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这个年代-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平安是干得不亦说乎,偶尔挑一个放嘴里磕着,更是让她的歌声拐了十八弯,拉也拉不回调儿。
折腾完榛子接着松塔,中途还能换着新花样开始种田,然后呢,一双小手不停地缝棉衣棉裤。
关有寿接连两天进来出去,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儿——他儿子比闺女更着急,话里话外不外乎要罚几天?
第四天,连他媳妇都直接叛变。
关有寿看着一会儿摇晃着自己胳膊,一会儿抱着自己大腿不放,一会儿搂住自己脖子不放的闺女,顿时乐得哈哈大笑。
“爹爹~”
“走!”
某小人儿终于重返森林,兄妹俩人开始呼朋唤友地四处撒欢儿似地收集山货和野果子……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368章 交粮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时间一天天过去,生产队的钟敲响了,也到了队里上交任务粮的这一天。
生产队里早已经统计好粮食,更是把上交的公粮称好装袋,一得到通知,马队长格外开心。
不光是交了他才好进行下一步分粮工作,更关键的一点是,越早越不担心再来场秋雨,也无须连夜排队。
这时候交任务粮,通常都是天不亮就要出发,在粮库门口排队等候,假如一天排不到门口,就得一直在那排着。
每年秋天都会出现送粮的大队伍,能排出二里地,场面相当壮观,偶尔也会出现趁火打劫的人。尤其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常有丢粮食的,因而送粮队大都是大老爷们,倒班看车看粮。
天还未擦亮,队员们已经聚集到仓库这边,开始一辆俩的装车……牛车装满了,接着装板车,每一辆都装得满满的。这其中大部分板车是来自各家各户,否则剩下的公粮就得人力挑。
马六屯距离公社粮管所还算不远,可因为都是土路,地面上坑洼不平且都是超重车,所以不光牛吃力,就是徒手拉板车的也十分不易,板车左右不停地摇摆,木架子更是咯吱咯吱地响个不停。
牛车之后的每辆板车都是两个人,一人推一人扯缰绳,幸好通往公社的这条道没有高桥,否则凭两人力量压根不济事。
今年,关平安终于跟上她爹和马振中俩人的步伐,有幸亲眼目睹见识到交公粮一路上的盛况。
路上没人会说先歇会,因为交公粮的实在太多,也许就迟了那么一刻,等你们到了都不知要排队排到猴年马月。
路上的人和车确实很多,好几个村子前后交叉的毛道上几乎都是一溜的板车,极少见到有马车拉粮,更别说广播上所谓的手扶拖拉机。
马振中在板车前面拉缰绳,关有寿则在后推,加上一个关平安屁颠地跟着凑热闹,倒是不会显得多累。
但也难熬。
好不容易大队人马移到粮管所附近,奈何板车实在太多,堵了!幸好先与牛车领头出发的马大队长已经打听出结果。
他们来得算是很早,但前面还有三个生产队,于是他们的板车队伍只能先拐着弯儿的排着。
大家这会儿也总算能休息,支好板车,想抽烟解乏的前后吱一声,先跑去一旁抽几口解乏。
关平安赶紧先解下水壶递给她爹,“爹,你和我大爷喝水。”
“你先喝。脚痛不痛?”
关平安喝了一小口,立即后递给他,乐呵呵地连连摇头,“我每天都有跑步,这点路算不了啥。”
关有寿用脖子上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失笑地摇摇头,就着瓶口喝了一大口,又递给马振中。
马振中也带了水葫芦,他们爷俩说话间先朝他摇了摇,看着前面长长的车队,“也不知要啥事轮到咱们。”
这个答应还真没人能明确回复。
关平安有心想跑前面去打听情况,但又怕她爹担心,想想还是乖巧地陪在他身边静静地等着。
等待时间也不无聊,没一会儿,他们后面也排了一长条拐弯着板车的长龙,很快这一喊一声那叫一句。
场子热闹起来了。
要论起八卦,男人也不输于女人,甚至比起论人是非,他们的话题更是天南地北的乱扯乱吹。
更有她爹几个好友也有幸汇集于此,你来我往的调侃,相互逗个乐子啥的,听得关平安更是乐弯了双眼。
快午饭时间,终于板车又推进了一步,很快要轮到他们。
关平安望了眼沿着车队走过来的几位年轻人,扯了扯她爹,示意他快瞅瞅这些人是要干啥的?
关有寿瞟了眼,悄声说了一句,“验粮食等级的。”
懂。
所谓检验粮食等级的权力可大了,他们这些人虽说是普通职工,但在验粮单上,他们写几级就是几级。
关平安转了转眼珠子。虽然公粮价格尽管已经很低,但也分三六九等,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可差着价呢。
关平安走到马振中边上扯了扯他衣服,“我马爷爷有没有认识的人?”
