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这个年代-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爹可足足啊了一个小时,她听了一耳朵的啊。啊?啊?啊得她一脑袋的回音,不撤下两口大铁锅都不行。
既然大缸不能装汤,那她就腌菜。刚好将库存的那些大白菜啊萝卜呀,还有什么七七八八的全给整上。
剩下的小缸小罐啥小坛子的留几个给她爹酿酒玩儿,她再将那些土柿子洋柿子这种如今不准种的坏苗苗果子全给熬成酱。
虽然如今她家的生活是越发富足,但在大鱼大肉的相间,一碟小咸菜,却是永远也吃不厌的美味。
她爹爹要是还嫌数量过多“啊?啊?啊?”的话,她就让他瞅瞅就大白菜,她闺女都不带重复的,能掩藏不同花样儿。
辣的,酸的,带梨味儿的,带橘子味儿的……反正一缸来一味儿。吃不完?不中意?能出去换成票啊~
但是在腌酸菜之前有一道工序省不了。
那就是在焯水之前还需要将大白菜晾晒一番,好去掉水分。直至白菜变软,这才从根部划开两刀,就可以让白菜里外都能焯到。
随着关平安一个闪身出去……在竹屋的后院的空地上,竹屋前面的草坪上,一转眼间就多了两大堆的白菜山。
很快的,从竹屋后院的白菜山开始,这些水灵灵的大白菜就如同长了翅膀四的从上飞向空地。
等到了最后草坪上的白菜山也渐渐矮了下来,随之绿油油的草地上铺满一颗颗水灵灵的大白菜。
在竹屋的前院,就是在灶房与那些一排排水缸之间的空地上方,又突然凭空而出的出现那块红地毯。
而这块红地毯看似轻飘飘的从前院的半空而落,其实绝对让人忽视不了它的上面还垒着一座黄瓜山。
红底的托,绿色的山,而这么一座山就是没有上千斤的重量,怎么瞧着总也有五六百斤吧?
这一飘二飘的,飘呀飘的,好悬没砸在那堆缸上。
可这会儿要是关有寿在此,他就知道他闺女干着干着又皮了。
虽说他至今还没研究出这块非常有可能是小锦囊化身的红地毯究竟还有什么其他奇妙之处?
但基本的操作早已门清,唯一就是心里总觉得不是如此简单。
<;script>;app2;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781章 一定要先去挖坑
<;script>;app2;
随着红地毯落在空地上,这时灶房前面也同时出现一道刚刚消失的小身影。这道小身影一转身?
——赫然就是笑靥如花的关平安是也。
与她这表情不相称的则是她正一手拖着一块长菜板,一手握着把菜刀,雄赳赳气昂昂地冲向黄瓜山。
时至今日,可见除了部分至今还解不开的谜底,对于小葫芦和红地毯的妙用,关平安已经能信手拈来。
如这座黄瓜山,要是没有红地毯的收纳妙用,高高垒起的黄瓜早已纷纷滚下,哪还这么牢牢地待着?
很快的,小葫芦内。
关平安放下两手的东西,她又是一个闪身不见了。
同样的,原本又一次空无一人的地方,又是一转眼间突然出现两大筐水果,还有一张小木扎。
瞧这架势,关平安这是不仅想摆弄出百味儿的腌白菜,就是水黄瓜旱黄瓜,她也想独出心裁。
其实吧,通常来说水黄瓜是用来炒着吃、做汤或者凉拌,这在当下的大众眼中几乎是公认的。
有想腌成黄瓜条,也绝大多数人家是采用旱黄瓜。如今就几乎乡下家家户户的小园子里都种旱黄瓜。
到了夏天成熟时蘸酱生吃,入秋后用来腌咸菜。
而关平安知道不?
她肯定是知道的,她娘可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但是有了小葫芦就是能任性,啥啥的存库都是老多老多的~
就不说此刻晾晒的大白菜究竟还有多少量存在竹屋地下室那个仓库,就是她正切吧切吧的黄瓜,存货也多得她连着快大半年不敢再种。
用她老子关有寿的话来说。
——闺女啊,别再种了。就是咱家四口人尽是天天吃顿顿吃这玩意儿,咋地也得吃个三五年。
可想而知有多少。
这也是关平安想消耗一部分瓜菜果蔬的原因之一,过了秋收她可是要闯荡江湖的小飞侠,不多腾空些地方咋整?
到现在她还有些后悔自己当初预算种地瓜时出现失误。原以为养了十头猪还会接着养个几头。
结果呢,地瓜种多了。
当然,关平安绝对不承认全是她的错。
能怪她吗?
她就是那么随口一打听,原来红薯的品种可多着呢。有红芯的、白芯的、黄芯的,还有紫芯的。
于是吧,她老表叔给的、她姑父的,还有穆休让他大伯寄的,她是真的试试,一试就试多了。
还有个原因,她爹就分析过她在小葫芦里种的地瓜,亩产量还真能达到两万斤。为啥这么说?
