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返人生-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牛批!
倒是监考老师给了多一份的关注。
因为方年一没拿笔,二不怎么东张西望,三不睡觉。
这就很奇怪。
屡次走过方年的位置时,都只看到答题卡背面满满当当的作文
吃午饭时,174班8个男生坐在一张餐桌上。
叽叽喳喳的讨论这语文的作文。
王成虽然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的选手,但完全不妨碍他逼逼赖赖。
“方年,你作文怎么写的,踮起脚尖这个题目,我都不知道该怎么下笔。”
李军迅速接过话头:“我也是我也是,我又不是矮子,用不着踮起脚尖,完全不知道怎么入手。”
“我写的是关于长高的”
“”
听到这些话,方年好悬忍住没喷饭。
就方年的理解而言,阅读理解、作文这两项的考点与考生个人真实的理解毫无关系。
或者说,与表面理解毫无关系,必须要深层解读。
这种解读必须要立意深刻,寓意深远。
不管是强行编故事,还是怎么怎么样,总之,联系题意,突出主题的深意,表达大众普遍的情感。
王成望向方年时,方年摆摆手:“来考试前,老师一再强调考完就放下,你们总想着,下午的数学没法搞。”
“作文其实不用太担心,只要卷面工整,字数达标,及格分还是会给的。”
高考0分作文一般不是跑题了,而是思想倾向性不对,表达了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
毕竟高考阅卷时,批改作文顶多一分来钟。
一旁的李军打了个哈哈:“你不知道方年每次考试都不对答案的?更别说高考了。”
“也对,会影响发挥。”
这个话题就这么略过了。
午饭后,方年睡了半个小时。
两点不到就醒了过来。
今天虽然没出太阳,但地面已经干了,趁着这时间,方年去职业中专校内的小山堆堆上走了走,没想到乌央乌央的全是人
下午的数学考试,方年尽量慢慢悠悠的,还是可能花了三四十分钟便完成了答卷。
题型比联考的时候简单,百分百的满分。
答完卷后,方年继续了上午的工作。
数学的选择填空比较多。
不看不要紧,一看方年都替斜前排的那个男生着急。
“牛,我说为什么当年高考数学就考踏马的24分,多的4分估计是看在写了个大题每道都写了个解字上勉强给的吧?”
“选择题也太离谱了,你好歹对两个啊!”
“填空题目答案大可不必写那么小,放心,这次我真不抄你的!”
8道选择题,这哥们对了1道。
填空题方年费力的看了半天,最后发现这哥们除了最简单的那道,写得都跟他的答案不一样。
总之,方年认为曾经高考数学24分,得有一多半是方年自己的功劳。
大约看了得有一二十分钟后,方年便趴在桌上睡了过去。
凉夏的下午,睡觉是真的香。
这是在被广播的提醒声音吵醒后的方年第一感觉。
不冷不热。
虚服。
毕竟开考前,朱建斌还特地单独叮嘱过他,一定不要提前交卷,方年觉得自己还是比较乖巧可爱的
5点钟,考试结束,考生按要求离开考场,监考老师挨个收拢试卷。
“咦,这个考生全部答完了?”
“哪个?”
“睡了一个多小时的那个。”
“听说这个考场上午也有一个考生可能一个小时就答完了,无所事事了一个半小时,也不交卷。”
“”
五点半才安排吃晚餐,方年正好看到朱建斌一个人走在前面,喊了句老朱凑了上去。
“怎么样,考的?”朱建斌笑呵呵的问了句。
方年故作一脸吃惊,嘴上正经道:“作为学生,我有必要提醒一下副领队同志,您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对的,考前学校多次强调,一定要考完一科,放下一科。”
“你是真的有点皮痒。”朱建斌没好气的道。
方年嘿嘿一笑:“数学试卷比较简单,我估计李安南的成绩可能会比平时理想不少。”
朱建斌哦了声,然后问:“对了,你是在7考场吗?”
“嗯呐,怎么了?”方年问道。
朱建斌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盯着方年:“你就是那个睡觉的考生吧?”
“那个,这不能怪我,是你叮嘱的,一定不要提前交卷。”
方年理直气壮道。
“题目简单,半个多小时就做完了,我花了十五分钟时间检查,可能是今天的风儿甚是喧嚣,于是我不小心睡着了。”
朱建斌瞪了眼方年:“你牛!”
