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长姐有空间-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门口又贴出新的布告,我去看了一眼。”
“上头说什么了?”
顾云冬关上院门,将菜篮子放在一旁的石磨上,这才将布告上的内容说了一遍。
柯表姑的手顿了顿,又若无其事的接着缝。
杨氏和顾云可依旧迷迷糊糊的听不太懂,顾云书却明白了,当即高兴的抱住她的腰身,“我们可以回家了?家里那边有粮食吃了?”
顾云冬低头看着双眼都亮晶晶的小家伙,问道,“你想回去吗?”
顾云书一愣,眨了眨眼很是不解,“大姐不想回家吗?”
不回去那去哪儿?这里是柯表姑的家,不是他的家啊。别人的家总不能住一辈子,而且租金好贵。
顾云冬摸了摸他的脑袋,“回去那个家,有爷奶,有二叔三叔一家,我们可能永远都要伺候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再吃我们前两天吃的东西了。”
顾云书陡然想到以前的日子,脸色整个都变了。
柯表姑斜睨了顾云冬一眼,吓唬小孩,不要脸。
顾云冬就当没看见,继续蛊惑道,“而且,你还记不记得为什么我们分不了家?”
第40章 顾爹念过书
为什么分不了家?因为
“族长不肯。”顾云书低垂着头,说道族长时,愤恨的眼睛都红了。
顾家的现任族长和顾爹顾大江有私仇,因此在任何事情上面,都要狠狠的压他们一头。
顾大江六岁的时候,被村子里唯一的一个老秀才看中。他说顾大江有读书的天赋,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顾老头听了有些心动,可赵氏不肯。人顾大江有出息了,他儿子还不得被压得死死的?将来她还得看他脸色过日子。
她撒泼打滚不停的闹,说家里穷,没钱交束脩买纸笔,而且顾大江要帮着家里干活,没空。
顾老头很快就妥协了,后来是当时八十多岁的老族长出面狠狠的训斥了两人。
“家族里面能有个出息的读书人,那是多光宗耀祖的事情,列祖列宗在天上看着呢,哪能由着一个妇人破坏。将来考取功名当了官,还能福泽族中子弟,顾家家族从此有多荣光想想都知道。”
老族长强势介入,笔墨纸砚由族里出。老秀才又不要顾大江的束脩,这才收了顾大江为学生,尽心尽力辅导他一人。
可好景不长,顾大江读了五年书,老秀才刚打算让他去考童生,老族长年纪大去世了。他自己也身体不好,过了两个月一场风寒也没了。
现任族长是凭着不太光明的手段坐上的,当年他也有意让老秀才收自己的儿子为学生,可他儿子并不是读书的料,老秀才委婉的拒绝了。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事被人当成笑话一样传了出去,还拿他儿子跟顾大江相比,说他是蠢蛋。他儿子因为受不住嘲弄,在家里大发脾气,撞到了他刚有身孕不久的妻子,害的肚子里的孩子没了。
这事没办法怪儿子,又找不到谣言的源头,只能把一切的缘由都推到顾大江和老秀才的身上。
老族长和老秀才相继过世后,顾大江自然没办法继续读书,现任族长连童生试都不让他去考,他被赵氏困在家里干活。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被镇上的一家饭馆掌柜的看中,凭着那几年认得字当了账房。
顾大江的书不是白读的,他知道他们这一房在家里过的并不好,因此一直在找机会分家。
杨氏当年生顾云冬的时候,是被赵氏打得早产的,大出血差点连命都没保住。杨氏就是因为那次导致身体不好,许多年都不曾有孩子,一直到顾云冬八岁的时候,才有了顾云书。
也是那一次,顾大江态度强硬的分了家。
然而两个月后,家里活没人干的顾老头就后悔了,不承认分家。
现任族长兼村长当场撕毁分家文书,将顾大江又并回去了,顾大江若不同意,就以不孝的罪名将他们一家除族。
除族!!!
