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的重返人生 >

第121部分

我的重返人生-第121部分

小说: 我的重返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什么时候再回想起高三生活,职工小区3单元502都会占据重要的位置。

    有许多决定,方年便是坐在身下这条椅子上定下的。

    这才勉勉强强算是攒出来千万身家。

    “再回来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啰。”

    方年拿出布罩,将床、桌椅、客厅的单人沙发都罩上后拍了拍手,叹着气道。

    骑上摩托车才出职工小区拐上街道不远,方年便看到向这面走来的林语淙。

    她是从前面的街口走过来的。

    似乎之前一直等在那里。

    走路的姿态里有久违的味道。

    是林语淙三个字成为八中一个符号的模样。

    一如这辈子方年第一次碰见林语淙那样。

    就像,林语淙现在脸上露出的笑容。

    一如去年初识时那样。

    随后,方年捏了刹车,吱一声停在街边。

    林语淙双手揣在九分牛仔裤兜中,头微微昂起,用肆无忌惮的眼神望过来:“你就是方年?”

    “不错,确实有点帅,老娘,林语淙,喜欢你,怎么说?”

    方年从摩托车上下来,眼神成熟且有放肆的侵略性,刺挠着林语淙露在空气中的肌肤上。

    “有点意思,小姑娘挺有勇气。”

    闻言,林语淙哈哈大笑。

    本来憋得挺辛苦的方年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边笑边问:“怎么样,小林同学,如愿以偿被复旦录取了,不想说点什么吗?”

    “我可是查过了,今年复旦在湘楚的文科录取线下调了许多,平均分607,最低分600,最高分都才624,看到100录取线620,差点吓到”

    说着说着,方年便停了下来。

    没有预想中的惊喜笑容,且原本林语淙脸上的笑容都肉眼可见的苦涩起来。

    空气忽然安静了下去。

    良久,林语淙深吸一口气:“我拿到的不是复旦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

    “复旦旁边的同济、上财也没有录取我,因为这两所学校今年在湘楚没有文科招生计划。”

    略顿,林语淙忽然笑了两声:“据说这次华东政法大学在湘楚录取的文科最高分是617分呢。”

    方年张了张嘴,一时间竟找不到话接下去。

    他很想问林语淙为什么要选政法系的专业。

    就算必须要去申城,为什么不选其它的高校。

    但最后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沉默片刻,林语淙又说:“其实我填了很多个申城高校的志愿,比如申城其它的985或211名校”

    “上交没有文科招生计划,华东师范只有文科提前批,外国语、理工、军医等211名校或者是没有文科招生计划,或者是没有我会去读的专业。”

    “”

    听着林语淙平静的话语,方年深深的叹了口气:“我很想骂你。”

    然后认真道:“对不起。”

    如果林语淙在填报志愿时,给方年打个电话,结果可能会不一样,所以他想骂林语淙,但最后却只能说一声对不起。

    林语淙微微仰头,一脸无畏的道:“像你说的,青春它不会再回来,所以我不想克制,只想放肆。”

    “尽管现在的结果是这样,尽管我知道华东政法大学的主校区在松江,距离市中心30公里,距离复旦大学车程60公里。”

    “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很不错,不能以学校好坏论专业,不是吗?”

    方年将满肚子的话咽了回去,用很认真的语气道:“写给你的那句话,再次送给你,好好生活。”

    闻言,林语淙笑容灿烂的道:“谢谢你,方年同学。”

    目送方年离去后,林语淙在手机上编辑了新的短信草稿。

    2009年7月23日,下午。

    你生气、后悔到说不出话的样子真可爱。

    这一次,我们距离真的好近。

    老娘还是很喜欢你。

    骑车离开棠梨回家的路上。

    方年忽然笑起来,笑声疯狂,充满嘲弄。

    这个世界哪来的公平可言!

    方年自嘲的道:“只需几个字就会随便抹杀掉许多人12年的努力,没有招生计划,瞧瞧,多美妙的字眼。”

    半道上,方年便停下摩托车,蹲在马路牙子用手机查了相关信息。

    良久,方年收起手机再次上路。

    因为没有招生计划,哪怕林语淙分数达到了也上不了一些学校。

    而他方年却因为得分高,被破例了。

    复旦的招生计划明明白白的写着各专业在湘楚计划录取考生数目。

    专业名称里,理工招生计划没有哲学类。

    是的,今年复旦哲学系并不从湘楚招收理科生。

    可录取通知书上又明明白白写着,恭喜方年同学被哲学系录取!

