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铁律-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向,慢慢喝,注意身体,不要喝这么急啊。”
“是啊,向老板,听蔡书记的。”
“两位领导关心,我更要喝下去了,放心,我能行。”
向芙蓉仰头喝酒的时候,袁自立的余光看向了蔡静天,他发现,蔡静天的眼睛一直注视着向芙蓉,里面满是关切。袁自立心里有些发凉,这不是好事情。
袁自立没有犹豫,喝完了杯中酒,他不知道这口酒是什么滋味,感觉略为有些苦,向芙蓉的动作以及蔡静天的关切,是给他看的,还是无意间表达出来,袁自立不会思考,向芙蓉是袁自立介绍给蔡静天的,袁自立可以断定,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过了普通朋友的关系,袁自立隐隐明白了,向芙蓉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办好手续,为什么能够在市工商银行贷款,为什么能够如此顺利开工。
袁自立但愿蔡静天和向芙蓉之间的感情是纯洁的,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两人之间年龄悬殊很大,而且刚刚认识不久,向芙蓉是长期在外面打拼的女人,什么样的场面没有见过,她一定懂得如何利用身体优势,换取最大的利益。
袁自立担心蔡静天在这件事情上受伤,或者是栽跟头,如果是在政策范围内,为向芙蓉谋取利益,袁自立不会担心,可是,向芙蓉如此付出,会满足那点小小的利益吗,今后,事态会怎么发展,袁自立不敢想了。
酒宴的气氛很热烈,或许是酒精的刺激,向芙蓉放的很开,时不时往蔡静天的身上靠,有时候在蔡静天面前撒娇,其中不忘了看看袁自立,袁自立笑呵呵看着,说上一句两句笑话,蔡静天脸上透露出来的,是陶醉和疼爱。
袁自立心里很疼,向芙蓉是做给他看的,袁自立不知道向芙蓉是什么意思,不过,袁自立知道,今后,为了向芙蓉的事情,蔡静天会毫不犹豫出头的。
饭后,袁自立找了一个借口,很快离开了,三人喝完了两瓶茅台酒,蔡静天喝的最多,帮着向芙蓉喝了一些,袁自立完成了自己的指标任务,走出包间的时候,向芙蓉搀扶这蔡静天,蔡静天没有拒绝。
本书来自
第二百一十一章 省委的人事调整
省里的人代会推迟几天召开,袁自立打电话问了程识益,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袁自立隐隐听到了一些议论,说是省委主要领导要调整了,不过,这是中央管的事情,没有人敢瞎猜。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因为省里的人代会和政协会突然调整了时间,所以,淮扬市的人代会和政协会被迫调整时间,提前几天召开,准备的材料,全部要修改时间,虽然是例会,不过,严肃性是没有减弱的。
淮扬市的人代会和政协会在匆匆忙忙中召开,匆匆忙忙中结束,秦川和秦淑都是市政协委员,开会的几天时间,袁自立再次见到了秦川和秦淑,前些天下去检查农业工作的时候,袁自立和他们见过面。秦川的神色有些疲惫,精神不是很好,袁自立劝秦川注意身体,秦淑的精神很是不错,袁自立早就知道周义海和秦淑的关系很好,究竟到了什么程度,看见秦淑青春焕发的活力,袁自立就知道了。
“自立,你好啊。”
“秦伯父,您好,好久没有听见您的声音了。”
“哦,近来我有些事情,已经忙完了想着给你打电话,怎么样,工作还好吧。”
“还好,谢谢您的关心了。”
“呵呵,西山省的人代会一直还没有召开吧,我听说,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会有所变动啊,自立,你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吗?”
“秦伯父,我不知道,这是中央管的事情,我们这里,级别太低了,关心不到啊。”
“自立啊,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中央的领导怎么样,还不是从基层上去的,一步一步来嘛,不要将上面看得太神秘了,省委和省政府领导是直接管着你们的,这样的时候,你怎么能不关心呢,未雨绸缪是很重要的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决定着你的政治前途啊,你怎么能够不闻不问呢。”
“秦伯父,您批评的是,可是,我打听不到消息啊,我的身份不够,这么高层的消息,我是心有力而力不足啊。”
“自立,这么快就忘记秦家了,我不是说过吗,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尽可以提出来,将来,秦家有事情的时候,我可不会客气的啊。”
“秦伯父,我以为,这不是大事情。”
“自立啊,掌握官场动向,就和你自己升迁一样重要,我们做生意的,总是喜欢做市场调查,提前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所以说,自立,千万不要忽视这些信息。”
“秦伯父,我知道了。”
“嗯,这次的调整,很快就要出来了,具体的情况,几天之后,你就会知道了,我现在暂时不告诉你,你自己好好分析分析形势,多去打听一些消息吧,有时候,民间的传闻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省委、省政府的人事调整,在淮扬市是打听不到消息的,必须要到省城去,才能够听到所谓的民间传闻,袁自立找了一个理由,回到了省城的家里。
“小蝶,你听说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变动消息吗?”