没了家族,就如同无根的浮萍,连落叶归根都做不到。
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这是要上衙门登记,一辈子都跟着他们的污点。不说顾大江自己,就说他的儿女,永远都会被人看不起,受人指指点点,低人一等,婚嫁艰难。
第41章 决定落脚地
看着才刚出生没多久的顾云冬,顾大江和杨氏考虑许久,到底还是妥协了。
那会儿杨氏还没痴傻,赵氏也因为害的她难产有些心虚,且大夫说她可能以后都生不了孩子,顾大江又大发雷霆分了家。
顾老头和赵氏是第一次见到顾大江发那么大的火,都有些被吓到了。生怕他被逼急了不管不顾和大家同归于尽。因此一家三口重新回到顾家老宅时,日子倒是还不是太难过。
赵氏也只敢嘴上骂骂咧咧的,让杨氏干点活,打是不敢打的。如此顾云冬倒是过了几年安生日子,直至顾云书出生,赵氏的那点心虚彻底飞了,又开始作妖了。
等到顾云可出生后,赵氏就故态复萌,偏偏杨氏生完小女儿半年后,在一次去河边洗衣服时,不慎滑倒,脑袋磕到石头上,再醒过来时人就不清楚了。
顾大江一面找机会带杨氏去县城府城看大夫,一面又要照顾几个孩子,忙得焦头烂额,家里许多事情都顾不上,还遇上了灾荒,想分家就更是奢望了。
可现在不同了,他们逃荒来到了宣和府,不说顾老头族长已经管不到她们身上,如今他们还能光明正大的落户。
顾云冬可一点家族观念都没有,人一辈子不长,过得舒心才最重要。
但这只是她一个人的观点,杨氏和顾云可不懂,但顾云书的意见,总要征询的。
即使是误导。
果然,顾云书想到自己以前在老家的日子,想到爹爹被族长踢了一脚都不能还手的样子,想到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被打被骂的生活,想到姐姐妹妹被堂姐欺负却还要被奶打耳光的事情。
顾云书的脑袋顿时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回去,不想回去。”
“你确定?”
顾云书很坚定,“确定。”
顾云冬微笑,又摸了摸他的脑袋,“那就不回。”
柯表姑放下了手里的针线筐子,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衣服说道,“既然决定了,那就去衙门登记好,顺便看看聂聪在不在,让那小子帮你留意看看哪儿好。”
说完她就回房了,背影看起来有些落寞。
顾云冬知道,这段时间的相处,她很喜欢两个孩子,如今有些舍不得了。
她很快去了衙门,衙门口聚了不少人。
顾云冬找到聂聪,将自己的意思一说。聂聪二话不说就应下了,“你放心,你是在大人那里挂了号的,肯定给你选个好一点的村子。不过你要有心里准备,安置流民的村子总归不会太富裕。”
“我明白,你帮我看看,有没有那种距离镇上县城都不会太远的村子。最重要一点,村里的人都是杂居的,村长好说话的那种。”再遇到顾家族长那样的,她就要头疼吐血了。
咳,要求有些多,尽量寻摸着吧。
没想聂聪还真给她选了个不错的,算是所有流民安置里最好的村落了。
顾云冬跟着他办好了所有的手续,就可以出发走了。
只是离开前,她却还有一件事情要办。
第42章 胡闹
顾云冬要带着杨氏去看看大夫。
以前在顾家时,顾大江就带她去过县城府城,可惜当时银钱都在赵氏的手上,顾大江私下存的有限,看的大夫自然也少。
就这样,赵氏每次见他们出门都要闹一场。
顾云冬前些日子也打听过了,宣和府医馆很多,其中最大的就是城南的惠民医馆,里面有个大夫姓何,曾经治好过两位像她母亲这样的病人。
前段时间何大夫出远门看诊,昨日才回来。
顾云冬只带了杨氏一人过去,何大夫医术高,在医馆的地位自然也不低,因此看诊的价格也贵。
顾云冬两人过去时,前面还有三个病人,等了将近半个时辰才轮到她们。
杨氏有些紧张,抓着顾云冬的手紧紧的,“冬冬”
“娘,咱们先给大夫把把脉,放心吧,没事的,我在这呢。”
何大夫倒是慈眉善目,问了几个问题,这才探出手,微闭着眼睛细细的探脉。
只是时间过去越久,他眉头便拧的越紧,顾云冬渐渐的有了十分不好的预感。
等到何大夫收回手,顾云冬忙问,“我娘怎么样了?”
何大夫没回,只是站起身,走到杨氏的身后去看她的后脑。
杨氏一下子就紧张起来,顾云冬忙安抚的拍了拍她的手。
何大夫细细的看了许久才重新坐了回去,脸色却不怎么好看,他问顾云冬,“之前别的大夫看的时候,是不是给她下过针?”
