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这个年代-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瞅把你能的!
咋不上天?
齐景年闷笑出声,“我拨算盘珠子就无论如何都快不过你。”
也对!
露出笑容的关天佑突然一滞,迅速出手。
——好啊,居然敢明夸暗讽~
<;script>;app2;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822章 跟那位叶同志处得咋样
<;script>;app2;
室内就是温暖如春,在夜深里总能感到一种冷。那厢东屋,添了柴的叶秀荷麻溜儿地进了被窝里。
然后,她捅了捅自家男人。
要不是孩子刚刚提起那啥马十一,忙着又卖猪又切地瓜的她还真没发现屯子里今天进了户人家。
“人家真住进祠堂啊?”
“这还有假?”
“不是,那不是他们老马家的祠堂么,女人入住真没啥?”一屋子的娘们谁没来个月事啥的,多晦气~
关有寿心领神会地笑了。
这都啥年代了,谁还会提这一点?再说了,这年头连炷香都没地儿买,如今更是连过年都不兴磕头了。谁还顾得上那处连祖宗牌位都没影儿的老祠堂?没瞅就连马族长都不敢吱一声。
“这人啊,总是要先顾活着的。他们来的人又多,时节也不对,不然先简单搭个窝或上谁家借住也行。”
“真要挪挪还是能有借住地儿的。族长家的屋子就够大,他家分出去的几个儿子不是也都住的宽敞?”
“关键是人家还放不下架子。”说完,关有寿先停下侧耳听了会儿一墙之隔的动静,琢磨着他闺女应该又溜进小葫芦。他嗤笑一声,“那一家子进村的架子摆得就跟啥衣锦过乡没两样儿。”
“啧~”
“马先源,也就是马十一。我还没见着人之前光听大中说他这一脉的人都很精明,没想到都精明过了头。”
“咋说?”
“大队长那人念旧,得知堂兄弟今天要回乡,他这边忙着招待食品站的同志,那边一听到马车进屯的动静就去接。”
然后呢?
关有寿脸上露出三分苦笑七分自嘲的表情。谁能想到就这一破会计的职位都能让人瞅不顺眼?
当时呼啦啦地挤进一屋子男女老少。
面对大队长的介绍,马先源朝他们几人包括食品站的同志们抬着下巴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挨着他身边的老儿子就当场来句安排好我们入住的院子没有?马振中都还没来得及说话,接着马上就来句队干部怎么都是外姓人?
奇葩的是,那一家子里居然还有人赞同点头。
当时大队长的这个脸色哟~那叫一个难看的。就连原本沉下脸想出口教训对方几句的赵支书都不忍心吱一声。
“那你呢,没说啥吧?”
“你男人涵养一贯以来都很好。他还问我是哪一年逃荒来的,我没搭理他。四六不着的玩意儿。”
“后来呢?”
后来?
当一天和尚就要敲一天钟,尽本职呗。一个小私业主的崽子,还真以为住城里就成了人上人?
叶秀荷怒了!“谁给他的脸,你咋不一巴掌抽过去?他凭啥就问你一个人啊?欺负你没人呢!”
“好了,咱不跟无关紧要的人较真。他就这么一问,我还真能动手?他不是文化人么,我自然比他更有文化。”
说着,关有寿不放心地侧头瞥了眼一侧墙面,“放心好了,哪一次我真有吃过亏?园子今晚就有意来咱们家。”
“……”你吃过的亏不要太多哟~叶秀荷想了想赵传元,若有所思地笑了笑,“那我明儿个不去串门?”
“去吧。真要跟人斤斤计较,这日子没法过。再说了,他们以为赵家不好欺负,我关有寿就是软柿子?”
“你想整他?”
“瞎咧咧啥呀。”关有寿果断否认,当然也是他的真心话。“你瞅好了,你明儿个过去别被吓着就行。”
“啥意思?我都上门走了礼数,他们居然还赶我走?”
“你还真虎!”关有寿又好气又好笑地捏了捏她的脸,“估计这会儿那一家子人都只想跟我套近乎。”
“义叔?”
“……”关有寿顿了顿,“有很多原因,所以犯不着跟这样的人生气。今晚你跟那位叶同志处得咋样?”
“都是小凤姐跟人家在唠嗑。人很和气,没城里人那样看不起人,她家的孩子也很有规矩。”
“没提你们的名儿就差一个字?”
“有啊,小凤姐一说,叶同志就让我往后别跟她客气。也不要喊啥同志,喊她秀英姐就行。”
“还有啊,我今晚才知道她娘家就她一根独苗。她公公婆婆早就不在了,难怪一家子没回老家。”
——这你也信?
