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7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午在殷振飞这里吃完午饭,万峰就启程离开深圳来到东莞。
来到时候因为时间紧张的原因,万峰等人没有在东莞停留。
现在有清闲时间到东莞来看看了。
张石阡像只辛勤的蜜蜂一样痛并快乐着。
四个月的时间,西湾厂已经生产出了五万多辆摩托,这些摩托只要才从工厂出车间就被经销商全部拉走,一台都不带剩的。
西湾厂的产量基本满足了整个东广省对摩托车的需求,并有少部分开始向复建和西广省蔓延。
西湾厂的设计能力是年产二十万台,但找目前的发展看,这个产量根本就达不到。
无他,配件跟不上。
配套厂商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也从建厂之初的四五家配套,发展到现在十六家配套。
同时还有六七家配套厂在建设。
但这依然远远不够,靠自给自足依然任重而道远。
大部分的零配件还是要靠车从将威运输。
只不过现在已经从单一的汽车运变成了火车运输。
火车运输因为要不停地进行编组,因此在汽车上未必比汽车快,但是在运量和运输成本上却是汽车无法比的。
这样就大大缓解了配角需求紧张的问题。
一辆摩托车几百个配套生产厂,东莞这里配套厂的数量还需要大规模的增加。
只有这里的配套厂能达到上百家,产能才会上去。
张春雷现在俨然成了发动机车间的骨干,张石阡现在对儿子能兢兢业业的工作,深感欣慰。
张石阡陪着万峰从车间出来一边走一边聊。
“冬天的时候,南湾厂就要安排90cc摩托的生产线了,明天春天正式开始投产,你这边大概要稍晚一些,争取明年五一生产怎么样?”
陈道现在正在和技术人员设计90cc发动机的生产线和整车的组装线,预计年底就能铺设一条。
90cc的样车也是经过了近一年的各种测试了,取得生产合格证不是问题。
因此明年三月下线不是没有可能。
“这么急呀?现在这ax100不是卖的挺好的吗?”
“别老看着眼前的利益,我告诉你,明年除了90cc的太子式和普通式摩托车要上市,还有踏板式明年底也有可能问世。”
南方明年就要引进90cc摩托的生产线了,南湾集团当然不能落后。
张石阡有些吃惊:“这么多品种呀?”
“当初建厂的时候我告诉你建那么多车间,你说用不了,现在该算算够不够用了吧?”
张石阡点头。
幸亏当初预留了一栋非常大的车间,否则生产线还真没地方放。
“所以!你这边的配套跟进的速度太慢了。”
“马上就好了,市里现在看到了摩托车的巨大市场潜力,已经出台了一些鼓励的优惠政策,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跃跃欲试了,估计年底会有几十家配套厂上马。”
这算是个利好的消息,只要政府支持,规模很快就会起来。
“那更好,但是质量必须要把严,这是产品的生命,不能有一点马虎。”
“这个我知道!你放心!”
第1727章 什么都供不应求
万峰在西湾厂再一次看到了来拉摩托的滕康。
西湾厂的建立最大的受益者滕康算是一个,正是因为西湾厂的建立,他的摩托销售周转期比以前大大加快。
这让他的资金积累也呈倍的上涨,深圳百万富翁的名单里现在已经有了他的名字。
看到万峰滕康也有一些意外,热情地和万峰打招呼,在寒暄后这货问了一个让万峰翻白眼的问题。
“我妹子生了没有?”
“你这问题问的真白痴,你妹子三月份结婚,现在七月十二号她就生了?你告诉我今天早晨是不是吃苞米粥吃多了?你要是当面问你妹子这个问题她非挠你信不?”