    谁都不会想到,最后录取林语淙的,只是一所非211的院校。

    即便复旦大学在湘楚录取的文科最低分是600,即便林语淙考了617,但知道什么鬼原因,复旦就是没给她发录取通知书。

    最为操蛋的是,方年还查到,包括北大、清华等在内的名校只要在湘楚有文科招生计划,林语淙的高考分基本都能上。

    北大的平均录取分数线是622分,最低分611,清华的平均录取分数线是620分,最低分599。

    如果林语淙填报了这些院校的志愿,有很大的希望会被录取。

    是的,只要林语淙不因为他方年吊死在申城这棵树上,她的高考分,天下都可去。

    “这个世界真有意思”

    呼啸的风声吹散了这句话。

 第184章 ‘家’、两条街(万更求订阅)

    夜。

    方家新屋客厅。

    方正国、林凤坐在长条沙发上。

    方年的外婆坐在特别给她准备的藤椅上半躺着。

    方歆跪坐长条沙发的角落。

    方年坐在单人沙发上。

    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放在茶几上最显眼的地方。

    平整的样子,根本看不出有许多人看过、摸过的痕迹。

    今天老方家可谓是双喜临门。

    很早方年就学会了不将情绪带回家,所以从下午回家以后便一直是笑脸迎人。

    有些事情,只能压在心底,生活还得继续。

    此时,电视里正在放着一部电视剧,名字叫黑冰,从液晶电视的画质上看有些年头了,标题是大结局。

    男主坐在椅子上,几乎没有太多动作,仅偶尔吸一口烟,便将一段枯燥的台词说得深入人心。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他们残酷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最高层的人,能够充分享受物质和精神的供应;

    然后随着层次逐渐递减,供应就开始减少,最低层次的人通常他们接受的物质能量,只能勉强维持他们的生活,而精神供应,几乎是零。”

    方年在心里叹了口气,拿过遥控器换了个台。

    正看得起劲的林凤诧异道:“怎么了?”

    方年笑了下:“方歆年纪还小,看什么犯罪片。”

    听方年这么一说,林凤哦了声,忽然问道:“录取通知书上说8月30号报到,还有入学考试这些,你怎么打算的?”

    方年回答道:“按照要求走流程呗。”

    林凤并不满意方年的回答:“我是问你,接下来这一个月的时间,你还有什么自己的安排?”

    方年道:“8月份会出去。”

    “开学前还回来吗?”

    “应该回来的。”

    “”

    方年答应过陆薇语,会在8月以后抽空陪同她去一趟汤阳小学。

    且在申城旅游碰见时,陆薇语又再次认真确认过这个事情,也就一两天的时间,方年还不至于放鸽子。

    未几,林凤起身笑着说道:“家具到齐了,你看看怎么调整,这两天有一些还没放到位置上的。”

    闻言方正国赶紧起身。

    方歆跐溜一下从沙发上滑下来,嚷嚷道:“我也要去看。”

    方年咂咂嘴起身:“新屋都过了火,我还真没仔细看过。”

    说起来方年还不如今天来的那些宾客。

    有相当一部分人里里外外参观完了整栋宅院。

    主要是方年确实没腾出空。

    先是负责收礼,后来又急忙跑去大坪置办酒桌礼,酒席结束后刚吃了口饭,就被林凤和方正国拉着给他们的一些朋友炫耀。

    宾客一走,方年又被催促着去棠梨八中拿录取通知书。

    所以,他对新屋的家具布局,仅限于客厅范围

    方年刚走两步,便一指客厅通往里屋的门洞,道:“原本说要放在客厅里的屏风呢?”

    “在里屋。”方正国接过话头。

    方年:“走,一起去拿出来”

    几乎每间房都只设计了一扇门供出入。

    与原先的农村屋宅恨不得每间房都安好多个门,弄得前后左右贯通完全不同。

    就以隔壁的老屋来说,光是客厅就有五个门。

    任何一间房都不少于两道房门出入。

    这样的居住体验感其实不高,卧室、功能房、厨房、客厅等等几乎没有隐私性。

    新屋没有用这样的设计,只有餐厅设计有三个门,连客厅和大厅都只有两个门出入。

    而客厅通往廊道的门设计上格外的宽大,足有三四米宽,按照规划,这里应该是有一道屏风的。

    未来将改成酒架

    接下来方年上手,方正国、林凤包括方歆都一起帮忙。

    很快一楼客厅多了些东西,不再那么空荡荡的,总感觉少点什么的样子。

    接着是其它房间。

    最后,方年拍拍手,笑着道:“这才像是一户人家的样子。”

    “怎么会把这个特地订做的小假山放在餐厅,你看看,这样才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林凤满足的笑道:“是是是,我们也不记得去了。”

    坐在藤椅上的老人插了句话:“年宝,你书读得多,把这个屋子起得硬是好看,外婆都想长期打住不走了。”

    方年连忙道:“那可太好了,您不嫌弃住一辈子都行。”

    老人打了个哈哈:“我就是随便说说,哪能真在你家住一辈子!”

