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帝 >

第112部分

明帝-第112部分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说了,人到了,赶紧下去迎接吧,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眼下咱们千万不能得罪他。“满桂是胆大心细,外表粗放豪迈,实则细腻如发,不然袁崇焕也不会派他过来看着祖大寿。
    熊廷弼骑在马背上,心情激动无比,时隔五年了,恍如就在昨日一般,今天,他又重临山海关了,五年前他意气用事差点落的一个万劫不复之地,还背上了不小的恶名,今天,原来的熊廷弼已经死了,只剩下为皇上尽忠的雄霸了。
    满桂、祖大寿率山海关上合众将官匆匆从城门楼下迎接驰援宁远的大军。
    熊廷弼策马在满桂等人面前停下,跳下马来,往两人走过去,这两个人他自然是熟悉不过了当年他任辽东经略之时,这两人就已经在他帐下听命了,五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一见之下,他都差点认不出来了,满桂原本就长的黑,现在越黑,而且也瘦了许多,祖大寿也是,颧骨高高的突起,手指关节全部都是老茧,这些都是拿刀砍杀换来的,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宁远太苦了。
    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就是不行,况救兵如救火,指望这支军队去解宁远之围,不被人家包饺子就算好的了,熊廷弼身后面这几个镇总兵、参将们不见的会乖乖的听他指挥,军队是个靠排资看历的地方,像他这样空降过来做主帅的,手下的将官不一定会服他的,若是在平时还可以慢慢调教,现在可不行,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三军之前立威,以威服众。杀几个不听号令之兵将,震慑其他不听军令之人,但是现在这么做又不太合适宜,拼凑出来的兵战斗力奇差,一向疏忽训练,就算整合起来,能听从他的将令了,要他们对付常年征战的后金八旗兵,还是死路一条,自他临危受命,他心中已然有了想法,只不过要等到见到满桂和祖大寿才能说出来。
    满桂、祖大寿走到熊廷弼前大约三丈左右距离站定,正打算抱拳以军中之礼见礼,突然发现眼前之人非常的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时之间居然抱着拳忘记开口说话了。
    “两位将军,见到雄某为何不说话?”熊廷弼已然猜到他们可能觉得自己面熟,一下子想不出来是谁,愣住了。
    对了,是那个熟悉的声音,一个人的容貌可以变,但声音是不会变的,尤其是举止神态方面越看越像,满桂和祖大寿两人眼神一个交会,眼神中写满了震惊,有什么比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活生生的站在面前更加令人感到吃惊的呢?
    “标下山海关总兵祖大寿见过大帅!”祖大寿压制住心中的震惊,忙躬身见礼道,以熊廷弼现在的身份,与祖大寿其实还差那么一点,但他现在是驰援宁远的主帅,祖大寿这么称呼一下也绝不过分,尤其他已经怀疑起这位援辽主帅的真正的身份是已经死了的辽东经略熊廷弼。
    满桂心中的震惊也不下于祖大寿,两人同在熊廷弼帐下为将,对主帅自然熟悉无比,当年曾一同上书恳请朝廷免去熊廷弼的罪,后来传首九边,满桂看到那颗已经不能辨认的头颅还流下了两行热泪。
    在满桂和祖大寿的安排下,熊廷弼率领自己亲卫僚属还有从蓟镇跟随过来的五千兵马进入山海关,其中就有吴三桂率领的前锋营三千兵马,熊廷弼也是一个爱才之人,一见到吴三桂就甚是喜欢,见他弓马娴熟,文韬武略具是上上之选,还有实战经验,其父吴襄不想让他从军,这才把他送到侍郎懂其昌门下读书,才没有被后金俘虏,这次军前效命,皇上很是看中这个年轻人,他自然也就给了不少关怀,委以前锋营的重任。
    第九卷:一国两帝 第七章:血战宁远上(二)
     更新时间:2008…10…9 12:22:00 本章字数:3538
    “舅舅!”吴三桂一见到祖大寿就激动的叫唤道。
    “二娃子,是你?”祖大寿咋一见到外甥也是激动不已,如果吴襄这次救不回来,好歹还给老吴家留了一条根,祖大寿是又喜有悲。
    “是呀,舅舅,二娃子不念书了,皇上特许我军前效力,二娃子要救出父亲、母亲、大哥、三弟他们!”吴三桂激动的抓住祖大寿的两条臂膀道。
    “好,好孩子,你爹、娘平时没白疼你,舅舅也没白疼你!”祖大寿双眼泛出喜悦的泪花道。
    “舅舅,皇上说……”吴三桂悄悄的在祖大寿耳边低声道。
    “有这样的事情?”祖大寿听了之后恨声道,“想不到谣言传的这么快,居然已经传到皇上的耳朵里去了!”
