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有无数神医技 >

第113部分

我有无数神医技-第113部分

小说: 我有无数神医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权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开检查申请单,立刻检测。”

    闵副院长发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急诊科这边也开始进入一天中的急诊高峰期。

    现场很是杂乱。

    必须尽快拿主意,不能让这两个脑出血病人一直摆放在这里。

    李权给第一个病人诊完了脉,又给第二个病人诊脉。

    家属似乎也看出来了,这个年轻医师好像很有份量。那些主任医师们也都给这两位病人看过,却没有一个人要求做检查。

    李权发现第二个病人的头部仍然包着绷带。

    不过并没有看到血迹,估计伤口已经初步愈合。

    具体伤口看不到。

    开颅手术一向粗暴,要把头盖骨都给割开。可以想像,伤口肯定不会小。

    李权仔细感受着这位病人的脉象。

    “咦!这脉象很怪异啊。”李权细细感受之下,眼睛微眯,切脉的三根手指有如弹钢琴一般,开始有节奏的浮沉。

    这位病人是脑出血导致昏迷。

    送医院后,已经及时开颅引流,把淤血排出。然后又对破掉的血管做了修补。

    按理说,远洋医院经过这一系列的治疗后,病人应该会醒过来才对。

    可是一直昏迷不醒。

    由于脑出血的部位非常靠近中枢神经。

    所以远洋医院的许天高,甚至请的那位京城特级三甲医院的脑科教授,都认定是中枢神经遭受到了一定破坏。

    也就是常说的不可逆损伤。

    这种情况下,二次开颅手术还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因为你压根就不敢肯定是不是中枢神经受损引起的。更无法确定,能不能修复成功。

    “病灶仍然在头部。”

    李权经过诊断,也得出了这个看似无用的结论。

    病人是脑出血昏迷,病灶当然在头部。

    “从细微脉象上来诊断,病灶应该是在耳尖更上一点的位置。这个区域是大脑。可是从颅脑ct影像来看,似乎并没有问题。”

    李权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让我想想,刚才感应到的脉象有异位置是哪?”

    “嗯好像是大脑镰。难道病灶就是出在大脑镰?”

    你成功施展了诊脉术,技能点10

    你成功施展了望诊术,技能点10

    看来这是诊断对了。

    李权不由信心大增,这个病人或许不用开刀就能治好。

 第232章 阴险的远洋医院

    拿着病人的脑部ct影像检查结果反复比对,李权仍然没有什么收获。

    这是远洋医院的检查资料。

    远洋医院属于对手医院,这份资料就算是真的,李权也不敢全信。

    他谨记着老师的教诲,当场要求给病人申请做一个更清晰的脑部核磁共振检查,同时对其它检查结果也进行否定,几个必须的检查全部重新做。

    第二个病人的家属比较难缠,刚开始并不愿意重新做检查。

    还说什么除非惠尔医院保证能治好,他们才会愿意做这些检查。

    做这些检查虽然要花费不少钱,但是与高昂的治疗费用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与病人的生命相比,那就更是不值一提。

    只能说家属的眼界格局太低,在这些蝇头小利上计较。

    闵副院长可就没客气,直接告诉家属,如果不同意做本院检查,那就建议转回远洋医院或者上级医院治疗。

    正愁着这两个病人难治呢。

    家属不配合治疗,这等于是给了他最好的借口。

    正好可以把这个高风险的病人一脚踢走。

    家属见得惠尔医院态度坚决而强硬,最终只得接受。

    由于时间紧迫,围观者众多,闵副院长亲自调度指挥,安排给病人优先检查。

    没多久,检查结果出来了。

    李权拿着本院的脑部影像检查片子一看。立刻就有了细微发现。

    再拿着远洋医院的检查影像结果一比对。

    他的后背升起一丝寒气。

    商议病情,自然不会当着家属的面。他们重新回到二号抢救室内。

    “各位主任请看,这是那位脑溢血病人做的本院检查。虽然远洋医院做的只是脑部ct,清晰度可能不及核磁共振,但是仍然能够看出来,两份检查结果有着明显差异。”

    李权相信在场的主任都是人精。

    只要点一下,大家都懂。

    “这两份影像结果根本就不是同一人。远洋医院真他娘的卑鄙。”殷主任的脾气最耿直,比对后,当场就骂了出来。

    “远洋医院故意在检查结果上做手脚,狸猫换太子,恰好说明它们已经开始心虚。这是想要让我们栽跟头啊。”

