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这个年代-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老大闻言立即看向关老三,见他只低头不语,又瞥了眼连连点头的关老二,哼了一声,他笑道,“那行呀,你认识的贵人多,找你老丈人,找你好哥们凑凑,不就三百块嘛,你告诉他们一年就还给他们。”
关有寿低着头讽刺一笑果然……
“大哥,你这是啥意思?你这是怀疑我以后有工资不还钱?我老丈人家就赚几个工分哪有钱?有钱我早就去借了,还会让我爹为难?”
关有寿伸了伸腰,腿下了炕,“爹,大哥和老四说的都有道理,你们决定好了,我都没意见,先上工了。”
说着他套上鞋子,一把抱起闺女出了东屋。
“爹,有钱真能买到工作?是不是以后就不用下地干活?”
关有寿摸了摸闺女的小脑袋,压低声音,“别听他们瞎扯,花钱是受贿,比投机倒把罪名更严重。”
关平安趁机连忙问出一直想找寻的答案,“那顶职是啥意思?”
“哟,我闺女懂得不少啊,听谁说的。”关有寿好笑的解释道,“顶职一般都是自家长辈要提前退休转给晚辈。”
“那要是人家孩子都有工作呢。”
“那也是个办法,只要跟厂里管事的谈妥,以亲戚名义就可以。你老叔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也得别人不追究,要是有人眼红一举报,轻的话还没什么从哪来回哪去,严重的话也得完。”
关平安懂了。这就跟她之前的朝代买官位相似,只要不闹大都没事,等捅到皇上那边,一个流判都是轻的。
看来什么朝代,本质上还是一样。
“好了,别琢磨这点事。下午爹带你去城里一趟。”
关平安已经听她爹提过一点,她的伤口都好了,躲着点她娘,免得她娘一惊一乍的,回头全家都知情。
于是她眼看身边有人,按下心思,先点了点头。
刘春花贼眉贼眼地凑到他们父女俩身边,压着嗓子,“老三,是不是老四要买工作?咱爹手上真有钱啊?”
关有寿闻言,嘴角抽了抽,抱着女儿率先迈开一大步,边大声回她一句,“不大清楚,你得问大哥。”
见他逃命似的离开,刘春花撇了撇嘴,窜到东屋门帘前,侧着脑袋想听听动静,还没等她站稳。
关大娘掀起门帘,朝她翻了一个白眼,正要张着嘴想骂一句,可想想又闭上,“该上工了。”
刘春花依依不舍地站在又看了看门帘,眼见婆婆转头瞟来,只好跟上。可她心里想知道答案想到心儿发痒,如何能让她止了嘴。
何况她很明白一点,她婆婆特讲究啥家丑不可外扬。在外面问她问题,碍于有人听到见到,自己也不会挨骂挨抽。
这么好的机会,她如何舍得放过?
关大娘秉持了沉默是金,身边的二儿媳妇赵秋月更是不会多话的人,于是关平安就见到她大娘不停地说话,她奶奶越来越沉着脸色,她二大娘吓得快走几步,挽着她娘的胳膊死也不分开。
300块啊?
确实是多的点。
一斤肉才几毛一斤,300块得多少肉?得多少只野鸡?就是不知她爹说的厂子管事的都是谁,有没有办法认识?
田地里,关老二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跟自家三弟说道,“爹说他要去先见见老四朋友,真一旦成了,以后老四工资就他亲自去领。”
关平安一见他鬼头鬼脑地与她爹嘀咕,连忙往他们靠近几步。
“爹不担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应该不会吧。老三,大哥还是不同意,说要等晚上咱们一家人坐下来表态。你也知道大嫂这人……为了爹娘,你就别听他的。老四要是有一份工作,能踏踏实实的上班,也算了咱爹娘一桩心事。”
关有寿笑了笑,弯腰去推犁,“我得算算一天十个工分,啥时能替家里补上这个缺口,二哥,使劲干,将来老四一定会感激你的。”
“都是自家兄弟,啥感激不感激的,他过得好,爹娘开心就好。”
关有寿再次笑了笑,干起活。
他不能去想,想多了没劲,只想甩了犁不干,可该干的还得干,前两天大中已经递话给自己。
马六屯生产队一溜的队干部全是姓马,听说支书有意见,要举行民主选举,还得是推举外姓队干部。
不管是今年还是明年,这个位置,他是真想争一争。不求当小队长,就是记分员都轻松很多。
要是在队里混得好,哪里会比去城里上班差劲。
如今世道这么乱,媳妇孩子都在眼皮底下,周围都是淳朴的老农,没什么地方比屯里更合适。
唯一让他灰心的就是老四,他就不信老四没从他老丈人那得到这个消息,可这家伙一句也没提,真不是东西!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27章 邮电局
走在通往县城的毛毛道上,关平安趴在她爹的背上,再次要求,“爹,放我下来,你歇一歇。”
“乖,听话。就你这么一点小分量,爹能背得动。咱们爷俩快点去县城,也好早点回来。”
“爹,要不前面咱们改道吧,去看姑姑咋样?我想姑姑了。”
关有寿乐得哈哈大笑。
“爹~~”
“好,好,爹不笑话你。闺女呀,别动小心思。要是你爹我想去城里上班早就拜托你姑夫了。”
关平安蹙了蹙眉,“爹,为啥你不去呀?”
