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来到这个年代 >

第382部分

我来到这个年代-第382部分

小说: 我来到这个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爹爹,是啥?”

    “好东西。”说着,关有寿解开了手帕,“瞅瞅,你瞅咋样?是不是比你绣的竹子更漂亮?”

    趴进的关平安瞥了眼手帕包着的东西,还真有不少绣品呢。她随手接过她老子递来的一块绢丝手帕。

    双手一拉开,顿时让她一怔,稍一迟疑,她又前后双面瞅了瞅,“是双面绣,是苏绣的双面绣。”

    “赵老太太会不?”

    关平安低头望着手帕上栩栩如生的猫,长长的眼睫毛遮住了她眼里异常,只见她微微摇头。

    这可不是谁都能学会的。

    要想学会双面绣,必须先要有位好先生,然后在种种条件之下,还要其中耐性和悟性就缺一不可。

    她娘倒是前世就最擅长苏绣,也给她绣过她的将军(马)。只不过等她再想学之时,马不在了,人也不在了。

    “想学不?”

    关平安猛地抬起头来,“可以学?没师傅啊。就是现在太奶奶也不绣东西了,她眼睛都看不清了。”

    关有寿终于绷不住地真心笑了。只要你想学就行,就是没有,你老子我都会给你抓一位过来。

    何况,谁说没有?

    “以前没有,现在就有了。”

    “谁?”

    “三七他姥姥。”

    关平安看着她老子,迟疑了好一会儿,“咱们家跟他们来往太近会不会不好?再说了,越是有本事的人越难请。”

    关有寿拍了下闺女脑门,“这些都交给爹来安排,你就说你想不想学?你梅爷爷说人家老太太算得上是大才女。”

    关平安眨了眨眼,那就是说她梅爷爷也赞同她学,而且还不用担心田家?“梅爷爷啥时跟你说的啊?”

    “这次去省城,爹不是给你义爷爷打了电话?你梅爷爷就说你啥都好,要是性子真稳下来,他的小如初十全十美了。”

    闻言关平安捂嘴闷笑。

    真要说起来,相比起能学艺,再也没有比得到田家的底子更好的消息了。哼,让你田胜利跟她爹身后跑。

    “学不?爹也想你学,累是累了点,可咱们也不是非要学到何种程度。关键是三七她姥姥还是大学教授。

    你别瞅着如今外头整天闹哄哄的,可哪个朝代文人不吃香?等他们这些人熬过去心境又不同了,更会不得了。

    咱先不说桃李满天下能结交出多少人脉关系,就说没点水平,人家老太太还能教大学生对不?”

    “我懂的。”

    关有寿欣慰地摸了摸她脑袋,声音也跟着放低,“还有,三七他姥爷就是留过洋归来的高材生,要不然他现在也沦落不到来咱们这儿。”

    “明白。”

    “爹听你梅爷爷话里的意思,他们老俩口合在一块会说八国的语言,你琢磨琢磨他们厉害不?”

    “太厉害了。”

    “像他们这样的文化人,之前又被吓过一回,一准不喜欢爱闹腾的小孩儿。你呢,瞅着就乖巧懂事,没人会不稀罕你。”

    关平安傲娇地扬起下巴,“那是当然。”

    “可不是嘛,咱们爷俩就要按计行事。毕竟你梅爷爷面子再大,一个真心教一个敷衍了事可是两码事对不?”

    “对极了~”

    “跟我闺女交流起来就是轻松得很。爹还是很相信你的能力,瞅瞅赵老爷子他们就知道了。

    这样,等翻过年,爹会找机会,到时你呢就先好好学,咱们爷俩争取让那两位老人家往后连带上你哥和小北俩人。

    任务比较艰难,你看有没有问题?”

    某人拍得小身板砰砰作响,“绝对没问题!爹爹你瞅好了,你闺女我想干啥事就没干不成的!”

    关有寿笑得如同弥勒佛,更是竖起大拇指。

    <;script>;app2;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840章 咋想起请他们吃饭

    <;script>;app2;

    哄好了闺女后,关有寿一觉醒来,估摸田胜利到了天黑也该在家了。不过在这之前,他还要先去趟队里。

    看看他的韭菜?

    关键还是他不放心哥们马振中。

    人与人总有个亲近远疏。

    与自己关系近的人,就喜欢跟他们亲近,跟他们接触。更别说他们俩人彼此的三观很是接近。

    最起码,要让关有寿扪心自问的话,他的朋友们非常多,可真正能入他心的毫无疑问还是马振中。

    他很明白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对他人有上心,却很少入心。

    或许是马振中拉他上私塾那天开始;或许是背后背面对狼群那刻开始;也或许是很多很多次的感动开始。

    马振中于他,可以说比血脉兄弟还亲。这离开十天,真是见鬼了,他居然还梦见了哥们摔在地上不知朝他喊了啥。

    “大爷,大中给你稍信了没?”一见门,关有寿就从大衣内掏出一瓶酒搁在炕上,自己也坐到炕沿。

    “回来啦?就知道你惦记他。”

