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

第741部分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74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不管人家,坚持走自己的路,按照计划我们做我们的,我会一如既往地投资。”
    万峰的话给了王文成信心:“万总!等回去我就开始512k的研发,有256k  dra的经验在手,我有信心在年底搞出512k的  dra。”
    万峰想了一下说道:“王工!你看能不能这样,反正你们这个团队的人挺多的,再加上华光科技的一些人员。把你们的人分成两拨,一拨研究512k的存储器,另一拨直接开始研究1的存储器,就是研究不成功起码也打个基础,待512k的存储器成功转入1存储器的时候也能缩短一些前期研发的时间。”
    万峰是以一个门外汉的观点提出这么个建议的。
    当年日笨人好像就是这么玩的,七十年代末期他们就是同时在研究64k、256k和512k存储器的。
    王文成想了想说道:“这样也行!明天我就分出一部分人去研发1的存储器。”
    “还有,如果有什么专利的东西千万别忘了申请,这是很重要的东西。”
    专利是万峰非常看重的东西,从企业建立之初他就非常注重专利。
    到现在为止,南湾集团在各个领域乱七八糟的国内专利也是有上百项了。
    这些东西将来都是可以换钱的。
    现在的dra市场日笨还处在领导地位,不过马上寒国人就会后来居上。
    面对寒国咄咄逼人的气势,日笨人马上就会以低于寒国产品成本一半的价格向市场抛售产品,想把寒国人打出局。
    而三牲这时第二次祭出反周期屠刀,反而追加投资。
    因为日笨承受的米国反倾销的压力比寒国大的多,许多日笨厂商反而先承受不了,其中一些中小厂商纷纷出局。
    这就是史上称为第二次内存战争。
    不过这时候,万峰和王文成他们只有看得份儿,而没有进场的资格。
    但这也好,他们可以躲在背后默默地发展。
    如果一切顺利,到91年他们就能生产出1的dra。
    等到92年寒国超越日笨的时候,他们估计就能生产2乃至4的存储器了。
    当然这也是个烧钱的项目,按照当时华国的物价,万峰觉得最低也得有两亿华国币才能达到4存储器的阶段。
    那时候三牲就该推出64的存储器了。
    92年9月,三牲先于日笨推出了64的存储器,正式超越日笨成为dra领域的领军人物。
    待三牲推出64  dra的时候,万峰他们应该在向着16存储器进军了。
    等三牲九六年第一个推出1gb存储器的时候,他们基本上也就看到三牲的背影了。
    也许有他们在背后施加压力,三牲的发展脚步放缓也说不定。
    一旦对方的脚步放缓,到二零零零年,他们应该和三牲平起平坐了。
    他们是这么设计的也是这么做的。
    第二天吗,王文成果然把109厂和华光分来的一部分人分成了两拨。
    一拨研发512k的存储器,一拨直接进军1的存储器。
    他则领导512k的存储器,并发誓要在年底把它搞成功。
    而1组主要是打基础,待512k组成功后可以无缝对接地进行1存储器的攻坚。
    在万峰和王文成讨论存储器的时候。
    尚海浦东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月18号,盛传已久的浦东开发终于实锤了。
    一时间,全国有无数人像当初涌进深圳一样涌进浦东。
    这些人里也包括谭胜和他带领的五个万峰给他安排的手下。
    他们也进了浦东,目标是尽量多地占领一块地皮。
    这块地皮不一定要坐落于黄金地段,但一定要大。
    能占多少算多少。
    万峰的计划是除了盖一个巨大的科研楼和一个巨大的工厂外,剩下的就投资到房地产里。
    说不定这些房地产项目就能给把他在这里的其余投资抓回来。
    他没指望在房地产上发财,但是靠他捞回投资的心思还是有的。
    就像他从没想过玩股票,但不排除遇到好时候进股市去抓一把快钱一样。

第1671章 人家娘俩是一家人
    90年4月18日,时任华国总理在尚海汽车城建设五周年之际,宣布浦东开发区成立。
    浦东正式开始了开发的进程。
    这时浦东还属于川沙县管辖,基本还没有浦东这个名字,浦东是92年十月份经国务院批准才叫浦东新区的。
    从90年到95年算是浦东开发的第一阶段,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即形态开发建设阶段,为浦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当时的浦东和当初的深圳几乎是一个模样,到处是农田和低矮的民房。
    一江之隔的浦西就是十里洋场,江这边的浦东就是典型的农村。
    连几栋像样的大楼都没有。
    其实浦东开发初期是没有多少人看好的,不但国内没多少人看好就是外资也不看好。
    别人看不看好万峰管不着,他反正是看好了。
    在别人不看好不敢入场的情况下,他算是第一批进入浦东开发区的人了。
    不过在谭胜没来确切消息之前,他也没打算去尚海。
    等谭胜把前期工作做的差不多了,他才会到尚海去做最后的定夺。
    将威的发展现在也给了万峰一种日新月异的感觉。
    火车的铁轨终于铺到将威了。
    万峰在去看铁路铺设的时候意外地发现,湾口这条街现在竟然延伸到外村的刘屯地界了。
    湾口这一带原本就到卧虎村头的那座小桥为止。
    因为桥那边往西再走五十米的道南就不属于将威村的辖区了,那边是平山村的辖区。
    道北则还是将威的地界,属于洼前队。
    但是现在在这条道路的两旁竟然有很多工地在施工。
    不用问一定是个人家盖的小楼。
    万峰急匆匆地跑过去,他非常担心这些楼就建在道路两边。
    因为这条公路将来还是要拓宽的,你现在把楼盖在道路两边将来还怎么拓宽?