“爹去了城里,你就见不爹了,你舍得呀?爹可舍不得。”关有寿打趣完,接着正色的说道。
“没到必要时刻,咱们一家人得先要在屯里扎根。咋地也得等你们兄妹俩人长大,爹也攒够了钱。
外面人心最难测。比起城里人,还是屯里的人实诚,有一说一,有不满也会直言,遇上难事都爱帮一把。”
关平安如何会不懂这一点,要不然她也不会这么喜欢农家日子,可她父亲太过于辛苦,搂紧他的脖子,她再次感到懊恼。
——懊恼自己的无能为力,懊恼自己不能早早撑起一个家。
“闺女,跟爹说实话,这几天有没有觉得哪儿不舒服?有病得趁早说啊,趁着你老叔还没折腾光家里钱,咱们得快点花。”
关平安好笑地将额头蹭了蹭他肩膀,“我好得很。爹,这次我奶给了你多少呀?”
关有寿决定不跟自家小棉花说话,一点也不贴心,咋就哪疼往哪捅呢?能请假,他娘都心疼死被落下的工分,还给钱?
找骂呢。
关平安乐得咯咯地直笑。
父女俩逗得乐子,倒是让去县城的路途显得不是那么遥远。尤其路过半道,好运地遇上其他生产队去往县城的马车。
这年月,正如关有寿所言,老百姓都心善。见一个小伙子背着脑壳扎着绷带的女娃子,老板子先停了车。
如此一来,搭上马车,速度更是快了很多。
县城还是那个县城,除了一条主街依然热闹,医院里还是老样子,被热心的老大爷给捎到附近下了车。
关有寿是一定不敢带闺女上医院见老大夫,要是老头子见了闺女的伤口完好无损,那还了得。
背着闺女转了一圈,快到主街时,他放下后,父女俩大手牵着小手,还真是名副其实的逛街。
天天犁地也是很辛苦的好不好?
“闺女,咱们要不要下饭馆?”
“爹你饿了吗?”
“吃了过来还好。上回爹来饭馆里有红烧肉,就是不知今儿有没有,有的话,咱带点回去。”
关平安闻言偷偷的咽了咽口水。
以前顾家都看不上猪肉,以为下等人才吃,真是够蠢的,那一天的白菜猪肉饺子多香喷喷呀。
当然你得忽视猪会吃屎。
走着走着,她好奇地看着进出的人,还有上面“海阳县邮电局”六个大字,这是什么商铺?
还有人往大门口不远的一个绿色高铁桶里塞东西。可惜那人的身子挡住了手,要不然她就能瞧得见。
关有寿顺着她的目光,笑了笑,抱起她边往里走边往解说,“这是邮电局,那六个大字就是海阳县邮电局。
邮电局是专门给人寄信、寄包裹,还能发电报。比如爹去外地,想你们了咋办呢?就能给你们写信。
你们在家找爹爹咋办呢?也可以写信给爹。遇到急事咋办呢,还能发电报,这个速度快,没两三天就能收到。”
快到门口,关有寿接着轻声说了一句,“等一下别说话,爹让你见识见识。”
他所谓的见识就是装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小伙子,想给在省城好久不见的大姨去一封信。
一位刚刚归来的邮递员闻言,立即停下扶着的自行车,踩下脚蹬,领着他们父女俩人进了里面。
邮局不大,只有两间屋子,空空荡荡的,木头的柜台很高,只有两个女性工作人员坐在里面。
一位正在招待寄包裹的大婶,还有一位两条长辫子的女工作人员此刻坐在里面埋头织毛衣。
外面靠墙地方还有木质的大桌子,旁边并没有椅子。上面还摆着一瓶白色浆糊,此刻正有人站在那写信。
领他们父女进来的年轻邮递员同志,他先与木柜台里面的同志打了声招呼,随即看向关有寿,“有地址吗?”
