到那天换换衣服,举行个仪式行了,哪有功夫筹备婚礼。”
“这是什么话?你是不是觉得你是二婚可以糊弄?可是齐红姐人家可是第一次,这可是大事儿。你不当回事儿人家可当回事儿,明天开始你给我放假,去准备婚礼。”
“现在可不行,再过两天吧,我用三天时间筹备行了,也没啥筹备的,到时候在酒店预备几桌酒席,同事好友聚一聚完事儿了。”
可不能这么简单,必须要隆重一点。
得让闫凌来一次了,除了商议一些广告外让他给陈道策划一下婚礼。
一个广告公司策划一场婚礼这天经地义吧。
“陈叔!这条线什么时候能成呀?”
“有了一条十万台线的改造经验,这条线快多了。制造方面其实和十万台线的变化不大,变化的主要是其仅有的几道原本人工将被电脑程序替代的工序。你不在家的这些天,秦光辉和顾红忠在学习机技术冻结后,跑到这里研究了几天,他们觉得那几道人工工序通过数控完全可以做到自动,这样这条线变成了全自动线,那样效率大大的加快了,一旦改造成功,实现二十万台的目标没问题了。”
“能改装好吗?”
“应该没问题吧,咱们厂现在也是能生产数控机床的厂子了,做两个数控程序和数控设备不算难事儿。”
不算难事儿?难事儿大了。
也陈道对电脑不是太懂才敢说这样的话。
但由秦光辉和顾红忠设计程序万峰还是非常放心的,他们能设计出程序,李达他们能根据这些程序做出相应的设备,这条线离成功不远了。
“五一这条线能生产不?”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九号,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差不多!争取五一让这条线开工,七月份替换掉一条五万台的线,九月替换掉第二条,争取到年底都让四条线都变成二十万台线。”
如果主厂变成了八十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再加另外两条改装成十万台放到张石阡家乡的生产线,这样南湾厂有百万台的产量了。
那样满足暂时满足市场需求不是问题了。
第1446章 躬匠精神
生产线的问题就研究到这里了,万峰接着谈起了90发动机的事情。
“陈叔!90发动机样机试验现在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陈道摇头:“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研究,主要还是材料问题。发动机的原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材料还是不适合,我们用ax100发动机的材料造出90发动机,点火工作都没问题,但是稳定持续性方面总是不能让人放心。
原因就是材料方面的问题。如果今天有合格的材料,明天发动机就可以宣布成功。”
材料学可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很多超前的发明都是受材料的限制而不能普及。
除了自己研究以外就只能等国内其它材料厂家的突破了。
对于90发动机的研究万峰没有那么太急迫,二冲程摩托车还能对付十多年呢,只要这款摩托车在九五年能推出来就不会落后,若是再早那就更好。
这离九五年还早着呢。
“这个不急,慢慢研究时间非常的充裕,那辆轿车那么拆卸完了有什么感想。”
陈道一脸苦笑:“一个摩托车的发动机我们都没整明白,轿车的发动机就更复杂了。它还不单是发动机复杂,变速箱底盘,就没一样不复杂的。而且苏联轿车还不是市场上的主流,那些西方的轿车估计会更加复杂。摩托车的发动机我们有信心搞好,但是需要一点时间,而汽车发动机我们是真的没信心能搞好,就是搞出来在市场上也不具备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产量只有自生自灭一个下场。”
“这个我知道,这个现在咱们只是了解,等我给你们批一笔经费你专门成立个汽车发动机部门,任务就是先摸索,不给你们什么硬性指标,能弄明白就行。”
没有指标这就好办多了。
“等摩托车的发动机成功后,咱们再往汽车发动机上转移,人手不够你有权利招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我给你充分的自主权。”
“小万!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们就接手试试,搞不好还搞不坏吗,就是搞坏了还积累经验了呢。”
“陈叔!你忙,我到李工那边去看看。”
与陈道的发动机部门人声鼎沸相比,李达主管的机床研究部分相对就平静了许多。
万峰从苏联拉回来的那些机床除少数两台加工中心外,大部分都被攻克改良。
毛子粗枝大叶的产品被办事的细腻的华国人重新改良后性能提高了一倍。
如果毛子设计制造这种机床不是粗枝大叶的话,哪里需要去买什么日本的机床。
明明自己就能做出的机床不好好做,非要去买。
可见毛子身上也有崇洋媚外的毛病。
“还有两样最复杂的加工中心,都是五轴联动的机床,如果咱们把五轴联动机床也改良生产出来,可以说短时间内华国无须求爷爷告奶奶地去买外国人的产品。”
现在只要有好的钢材,南湾厂完全能做出不属于世界一流的机床,就算质量上还不如得国日笨的机床,但是差距也不算太大。
南湾厂只要不墨守成规继续钻研,追上人家不敢说,但不再被他们拉大距离还是做得到的。
对这一点李达有信心,万峰也有信心。
在研发领域他是非常舍得投资的。
搞科研这东西不投资就没有进步,虽然说有钱也不一定能出成果,但是没钱却绝对出不了成果。
“那些普通的机床有有兴趣做的厂家吗?”
