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7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还要倒位置给万峰玩。
“我玩不好!您玩您玩。”
万峰没有上场而是给店里的人每人发了一盒桂花烟后选择和店主柳久闲唠嗑。
柳久前两年代理了龙江省红色边疆农场在华国首推的火腿肠,拿到洼后大集上批发也是发了一笔小财。
只是这两年随着国内火腿肠工厂的增加,这一行就没多大搞头了,他手握一笔几十万的存款也就安心地打理这个小店。
一年赚个万八千的过日子。
“小万!我想养猪,你觉得怎么样?”在讨论了一气生意方面的话题后,柳永把他酝酿好长时间的问题抛了出来。
“行呀!真的行,但前提是你能养好,只要不生病,养猪还是可以的。”
种殖业在农村属于刚刚兴起,现在都集中在大棚蔬菜业上,山后小队和崔屯有很多家庭都在种大棚。
养殖业还没怎么发展起来,虽然有些人家在家里养了几十只蛋鸡或者是养个十多头猪,但这算不上是正经的养殖业。
只能算是家庭副业,远远称不上形成规模。
将威这地区因为生活水平的普遍比较高,对猪肉的需求量是红崖其它地区需求量的好几倍。
养猪就是专门供应将威这一片区域就能很滋润的活下去,所以万峰马上说行。
当他以为柳久也是像其它人一样把自己家院子改改,养个三十二头猪的那种养法。
“我这些天就老琢磨这事儿,我觉得行,我们家的猪和鸡鸭都是我一手摆弄的,我养的这些动物几乎从来不得病,而且肉膘年年都杠杠滴。”
这货在家里原来愿意干这个呀!
当地迷信说法是没有发带毛财的人干不了养殖这一行业,干啥啥赔。
柳久养猪鸡鸭从来不得病,难道这货就是天生适合养活带毛动物的人?
“那你就养呗!养猪这玩意儿,只要不生病掉头,几乎就是稳赚的,不过也赚不到大钱。”
养猪这东西是小钱绑大钱的玩意,就像你到银行里做零存整取的储蓄一样。
今天你存个三块五块进去,明天存个三块五块进去,到年底你就发现你有了一笔上千元的存款。
“那你准备养多少头。”
“一开始我准备养一百头,先养一年试试,如果差不多,明年我就准备养个三百五百头的,过年我就到集市上去抓猪崽子。”
握草!这不是家庭作坊了,这是准备大干快上了。
“一百头猪也得很大的地方,你地方选好了就抓猪呀?”
你这猪圈都没盖起来就去抓猪了?
柳久眨巴了几下眼睛:“地方还没选好,你说我在什么地方建猪圈好?”
小树屯的要建一个养殖百头以上猪场的地方还真不好找,小树屯现在除了水田和一块旱田还在种植外,其余的旱田和荒山几乎都建了工厂或者将要建工厂,哪里还有闲地方?
“我给你找个地方你看怎么样?就是离家稍微远点。”
“什么地方?”
“让你媳妇看着店,现在闲着也是闲着,我带你去看看。”
“那好呀!”
“你等会儿,我回家去开车。”
放年假后,那辆伏尔加万峰就留在自己手里,因为过年的时候自己有外出的可能。
而栾凤过年几乎也没什么地方去,哥哥姐姐现在都在洼后住,她就是串门连自行车都不用,用鞋底就量过去了,要什么自行车呀!
万峰家里建有车库,里面通了暖气,车库里冬天的温度也有十六七度,因此也不用给车预热,发动着开出来就行。
万峰再次到柳久小店门口的时候,柳久已经在小店外等着他了。
柳久上了车,万峰开车向湾口使去。
第1636章 养猪计划
刘胜光正准备放假呢,人家那些工厂到在腊月二十六就放假了。
可是他的油坊越到年底却越忙了,主要是换油取油的人和来买油过年的人多了。
一直忙活到今天还没放成假。
从十月份收大豆开始,到现在他一口气收了一百多万斤豆子,这大大超出了当初预计收购五十万斤豆子的计划。
这主要是因为将威的工厂太多了,而且每个工厂都有或大或小的食堂。
不说别的,单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食堂里做饭的家庭妇女就超过千人。
将威村附近一些村子里的妇女,比如黄辉村离将威近的几个小队,孤山乡大埔村孙家堡村以及平山村几个小队的诸多家庭妇女都在这些食堂里工作。
一个月赚一百来块钱,据说今年还会涨工资,会涨到一百五十元左右。
这些食堂有几百个,就是一个小厂一年用一吨食油,就需要几百吨。
他到哪里去弄那么多豆油?