未婚先孕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对一个姑娘来说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哪像十几年后的姑娘流产都不当回事儿。
滕媛媛结婚四个多月就剩孩子,滕康真要是问被挠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滕康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我马上就开始进行直销店模式了,深圳我准备设三家直销店,给你们半年的时间做准备。”
这个问题他已经酝酿好久了,在新摩托上市前也该落实一下了。
接着万峰就给滕康提前说出了直销店的建店条件和经销模式,生怕他听不懂解释的非常详细。
滕康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理解能力还是不弱的,在万峰半个小时不拉不拉不拉地解说中,总算是明白怎么回事儿了。
对直销店的经营模式滕康没有异议,但是对店铺面积却有点头疼。
一线城市二百平米的经验面积和不小于同样面积的仓库让他有点头疼,在深圳要租到这么大面积的店铺不是租不到,但是不太容易。
对于开直销店要交几万块钱的保证金他倒是没怎么在乎。
他现在也算是有钱人了。
滕康在不在乎万峰根本就不在乎,他这都算是给滕康开后门了,怎么也都算是提前泄露了一些重要信息。
这对深圳地区其他的经营者是不公平的。
公不公平万峰说了算,他是规矩的制定者有点不公平也在所难免。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在他这里出现一点小小的不公平又算什么。
万峰在东莞这里多盘桓了几天,主要是张石阡拉着他去参观了几个正在筹建的配套厂。
这些配套厂的厂址大多数并没有在西湾,散落在东莞周边,有近又远,最近到就在西湾大岭子村,最远的也有在肇庆惠州的。
配套厂是张石阡要解决的大事儿,光从南湾往这边拉配件整车的成本比南湾厂一辆车高于二百多元,一年下来这可是一笔惊人的数字。
一年二十万的产量,这是多少钱扔到路上了?
张石阡现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方面,争取以最短的时间落实更多的配套厂,而工厂里生产的事情基本上都扔给了厂长郑丙乾。
他的计划是到年底争取拥有超过百家的配套厂,这样每辆整车的成本会降低五十元左右。
争取明年再落实百家以上的配套厂,这些流失在道路上的钱就能减少一半。
视察完这些正在建设或者正在筹建的配套厂后,时间已经是七月中旬了。
在临走的时候万峰去看了一眼方便面厂。
虽然方便面厂不是他的主业,但现在三个方便面厂也能让他有近五百万的分红,当然是要去看看了。
主要还是夏秋隆来了。
夏秋隆并不知道万峰在这里,他到这里是要落实扩产的事情。
夏秋隆现在是方便面厂董事会老大,这货开分厂估计是开上了瘾,又准备在西南地区投资建厂了。
万峰只管分红投资,除了大方向上掌握一下外,别的事情基本不参与。
在原来的康师傅没有出现后,现在方便面在哪里开厂都赚钱。
这个方便面厂从建厂伊始,厂里延续了销售的火爆势头,尤其今年新开辟的湘港线更是销售势头凶猛。
在内地一待现在售价七毛多的方便面在湘港的售价竟然是港币十元。
这是万峰在湘港销售期间亲眼看到的。
原本深圳卖到三元万峰就已经诅咒万恶的资本主义了,没想到湘港的资本主义更加的彻底。
据说巨创贸易在湘港的批发价就是港币四元。
这让林来嵘这骚娘们赚了很多钱。
打从去年林来嵘接手巨创贸易到现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巨创贸易已经赚了几千万的利润,其中方便面就赚了上千万。
这让老贼林巨创都开始青眼有加了。
西湾面厂每天被巨创贸易拿走的份额就达六万包。
这个分厂的生产能力一天也不过二十万包,巨创贸易就分走了三分之一。
林来嵘还野心勃勃地准备把康师傅方便面打进太弯,要和统一掰掰腕子。
正是因为巨创贸易的出现,彻底打乱了西湾面厂的生产计划。
原来设计的年产八千万包的计划是足以应付这一地区的供应的,但巨创贸易分走了三分之一的份额,西湾面厂的产量就有点捉襟见肘,康师傅董事会一致决定在西湾再加一条每天十万包的生产线。
现在已经把生产线的订单下到南湾厂了。
夏秋隆就是来落实这个的。
说到生产线,现在有一个出乎万峰意料的事情已经慢慢地形成了现实。
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南湾集团现在竟然成了一个能研发和打造众多各类生产线的企业。
从透明胶到方便面乃至机械生产线电子半导体生产线,涵盖了好几个领域。
这个可是大大地出乎万峰的意料的,当初他可是一点也没往这方面想。
以前研发生产线是因为国内买不到国际也买不到,没办法自己硬着头皮瞎搞。
谁知道三搞两搞竟然还搞出名堂了。