“就说她来咱们这儿吧。还是她爹娘,她喊爸妈,还是她爸妈当年有来过一趟,说咱们这不错。”
——这理由?
绝了。
关有寿好笑地轻拍着媳妇后背,也不打断她。有些话还是适合慢慢品,品着品着,还挺有趣儿的。
“听她的意思,她爸妈过个把月就会过来。说是等收拾完家里就搬过来跟一块她住,往后也不走了。”
——原来如此。
关有寿眯起眼。
先做铺垫,然后通过叶小凤的嘴一宣扬出去,那对差点被下放的老人自然就能顺利融入屯子。
“对了,她娘家也住京城。她说了个地址,我听咱闺女偷偷跟我嘀咕那一片儿住得都是有大学问的人。”
这就对了!
很像他先生的手段。既为任务又为避祸而来。可关有寿万万想不到对方居然连地址都没隐瞒。
他再细想今晚田胜利有些话里话,会心一笑。这样也好,彼此心照不宣。谁不想好好过日子?
“你说叶同志她爸妈是不是怕出事?不然住在城里吃铁饭碗多好,干啥跑咱们这犄角旮旯来?”
“心里有数就行,别说破。也就咱闺女去过京城懂得多,不然你知道地址也猜不出是不?别把闺女搭进去。”
“那是当然,就连小凤姐我都没想说。孩子爹,你说要不要找义叔和大军兄弟他们打听打听?”
闻言,关有寿差点爆笑出声……自从他喊过一次齐建军为他大军兄弟,他媳妇就改不了口。
“对了,你说咱们家哪天杀猪合适?人家叶同志说她过来时,城里已经连肉都供应不上。咱不说别的,就冲小北今儿个对咱闺女上心的小模样儿,咋地也得该给他爷奶寄些肉过去。”
不提还好,一说起,关有寿顿时谈兴全无,侧过身平躺着,双手枕起后脑勺。傻媳妇,这可是狼崽子!
这才多大点点的小屁孩,咋就盯上他闺女?要不先找个理由赶回去?还是干脆从老齐家拐人?
<;script>;app2;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823章 小狼崽子
<;script>;app2;
“咋啦?”
唉……关有寿闷声回道,“没啥。就是之前孩子们跟我提过想再养些日子,等过了腊八再杀。”
“会不会晚了?”
想起自己一直未定的行程……关有寿沉吟片刻之后,还是决定先不提,免得她又开始胡思乱想。
“回头连我大姨那一份儿都送到省城,到时再请狗子帮忙搭火车走。他小姨子知道义叔住在哪儿。”
“也行,年前我就没打算让小北回去。听说每年大年三十儿一直到破五,他们家大人都在部队。”
听听……
这是舍不得狼崽子走呢。
“要不我给你大军兄弟写封信,咱们认个干儿子?”关有寿刚一说完,右侧腰就是揪心疼,顿时倒吸了口气。
“快睡!明儿一早还要干活。”
关有寿无语地看着一说完就打呼噜的媳妇,好想撬开她的脑后勺瞅一瞅。这娘们的神经到底有啥与众不同?
该担心的不担心,不该担心的瞎操心。
而随着昨晚一聚餐,关家与田家的关系自然而然地拉近了。这不,就晒地瓜干又多了好几位搭把手。
原本见关平安开始远离擦板子,齐景年心情正好。可很快的,没让他高兴多久,他发现不对劲儿。
为啥?
“叔,我已经跟凤姨解释过,明海也没放在心上。”所以能不能别总时不时地瞟他一眼,让人心里发麻?
瞅着小屁孩可怜兮兮的,关有寿更气了。小狼崽子,就会耍心眼儿,瞅瞅你长得细皮嫩肉的,有啥用?
“叔,我吃的不多。”
疯了,真要疯了……关有寿顿时气急而笑,没好气地呼噜一把他的脑袋,“快滚回家戴上帽子!”
转过身的齐景年立马狡黠一笑。
关有寿见跑着跑着又屁颠屁颠去抢他闺女篮子的狼崽子,抽了抽嘴角,索性来个眼不见为净。
可一转头见到独臂的田同志再帮忙摆盖帘儿,他就再也不能如此。太亏心了,这位可是战斗英雄。
关有寿立马向关平安使眼色。以他爷俩的默契,关有寿相信自家的小棉袄立马会心领神会去行动。
果然关平安不负她老子所望。
不过比起邀请赵传元,她还是觉得她马大爷与她爹最有默契。这哥俩简直是坑起人来都不带撩下眼皮子的。
“大爷,我爹想让田大爷歇会儿。”
明白!