“怎么没有听到啊,到处都在传,我还准备给你打电话说呢,就是不知道准确不准确。”
“小蝶,快说说。”
“外面传的,赵高海书记调到中央去了,说是进全国人大了,匡思铭省长出任省委书记,省长可能是从外省调来的,还有一个消息,不是很好,传说李兵部长调走了,调到外省去担任副省长了。”
“小蝶,这些消息,你听说多久了?”
“老公,我听说好几天了,因为没有得到证实,所以,我一直没有给你打电话。”
“小蝶,听爸爸说过什么吗?”
“没有,哦,我忘记了,爸爸要你回来之后,记得过去一趟。”
袁自立发觉程识益的脸色很严肃,知道程蔚蝶说的消息,可能有几分准确了。
“自立,你已经听小蝶说了,小蝶准备给你打电话,我一直不允许,这次调整的消息,虽然上面还没有公布,不过,山县,对你的印象,不是一般的印象了,而且,你在政研室做的很不错,对其他人的安排,你可以想象了。”
“爸,这么说,赵书记离开西山省,不是很好吗?”
“自立啊,你在政界工作这么多年了,怎么不明白官场上的基本规则啊,你是赵书记信任的人,一旦赵书记同意用你了,你以后的路途会宽广很多,现在,赵书记离开了,匡省长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你知道吗,还有,最了解你的李部长离开了西山省,今后,在任用干部的问题上,只有易书记能够帮助你了,所以说,这是你最大的损失啊。”
“爸,我看不一定,匡省长是什么样的性格,所有人都需要重新熟悉,也不一定就是我需要去重新适应的,况且,还有易书记帮忙推荐,所以说,我的情况,比很多的人要强一些的。”
“自立,还有一个消息,我没有告诉你,朱国祥出任省政府的副省长,外界都说这是赵高海书记鼎立推荐的。”
袁自立脸色有些发白,这件事情,他的确没有想到,他和朱国祥之间,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总是很不对付,如今,朱国祥出任省政府的副省长,不仅仅意味着袁自立会受到影响,不乐观估计,程识益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自立,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要为我担心,关于我的安排,老易已经提前告诉我了,所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爸,您要离开省计委了吗?”
“是啊,可能是到人大去了,级别是起来了,可是,手里无权了,我是满足了,总算是能够解决级别问题了,可是,我有些担心你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太年轻了,全省的厅级领导中间,你是最年轻的之一啊。”
袁自立回到家里的时候,想的太投入,以至于程蔚蝶喊了好几遍,袁自立才回过神来。
几天之后,一切都出来了,省委、省政府的人事调整,令所有人吃惊,赵高海调到全国人大工作,匡思铭出任省委书记,易祥林出任代省长,邻省常务副省长杨泽出任省委副书记,主管党群,李兵调任邻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刘海军出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副秘书长朱国祥出任副省长,省计委主任程识益出任省人大副主任。
刘海军和朱国祥是赵高海非常信任的人,赵高海离开之前,居然鼎立支持两人进入了省委、省政府的班子,杨泽是从外省调来的,在西山省没有什么关系,一定是支持匡思铭的工作的,易祥林主持省政府的工作,主要精力,转移到了政府,刘海军虽然担任了组织部长,可是,在省委书记和副书记面前,刘海军不可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所以说,匡思铭控制了西山省的人事权。
紧接着召开了人代会和政协会,易祥林正式当选为西山省省长。
袁自立感觉到的是惊骇,应该说,易祥林是难以有资格出任西山省省长的,年龄偏大,而且是西山省人,偏偏就出任省长了,袁自立很快想到了秦家和秦天浩,他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本事啊,袁自立相信,不久之前,省长的候选人,一定不是易祥林,因为易祥林一直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还有一件事情,让袁自立担忧,朱国祥出任副省长,已经是得到提拔了,可是,纺织厂的案子、赵四海的案子,好像都和他有些联系,依照这样的态势发展,这两个案子,可能要永远消失在大千世界了,还有,朱国祥出任了副省长,那么,跟随朱国祥的杨斌、王海涛、刘维正等人,很有可能得到重用,出现那样的情况,袁自立的情况就很不妙了。如今,西林省内,易祥林是袁自立唯一的依靠,岳父程识益已经不能够尽到帮助他的责任了,到了省人大,等于退出了一线,每年的主要职责就是调研、开会和休息。
袁自立再一次想到了关系,什么是关系,这就是关系,朱国祥很快得到提拔和重用,不过是沉寂了一年时间,就出任了副省长,赵高海和他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联系。
“自立,还好吗,为什么一直没有给我回电话啊?”