    幸亏两个村规划的人都有先见之明,这些楼房批准的地点都离公路十几米远,为将来道路的拓宽提前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火车终点站所在的位置在围着三角地的那条小河对岸,那里是洼前队的地盘,通向洼后的那一段铁路也是从洼前队的土地里穿过。
    这些铺设铁路的人不是公路家的人了,而是换成了铁道工人。
    一水的水泥枕木在阳光的照射下看着很是耀眼。
    万峰预测了一下,估计铁轨全部建好通车要到五月中旬。
    他在渤海内燃机厂定制了两辆东风型内燃机车头,和一百节车厢。
    还雇佣了几个火车司机。
    这样一来这个火车站他前后投资了五百多万元。
    这五百万元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他心里也没数,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
    但不管怎么说有了这条铁路,将威工业需要的原材料进入和产品外出都会获得极大的便利。
    转眼之间五一到了,按照惯例五一工厂放假一天。
    整个南湾集团都放假了,但有一个人却没有放假。
    依梦的第二辆皮卡终于做出来了。
    与第一辆皮卡相比,这辆车在外观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内容却有了很大的改观。
    从试验台上下来,依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因此在五一放假这天,这货假公济私跑到厂子里把这辆车开出来了。
    当然他没有自己开着车到处瞎溜达,而是非常会来事儿地把这辆新车开到了万峰面前。
    “万总!这回你开开这辆车看看怎么样?前轮悬挂和后轮的减震我都改动了,这回保证比第一辆车强。”
    和上一辆皮卡连外壳上的油漆都没有相比,这辆车起码外表还喷了一层白色的油漆。
    是喷的不是烤的。
    连腻子也没打就那么喷上去了,这让表面看着有点坑坑洼洼的。
    不管表面是不是坑坑洼洼了,起码像一辆真车了。
    “今天好像是黑礁集市,咱们到黑礁去转一圈怎么样?”万峰提议。
    依梦当然没什么意见,他主要感觉一下坐车,看看这次改动有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万峰开车上路,车一启动他就感觉到了与第一辆样车的不同。
    最起码那些从外壳发动机发出的噪音和震动小了好几个基数。
    第一辆样车他开着很多地方都会发出稀里哗啦的声音,这一回发出声音的地方少了许多。
    至于减震效果也是有了质的提高,过崎岖路面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那种生硬的颠簸感,车身上下的颤动变得比较柔和。
    “你是怎么改的?”
    “嘿嘿!我把那辆日产车的悬挂装上了,是不是比伏尔加的悬挂强?”