当万峰回到将威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差点把他吓尿的生产线订单。
当然这是万峰回到将威以后发生的事情。
万峰对夏秋隆的西湾面厂扩建和在西南某省建分厂的事情持赞成态度。
在精神和语言上对刚赶到西湾的夏秋隆进行了支持外,就急忙忙地回北辽了。
这次出行是七月四号,落地将威是七月十七号,没有超过半个月。
万峰回到将威的第一件事儿按照惯例自然是给栾凤张璇报平安。
第1728章 大学生
两个女人对某人的回归并没有倾注太多的热情,只用一句知道了就把他打发了。
第一件事儿办完自然就是第二件事儿了。
第二件事儿就是去涮滕媛媛。
“你哥问你生了个男孩还是女孩。”
挺着大肚子的滕媛媛小脸立刻晴转多云。
她离生产还有二个多月呢,现在问她生了什么这不埋汰她吗。
“真是我哥问的?”她对这个问题有疑问,因为她哥和面前的万峰都是说话不怎么靠谱的家伙。
“当然!他还给你们孩子起了名字,男孩就叫许轻风,女孩就叫许半娘,取徐老半娘的意思。”
“呸!一听就是你个混蛋瞎说的,我哥可起不出这样文绉绉的名字,他念了几天书我可是了解的,我就知道你嘴里吐不出象牙。”
完了,他堂堂万总竟然被比喻成狗了。
“你哥给你捎来了二十二张新出的基板,让你试试,如果有需要就打电话给他,他帮你订货。”
每次有新游戏出现,第一时间滕康都会采购这些基板然后捎給妹子。
在妹子妹夫试验完毕,确定哪些游戏可以有市场后会再下订单,他在深圳采办运到这边来。
许斌的游戏机生意规模并没有因为他的小厂房投入使用而扩大多少,因为游戏机制作的门槛并不高,有人已经在经过研究后也在做游戏机。
他们从南方采购回基板做出游戏机销售,这样就抢占了一些他的市场。
为了应对竞争者,许斌只能降低利润降价销售。
以前一台游戏机可以赚几千块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他做一台游戏机也就赚三百四百的。
这让他非常的怀念去年的美好时光。
从许斌的娱乐城出来,万峰回家休息,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到工厂上班。
和以前每次回来一样,依然是先四处看看。
看看离开的日子里将威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但和以前相比他现在要看的地方就非常的多了,以前他只需走少数几个地方就能了解将威的变化,但现在他要走的地方就非常的多了。
从家里出来到下面的大道上,西边的三角地是离此时的他最近的地方。
以前是稻田的小树屯三角地已经没有了一点稻田的影子,里面除了最西边有三座小型工厂和与湾口的接壤处有一个小市场外,再就是西北角在建的学校比较显眼了。
既然离自己最近当然要先去看看了。
万峰走进三角地去看看学校的施工情况。
谭春并不在工地,他手下的瓦工说他在东山。
万峰就是看看有没有谭春在都不重要。
谭春的工程队经过近两年的磨炼,建筑速度已经可以了。
学校现在已经建起了三层高,估计几天内就该打三层混凝土了。
学校占据的主要是三角地的北面,与它相邻的西面则是同时在建的幼儿园。
幼儿园的建筑是三层,面积比学校也小一些。
这两个建筑建成后,基本也就解决了将威村所有从六岁到十四五岁孩子的就学问题。
按照现在的工程进度,明年开学时这座学校就可以启用了。
西边的幼儿园坐落那条从南大山下来的小河边,小河对岸靠近南面的乌黑公路就是火车站了。
万峰从小河上的一座小石桥过河,然后向南走了有二百多米来到火车站。
站台外的场地上现在堆满了火车运来的煤炭。
这些煤炭除了工厂用外就是为了今年冬天过冬的取暖煤了。
除了煤炭还有金属材料和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火车站的开通确实对将威的各种原材料的进入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万峰考虑哪天坐火车头出去溜达溜达,体验一把当火车司机的感觉,估计一定非常的有意思。
火车站再往西三百米远的位置就是万峰选定的鞋厂地址。
鞋厂的建设相对来说就晚了一些,这和立项的时间短有关系,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建筑也仅仅灌了地基。
工地上也有二三十人在工作,好像是在打底部圈梁。
明年五一鞋厂能不能投入使用,现在看来有待商榷。
看完鞋厂万峰转头才发现自己竟然走了这么远,这里离湾口的距离有二里地了。
这只能靠十一路回去了。
又花了十多分钟走回了湾口。
本来是要进韩广家家去摧残一下韩铁柱,但一进门梁红樱可能是为了保护儿子抢先说出她家来了一群学生。
梁红樱这一招收到了奇效。
万峰听说学生果然就忘记了孩子,急匆匆地回到了南大湾。
这些学生当然是杨丽带来的那些大学毕业生了。
杨丽这次给万峰带来了五十八个渤海理工毕业的大学生。
这和她承诺的六七十人有了些出入,但差距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