其实每次去医馆,都是顾大江带着去的,顾云冬没跟着。
但下没下针这事,她还真的知道。
“是下过针,当初在永宁府时有个大夫帮我娘看过,当时扎了几针,说是可以给我娘驱散淤血。只是扎完之后,我娘就昏迷了一天,那大夫也说这是正常现象,多去他那边扎几次,淤血慢慢化开就能恢复了。可后来永宁府乱了,我爹娘就没再去。”
“胡闹!庸医!!”何大夫却气得破口大骂,杨氏被吓得扭头就紧紧的抱住顾云冬,死死的闭上眼睛。
何大夫深深的吸了两口气,语气依旧是硬邦邦的,“人的脑袋最是复杂,在没有把握能治好的情况下,怎么能胡乱下针。还,还驱散淤血,简直是庸医,庸医。”
顾云冬神色变得凝重,“何大夫的意思是,我娘她”
“哎,若是之前,我还有把握能治好,现在她被那庸医这么扎几针,我只有三成把握。一个闹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连性命都保不住。”何大夫摆摆手,“还不如就保持现在这样,至少人是活着的。”
“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何大夫摇摇头,顿了一下,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说道,“有个人或许能治。”
顾云冬眼睛一亮,“谁?”
“宋太医,他是太医院出来的,我之前也得到过他多番教导。可惜他如今云游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有希望就好。
顾云冬立刻道,“那能不能劳烦何大夫,等宋太医回来了,让人去鱼米巷那边送个消息。”
说完,拿出了五两银子递过去。
第43章 准备离开
五两银子,有一两是看诊费,其他算是劳烦何大夫的费用。
鱼米巷就是柯表姑住的地方,柯表姑也赞同她早日将杨氏的病治好。家里有两个还年幼的孩子,顾爹又和他们失散了,就顾云冬一个人撑着,终究不是事儿。
何大夫看了她一眼,却只收了那一两银子。
“你放心,我会帮你把话带到的,这些你拿回去吧,我不会要的。”何大夫说,“不过你也要记住,不要再找那些不靠谱的庸医了,白费银子事小,闹出人命是大。如今这宣和府里面,能治好你娘的,恐怕只有宋太医了。多等等总归不是坏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顾云冬笑容真心许多,“多谢何大夫,我记下了。”
何大夫又叮嘱了她一番要注意的地方,开了点温补的方子就让她去取药了。杨氏身子骨确实不太好,这些年不说吃饱穿暖,就是当年生了孩子后没好好养着落下的妇女病也需要调理才行。
顾云冬带着杨氏重新回到柯表姑家,将情况和柯表姑说了,后者点点头表示知道,“放心,等宋太医那边有消息了,我会找人给你带话的。”
如此,顾云冬在第二天便收拾东西,准备去他们落户的村落了。
走之前烧了一顿大餐,聂聪也过来吃了,他还是第一次吃到顾云冬的手艺,当即后悔不迭,“早知道你烧菜这么好吃,我就早点过来了。”
柯表姑斜睨了他一眼,“吃人家一顿饭,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报答?”
聂聪一愣,“做啥?”
他自认为能帮的都帮了啊,这马上要走了,难道让他亲自送她去?这不太好吧,不说男女授受不亲,他也没那个时间啊,最近事情好多的样子。
柯表姑对这侄子的死脑筋有些无奈了,怪不得他爹要把他弄到府衙去历练历练。
她狠狠的拍了聂聪一下,“人家娘几个小的小,弱的弱,也没个撑腰的,明天就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了,被人欺负了怎么办?难道还让她千里迢迢的跑到府城来求助吗?”
聂聪猛地恍然大悟,吞下嘴里的鸡肉就起了身,“等着,我一会儿就回来。”
顾云冬失笑的看着柯表姑,“其实聂少爷帮了我够多的了,不管去了哪里,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虚伪,刚刚聂聪走之前你怎么不拦着?我知道你是啥人,就别在我面前说这些没意义的场面话了。”
顾云冬哈哈笑了起来,“那就谢谢表姑了。”
“其实你帮聂聪的也不少,上回他带头抓到那盗匪头子,你都不知道他得了多少好处。”
府衙那边不必说,就说聂聪他爹,对他就刮目相看,对他倚重不少。
聂聪很快就回来了,递给她一封信,“你那村子属凤开县,那边我没认识的人,不过咱们府衙的江捕头和那边县衙的李捕头交情不错,回头些许小事需要帮忙的,你找他,这是江捕头的信。”
说完不等顾云冬反应,又神秘兮兮的开口,“再给你个好东西,你可得收好。”
第44章 离开
聂聪拿出一枚铜钱来,那铜钱有个豁口,用是不能用的,这是好东西?
顾云冬拿着铜钱端详了半天,也看不出所以然来,疑惑的视线就落在聂聪的身上。
“行了,别卖关子了。”柯表姑瞪了他一眼。
聂聪这才轻咳了一声说,“我找江捕头写信的时候,大人正巧路过,知道了你的情况后,就叫我过去给了我这枚铜钱。凤开县的县令是咱们大人提上去的,你日后有了麻烦,可以把这枚铜钱给县令,他会帮着你点的。”
“你们大人真是好人,一生平安。”顾云冬都不知道堂堂知府大人居然这么空闲,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