    唐教授年纪最长,看得最透彻。

    “它越是如此,咱们就越要争口气。你们有留意到没有,外面有着不怀好意的专业记者一直在偷拍。”闵副院长语气中透着一丝杀气。

    对手医院暗中使绊子,在场的每一位医师都感到愤怒。

    闵副院长更是有着强烈不满。

    “李权,我看你一直很笃定,是不是已经有了什么发现?或者说,有了治疗的把握。”闵副院长此刻感受到外敌的强大,开始依赖李权这个干将。

    那么多主任一起会诊,毫无结果。

    李权一出手,立刻有了重大发现,这也给了闵副院长一丝信心。

    让他看到了希望。

    “我感觉这位病人的大脑镰下缘似乎有些异常。”李权看完本院的检查结果后,其实已经初步诊断出了病人的具体病灶位置。

    不过在场的都是主任,总得给他们留点面子。

    适当的装傻,反而会更好。

    “大脑镰下缘异常?我再看看。”陈主任迫不及待的抢过了影像结果。

    “老殷,这里确实异常,你看这个大脑半球扣带。”

    殷主任定睛一看,几秒后,脸上露出惊喜至极的表情。

    “哎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病人得的是大脑镰下疝,只是病变还不是十分明显,再加上出血的部位并不在那里,所以很难发现。”

    他与陈主任都是脑科领域的行家,在李权提醒了病变部位后,要是还不能快速诊断出病人得的是什么病。那就真的是白混了。

    从脑科两位主任的表现来看,说明他们的水准虽然达不到二级主任的水平,却也稳稳的排在三级主任前列。

    这次惠尔医院大肆炒作,引来了脑出血病人争相求诊。

    也让李权意识到,如果脑科的两位主任水平太菜,属于扶不起的阿斗。那就必须适当的降降温,不能让惠尔医院继续炒作下去。

    业务量大增,固然是好事。

    可要是能力跟不上,那就是一个灾难了。

    对惠尔医院,对病人都将是个灾难。

    现在两位脑科主任表现在水准之上,不是那种扶不上墙的阿斗,李权也就放心了。

    “各位主任,闵院长,这位病人脉象非常差,身体十分虚弱。动手术纠正病变位置,风险极高。不知道能否微创手术纠正?”

    李权的针灸术达到了大师境,其实也有一定把握,不通过手术,就将病人的病变部位进行纠正。

    当然,他也没试过。

    只是理论上可行。

    而且难度肯定非常高。

    再加上这个病人只剩半口气吊着,李权就更加不敢妄自施针。因为这个风险太大了。

    万一两针扎下去,病人没救回来,这个责任谁来背?

    没人背得起。

    相比之下,微创手术更稳靠,也更方便与家属沟通。

    对外宣传的效果也会更好。

    “殷主任,脑科手术您是行家,您有几成把握?”闵副院长的目光看向殷主任。

    不知不觉间,李权在这场会诊中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

    闵副院长对他的意见,高度重视。

    “李医师,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虽然我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生命数据判断出病人现在的状况。但是要我评估病人现在的手术承受能力,我确实一点底都没有。中医在这一块,应该是强项,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殷主任不向唐教授这个内科一级主任求助,却独独要听李权的意见。

    这也是对李权的看重与信任。

    另外,中医对病人的生命状态,以及身体承受能力的把握,确实远胜西医十倍都不止。

    西医就只能通过一大堆的先进仪器,检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心脑电图等等。数据毕竟是死的,需要人去判断。

    但是病人的身体是活的,是不断变化的。

    手术前,可能还吊着一口气,各项指标都正常。你一刀子下去,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哗啦啦往下掉。

    到得那时候,基本上就只剩下抢救这一招了。

    而且多半都会出现病人抢救无效死亡。

 第233章 这就是能力

    “不知道殷主任准备从哪处位置开孔?另外预估的手术时间是多长?”李权面对这种人命关天的问题,也是不敢有丝毫大意。

    显得非常严谨。

    “金主任,您认为从这个部位开孔如何?”殷主任指的是左侧顶骨位置。

    没办法,整个脑袋几乎都被坚硬的颅骨保护着。

    就算给一个正常病人做开颅手术,都要折腾得够呛。眼下这位病人的情况很糟糕,别说折腾,就算不折腾都有可能挂掉。

    “从这个部位开孔,虽然可以直达病灶区域,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伤害脑硬膜。不过我觉得风险还是非常高。还不如从病人的原创口手术。”