地瓜个大得要她搂呀~
想要地瓜蛋子的话,还得那一头插好地瓜秧,这一头就开始刨,就你这样的放着不动让它长。
它可不得使劲长?
啧啧啧……西瓜地都能时常结出个四五十斤的大西瓜,那埋在地下的地瓜真没啥好奇怪的。
不信的话,你就让萝卜待在黑土下。先别急着拔,过一个月拔一根,瞅瞅它们的涨势到底如何?
这一番话下来,吓得她一天跑十二趟小葫芦,隔一个时辰就瞅瞅药园子里的野山参会不会成精。
人家毕竟是长在地下是不?
糟心得嘞~
现在还不知放着不动就让白萝卜长,过了大年三十儿会有多粗多长,可地瓜却是需要解决了。
她爹不喜欢吃地瓜,就是她哥吧,也是说吃怕了,偶尔为之还行,或者掺着高粱大米啥的也行。
都是她那位祖母惹的祸~
她还记得在老院里,她奶奶是咋分地瓜呢。
据说到现在大房那边的主食和猪食还是大部分都是地瓜,一年无间断,吃到地瓜烂了还得吃。
你说这是图啥?
四个儿子,就是她爹到了今年年底真不给孝敬粮……不,她爹是一定会给的。上次腹泻事件,她家就出了只老母鸡。
也就是说四个儿子里除了老大以外,仨儿子一年的孝敬粮,加上她老姑关欢喜在内的四房一到逢年过节的礼。
啧啧啧……就是俩老人不上工,这么老些东西也够他们吃用的,更别说分家时留下的私房钱。
这下子好了吧?
舍不得吃舍不得花的,还老想尽法子榨干她爹,结果连老底儿都被自己的宝贝大孙子给撬了吧?
该!
还得吃地瓜!
“滴滴滴……”
关平安一边切着手上的黄瓜,一边胡思乱想着。突然闹钟的声音响起,惊得她立马停下手来。
挖坑!
一定要先去挖坑!
身上全是一股子的黄瓜味儿,关平安顾不上再切黄土条。
将菜板上已经堆了不少的黄土条也一起倒入一旁的菜筐内沥水,她撒开脚丫子就冲向湖的方向。
马六屯依山而建,周边都是大山。三面环山,唯一就是屯子的西头有条直接通到外界去的土道。
而马六屯就坐落在这群山中的一片平原之地上,关家小院就在北山与云山的交界线往北移之处。
要不是后院足够宽阔,隔了一堵土墙后面还有一条小通道的话,这一座院子就接近于靠山而建。
而也是因近北山,当初原主人选择的这块宅基地的地势就比前面两百米外的一排院子略高不少。
站在关家的大门口,个高的侧过身可见由高处向前院马振兴家的那一排排院子缓缓地降低形成一个坡度。
虽说这高度还不到什么高处不胜寒的地步,但山风一卷而过时,就明显比卷过其他人家院子更为强势很多。
夏天有多凉快,冬天就能有多冷。
不然关有寿岂能要建什么门斗?
他就是担心山风过于狂躁,耍性子时一个不好就将烟囱里的火星刮起,落在门帘上造成失火。
出了小葫芦的关平安从自己卧室的窗口翻出,蹑手蹑脚地趴在东屋窗户下听了片刻动静,又从溜到后院。
或许是她此刻心情又是紧张又是激动,也或许是人刚从室内出来,还没来得及体会到秋夜的冷。
这不,她刚一从后门翻出,一没了遮挡物挡住,一阵秋风呼啸着朝她迎面而来,让关平安下意识地打了个激灵。
之前就听她爹说这两天深夜里的气温都在十至十二,与白天的烈阳高照不同,要注意防寒。
为此,她还特意让小黑给她爹送棉袄,倒是此刻自己一个大意给忘了居然还穿一身单衣单裤。
十摄氏度的气温虽然还算不上严寒,但也绝对不暖和。
可让她再倒回去?
<;script>;app2;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782章 鞋子真干净
<;script>;app2;
想到这里,借着黯淡的月光摸黑前进的关平安只好先就近找一处隐蔽地方,赶紧套件棉衣。
她倒不是有多担心自己能冻着,而是怕半道上被她老子给逮住,再说挖了坑,她还得去瞅一瞅。瞅她爹有没有辜负她这闺女的一片孝心将自个棉衣让给他人,还得瞅她爹到底有没有眯两眼。
套上棉袄,想想她干脆又换了条厚点的裤子。鞋子吗?只能先干完活再换双,不然她爹可眼尖着呢。
关平安这次没有猜测失误。
关有寿一个转身见到自家闺女独自一人而来时,他的目光就先瞟了瞟闺女的额头和双小脚丫。
凌晨三点了,也到了夜间巡逻结束。
他家平安不过来拉他回家才怪~
“脑门有汗。”
言外之意,可懂?