    这不废话吗。
    伏尔加是什么年代定型的车,这辆日产可是新车。
    “不过日产这套悬挂系统咱们要是能仿造出来怕是需要一些时间,很复杂也需要工艺,但伏尔加的悬挂倒是好仿制。”
    “那就先做伏尔加的,做低配版。等日产那个能仿制了留着做高配版的,还不多卖几千块钱。”
    这也是个主意。
    车到黄辉在经过柳久的养猪场山坡下的时候,万峰看到山坡上已经建起了一个石头垒成的猪圈。
    刘胜光也投资了一百头猪,这个养猪场现在有二百头猪的存栏。
    等从黑礁回来的时候,在这里停一下过去看看。
    红崖县除洼后大集外若论乡村集市的规模,黑礁乡集市绝对是规模较大购买力较强的集市了。
    这源于沿海一带的收入高生活富裕。
    集市上的人简直像涨潮的水一样。
    万峰把车从集市上开过去,短短的一里地竟然开了半个小时。
    可见集市开车进集市不是个聪明的选择。
    “你买什么东西不?”万峰问依梦。
    依梦摇头:“什么也不买。”
    “我得下去买点,我看那虾爬子不错,应该是才上来的,挺肥的。我们家馋猫就喜欢这一口。”
    万峰在一个鱼摊前停下车交给依梦,让他先开出集市,他下去买虾爬子。
    栾凤就喜欢这玩意儿,万峰虽然不吃但遇到了还是觉得应该买点回去。
    虾爬子确实是才上来的,也确实肥,但就是贵了点。
    三块钱一斤。
    那鱼妇一网兜大概三十来斤,被万峰一下包圆了。
    回去给栾凤一半,自己留一半儿。
    虽然他不爱吃,但是母亲非常喜欢,在这方面看母亲和栾凤还真是一家人。

第1672章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五更完毕)
    万峰把网兜扔到车厢里,开车出黑礁集市然后向东一直来到海边。
    这里是黑礁公社的冷圈村地界,那边就是万峰曾经卖鱼的时候去过的黄圈。
    海边一个地势稍高的地方立着一座占地面积大约在两千多平的冷库。
    冷库大门上挂着牌匾:黑礁乡冷圈庆涛冷冻食品加工厂。
    这就是于庆涛的伍佰多吨的冷库。
    上次万峰来这里于庆涛说要送给他点大海虾。
    要不万峰今天闲的蛋疼会跑这里来呀。
    可是这冷库打更的眼睛有毛病,万峰今天就换了一辆车就不让进去了。
    这个带着假头套的小卡巴眼太可恶了,万峰很想一把把他脑袋上的假发薅下来,看看他的光头上还有没有头发。
    当然这就是想想而已,人家一个四五十岁的人,他就是再有意见也不会去薅对方的头发。
    这假头发他怎么看都不顺眼。
    自己将来若是秃顶了,就是剃秃子也不会弄个恶心人的假发戴头上。
    戴假发的打更的也爱动弹,非得自己颠颠地跑进去通报一声才是。
    几分钟后于庆涛丢丢地从厂子里跑出来了。
    “万兄弟!来了?”
    这货一脸虚情假意的笑。
    “上次你不是说要给我几百斤海虾吗,我专门换了辆新车来拉了。”
    于庆涛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几百斤!这货是真敢开口呀!
    敲竹杠的时候万峰一向是不手软的,当然能不能敲到是一回事儿。
    就像米国人打官司一样,能不能要到是一回事儿,一张嘴先把对方吓个半死再说。
    “几百斤我可没有,十斤八斤还凑合。”
    “握草!原来你忽悠我呀?你看我还开这么大个车来的,你就给我十斤八斤?”万峰把驾驶楼拍得咣咣响。
    反正是样车,拍坏了拉倒!
    但那也不可能呀,再怎么这驾驶室是用零点几厘米厚的钢板冲压成型的,又不是塑料的,根本拍不坏。
    “你这车还是上次那辆吗?”这货大概是打着转移视线的目的,画风一变竟然问起了万峰的车。
    “当然不是,没看见和上次那辆颜色都不一样吗。”
    上次那辆根本就没喷颜色,就是铁板的自热颜色,还带着锈迹呢。
    “多少钱买的?”
    “没花钱!”
    “啊?没花钱?能不能给我也弄一辆?”
    万峰没好眼色看着于庆涛:“十斤虾换一辆车,有这便宜事儿我自己就留下了还轮到你?”
    “给我也弄辆车呗?我买。”
    于庆涛这冷库也开了好几年了,这几年净给日笨鬼子加工对虾了,这着实赚了不少钱。
    万峰给这货估计他现在的身家没有百万也差不了多少了。
    这都开始想买车了。
    那个时代想买车的个人那可不是一般人。
    “这车是我们厂子要生产的,不过还没定型只是样车,等量产的时候才说吧。”
    “什么时候量产,一定给我弄一辆,哎多少钱呀?”
    “四万吧!”
    “四万!这么贵?”
    “这还叫贵?你现在买台夏利还七万多呢,大发还三万多呢,我这车大发就别比了,就是和夏利比也比它强吧,夏利能拉货吗?”
    这可不是万峰信口胡柴。
    90年天晶大发三万一,夏利六万三。
    至于外国车随便拽出一辆都是二十万以上,且大多数都是三十多万,国家的桑塔纳也二十万上下。
    就这你有钱还买不到呢。
    所以万峰把他的首型皮卡定价在四万,一点不高。
    于庆涛郁闷了,这家伙用它和夏利比拉货,比拉货你咋不和拖拉机比呢?
    不管按照万峰这么一说,四万好像确实不贵。
    再怎么说这车比夏利那光屁股的后部好看多了。
    “就这么说定了,等你量产的时候,第一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