不用关平安多说半个字,熟知哥们尿性的马振中立刻领悟,笑道,“正好咱们这次干脆上粉坊。”
“我凤姨会掐你不?”
“交给你了~”
关平安哑然失笑,连连点着小脑袋。哎哟,真要说起来,她还得感谢她马大爷帮她解决了大难题。
粉坊就是专门加工粉丝、粉条、粉皮的作坊。通常来说做粉条的原料就是东北的特产土豆。
也就是这一点的“通常”,让她一时大意。忘了打听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能加工成粉条的。
结果毫无意外地错过最佳时期。
要知道民间还有一句“秋漏粉,冬抻糖”的说法。而所谓的秋漏粉,就是秋天土豆下来的时候,刚刚好是做粉条的最佳季节。
不难想象得出秋天做成的粉条容易晾干,而冬天做成的粉条晾不干不说,拿到屋里更会一化就碎。
因而到了现在。
外面的粉坊都已经开始囤好货,不再接收来料加工。除非是专门请了老师傅上门,碎了就碎了,反正自家吃。
可这样一来就显得过于兴师动众。毕竟这年月谁家还能专门请人制作粉条?那些洪小兵们可不得乐坏了。
有了马振中配合,这哥俩一唱一和地,终于在次日让关平安头疼无比的地瓜和土豆们有了去处。
以关有寿他们八兄弟的人脉网,一旦要让其中一间粉坊恰如其分地开工,真不是什么难事。
只不过寻常里关有寿一直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如粉条粉皮完全可以花钱购买,又何须费心。
但真操作起来,此刻心态又是不同。
这边在次日一大早天未透亮时就拉走剩下的地瓜和土豆,看似处理了最大一桩事,可真就有了空闲?
说笑呢。
随着猪款到账,大队又要开始进行激动人心的分红活动。而在这之前,会计就要将这一年的收入都拢在一起。
也就是到了要算总账的时候。
这些收入里有上交的公粮数目、分的口粮总数、销售出去的山货、鱼类、牲畜,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金额。
其他先不说,光这些一类类的账目本,足足垒满了一桌子。
这还不算完。
扣除各项费用支出和三提五统,再预留出来年的生产成本后,最后余下的款项才能再核算出工分值。
而在分红之前还要召开一次社员大会。
当会计的需要现场将这一年以来的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各项上缴、工分情况和一个工能分多少钱都公布出来。
其中的细节,更是要详细到每一户社员的陈欠、工分、口粮、义务工,还有这一年来登记在册的预支以及分红的情况都要一一说清楚。
随后他还需要再张贴一份比之前分粮时更为详细的清单,贴在队院墙外的那一面宣传栏上。
而这期间,一直到分红任务结束,遇上位不识字的或记性不好的,他还要一一翻开账本以供对方核对。
也可以说这是一年来关有寿最为繁忙的时刻。为了尽快顺利分红结束,他可谓是驻守队院等人踢场子。
毕竟这扣扣,那扣扣的。如他家这类没有陈欠款项、劳动力又多、人口又少的几户人家实在太少。
绝大部分还是就算没有留下陈欠款项,却也是劳动力少而孩子又多的人家,扣除口粮钱后不欠生产队已经不错了。
最让他发怵的还是那一部分即有陈欠款项,又劳动力少孩子多的人家,也就是所谓的倒挂户。
扪心自问。
凭谁累死累活地干了整年,结果一分钱都没分到不说,账上还欠着钱,不死心想再核对一下账目无可厚非。
可看着一位位带着希望而来,却被生活压垮而走的背影,关有寿的心情再也不复之前的轻松。
就这样,据说还是成立生产队以来第一个肥年。好几次,他又再次重新翻起各项收入细目账本。
<;script>;app2;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824章 忧心不已
<;script>;app2;
这边关有寿忙得心力憔悴,总有一种冲动想干些什么;那边叶秀荷带着仨孩子也很忙,忙着家里琐事。
队里推碾子是要抓阄排号的。一家也就一天时间,好在今年队里又添置了毛驴和马匹,晚上也能算上。
见关有寿忙得不着家,叶秀荷更不想累着他。可其他的能先等等,首要的糜子则是要提前准备的。
又到一年开始张罗粘豆包时。
粘豆包好吃,却也因制作工序繁琐而比较费时间。
通常来说一入冬后,各家各户都是一次包好足够吃一个冬天的量,蒸熟之后放在院内的缸里冻起来。
今年叶秀荷更是因为去年她家的粘豆包差点吃不到小年而下了大决心,谁让她家孩子就中意粘豆包呢。
她暗戳戳地寻思着今年自家不是又多了个孩子?加上梅家她的两位干爹,还有齐家和娘家,果断翻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