“秦伯父,您好,我刚刚参加了省里的人代会,一直在想一些事情,没有来得及给您打电话,请您原谅。”
“自立,我知道你想什么,不要顾虑太多了,官场和商场一样,都存在利益交换的事情,该你想的问题,你要多考虑,不该想的问题,不要去费神,白白消耗了心思。”
“秦伯父,我知道了。”
“嗯,自立,接下来该干什么,你心中有数吗?”
“秦伯父,接下来我还是安安心心工作,不去想那么多的事情。”
“呵呵,孺子可教啊,自立,你还年轻,有很多的机会,不要过多计较眼前的得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慢慢来。”
袁自立知道了,目前,他还是要克服急躁的情绪,他猜想,秦家为易祥林出任省长的事情,一定是尽过力的,那么,他就只能在淮扬市继续坚持,秦家的能力虽然大,也不可能随意左右官场,特别是涉及到高层干部的调整,今后的工作中,他一定要妥协,随着朱国祥的上位,一些干部会陆续得到提拔或者是重用,秦家有关系,朱国祥等人也有关系,双方没有解不开的冤仇,现在是两条平行发展的线。
本书来自
第二百一十二章 预料之中的调整
淮扬市的农业一直不受重视,淮扬市所辖的7县2市,有一部分地方属于山区,田地分散,自然条件恶劣,完全依靠农民辛辛苦苦劳作,才能够收获到一些粮食,如今,种田的负担还是比较重的,除了种子农药化肥的成本投入,还有劳力支出费用,还要上缴相关的税费,真正有所改变的,是文山县,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文山县的砂糖蜜桔和大棚蔬菜的威力开始发挥出来,农民普遍比较富裕,而且,砂糖蜜桔的发展,解决了一部分的剩余劳动力,因为文山县的多种经济起步早,联系到了固定的客户,所以说,其他县市发展的大棚蔬菜,效果远远赶不上文山县。
袁自立到各县市去转了很多次,除开文山县,其余县市,烟叶种植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宣施县,从总体上说,淮扬市的农民,日子还是过的很苦的。中央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连续两人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袁自立一直在思考,忍一会儿改变淮扬市农村的落后面貌,让农民富裕起来。
外围的环境不容乐观,秦家在淮扬市的投资,引发了各县市的招商热潮,不少的县市,在县城附近,规划了大批的土地,开始招商引资,个别县市甚至没有估计到地理环境,将开发区或者是工业园规划在县城的上方,如果建成了开发区,造成的环境污染,将直接影响到县城居民的生活质量,赵天然、袁自立和朱益新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赵天然明确要求,各县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抓好环境保护,不能用环境来换取速度,这样做,是贻害子孙,是祸害千年的事情,会议结束之后,朱益新专门到各县市,检查了开发区规划和建设的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县市,提出了改正的具体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朱益新还根据袁自立的提议,要求各县市实事求是,不要贪大求洋,不要盲目投资,要结合本地经济能力,不能搞负债经营。
因为这些原因,袁自立感觉到淮扬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被完全忽略了,不少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认为,农民种地几十年了,该种什么,怎么种地,都是很清楚的,不需要过分强调,所以,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嘴上叫得响,实际行动没有。
最要命的是钱长江的认识,秦家的开发正在如章,是踏踏实实的汇报,有时候,孙书田的架势,弄得袁自立很是不好意思,孙书田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县市检查,总是忙忙碌碌的,却总是没有什么成效,孙书田知道,袁自立在文山县,做好了农村的工作,常常想着,将文山县的经验扩大到其他县市,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