方年嘿嘿一笑:“老朱,不要这么严肃,要活泼幽默,才会有学生喜欢。”
朱建斌:“”
晚餐后,方年打开手机不久,就收到了一些短信。
比如邹萱的,还有林语淙的,李安南的。
反正都是报喜和问询的。
没太多的意义
第一天的考试对方年来说是轻松从容。
保守估计能有280分。
但第二天的考试对方年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
两个半小时的理综,方年尽量的利用了每一分钟时间。
答题时间只花了不到一百分钟。
剩下的时间在进行细节上的检查和思考。
因为有些题目就是不确定答案对不对。
同样的,这套理综试卷比联考的也要简单一些,方年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跟联考一样,保证在260分上下即可。
总之,答卷的结果,方年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最后一科英语,听力部分方年比较从容。
选择题目也还行,完形填空差一点意思。
作文25分,给张华写信。
最后一个要求的感想,方年稍微利用了一下,写了句英文格言。
不过整体的答题情况不是特别的理想,目测120分左右。
综合算下来分数应该也就在660分上下的样子
6月8日下午五点钟。
高考结束。
带队的校领导和副领队朱建斌一起安排所有学生收拾行李。
不多时,在上车点集合点名。
原则上是不允许学生提前离队,不过有特殊情况的可以说明,比如家就在县城的。
5点30不到,三辆中巴车依次启动返回棠梨。
回程很快,六点钟的样子,中巴车就停到了八中校园内。
下车集合后,学校集中安排了去不同方向的车送想要回家的学生回家,不想回家的可以住在宿舍。
总之,其实从考试结束的那一刻起。
方年他们的高中生身份便已宣告彻底结束
放个破碗给砸。
ps:没来订阅的兄弟们来订一下这章让破碗康康有啥区别无?
第146章 散伙饭·狂欢、禁忌提议
黄昏似乎是想要八中的土地更好的记住每个人,将大家的影子铺得分外长。
只不过感觉到自由的同学们并不这么想。
一小部分同学或步履匆忙,或兴冲冲,飞快的离开了学校。
李安南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意,跟王成他们几个凑到方年跟前:“老方,你今天不回去吧?”
王成跟李军几个跟着话头迫不及待的道。
“对啊对啊,方年,别回去了,今天好好聚一下。”
“网吧通宵搞起。”
“”
方年摆摆手:“不回去的,你们先等我一下。”
接着快走两步追上朱建斌:“老朱,晚上赏脸跟我们一起吃个饭?”
朱建斌回头看到簇拥成群的174班学生,略作犹豫,笑着点头。
“我没问题,你们不怕我打扰就行。”
方年连忙道:“那行,等组织好,我去你家请你。”
然后方年找到不打算回家的李雪,道:“班长,你组织一下不回去的同学,晚上一起吃个散伙饭呗。”
“我喊了数学老师,你去请一下班主任?”
李雪眼前一亮,连连点头。
接着便招呼起来。
174班寄宿的同学有一多半今晚不回去,其中大多数是男生。
一方面是现在时间不早了,学校集中安排的中巴车不等人,行李较多的只能放弃。
另一方面也是现在时间不早了,回去都大晚上了,还不如留在棠梨自由飞翔。
响应的同学很多。
大概也跟这两天是大家身上零用钱最多的时候有关。
比如家庭情况还不错的李安南在6号下午出发前,家里给了三百。
其他同学绝大多数手上都有个几十上百块。
原因贼简单,去高考的两天半时间,学校领导多次叮嘱,尽量不要买任何零食,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饮用水各个学校都会统一安排。
职业中专是最干脆的,校园小卖铺直接给关门了。
基本上没回家的都答应了,男生有十六个,女生十一个。
方年有注意到,女生群体中没有柳漾,她急匆匆的回了家,但刘惜竟然也没走。
组织好同学们之后,李雪找到方年几个。
“方年,你们去找个餐馆,我去请班主任。”
大家纷纷点头应了下来。
招呼大家的时候,方年多嘴说了句。
