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无数神医技-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行卡账号,我会给您开通相关业务,并且绑定。”
张秘书把一堆的文件拿到李权面前让他签字。
第213章 劲爆新闻
这种涉及到公司股权转让,手续还是挺复杂的。
李权也不懂这些,大致扫上几眼,觉得没问题就签字。
四十多分钟后,总算搞定。
股权分配协议他拿到了一份。上面盖有公章,何有龙已经签过字了。
这个应该是具备法律效应的。
全部搞定以后,他成为了这家炎黄制药公司的大股东,持股40。
“李医师现在方便去药厂看看吗?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今天能够把药材原料配制好,然后让工人连夜加班生产出样品来。我明天就能拿着样品去法定机构审核、测试、报批。不过即便何董的人脉关系很广,这个审批周期仍然难以确定。”
看得出来,张秘书急着要拿样品去审核报批。
估计马旺财的汉古集团生产的减肥药抢先上市,已经给神农药业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时间就是金钱。
你的东西再好,如果晚个一两年上市,基本上也就半死不活了。
“审批周期一般需要多久?”李权好奇的问道。
“慢的话可能要三年以上,快的话,也许能在一两个月时间内走完流程。何董已经发过话了,只要样品生产出来,立刻动用他所能动用的一切能量,积极推动上级部门审核这款减肥药。目前的话,由于是中成药,所以准备以保健药的类目来审核报批。”
“我与何董对这款药都很有信心,加急的话,一个月或许就能办下来。不过有些手续,可能后面要陆续补上。”
张秘书向李权透露了许多高级商业机密。
也能看出来,何有龙对这款减肥药非常上心。
在张秘书的带领下,李权跟着来到了药厂。这是一条现成的生产线,设备什么的都已经调试安装到位,随时可以批量生产。
估计这套全自动生产设备绝对不会便宜。
何有龙出设备、厂房、工人,还要负责销售等等,只拿六成的股份,确实算是非常照顾李权了。
“李医师,这里就是最核心的配药房了。您需要的药材,我们已经全部采购到位。具体配药标准,只要您设定好数据,将会由机器自动配药。”
张秘书把李权带到了制药厂最里面的一个全金属车间。
“门上的锁是新换上的人脸加密码识别锁。目前还没有设置。您可以亲自设置好,以后只有您一个人可以进入里面。”
李权还从没见过这种高科技,在张秘书的帮助下,他先是进行人脸识别、采样,然后成为这道智能密码锁的最高权限者。
接下来设置开锁密码。
车间门自动打开。
进入里面,有着操控电脑界面。
整个车间共有三十个药斗,其中十四个药斗内现在都装满了李权需要的药材。
他的减肥药一共有十四味药。
直接在电脑界面上设定每个药斗一次的抓药量,就可以形成配伍。
到时候,机器自动配药,精准到毫克。
不得不说,现在的科技是真心发达。
李权根本不怕何有龙窃走秘方。现在合同已经签订,他只管拿四成利润就行了。
不过何有龙主动避嫌的做法让他感到非常满意。
与何有龙合作,就两个字,舒心。
设定好配伍表以后,李权按下启动健。
机器开始运转,自动配药,然后按流程煎煮。
这是一整条全自动化生产线。
它只需要技术维护人员,几乎不需要工人。
随着整条生产线运转,一个多小时后,一罐罐刚生产出来的减肥药排着队的通过滑轨运送到最后的包装箱内。
十瓶为一箱,全自动包装。
不得不让人惊叹,这等生产速度比人力高出百倍千倍。
李权今天算是涨了见识。
终于知道那些市场上的凉茶是怎么生产出来了。
“我拿两瓶成品去检测一下。”
张秘书随机拿出两瓶,直接交给药量成份测试部门。
二十分钟后,检测部那边反馈,批量生产的减肥药与上次李权交给他们的样品一模一样,合格。
至此,算是大功告成。
“好了,李医师,生产车间暂时只生产出这一批减肥药。等到上级部门审批通过,就可以批量生产,上市销售。您就等着拿分红吧。”
张秘书笑着与李权握手。
“如果没别的事,那我就先走了。配方要是出了问题,随时找我。”
李权与张秘书握手道别后走出了药厂。
他都觉得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没想到短短的时间,自己就成为了一家制药公司的大股东。
现在只希望审批不要卡壳。
到时候减肥药上市大卖,他也就不缺钱用了。