按照百分之十六的出油率算,一吨大豆满打满算才能出三百二十斤豆油。
他一百万斤大豆才能榨出八十吨豆油,这好干什么?连将威这些工厂的五分之一都供应不上。
原本他还想再收一些大豆,但是资金周转不开了。
与豆油不够用成反比的是他家里的豆饼却应有尽有。
家里积压了太多的豆饼,虽然豆饼也天天有买的,但是卖得速度远远跟不上从油榨上下来的速度,他现在积压的豆饼都有十多万斤了。
如果他把手里的这些豆子全部榨完,就按照现在豆饼的销售速度,积压三十万斤豆饼根本不是问题。
卖豆饼又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这些豆饼换不成钱,他就再没有钱去收豆子了。
这成了他现在一个闹心的问题。
此时,好歹算是把手里的兑换油的活儿忙的差不多了,打发走最后一个顾客,他也准备给油坊的人结账放假。
就在他指挥人把场院都收拾收拾,准备回屋开饷放假的时候,他看到万峰的轿车开进了院子。
豆饼滞销的问题问问万峰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刘胜光快步走到轿车前,万峰也正好从轿车里下来。
“老同学!来了?”
“你怎么还没放假呀?”万峰反问。
“才把换油的人打发走,正准备回去给员工开饷好放假。”
“那你先忙你的,我带小树屯的柳久过来看看,你们认识吧?”
“认识!虽然没啥交集但还是认识的。”
“那你去忙吧,暂时和你没啥关系。”
“那我回去给工人开饷,开完饷咱们再唠。”
刘胜光匆匆地去了。
柳久看看这个院子:“这是不是黄辉大队原来的队部?”
万峰点头:“黄辉村委会搬到东边蒲屯山上去了,这里就被刘胜光租下来了,咱们出去到对面看看。”
万峰和柳久出了院子,来到油坊右边那条土路对面的山坡上。
这块山坡就是南大山往东北方向蔓延的最边缘一块,山坡不高,周围是一块很大的山坡地,大概有几百亩地的样子,向西蔓延和周家小队的地接壤。
坡度不大属于慢慢坡。
前面东南方向大约二百米处就是黄辉水库的边界。
“你看这里建猪场怎么样?”
“这也不是咱们将威村的地界呀?”
“你管它是哪里的干什么?你说行就在这里建,刘胜光还是咱们将威人呢,不一样在这里建油坊了。”
刘胜光建油坊的时候,这个山坡万峰来看过,感觉这里干点什么是个好地方。
接着万峰就和柳久一项项地讨论建猪场的各种条件。
“这里最大的优势是远离村子,空气好,就是有什么细菌啥的也飞不到这里来,这样猪得病的机会就得到极大的控制。”
这是养猪的第一个条件:环境。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水源。
“这里的山坡不高,猪场里完全可以打出一口井来。人用猪用都行,不过我建议井水人用,猪用可以用对面水库里的水,二百多米也不算远,在地上埋设管道用水泵抽水上来就可以。”
对万峰的这个建议柳久表示赞同。
“左边三百米远就是刘胜光的油坊,喂猪的饲料之一豆饼我想他家应该应有尽有,足够你用不了的用。”
刘胜光一年怎么也能下来几十万斤豆饼,柳久要把这些豆饼都消化了,怕是要养上千头猪。
豆饼在饲料里属于性价比较高的种类,如果猪一年到头都喂豆饼,不论个头和肉质都是上流品质。
当然成本也大。
因此现在的农民养猪,豆饼只是作为辅助饲料,隔三差五才给猪喂点,当时农民喂猪还是以苞米秸秆和杂草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东西为主。
一头猪一年能给个四块五块豆饼就不错了。
现在水的问题解决了,饲料也算是解决了一半儿,最后就是粪便的排泄了。
“看到这里的上百亩地没有?你把排泄出来的猪粪免费送给这些种地户,我想他们是很乐意来帮你清理的。实在不行,到时候一个猪圈你可以象征性地倒给他们两个钱,猪粪几乎就全部成为地里的肥料了。”
猪粪的问题柳久还真没去想。
当万峰说完,柳久对万峰佩服的五体投地。
怪不得人家能干起那么大的厂子。
他在小店从提起养猪这个话题到现在,就这么一会儿功夫,人家就给他设计出了全套的养猪计划,非常的完整,比他自己想得都周到。
“你如果觉得这里行,那么和黄辉村的交涉让刘胜光给你办就可以,你要操心的就是设计猪舍,招募喂猪的人手,这些我就不掺和了,如果钱不凑手可以找我。”
万峰能做的就是这些,盖一个猪场还不至于让他亲自出马帮着张罗。