“有哇!渤海第三机床,申阳胜利机床,曙光机床还有丹东有一家机床都有接我们项目的兴趣,前几天已经派人来接洽过了。”
“没接洽成?”
“你不在家,谁也不敢做主。”
“你看这事儿闹的,我不是说了,那些普通机床有兴趣要做的就转让出去,就是三轴数控机床也可以转让出去,咱们只保留四轴五轴的机床就行。”
唉!这些人,自己常年不在家的时候他们干得不是蛮好的吗,怎么自己一回来他们反倒不敢做主了呢。
坚决不能让他们养成依赖性,该干什么就干,这要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来请示他,他再长两个脑袋也忙不过来呀。
“李工!机床技术转让的事情你就可以做主,关于转让价格问题和诸厂子商量一下,定下一个合理点的价格就行。”
“可是这个合理点的价格具体是多少呀?玩技术我行,但是这些东西我就不拿手了。”
“这个可以去找诸厂长,差不多就行。咱们转让这些机床也不图着赚钱,只要能把研发改良所耗的费用拿回来就可以。这些普通机床对咱们来说不是很先进,但是对依然沿用五六十年代技术的老厂家来说,这些机床却足够先进了。我的目的是扶持一下这些产品落后的企业,让它们能有一个脱胎换骨具备在改革大潮下能立足的支点。”
“小万!我懂了。”
“转让的厂家也无需太多,有个三四个把技术接过去消化就行,这样就能形成一个以咱们为龙头的机床生产群体,要是能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就更好了。”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厂家自然也就会不思进取。
但还不能让它们恶性竞争,最好是良性的。
这就需要协调的能力了。
“机床研究完了,我们这个团队接下来再干什么?”李达点了一支烟,深吸一口后问道。
“还接着干机床,我想过了你这个团队不能解散去干别的,就固定下来专门进行机床的研发改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领国内机床行业的潮流,将来才有制霸天下的资本。”
“好!我也觉得该如此,我们如果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说不定醒来就被人家超越了,只有不断的钻研下去,企业才能永远充满活力。”
机床这一行业只要七点不得国日笨多少,万峰就有信心在十年的时间内追上他们。
别人迷信外国的工匠精神,但这些在万峰这里是不存在的。
什么工匠精神,狗屁!他们那是躬匠精神。
万峰可是看过太多岛国企业因为造假鞠躬谢罪的画面,都特么是假的。
第1447章 懒得问你
八九十年代华国对西方的技术推崇备至,那是满眼的羡慕嫉妒恨。
尤其对人家提倡的工匠精神更是崇拜有加。
谁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水落潮以后才发现都谁没穿裤衩,光着屁股。
尤其是一零年以后,随着岛国躬匠们三天两天的鞠躬谢罪,华国才发现这一切原来都是画皮。
就拿在军事和民用上的有巨大作用的碳纤维来说,处于世界垄断水平的日笨东力公司制定的标准让华国人绝望无比。
碳纤维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料,三代机乃至更高级别军机都需要它。
还有其它一些军事和民用设施也普遍运用,再过十多年轿车上都有诸多碳纤维材料做成的部件。
像这种有着重要战略价值的物资西方是绝对不会出口到华国的,华国想用就得自己研究。
华国的科学家面对东力设置的产品标准是绝望之极。
但就是绝望也得硬着头皮研究,因为你不研究就没有这种材料运用到各种领域,主要还是航空方面。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
时间到了一七年的时候,当东力宣布研究成功t1100的碳纤维材料的时候,华国这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按照东力设计的标准研究成功t800。
说是成功也就是堪堪达标的水平,还是没有达到人家的标准。
西方公司的产品非常的有意思,当一个项目被华国攻克以后,它立刻就开始大幅度降价并且还解禁。
目的是用产品大幅度的降价冲击被华国攻克的项目,争取在第一时间用市场来淹没华国这才研究成功的成果。
好处是淹死了也就淹死了,它们接着谋取暴利,但有时候没把别人淹死自己反倒淹死了。
碳纤维也是这样,虽然没有对华国解禁,但是却松动了不少。
于是华国自然也搞到了东力的同类产品,经过一对比华国人惊讶地发现,与东力的同类产品相比,自己的产品竟然比对方高出好几个档次。
等弄到对方的t1000更是发现,自己的产品竟然比对方的t1000都不差一点。
到这时华国人才明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