——不懂~
“爹爹你冷不?”
“鞋子真干净。”
言外之意,可懂?
——不懂!
“是呢,你闺女我都不敢走小路,就怕打湿鞋子呢。”
“呵~”
“要是连你都不相信你闺女,你闺女真的好伤心。”耳熟不?几个小时前你就是这么跟你闺女我说滴~
“哈~”关有寿斜了闺女一眼,弯下腰拍了拍手。
“不要~”关平安牵起她爹的手,连连摇头,“爹爹一宿都没睡。等等哈,等你闺女再大点,我背你。”
关有寿瞥了眼被闺女摇晃的胳膊,失笑摇头。他的闺女咋就这么机灵?还故意试探他胳膊酸不酸。
“咋不先睡?”
“我有睡了老长时间。”关平安眼珠子一转,麻溜儿地朝不远处至今还没休息的赵老爷子挥着小手,“太爷爷,要不要我给捶捶背呀?”
“哎哟别说,还真累。快过来。”
“爹爹~你等等哈,我去陪我太爷爷。”
见自家闺女一边跑着,一边甜甜地喊着叔叔大爷,关有寿会心一笑。随即他朝对面赵传元他们几人走去。
“太爷爷,你瞅瞅,你背都硬邦邦的,到点了得躺下来歇会了知道不?你想我太奶奶该得多担心呀。”
“谁说的,我身子骨好着呢。”赵老爷子乐得连眼里都带着满满的笑意,“再往左移一点点,对,多捶两下。”
“好嘞~”关平安站在他的身后,握着小拳头轻轻的捶着他的后背,嘴里不紧不慢地说着,“那是当然,我太爷爷还正壮年呢。”
“咋说?”
“因为您老能活个两百岁呀,笨算算我太爷爷现在可不是小年轻啊。可太爷爷呀,咱为了能再活一百岁,该歇还得歇对不?”
“也就是说为了活得更久,我得上炕多睡会儿?”
“可不是这个意思?咱活得老长老长的,等我铁蛋哥娶了媳妇生了娃,娃再生,这是几代同堂?光想想是不是很乐呵?”
“鬼丫头~”
“所以呀,您老得身子骨养得棒棒的。可咋养得棒棒的呢?那当然是吃的好睡得好是不?你瞅瞅你睡都睡不好。”
“那是猪。”
“……”关平安好想一拳捶过去,咋就故意反着来呢。“您老可别瞧不上猪。骂人都骂猪脑袋猪脑袋的,可猪哪儿笨了呀?”
“被卖了钱还帮人数钱不笨?”
“这是猪仁义。”
“傻吃傻喝等着被宰还不笨?”
“那是猪拳头太弱。”
“歪理。”
“没瞅咱们屯里好几回有猪逃跑呢。”
“哼~不跟你个小丫头瞎掰扯。”赵老爷子往自己肩膀一拍,“还捶捶?挠痒痒还差不多。到点了。回家!都给我各回各家!”
关平安乐得咯咯直笑。扯了这么久,就等您老这一句话呢~“太爷爷,那今儿个咱们几点见啊?”
“见啥见啥,过了八点接着上工。”
“好嘞~”
“去去去~”
谁说老人不用哄?赵老爷子一脸嫌弃地斜倪着小丫头,眼里却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满满笑意。
而如何哄得老人合心意又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技术活,反正赵传元就没见还有哪个小丫头能让他爷时不时地挂在嘴边。
屯子里不少人都说就没见过关老三两口子这么宠孩子的,可真正有接触过双黄蛋的谁会不明白。
今晚又有不少人赞关三哥好福气,瞅把他给乐呵的。可也不枉他得意,就连奶奶又何曾不是让铁蛋跟这俩孩子多相处。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谁不想自己的儿女贴心又懂事?跟好孩子接近多多少少能熏陶到几分,就如媳妇说的潜移默化很关键。
关三哥之前有多愚孝看似亏了,其实是赚了。无形中,他这位当父亲的给他的俩孩子立了榜样。
而这一醒悟,连带着他俩孩子也跟着受益。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何曾不是经历过后才长大。
就如他家铁蛋和马三顺家的五丫,根本没法比。
结伴同行的路上又扯了几句。这一耽误,关有寿爷俩带着黑子和小黑到家时,叶秀荷和关天佑母子俩人已起来。
迎接关有寿的是热腾腾的饭菜,还有妻儿的笑容,累吗?他真没觉得累,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儿。
“孩子爹,老人说今天又是个大晴天。等一下我去上工,你再要是走了,咱闺女又得不睡。”
媳妇是啥意思?心里有何算计?关有寿朝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