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铁律-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秘书,我们想见李书记,汇报一些情况,麻烦你给安排一下。”
“林主任,刘局长,请坐一会,两位领导先等一下,李书记现在要见刘凯鸿副书记和赵天然副市长。”
袁自立为林华然和刘波倒上一杯茶,两人坐在沙发上,脸色阴晴不定。袁自立迅速通知了刘凯鸿和赵天然,不过5分钟,两位领导就上楼了,原来,出现这样的大事,分管着纺织厂的赵天然早就赶往市委了。
袁自立将刘凯鸿和赵天然引进了李兵书记的办公室为他们沏好茶,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李兵书记开口说话了:“小袁,你也参加,做好记录,叫综合科注意这段时间的情况,联系政府办公室,请他们时刻通报情况。”
蔡静天迅速拿出手机,拨通了综合科的电话,提出了要求。
“李书记,经贸委的林华然主任和轻工局的刘波局长来了。”
“叫他们等一会,好了,我们开个短会。”
袁自立迅速拿出本子,准备记录。
“同志们,纺织厂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集体上访事件,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刘,你是分管工业的,老赵,你是联系纺织厂的,你们怎么看这件事情?”
“李书记,纺织厂的职工上访,事先没有任何风声,很突然,我已经和经贸委、轻工局联系了,要求他们派人赶到市政府,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了解职工的具体想法,这么大规模的集体上访,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所以,我认为,目前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稳定职工情绪,尽快平息事态。”
“李书记,我同意刘书记的意见,纺织厂的干部职工,已经有3个月没有发工资,职工生活困难,具体的上访原因,还要摸底调查。”
“好,纺织厂是淮扬市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曾经为淮扬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年,因为市场的原因,无法维持,中央早就提出要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去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按照这样的精神,政府不应该包办所有的国有企业的事情,也不可能包办,根据目前的态势看,纺织厂必须进行企业改制。同志们,企业改制不是简单的解散,纺织厂有8000多的干部职工,他们的出路,市委市政府不能置之不理,要想办法,为纺织厂找出路。现在,纺织厂的干部职工生活出现困难,已经到市政府上访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这次的集体上访,否则,这样大规模的集体上访,稍有不慎,便会酿发大的冲突,我建议,成立一个专班,刘凯鸿同志担任组长,赵天然同志担任副组长,经贸委、轻工局、信访局、财政局、审计局、公安局的负责人,纺织厂的党委委员为专班成员,专班的主要任务,一是稳定职工情绪,迅速平息这次的集体上访事件,二是详细调查,摸清楚职工上访的真正原因,如果有人组织和鼓动,坚决予以打击,三是彻底调查纺织厂的所有情况,弄清楚纺织厂的家底,在清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贪污腐败的问题,一查到底,严惩不贷。我就是这些意见,老赵,回去后,你向朱国祥同志汇报一下,老刘,辛苦你到市政府去,如果朱国祥同志没有其他意见,你马上组织专班成员,召开会议,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林华然和刘波两位同志,我就不见了,他们直接到市政府去,参加专班的会议。”
袁自立注意到,刘凯鸿副书记的脸色有些微妙的变化,自从袁术海告诫他要察言观色以来,袁自立非常注意观察领导的神情变化,关于纺织厂的事情,袁自立相信那些揭发厂领导班子贪污腐化的告状信可能是刘凯鸿压下来的,纺织厂一直是刘凯鸿副书记分管,今年2月以后,赵天然副市长才开始负责联系和管理,不过,在市委常委会分工上,刘凯鸿还是分管全市工业企业的领导。市政府曾经决定彻底清查纺织厂的家底,却被刘凯鸿否决了,他认为纺织厂现在人心不稳,强调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情,纺织厂是个马蜂窝,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动,所以,纺织厂的运行情况,市政府一直没有过问,也不知道具体情况。袁自立本能感觉到不对,他不相信,市委、市政府这么多领导,会看不到其中的问题,穷庙富方丈,也许纺织厂真的是有问题,今天,李兵书记在碰头会上直接作出安排,彻查纺织厂的所有情况,说明了什么。