一旁的关有寿挑了挑眉。
他就知道她闺女随他,脑子好用的很,一点就通。可惜了,早几年他和马振中俩人还有熟人,六二年那家伙调走了。
马振中哈腰轻声说道,“带了烟。”
他一说完,只见小丫头道了一声明白,人已经蹿到一旁,往前面跑去,于是朝身旁哥们不解地问道,“咋了?”
关有寿失笑地斜了他一眼,望着闺女跑到前头……答案嘛,来了~
“长远哥哥~”关平安一蹦一跳地跳到前面生产队那条板车队伍之间,歪着小脑袋,“长远哥哥?”
作为李长乐焦不离孟的小伙伴,章长远早已认识关平安兄妹俩人,闻言一扭头顿时笑道,“你咋跑这玩了?”
关平安跑到他身边,朝他几位同事先笑了笑,“我可不是来玩的,长远哥哥,我也是一名小社员呀。”
弦歌知雅意。
怎么说也是跟李长乐从小混到大不说,章长远更是工作了两年,很明白每当到了大门口就要验粮的时候,为何那些乡亲们都陪着笑脸给他们年轻人说好话,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的味道,无非是怕在验级的时候吃了大亏。
其实十里八乡都是认识的,除了偶尔有同事心情不好,没人会故意刁难,可这些话估计说了连这小丫头都不信。
他失笑地扯了扯关平安脑袋上的朝天辫,“别乱跑啊,哥哥这里忙好给你买冰棒。这是我婶的小侄女。”
章长远这是向同事们暗示,只要没问题各位手下留点情,别给退回去了,否则我没法跟我婶子交代。
“好,我不跑,后面就轮到了。”
章长远点了点头,拉过她到身侧,拿着一根空心大锥子往粮食口袋里用力一戳,拔出来时锥子中空部位便多了满满一管粮食。
这时,就能看到他观察一下,熟练的往嘴里磕得吱吱响,开始定出一等粮、二等粮、三等粮。
“二等!”
这要是不过关,他来一句,不行,回去晒下再拿来吧。那交粮的生产队该要哭了,不行就是不行。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369章 分粮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后面的粮站就是一个三面房子围成的院子,一边是院门。
院子内靠近屋檐下有个长条桌子,坐着几个人,有女有男,旁边放着一台地秤,磅秤上放着一摞大小不一的开了口子的铁饼子。
他这边喊了声二等开票,排队的人就拉上板车到地秤前面,把一袋袋地粮食垒到地秤上。
然后长条桌子那里就有人走到地秤旁,往吊杆上加铁饼子,一只手拨着横着的刻度尺,随后就报个数字给坐在桌子前的同事,再对交粮的农民大手一挥“搬进去!”
这种带有高傲和藐视又不屑的神情,让关平安有些片刻的恍惚,她想起屯里那些老人时常告诫晚辈的两字。
——感恩。
望着大爷们带着卑微的笑容,一声不吭地扛着麻袋走进后面的大仓库,望着那些已经堆了好多稻谷和麦子。
她突然心里憋得慌。
所幸随着章长远几人的速度加快,很快的,关平安望到了她爹,见他朝自己微微摇头,她会意地笑笑。
——她才不会犯蠢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替他们介绍呢,没瞧马大队长就一个劲儿的使眼色。
“一级!”
“一级!”
“一级!”
随着几位验粮员撕下一张张单子,在上面写上他们各自的编号、签上名后压在板车麻袋上。
不知是托了关平安福,还是被粮食磕得吱吱响的声音所征服,反正一路下来都是一级,喜得马大队长直搓手。
一麻袋一麻袋的苞米粒、小麦和稻谷等粮食过了地秤,还要把一袋袋的粮食给扛到大仓库内。
这是早交和晚交的区别是来了。
大仓库(粮仓)的入口在两头,刚开始无须上多高的台阶,搬上去之后打开袋口往下倒,完了把袋收好就行。
可要是征购粮越来越多的话,就要每个人扛着上百斤的麻袋上五六米高的木板台阶倒粮食。
几趟下来,累得发抖的腿站在颤颤巍巍的木板上面,全身上下衣服就没有干的地方,脸上也早糊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不过今天颇为顺利,不光没有被退回去,还全评了一个一等,马大队长接过工作人员开好的收据,是谢了又谢。
至于粮款。
首先扣除农业税,其余再按数计价,作为农民的“卖粮”收入,这部分款项会在11月中旬结算清楚,然后直接划拨到农村信用社,再由生产队领取纳入到集体收入到了年终再分红。
告别章长远,整个送粮队谁也没在公社内耽误一分钟,拉上装了一袋预备粮和空麻袋的板车速度回屯。
实在饿的话,啃几口随身携带的干粮;喝了喝几口水,全都兴高采烈地说着一件大喜事——分粮。
人逢喜事精神爽,马大队长没瞒着这些送粮队的强兵强将,坦言队里老会计已经核算好了。
后半响就开仓分粮!