坐在回出租房的公交车上,此刻车载电视正在播放着一则有关惠尔医院的新闻。
“近日,本市三级甲等医院收治了一位由远洋医院转院过来的脑干出血病人。众所周知,脑干是人体中枢,被称为生命禁区,一但出血或发生损伤,很容易导致病人瘫痪甚至死亡。由于手术难度极高,目前本市只有远洋医院与惠尔医院等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做脑出血手术。”
“这位脑干出血的病人由于出血部位在脑桥,再加上病人脑动脉硬化严重,病情凶险。远洋医院经过会诊后,认为手术难度太高,风险太大,建议家属对病人采取保守治疗”
李权撇撇嘴,保守治疗就是让病人等死。
这个报道算是给远洋医院留了点面子。
“惠尔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没有拒收这位病人。由院长亲临现场指挥,惠尔医院两位脑科主任医师带领专业医疗团队,与惠尔医院急诊科张主任所率领的团队通力合作,全力抢救这位危重病人。经过整整十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最终成功脱离生命危险惠尔医院打破了脑干出血不可救治的医学禁锢,创造了医学奇迹,也意味着惠尔医院目前在脑科领域已经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看完整个报道,李权发现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自己这个小人物。
反倒是院长亲临抢救室指挥,张主任、脑科的两位主任全力手术的画面清晰展现在电视上。
果然如张主任说的那样,他这个真正的功臣被雪藏了。
李权虽说淡泊名利,但是报道里面连提都没提他一句。多少让他有些不舒服。
第214章 怎么全是保守治疗
这篇新闻报道后,惠尔医院怕是要迎来大批脑出血的病人求诊。
也算是一件好事。
到时候,脑科的两位主任也好,急诊科的张主任也罢,都没有那个实力。最终还是得请李权出手。
所以,他完全没必要计较这一时的得失。
惠尔医院的高层们,都知道那种高难度的脑出血只有李权能治。如此一来,李权在外声名不显,在本院的地位却能大幅提升。
因为惠尔医院已经不能缺少他。
远洋医院的一间会议室内,头头脑脑们一个个脸色十分难看。会议室大屏幕上播放的正是李权刚才看到的那篇新闻报道。
“许主任,这个病人你亲自诊断过吗?”地中海发型的远洋医院院长,表情严肃。
会议室内的气氛多少有些压抑。
出了这种被对手医院打脸的事情,怕是没有哪个医师能高兴得起来。
许天高是脑科知名专家,也是远洋医院的脑科专科大科室主任兼负责人。
论地位,他与北柯教授不相上下。
只是远洋医院最近有点哀。
北柯教授前不久参加医学科研会被李权气得脑出血,至今仍然在医院养病。面且恢复遥遥无期。
就算康复了,恐怕也很难再回到工作岗位。
远洋医院等于折损了一员上将。
现在许天高这位上将又出了这档子事,被惠尔医院的两个脑科主任打了脸,还上了新闻报道。这个损失实在有点大。
至于惠尔医院急诊科张主任,直接被远洋医院的高层们过滤掉。
大家都是业内人士,自然轻易就能看出张主任不过是在那里捞金罢了。他们只是一笑了之。
许天高此刻也是面沉如水,眉头紧皱。
“惠尔医院的脑科两位主任我都了解,无论是脑内科的陈主任,还是脑外科的殷主任,都属于三级主任水平。就算这几年有所提升,达到了二级主任水平,那位脑干出血的病人也绝不是他们所能治得好。”
如果按级别来算,许天高相当于一流高手,而惠尔医院脑科的陈主任、殷主任都只属于三流高手,差了整整两个级别呢。
一流高手打不过的敌人,却被两个三流高手打败了。
这怎么可能嘛。
“许主任,会不会是你给那位病人做诊断时,看走了眼?这才让惠尔医院捡了一个大漏?”远洋医院的院长问道。
自家的脑科医术如何,身为院长自然清楚。
绝对是省内顶级水平,超过了所有医院。
“会诊时有多位主任参与,就算我看走眼,其它主任不可能同样看走眼。病人的检查结果我特意调出来了,可以肯定,这绝对是世界级的高难度脑干出血手术。别说是国内,就算放在西欧、北美那些顶尖的发达国家,做这台手术也是九死一生。”
许天高把检查结果拿给院长等人观看。
大家看过片子后,纷纷摇头。
这位病人的病情极为凶险,几乎没有做手术的可能性。
“那就奇怪了,难道惠尔医院的两位脑科主任真的取得了重在突破?还是说,惠尔医院又培养出了厉害的脑科攻艰团队?”