袁自立第一次感觉到了高层领导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样的问题,放到乡镇,早就水落石出了,可是,上升几个层次,便不是那么简单了,首先,高层领导之间,缺少沟通,想的什么,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大都不知道,如果是一般的工作失误,还好说一些,如果涉及到贪污腐败,就麻烦了;其次,身为厅级领导干部,到了今天这般地位,是很不简单的,谁都不是省油的灯,深谙官场哲学,谁都有一层厚厚的关系网,牵涉到了方方面面,所谓牵一发动全身,没有十足的把握,没有谁会轻举妄动;再次,地位越高的领导,涵养越好,一般情况下,不会拍案而起,就是看不惯什么事情,或者是发现了什么问题,也不会贸然行动,相互之间,就是有什么矛盾或者是意见,只会暗地里行动,表面上,依旧是形式一派大好;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能力,这个能力,不是指工作能力,是指对上活动的能力,官场上,一般来说,上面有关系,才有可能得到提拔,当然,党委、政府的一把手,能力相对要强很多,可是,谁也不能排除意外情况,或许,你的某个副职,就有通天的能力,要是你不清楚底细,贸然动手,结果如何,还说不定。
李兵书记的安排耐人寻味,刘凯鸿是专班负责人,可是,身为市委副书记,却是在市政府去解决问题,要知道,市政府还有市长,况且,李兵书记似乎忘记了一句话,强调所有事情都由组长刘凯鸿负责,这就是说,一方面,刘凯鸿是专班负责人,一方面,朱国祥市长一定会过问这么大的事情,刘凯鸿还要和朱国祥商量,这样安排,究竟是为什么。
“好了,老蔡,迅速了解情况,写出简报,经过我审核之后,上报省委、省政府,这件事情要快,不能耽误,今天必须完成,散会吧。”
袁自立离开书记办公室的时候,林华然、刘波已经跟随刘凯鸿、赵天然下楼去了,今天的短会,袁自立没有什么具体任务,回到办公室,他依旧鼓捣电脑。
“小袁,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另外,将你办公室的门关上。”
“小袁,有一件事情,你直接去办,不要惊动其他人,到纺织厂去了解情况,看看这次的集体上访,究竟是什么原因,你记住,有什么汇报什么,纺织厂的人不认识你,或许,你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要注意安全。”
袁自立忽然感觉到了紧张,李兵书记似乎知道什么事情,却不好直接插手,在淮扬市,让李兵书记为难的事情不多,难道涉及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吗,年初的分工、赵天然副市长分管纺织厂、全面清查纺织厂的所有情况,这一系列的事情同时钻进袁自立的脑海,他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纺织厂一定有问题,而且有大问题,李兵书记已经预计到,专班的调查,不会有什么结果,可是,又无法避开市委、市政府分管的领导,所以,才想出了这个办法,或许,李兵书记早就想查纺织厂了,今天,纺织厂的职工集体上访,正好是个机会。袁自立感觉到刺激和悲哀,自己似乎卷入了一个旋窝中间了。
本书来自
第四十四章 原来如此
纺织厂的基本情况,袁自立手里有资料,自1 所以说,企业不会有奋进的思想,企业职工不会有与企业共存亡的意识,在市场已经放开的前提下,这样的企业能够存活才是怪事。
袁自立算过一笔帐,从1988年到现在,6年时间,就算是纺织厂没有一分钱,依靠这3。5个亿,至少还可以维持6到8年时间,企业干部职工的工资,每年大约是2000万,算上500万的开支,也就是2500万元,可是,仅仅6年时间,3。5个亿就消失了,平均每年开支了近6000万元,这些钱到底干什么去了。当然,袁自立不会胡乱下结论,市里有那么多的领导和职能部门,他们也会算账。
5月11日下午,袁自立直接来到了纺织厂。
纺织厂位于城西,占地2000多亩,周围遍布许多的商贸网店,比如说餐馆,美容美发店、歌舞厅等等,不过,随着纺织厂的衰败,曾经的繁华在慢慢消退,不少的餐馆关门歇业,歌舞厅的档次一降再降,至于美容美发店,在慢慢转型,卖***的遍地皆是,周围的居民戏称这里是淮扬市的红灯区。
袁自立是做了一定的准备的,几年的磨砺,袁自立已经变得很沉稳,他不会贸然行事,虽然脑海里一切都是未知数,不过,他相信,总会有办法的。既然李兵书记安排任务了,那么,自己就一定要想办法圆满完成。
“先生,你需要服务吗,我们这里的小姐很不错的,包您满意,价钱好说,您要是看得上,我们再商量。”
袁自立看见了一个穿着黑色夹克的中年人,走到他身边,神神秘秘开口说话。袁自立正准备开口拒绝,不过,看见中年人畏畏缩缩的表情和手上的茧子,他改变了主意。
“大白天的,谁玩这些啊,我是想到纺织厂去看看,有什么值得收购的东西,纺织厂都快关门了,嘿嘿,趁浑水摸鱼啊,大哥,你有什么门路没有?”