怎么说他现在也是有身份证的人。
“那就这么定了,我马上和刘胜光谈谈,如果谈妥了过完年就让瓦匠班进来盖房子仓库和猪舍,同时我到集市上去抓猪崽子,猪舍盖好把猪崽子往里一扔,两不耽误。”
这货原来也是个急性子。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1637章 逼上梁山(五更完毕)
刘胜光给油坊的人开了工钱,并且每人还发了一塑料壶豆油,然后宣布从今日起放假,到初六上班。
上班的日子和将威各个工厂上班的日子一样。
油坊的员工一个个乐呵呵地走了。
油坊因为工作环境温度高,所以工作待遇就稍微高点。
油坊里的工人一个月工资是一百五,这稍微高于市面上现在平均一百二的工资数。
刘胜光直接给这些人开了二百元外加一壶豆油,另外五十元就当是开业这两个多月的奖金了。
虽然少了点,但刘胜光承诺,明年若是效益好了会给大家补上。
这些人当然乐呵呵了。
打发走了这些员工,刘胜光从油坊急急匆匆出来的时候,手搭凉棚四处一看,才发现万峰和柳久在他油坊西面三百米外的山坡上。
刘胜光不清楚万峰和柳永跑山坡上去干什么。
他关上油坊的大铁门,一溜小跑地跑到万峰和柳永面前。
“胜光!柳永想在这里建个养猪场,要在这里租一块地,你和黄辉村的干部比较熟悉,你给办办吧!”
刘胜光没有说话,脑子里还在回味万峰的话。
在这里建猪场?是不是我的豆饼就有销路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货首先就想到让自己头疼的豆饼问题上了。
“不知道柳哥要养多少头猪?”
“一百头!”
握草!少了点,一头猪一年吃五块豆饼才四百斤。一百头猪才四万斤,这有点不好干什么呀!
“柳哥!为啥不养一千头呀?”
如果柳久养一千头猪,他的豆饼就不用犯愁销路了。
柳永这个心累,老子这不是头一年养吗!一口就想吃个胖子小心噎死。
万峰此时也明白刘胜光问话的意思了。
“你到底积压了多少豆饼呀?”
“现在十多万斤吧,要是豆子都加工完,怕是能积压三十万斤。”
一百万斤豆子,八十多万斤饼,就算卖掉一部分最少也能剩下一半左右。
握草!最小的豆饼二十斤,中等的一块豆饼四十斤,最大的大饼八十斤。
刘胜光油坊全是那种锅盖般大小的八十斤饼。
三十万斤豆饼四千块左右,这得多大一个仓库才能装下?
“小万!你看看这些剩下的豆饼怎么才能卖出去?”
豆饼这东西除了喂牲口喂植物外还真就没有太大的作用,饥饿灾年可以可以用来活命。
再就是做饲料,但是现在做饲料明显太提前了。
现在不管养鸡还是养猪都没有吃饲料的习惯,你做成饲料卖给谁呀?
还得指望个人买。
“实在不行打个广告吧,怎么一个广告打出去还不销个十万八万斤出去。”
“那打个广告要多少钱呀?”
“在广播电台打广告大概需要几十块,到电视台打广告就得几百块了。”
“那拉倒吧,几百块好几千斤豆饼没了,我还是印些小广告四处贴吧。”
小广告十块钱就能印一千张,四处一贴不就完了吗。
“我觉得你这点豆饼也没啥犯愁的,柳哥今年若是养猪养好了,明年说不定就能上到五百头的量,他就能帮你消化十多万斤。而且我觉得今年养猪户会增多,到时候你这点玩意够不够卖还两说呢,你只要好好保存着,到明天秋天新饼下来之前保证能卖出去。”
凭感觉万峰觉得刘胜光这点豆饼卖出去不成问题。
“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你的话一向都有准的。”
加下来刘胜光和柳永就开始核计租这块地要多少钱。
“租地的事情好办,这块地应该是个人的,给他比种地得到的钱多就行了,这还旱涝保收。不像种地涝了旱了都影响收成。等过完年我带你去找这块地的主人,商量商量。”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万峰开车把柳永送回小店,然后回家。
九零年的春节一眨眼就到了,转眼就是大年三十了。
三十上午,万峰带着南湾厂几个高层,用一辆四不像拉着慰问品到敬老院慰问。
车上拉着烟花鞭炮,几十套新衣服还有一头整猪。
万峰挨个屋子问候了在这里养老的老人,照例每人发了一百元的压岁钱。
从敬老院回来,万峰又让司机开着四不像把传呼台的东西送过去。
也是鞭炮烟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