    马大队长在队里威望不凡,在家里更是不用说。此刻他正盘腿坐着炕上也不知道琢磨着什么,可儿孙没一个敢凑到他跟前吱一声。

    见关有寿进来,就见他那么瞥了眼老伴。很快的,他老伴一个转身,不用片刻,他儿大媳妇就端着糖水进来。

    要关有寿说,就这配合的速度,可见大队长是真训妻有道,就连家里的儿媳妇都调教得异常乖巧。

    道了一声谢,关有寿笑道,“这趟去了有个把月了吧,到底咋说?总不能真到了小年都完工不了。”

    “谁知道呢,我去打听了一圈儿。说是啥城里的工人到了大年三十儿都要干,一套套的还都是个理儿。”

    “那我明儿个忙好队里的活,真还得去瞅瞅,大中他可死心眼得很,可别给整趴下了才行。你有啥话要我带的没?”

    “刚刚回来先缓两天。瞅瞅后天有没有车过去你再去,大冷天的连眼都睁不开,骑啥车子,半道上摔了咋整?”

    听听……

    大队长还是很稀罕他的对不?闻言,关有寿咧着嘴,憨厚地笑了笑,摸着后脑勺是一口应下。

    “行,我听你的。”

    这样子有多傻就有多傻,要是被梅老瞧见了估计又得挨敲。更傻的是居然连碗糖水都不喝就要走。

    “你这又是想去哪儿?”

    “嘿,嘿……去队里瞅瞅韭菜长得咋样,我可不陪你唠嗑了。等大中回来,你再揪住他想咋说都行。”

    “臭小子,溜得比谁都快,也不多坐会儿。”

    关有寿可理解不了马大队长的寂寞如雪。

    他的事儿多着呢,转一圈儿后还得上赵家找老爷子老俩口上自家凑一桌,不然咋邀请田胜利他老丈人丈母娘?

    这就是自家里如今没有长辈的不便之处。真要论起来,其实他家那位老太太何曾不是也会点绣艺。

    为了闺女学点东西,他能考虑到哑婆婆,就是不敢肖想老太太指导指导小孙女。以前不敢,如今更是不敢。

    不过,老太太到底是从啥时开始没再捏起绣花针的?关有寿歪着脑袋想了想,随即又摇了摇头。

    “你咋想起请他们吃饭?”

    “叶老爷子和我大姨夫家还是啥远房亲戚。”至于是什么亲戚?老远老远的,彼此心知肚明就行。

    “哦,我记得你大姨夫也是姓叶对吧?他这个叶跟你老丈人的叶可不同了。别说,搞不好还是同个祖宗?”

    赵老爷子朝老伴皮了一句,说完自己倒是先笑了。他觉得他还真没猜错,大家伙都是汉人,五百年前说不好就是一家人。

    晚宴异常顺利。

    东屋炕上一桌,炕下一桌。

    从某方面来说,关有寿是相当心细的男人。首先,他将八仙桌放在东屋,可见就照顾到有人不习惯炕桌就餐。

    其次就并无当地习俗的男女分桌,再有赵老太太陪同瞿老太太,这俩老太太的喜好相似就颇为有话题。

    既然宴请田胜利岳父岳母,那就自然不会不邀请上他一家三口,加上赵传元两口子带着大儿子赵铁蛋。

    关有寿算是分工到细。他带俩孩子陪男客;他媳妇陪女客,而重头戏就是他闺女陪同两位老太太。

    或许连关有寿自己都不想否认一点,比起让媳妇去应酬老太太们,还真不如让他闺女亲自上阵。

    要说最大的优点?

    毫无疑问的,还是嘴甜儿。

    瞅瞅她哄得她梅爷爷就偏袒她就是最好的证明。

    反正关有寿从初识他先生开始,除了他本人之外,还真没见过谁谁能让梅老亲力亲为地为之安排。

    甚至他心里何曾没有猜测过之所以派田胜利夫妻俩人来马六屯,也许还有对方岳父岳母也是原因之一。

    论静心,无非就是练习书法打打棋谱,剩下的就是抄经书和女红绣艺。他先生开口就是一句抄经书绝对不行。

    然后呢,他随口回了句,孩子们想学点什么东西,不说有没有能信得过的人就是师傅就也难求。

    他先生就笑了。

    那笑得是相当不怀好意,也笑得相当暗自得意,随后他老人家更是相当得瑟地取出一包绣品给他。

    不言而喻。

    目标可不就对准瞿老太,也就是田胜利的丈母娘。而中西合璧,耍得一手好手术刀的叶平远叶老?

    因为在室内脱了大衣,现在穿着灰色上衣,戴着眼镜,头发有点花白。这位明显白净消瘦而斯文的老者?