    “又没事。”方年大手一挥,“起这么大的房子,就是希望您老人家多来打住。”

    “”

    别的不说,这么一调整,新屋里里外外都有了大家心里面对家的所有期待。

    挑空近七米的客厅一角的假山溪水潺潺,簌簌悦耳。

    连窗台都用红木色系搭配。

    有韵味,却不是那种古板的味道。

    开门是山,关门还是山。

    山外青山楼外楼

    次日,林凤陪老人回家。

    方正国则在跟方年商量自来水厂的事情。

    水样检测报告已经邮寄了回来。

    其实这只是从科学的角度确定水样的可饮用性而已。

    要知道天井可是茅坝周围附近无数户人家几十年来的饮水源,如果有问题,就不至于担水都要排队。

    “我跟你妈妈商量过,现在想问问你的意见。”

    方正国点了根烟,语气认真道。

    “天井是肯定不能动的,我们的想法是在水库对面的山上盖一个水塔”

    总之这种方案是在农村常见且行之有效的。

    只不过与前世的那个小自来水厂有区别的是,方正国打算直接分流天井的水源。

    从方案上来说是没问题的。

    因为天井的水源几十年从未断流,拓宽也不会干涸。

    方年就笑:“你们方案都准备好了,就放心搞,都跑一跑镇上县里,不管有没有政策扶持,名义必须得有。”

    “初期的成本投入肯定会稍高一点,但也不用太担心,这是造福邻里的事情,细水长流。”

    “”

    有了方年的两句话,方正国就定了主意。

    7月25日,方歆被扔在家里做暑假作业,林凤跟方年去桐凤。

    在桐凤中心广场下车后,林凤好整以暇的问道:“方年,还不打算告诉我是什么事情?”

    “要我带银行卡,带自己身份证都不行,还得带上你爸的。”

    方年漫不经心的道:“买点东西,顺便把我的小金库给你透个底。”

    林凤一脸意外:“桐凤还有你看得上的东西,在鹏城你都没有看上的。”

    方年赶紧道:“妈,您这可是瞎说了,什么我就在鹏城没有看上的,那是没需要好吧。”

    一边走,方年一边说:“你觉得桐凤哪里人比较多?”

    “还能是哪里,无非就是春园步行街了呗。”林凤道。

    她不知道方年问这个事情做什么。

    方年笑笑没多说。

    他早有准备。

    尽管桐凤是个小城市,能称得上商圈的地方也就只有春园步行街,不过未来会逐渐蔓延出去。

    而方年通过新闻了解到桐凤目前有一些尚未完全开发好的楼盘商业街出租售。

    不多时,方年站在一处楼下,问:“妈,你觉得这里的房子怎么样?”

    “你要买房?”林凤一愣,“不是说不在桐凤买房吗?”

    方年神秘一笑:“你先别管这个,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林凤目光四处看了看,回答道:“交通方便,应该还行,不过没看到什么人。”

    “桐凤的房价是便宜,但你又不在桐凤上学,小区房子可比不上家里的房子好。”

    她现在每天醒来都觉得神清气爽。

    感觉自己都年轻好几岁。

    这就是入住新屋的舒适带来的体验感。

    现在让林凤搬去城里住,她一百个不会乐意。

    放着好好的前前后后包括家具,花了六七十万,十里八乡都羡慕得流口水的宅子不住,来什么桐凤?

    这不是找事做?

    方年也不解释,直接找了招商中心。

    接待员还是客客气气的,不过服务态度肯定没法跟大城市里比。

    尽管桐凤的经济不景气。

    但愈是小地方,愈是不讲究这种东西。

    “你们有什么需要吗?”

    方年说明来意。

    “门面房啊,租和售都行,想看哪里,我带你们过去实地看一下。”接待人员道。

    方年摆摆手:“这倒不必了,我想问问现在有没有人买了?”

    “还没有,不过有很多意向了。”接待人员睁眼说瞎话。

    广告倒是打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