关有寿点了点头。
“同志,寄一封信要几天到呀?我娘让我来打听,要是时间太长的话,我得去车站碰碰运气,看是不是能找人稍个信。”
年轻的邮递员同志目含怜悯地看了看关平安脖子上的绷带唉……又是一位没钱看病的老乡找亲戚求助。
这位一想起要是对方不借钱,这小丫头可不得跟自己那可怜的姐姐一样夭折,心一软,压低声音。
“还有一种更快,就是发电报。今儿发明儿就到,电报一到,对方单位里的人一般都知道。”
说着,人家还朝关有寿眨了眨眼,“就是贵了点,一个字要三分五,加上对方地址姓名,咋的也得快赶上块把钱。”
明白对方心意,关有寿憨厚的摸了摸后脑勺,连连道谢。
“谢啥,我也是农村上来,谁家日子过的好好的,会抹下脸找亲戚。你自个琢磨,要是不着急就写信。
省城离得近,最慢也就一周能收到。寄信也实惠就4分钱,不像找人稍信和发电报,遇上啥事都能说个明白。”
等对方话一停,关平安连忙问道,“叔,刚才有位叔叔拿走了好大张好大张的一张纸,上面有画画,我能买吗?”
刚关平安就发现那位年轻人说的是报纸,递给他的那位长辫子女同志还夸了对方关心国家大事。
她也是好同志呀,她也想关心国家大事呀……
“那个呀,得有介绍信。小丫头,让爹给你买小人书,花花绿绿的,那个好看,适合你这么小。”
想了解当前局势怎么这么难!
她羞涩地摇了摇头,笑道,“太贵了,要好几毛,能买好多糖的。”这样的语气应该符合6岁幼童对吧?
“让你爹带你去废品收购站,那里都是论斤称,价格不贵。我家孩子就经常过去,偶尔能碰上好几本。”
关有寿拍了拍怀里的闺女,朝对方感激一笑,“我这就带孩子去那边,同志,太感谢你了。”
“不客气,不客气,为人/民/服/务么。”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28章 再临供销社
离开邮电局,关有寿还真有心想带闺女去废品收购站,除了买小人书,他也想找找有没有一年级的课本,顺便买点旧报纸。
以前三少爷可不就是五岁开蒙,他跟在身边就听那位老先生提过有些书香门第的子弟在三岁就启蒙。
废品收购站离主街有些远,他先征求闺女意见,“你是想先去找小人书,还是先在这边逛了再去?”
“爹你说呢?”
“我呀,还是先在这边逛个够,等到了点,咱们去对面饭馆吃了再去废品站,刚好在那边等老大爷的马车回去。”
“爹真厉害,我听爹爹的。”
关有寿乐得呵呵直笑,摸着自家姑娘的小脑袋,决定来一趟咋地也要给孩子买点小零食,把她的红荷包给塞满。
与那日不同,县供销社顾客不是很多,三三两两站在买布匹的柜台前面,在那挑选一些东西。
一来此时正是下午,二来没有那天似的有不要票的瑕疵品待售,三呢,还是那句话,城里人过日子也手上紧巴巴。
关有寿抱着女儿顺着柜台转了半圈,看过各种商品,然后走到副食区,这时候的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都分了百货和副食品两块区域。
“同志,我要买东西。”
一位年长一点的售货员放下手上的活,坐在凳子上一动也不动的抬了抬头,“买啥?带了票吧?”
不怪她如此说,看样子这一位年轻人是乡下的,身子的深蓝色褂子打了好几个补丁不说,还洗得发白,可别让她白忙乎一场。
“有票!不要散糖,”关有寿指了指柜台里的水果糖,“给我来半斤,我要这种,奶糖也给我拿30颗。麻花称一斤。”
售货员同志惊讶的看了看他,倒是没再多言,立即站起身拿了三张包装用的草纸铺在柜台上,伸手就从柜台里面抓了几把,抓完一样包起来,又用纸绳扎好。
包好三包后,依次放在称上一称——怪了,刚刚好。
比起关平安,关有寿则见怪不怪。
这年头别说县供销社,就是他们屯里代售点的马寡妇抓起东西也是每次不多不少,重量误差没多少,何况一斤有几颗糖,一斤几根麻花,对于她们经常上手的售货员来说,大致上都有数。
售货员拿着个算盘扒拉几下,瞧得父女俩人嘴角直抽,就这么一清二楚的东西,至于吗?
这还不算完,拨好算盘,还得等对方开完票,用铁夹夹好,再从头顶上的铁丝上“唆”的一声传到收银柜台。
接着,他们父女俩人还得跑去那边先付完票、付完钱,才能倒回来取这三包,真不容易啊。
越是大地方越是规矩多,忒麻烦。这要是在公社和屯里的供销点只要给票给钱,拿了就走。
但也是有利的地方,像奶糖,小的代售点不一定有,村里人就是有宠着孩子的主,也得顾忌点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