“你们把书什么的放在了宿舍里面的建议企业锁上宿舍门,收废品的可能会直接拿走。”
这样的事情,在八中历史上发生过数次。
之所以方年这么记忆深刻。
是因为上辈子高考之后,他跟李安南他们去网吧通宵嗨皮,第二天回来的时候,自己的床铺上空空如也。
就剩下床单被罩这些东西没被拿走。
连衣架都踏马给拿走了。
因为这个时间点开了宿舍门,收废品或者捡垃圾的人直接走进来拿走的。
这倒不是方年看不起这些收废品的人,而是有一部分人的确没什么素质。
但凡有丁点免费的好处,都会抢走。
方年也不是因为心疼上辈子丢掉的那些书记得这么清晰。
而是因为
当年随着这些课本被人拿走,关于他的高中三年,没有丝毫东西被留下来。
方年这么一说,王成立马反应过来:“对,赶紧去把宿舍门锁了。”
“明天上午再一起拿吧,还能互相帮一下忙。”
“走走走。”
“”
王成跟李军几个迅速跑回了宿舍,女生群体中也有几个走回了宿舍。
倒是说丢东西这件事情跟女生关系不大。
因为女生宿舍的管理一直比较严格。
“老方,晚上怎么过,我妈回家了,嘿嘿。”
李安南嘿嘿笑着说道。
“要不要一起去上通宵,元旦的时候你说好的通宵,结果11点多自己就走了,一转眼半年了,我都没再上过通宵。”
方年神秘一笑:“到时候再看。”
“”
不多时,一行26人浩浩荡荡的离开校园。
经过权衡之后,最后一致决定在星期八菜馆。
除了仅有的两家大饭店以外,棠梨街上能装下这么多的人,也只有星期八。
另外的原因是,星期八的装修很新。
老板年轻和善。
不像其它快餐店的老板,年纪大不说,没什么笑脸。
这个时候的棠梨可不讲究什么服务品质。
哪怕是直到2021年,也没什么服务质量。
反正客流量就这么多,生意也就那样,服务态度再好也不会有多少改善。
中途方年接到了李雪的电话:“方年,我请到了班主任,你们在哪?”
“星期八。”
电话挂断后,方年跟大家招呼一声,去请朱建斌。
朱建斌分配的房子不在八中校园内的教职工楼。
主要是他老婆单位分的房子条件比较好,是原来的老职工楼,在镇府街方向,老职工楼条件不错,家家户户都给安了空调。
是朱建斌开的门。
见状,方年招呼一声:“老朱,赶紧走了,就等你了。”
里面传来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老朱,是谁啊。”
朱建斌回头回答了一句:“学生,我出去吃个饭。”
方年:“”
“那什么,老师,我们走吧。”
他没想到朱建斌老婆也是这么喊他的。
一时间还有点尴尬。
两人走往星期八菜馆的时候,朱建斌聊起了在省城买的房子。
“去年十月份的时候,我硬逼着我老婆去买房,大家都说房价要跌,没想到今年又涨了,均价涨了六七百元一平米。”
“我买的那套房子涨了差不多快十万了。”
黄兴那块的学区房,价格本来就比均价高,今年经济开始复苏,房价是走在最前面的。
其实今年年初表现得都不明显。
甚至方年特别提醒关秋荷在鹏城买办公室时,鹏城的房价都还在回暖期。
可进入五六月份之后,全国房价都走向了大复苏趋势。
方年就笑:“房子这东西,这几年一定都是买到就是赚到。”
朱建斌咂咂嘴,道:“等手里有钱了,再去买一套,给自己养老。”
方年竖起大拇指,没多说。
“”
方年跟朱建斌到的时候,大家正好在点菜。
星期八整个餐馆被174班的同学给包了下来。
分座成两张大拼桌,刚刚好坐下。
“朱老师来得正好,快点菜了。”李雪看到朱建斌后,连忙招呼道。
星期八的菜都不贵。
基本在915元不等的单价,蔬菜免费。
最后的结果是只要能买到食材的,都点了。
上菜的速度并不慢,分座在两个桌上的李东红跟朱建斌招呼一声开席,大家用一次性杯子碰了碰。
多数是喝饮料,少数喝啤酒。
气氛很快就热闹起来。
“老师,我敬你一杯,感谢你这三年的教诲”
“老师老师,我也来敬你一杯”
“我先干了啊”
“”
有些说着说着就学起了影视剧中的场景。
一口干、你随意、大家一起来、怕什么、又没事这些话都来了。
方年也凑了个热闹,
差不多的时候,李东红跟朱建斌再次招呼一声,一同举杯碰了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