忙了这么久,等的就是这一天。
分粮,永远是人们最高兴的时候,尤其他们队里今年大丰收,哪怕是工分少的人家,分到粮食也比往年多。
还是打麦场。
整个屯子全轰动了。
大人小孩们都齐聚在此,个个叽叽喳喳地算着今年是个好年景,自家都能分到多少细粮粗粮。
叶秀荷、叶小凤,还有几人关系亲近的小姐妹们俩人结伴在那排着对。
大树下,关平安兄妹俩人蹲在那里看着自家的麻袋口袋面袋,还有箩筐扁担,听着关有寿他们围着那边唠嗑。
吃饭之前,兄妹俩人已经听他们老子来句顺口溜够不够三百六。意思是说人均每年只能分到360斤粮食,封顶了。
当然也不可能人人都分到360,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可分。比如他们兄妹俩人也想360斤?想得美。
他们家的大头在年底分红——工分挣得多,超过三百六,剩下的工分到了年底直接分红给钱给票。
其实360还是毛重,这点粮对干活的从事体力劳动的社员来说显然不够吃,只能补充些瓜果野菜填饱肚子。
可这会儿谁去惦记这些事,唧唧喳喳地可激动可高兴了,比养殖场的鸭群还要喧闹十分……
好不容易的,前面的马大队长终于拿起一个大喇叭开始。
——惯例,他老人家先说了一番开头台词,感谢了一大堆好陌生的人,但咱总得跟得上形势不是?!
可底下的虾兵蟹将们太不会配合,那些老娘们居然又开始你一言我一句,要不就是这孩子哭,那孩子叫的。
总算等马大队长他老人家喊得撕心裂肺,也公布一点经过统计好的粮食总量,规定每人都是五份粗粮搭配一份细粮。
要说他们队里分的粮食种类还真不少,毕竟他们生产队的田地从半山腰沙地到旱地,再到水田都有。
不过因为其中稻谷和小麦刚上交了大部分,因而剩下的主要以苞米、高粱、地瓜和土豆为主。
依着工分来核算,今年是四个工分换一斤细粮或者五斤粗粮,也就是一斤细粮能换五斤粗粮。
这一下,下面又开始有人接头交耳商量,这些他是不管的。偷偷卖粮食,那叫投机倒把,但以粮易粮却是完全被允许。
但不对呀。
关平安摸了摸小下巴,好像各个都想以细粮换粗粮。难道她得赶紧先跑小葫芦里种地瓜?能赶趟吗?
不对!
她又不缺细粮,何须多此一举。
小天佑低头盘算一下,附在她耳边嘀咕,“你说细粮换粗粮难,可粗粮换细粮不是容易得很吗?”
关平安也趴在他耳边,“咱不跟人换,想吃啥有啥。”
“嘘,我再算一笔账,你说咱们家今年没种地瓜是不是亏了?要不然这会儿跟他们换细粮该多好。”
“不能这么算,细粮值钱。”关平安说完,扯了扯他,“回家再说。快看,好多人挤到前面去了。”
确实如此。
各家各户都不是头一回分粮食,可谁家都是屁颠屁颠的上前核对,就算明知肯定有自家的,也生怕慢人一步。
她爹她娘倒是镇定自若,也是,她家绝对不会是倒挂户。
那么多工分,一家四口人按照队里每人的标准口粮,用壮劳力、妇女、老人和孩子四个档次很好结算。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370章 快瞅瞅……快听听……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整个生产大队有几户人家有几口人,马老会计门清着呢,手里拿着统计好的表册,随着大队长说开始,他站了起来。
还是往年规矩,按户按人口分。他先喊了户主姓名,接着报这一户人家的总工分,喊应该分的粮食数。
喊一户,就出来一名户主上前盖上手印。途中对工分有疑问的话,就当场对记工分的小本。
马会计登记之后,对方就携家带口地拿上面袋、麻袋以及箩筐担子去另一侧三位小队长那里领粮。
先分的是杂粮,如高粱、糜子、地瓜、土豆等等,接着分谷子和麦子,最后分苞米找齐定量。
各家各户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