    佛曰不可言。

    一顿晚饭吃的可谓是宾主尽欢,就连刚开始还有些显得拘谨的叶平远叶老也是喝的红光满面。

    而关有寿对于孩子想拜师的话题是压根就没提起一字半句,但就代表他会顺其自然?非也~

    欲速则不达。

    人是见了,还得他再细细品。

    况且就是有先生面子,牛不喝水强按头又有何意思。关有寿摆明了就是想先给双方观察时间。

    至于对方会不会就看不中他家孩子?

    绝无可能!

    不是他关有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无论是他的一对儿女,还是侄子齐景年,资质就远超于寻常孩子。

    这样的孩子都看不中,他还嫌弃人家老眼昏花呢。

    “如何?”

    “还行。”

    <;script>;app2;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841章 叶老与瞿老太

    <;script>;app2;

    女人感性,无关年龄。与还有些心有余悸的叶平远相比,他的老伴瞿淑华瞿老太就感性很多。

    今年六十出头的小老太太瞅着也就大概五十来岁的样子,头发在脑后盘了个发髻,用一根木簪固定着。

    一进屋就脱去洗得有些发白的军大衣,上穿着深蓝色带小白花的斜襟短袄,下穿一条黑色棉裤,习惯上也补上了几块补丁。

    “如何?”

    此刻她正洗完脸回到里屋,笑盈盈地对着镜子抹着面霜,问了一句之后又抓着炕上的三七抹脸儿。

    虽说他们才刚刚到马六屯没两天,但瞿老太明显就被乡间一种浓浓的人情味儿所感染并感动着。

    “很淳朴很热情。”

    “我喜欢这里。”

    这样一个小乡村虽偏僻,却也五脏俱全。这里有特产、有美食、有故事、有乡情、更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儿。

    只要漫步于乡间,随时遇上迎面而来的人,人人皆是眉间眼梢都盈满着笑意,就连一声招呼,都透着朴实而真诚。

    若是碰上与她女儿相熟的人,唠了一顿家长里短之后,她们必会拉着你,非得让你去做一回客人不可。

    随便一处院子,左手边是金灿灿的苞米棒子;右手边也不遑多让,必然是红彤彤的一串串辣椒,处处散发着迷人的色彩。

    旭日东升,乡间午后,暮色渐起,月色静谧的冬夜……瞿老太太都想用她心爱的画笔一一描绘下一幅幅的画来。

    可惜……

    她老伴还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情商低。

    理性如叶平远叶老,一听老伴的美好畅笑,他就实话实说地戳了一句,“如今是数九寒天的猫冬。”

    “是这么回事。姥姥,屯子里还有不少人在外干义务工,一年里也就这个时节不规定天天出工。”

    “你姥姥还不如你有见识。”叶老脱了鞋上炕拍了拍小孙子,“快进被窝里躺着,感冒就麻烦了。”

    瞿老太能不知?

    她没好气地瞟了眼叶老。相信没多久她就学会翻白眼儿以示强烈不满,但此时此刻她只能选择不搭理。

    好在都是处了半辈子的夫妻,关键时刻一直埋首于医术上的叶老爷子及时补救,“不过这里是真不错。”

    多的?

    哪怕他会五国语言,但再哄老妻的技能还是没点亮。叶老只能侧头眼巴巴地看着瞿老太:我的书呢?

    “入乡随俗。”

    习惯了睡前翻翻书的叶老无奈地耸了一下双脚,摊了摊双手,“好吧,我就陪你唠嗑,要不再来点毛嗑?”

    瞿老太莞尔一笑。这不就入乡随俗了?“我们算是安稳下来了,就是不知老陈他们如今如何?”

    房间内响起了叶老爷子幽幽地叹息声。

    很明显这不是个愉快的话题,瞿老太其实一出口就有些后悔。她有些情绪低落地帮小外孙掖好被子就熄了灯。

    睡吧,睡着就好了。

    她老俩口已经给女婿添了很大负担,再捞人又是何其的难。但愿老友们都能熬过难关,有生之年还有重逢机会。

    夜深了,一盏盏灯火渐渐熄灭。

    均匀的鼾声,此起彼伏,似有似无。

    冬日里能舒坦地躺在热炕上睡个懒觉,似乎就能把一年欠下的觉都给补回来。

    可炕这个东西,不是睡前塞把柴火就能暖和一宿。到了后半夜,一旦灶膛里的柴火烧没了,炕也就不热了。

    火墙也是如此。

    不烧它,它能热吗?

    可要想取暖必然少不了柴火。

    因而一到落雪的冬天,家家户户就要到山里捡柴,再用爬犁拉回家,贮存足够一年用量的烧柴。

    从某方面来说,就跟这家猪养得肥不肥一样,看谁家会不会过日子,单看对方的柴禾垛就可知。

    这都靠山而居的人家居然还没有几垛烧柴,绝对会让人瞧不起的。用老人的话来说就是日子一定过得不咋地。

    关家不说关有寿两口子有多勤快,就是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