“年轻人,看不出来啊,你还是大老板啊。”
“什么大老板,做小生意的,糊口食,来,抽烟。”
袁自立掏出中华香烟,递一根给中年人,中年人接过香烟,仔细看了看,有些舍不得抽,夹在耳朵上。
“唉,还有什么收购的,该卖的早卖了,剩下的就是人了,看你要不要,价钱便宜,童叟无欺。”
“大哥什么意思嘛,要是可以收购到好东西,我付给你辛苦费,怎么样?”
“不瞒你说,要想捡便宜,也不是不行,去找厂里的领导吧。”
“大哥这么说,是不想帮忙吗?”
“不是我不帮,实在是帮不上,要到厂里买便宜东西,厂领导说了算。”
“原来大哥是厂里的人,这样,大哥陪着我到厂里转转,我看看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没有。”
袁自立将整包中华香烟塞给中年人,中年人犹豫了一下,点头答应了。
纺织厂的破败还是超出了袁自立的想象,地面厚厚的灰尘和散落的垃圾,说明已经很久没有人走动,所有的厂房门都是关闭着的,不过,一间小楼引起了袁自立的注意。
“那里是厂部招待所,现在,所有的厂领导,都在那里办公,你要是想买便宜的东西,去那里找,准能够找到。”
“纺织厂怎么变成这样了啊,我听一个兄弟说,前些年,他来的时候,这里非常繁华啊,现在这个样子,有什么好收购的,算了。”
“哦,你是外地人啊,你的兄弟没有说谎,前些年,这里很红火啊。”
“才几年啊,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了?”
“还有什么,上面有一帮败家子,拼命捞钱,不垮才怪,咦,不对啊,你是什么人,打听这些干什么?”
“大哥,我和你一样,原来也是在厂里干活的,唉,运气差,刚刚工作几年,厂子就垮了,没有办法,自己做点小生意,总是要吃饭啊。”
“哦,你年轻,可以想办法,我就不行了,到了这个岁数,什么都不会,唉,说起来都脸红,替人拉皮条,挣几个昧良心的钱。”
“大哥,不要这么说,都是混饭吃嘛,我和大哥一见如故,要是大哥不嫌弃,下午找个地方,我请你吃饭,顺便叫上几个兄弟。”
袁自立感觉到有门,从这人身上,可能会知道一些事情,当然,袁自立只是想知道一般情况,至于那些涉及内幕的东西,袁自立不会不自量力。
“好啊,就是有些不好意思啊。”
离开纺织厂,中年人带着袁自立,来到了一个小饭馆里面,按照袁自立的要求,中年人约来了两个人,都是纺织厂的工友。就是这个饭馆,也是纺织厂一个职工开的。
几杯酒喝下去,4人亲热得像真正的兄弟,话匣子也打开了,袁自立没有想到,就是这顿饭,让他掌握了一个重大情况。
“兄弟啊,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处都是一样,我们厂里,这些年,领导吃香的、喝辣的,每人一台好车,是什么皇冠的,我还听说,他们个个都有好几个女人,也亏得他们身体好。”
“六子,你知道什么啊,不要乱说了,当心吃亏。”
“什么乱说啊,师傅,兄弟不是外人,不过,厂领导还是不错,起码想办法发工资,这几年,什么活都没干,工资照拿,嘻嘻,兄弟,你不知道,这次的上访,成不了什么气候。”
“这么大的规模,成不了气候吗,为什么啊?”
“嘿嘿,这次上访,就是厂里的领导组织的。”
六子是中年人的徒弟,话特别多。
“六子,灌了几口猫尿,就这么多话,领导也是为我们好,厂里没有钱发工资,让大家去闹一闹,上面总会想办法的。”
袁自立已经没有心思吃饭了,得知了这个情况,他很吃惊,看来,纺织厂的领导有些肆无忌惮了,居然想到用这样的办法来威胁市委、市政府,名义上是为了厂里的工人,暗地里,还不知道是什么目的。
“兄弟,去玩一玩吧,包你满意的。”
离开之前,中年人还不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再开口邀请袁自立,袁自立婉言谢绝了,不过,吃饭的时候,他已经问清楚了这几个人的基本情况。
袁自立离开纺织厂之后,打的直接赶到了淮扬宾馆别墅区。
到市政府上访的纺织厂职工,早已经散了,如同小六子说的一样,这些职工,思想不统一,大部分人心存恐惧,所以,公安干警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就悄悄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要回家做饭,专班不需要花费什么气力,就劝走了上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