院长想不出其中的原因,本能的使劲挠着头。
他的地中海发型,很可能就是因为一遇到发愁的事情就挠脑袋,把头发都给挠光了。
“贾院长,您的猜测不无道理。现在惠尔医院那边大大的露了一把脸,相信近日一定会有不少脑出血的患者蜂拥而至。到时候,咱们不妨暗中观察,看看它还能不能创造第二个医学奇迹?如果它能,那就说明惠尔医院在脑科领域的医术确实反超了我们。”
“如果它只是昙花一现,那就是一场商业运作。没那个本事,却把牛皮吹上了天。到时候他蹦得越高,就会摔得越惨。”
说话的是贾院长身边的一位中年男子。
微胖的脸,眉毛又浓又短,眼珠子又小又灵活,滴溜溜滚动。
此人的长相很喜庆。
看上去就像是一只人形大耗子。
“还是韩副院长想事周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咱们急也没用。静观其变,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措施反制,或许是最好的办法。花钱请两位医学专业的记者去惠尔医院盯着,有猛料一定要及时弄回来。”
贾院长做出了指示。
“许主任,虽说惠尔医院很可能是在商业炒作,但是咱们也不能调以轻心。心血管科的北柯教授已经倒下了,这阵子,咱们医院在这一块的业务明显有所滑落。脑科成了咱们远洋医院仅剩的一块金字招牌,你可一定要顶住啊,不能让它倒了,知道吗?”
贾院长语重心长的给许教授敲响了警钟。
“院长请放心,我有这个自信不让它倒掉。”
许天高自信十足。
这里正开着会,许天高的电话传来阵阵震动的声音。
他看了看,然后接通。
“说!”
他就只是威严而又冰冷的吐出一个字,说明打电话来的人,应该是他的下级或学生。
随着电话那端的人汇报,许天高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我先请示一下院长,你们先安抚住病人家属。”
许天高挂断了电话。
贾院长的目光盯着他。
“院长,刚才脑科护理部的护士长打来电话,有两位脑出血的病人嚷着要转院。”
最糟糕的事情开始发生。
病人家属肯定也是看了刚才的新闻报道,所以才会做出转院的决定。
毕竟对于病人家属来说,在哪家医院治疗一点都不重要。他们关心的就是那家医院能否治好自己的亲人。
“砰!”
贾院长一拳砸在会议桌上。吓了所有人一大跳。
“惠尔医院这一招真真可恨。这是光明正大的挖本院的墙脚啊。如果再从本院转两位病人到它那里,然后治好了,惠尔医院怕是又要大肆炒作一番。那么本院的脑科业务肯定会迅速萎缩。”
身为院长,目光看得比别人远很多。
贾院长已经敏锐的嗅到了危机。
“许主任,那两位要求转院的病人情况,你了解吗?”
贾院长问道。
病人家属要求转院,谁也不能强行挽留。
这事非常麻烦。
“一个病人是上个月七号收治入院的,脑干出血,目前昏迷不醒,正在本院采取保守治疗。现在还住在icu内。”
“另一个病人则是三天前收治的,就是普通的脑溢血。已经做过一次手术,效果不理想。正在考虑做二次手术,或者建议病人家属保守治疗。”
许天高把两个病人的情况说了一下。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你难道就不能积极治疗吗?怎么那么多保守治疗的病人?”贾院长罕见的发了火。
不是他控制不住脾气,是真的着急。
第215章 保证让它砸手里
许天高是远洋医院硕果仅存的一位知名专家,地位极高。平时在院长领导们眼里,宝贝着呢。
整个医院最好的资源,全部往许天高所在的脑科倾斜。
许天高也不负厚望,把远洋医院的脑科业务一步步做大做强,将惠尔医院、省人民医院总院这些三甲顶尖医院远远甩在身后。
也正因为做出了成绩,在省内乃至国内都有了很大名气,许天高多少也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
看看上次参加医学科研会,他有多强势就能知道了。
现在,惠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