    外科的金医师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要论手术经验之丰富,怕是没人比得过他。

    “李医师,如果我从原创口下刀,应该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手术。从影像检查结果来看,原创口有半个巴掌大小。这位病人是三天前手术,颅骨肯定没有愈合,揭开的话,对病人的伤害应该比较小。你看”

    殷主任这是采纳了外科金主任的意见。

    “如果没办法微创手术纠正的话,病人手术的成活机会最多不超过四成。是否还能想想别的办法?从原创口下刀,风险实在太高了。”

    李权摇摇头,眉头紧锁。

    这个病人现在的情况非常麻烦。只能怪远洋医院第一次手术时没有发现这个病灶,现在把病人折腾到半死状态。

    害得病人失去了二次手术机会。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远洋医院在脑科领域的医术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厉害。或者说,远洋医院对患者很不负责。

    “一定要微创手术的话,我们外科手术室去年年底引进了一套微创手术系统,只是在操作上还不是那么熟练。这台手术恐怕还得请妇产科的孙利敏教授主刀才行。”

    金主任考虑片刻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案。

    “立刻请孙利敏教授过来会诊。”

    闵副院长对值班护士吩咐道。

    “好了,这位脑溢血的病人会诊基本上已经有了结果。咱们再讨论一下那位脑干出血的病人。”闵副院长发现把李权请过来后,会诊立刻有了重大转机。

    他对李权的医术多少也信了几分。

    就好比做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本来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一点头绪都没有。

    因为这道题确实很难。

    然后李权来了以后,带头解题,教大家思路,甚至给出答案让大家参考。

    这道原本很难的题目,在李权解答下,也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至少不再是那种束手无策的艰难局面。

    “这是刚检查出来的脑部血管造影,还有脑部ct的片子,各位医师都看看。”

    闵副院长把本院的检查结果递给了离他最近的唐教授。

    医师们轮流查看。

    “从病人的脑部血管造影来看,可以排除动脉瘤、动脉畸形。”唐教授看完后,给出了意见。

    “脑部ct可以断定出血已经停止了。而且从出血点位置已经没有血肿等症状,可以断定止血至少超过了二十四小时以上。”

    脑外科殷主任看过ct影像结果后,同样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当时李权要求病人做这两项检查,就是为了明确病人是否有动脉瘤、畸形,还有出血是否已经止住。

    两人发表的意见其实也是围绕着李权来的。

    尽管都没有明说,却都在默默的辅助着李权给病人诊断。

    “这个脑干出血的病人可治。把握在七成左右。我用针灸术给病人治疗。”李权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倒也干脆爽利。

    直接就说这个病人他能治。

    眼下不是谦虚的时候,与其遮遮掩掩,倒不如大大方方。

    殷主任与陈主任听得眼睛一亮。

    “这次又需要我们手术开颅吗?”殷主任上次只负责开颅与缝合,最难的脑干排出淤血由李权解决了。然后,那台手术给他带来了名利双收。

    许多老同学,还有以前瞧不起他的大医院脑科医师都纷纷向他打来电话套近呼,或者直接请教脑科问题。

    还有一个国内有名的脑科研究论坛,直接邀请他进去当特邀嘉宾。

    这等前所未有的巨大荣誉,让殷主任与陈主任两人都是十分享受。

    现在听得李权又要施展针灸术给脑干出血的病人治疗,他们自是趋之若鹜,主动要求给李权当助手。

    “嗯这次的话,因为病人的情况比较特殊,身体十分脆弱,应该是不适合做手术的。不过我给病人治疗时,肯定需要两位主任在旁边指导。”

    李权也不是啥事都不懂的低情商儿。

    他现在反正没有执业医师证,何不做个顺水人情,把所有的荣誉都给两位脑科主任。

    也能成全了这两位主任,帮他们巩固在脑科领域新建立起来大名气。

    “哈哈,我们乐意为李医师效劳。”

    陈主任与殷主任开怀大笑,比孩子得到一块糖果还要更高兴。

    他们看向李权的眼神,也是变得格外柔和。

    心中对李权的喜爱与感激,溢于言表。

    “既然定下了治疗方案,我亲自去跟患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