    “皇太极太阴险狡诈了,好在皇上英明睿智,许我军前效力,大帅更是委以前锋营的重任。”吴三桂也恨的是咬牙切齿道。
    “你见到皇上了?”祖大寿眼睛一亮问道。
    “见到了。”吴三桂毕竟是少年心性,血气方刚,说话自然率真,不矫揉造作,道,“皇上只比二娃子大一岁,可二娃子站在他面前就好像见到爹一样。”
    “你说皇上就像你爹?”祖大寿感到诧异又好笑的提醒道,“这话可不能在外面乱说,在舅舅面前说说没关系。
    “二娃子知道了,谢谢舅舅提醒。”吴三桂连忙受教道。
    “你给舅舅说说,你怎么觉得皇上就像你爹?”
    吴三桂低头想了一下,回答道:“二娃子也不知道,只是皇上管你这面前一站,就让人觉得心里不自在,战战兢兢的,还有在皇上面前说话,二娃子连撒谎的胆子都没有,就跟爹面前一样。”
    “你懂什么,这是帝王威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先帝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为后来人选了一个好皇帝,咱大明朝中兴有望了。”祖大寿从外甥的眼神中已经看到了他对新登基为帝的信王产生了敬畏之情。
    “二娃子,你觉得当今皇上是个好皇帝吗?”祖大寿问道。
    吴三桂点了点头道:“他自登基以来,首先废除了东厂,严令后宫不可干政,并且废除锦衣卫的特权,现在京城的治安都归顺天府管,朝廷也不过问,还有他自减皇宫用度,归内币入国库……”
    吴三桂说了一大通,祖大寿认真的听着,听到最后都不禁流泪了,这些都是外甥亲眼所见,不会有假,本来向他这些守边的官军还有些顾虑,也听到写闲言闲语,只不过现在边关正在打仗,还考虑不到那些,表面上还遵从北京朝廷的领导,实际上还是有点想法的,信王夺位的谣言也在边军中传开,军心或多或少都有些浮动,听到吴三桂这么一描绘,祖大寿心中那份心也就定了下来。
    军人与文人不一样,他们向来喜欢直的,虽然他们也会耍心机,谁对他们坦诚相对,他们也会对谁坦诚相对,这一点就跟普通百姓一样,如果不是这样,中国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朝代更替了。
    甥舅俩刚相聚也没能说多少话,就听到了满桂命人擂鼓聚将的鼓声,祖大寿和吴三桂匆忙整理衣甲,操起兵刃,带上头盔赶到总兵府大堂。
    祖大寿和吴三桂赶到大堂,已经已有大半将官到了,满桂端坐在衰案之前,下首坐的正是熊廷弼。
    将官们在三通鼓响之后,都必须到场,点卯三次不到者,可立即推出辕门斩首。
    山海关各将校都是悄然无声,目不斜视,军纪严明,相比而言,熊廷弼亲率的这三万大军的将校们,交头接耳,低声细语,左顾右盼的,还有几个三次点卯未到,气得熊廷弼脸色铁青,带这这样的军队是驰援宁远,不败才有鬼呢!
    几位没到的将校姗姗来迟,还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嚣张傲慢的不得了,满桂也看得微微皱了皱眉头,这些人不是自己的属下,他不能越权处理,眼神朝熊廷弼打量了一眼,看到熊廷弼悄悄的跟他点了一下头。
    满桂自然明白,一拍帅案,站了起来,对那三次点卯未到的几名将校喝道:“尔等三次应卯未到,难道就不知道向本帅说明一下原因吗?”
    其中一个长得快要走不动的参将走了上前,不屑的道:“本参将是昌平李总兵派到宁前道按察使雄大帅手下听命,你是辽东的总兵,本参将需要像你解释什么吗?”
    “哦?”满桂不怒反笑道,“好呀,既然你这么说,那你迟到近一刻钟,你是不是该跟雄大帅说明情由呢?”
    “嘿嘿,那得问一问雄大帅的意思?”
    这个参将名叫李魁,是个骄横跋扈之辈,朝中早有闻名,正不知道昌平总兵怎么会派他领兵过来?
    “不必了,本帅现在就下令将尔等四镇援兵划归满将军调遣!”熊廷弼平静的宣布道。
    “什么?”前来驰援宁远的四镇将官顿时炸开了窝。
    天津副将钱中先代表四镇援兵出列问道:“朝廷有旨意让我们出关驰援宁远,大帅把我们这些人调拨给满将军这是何意,难道大帅想要违抗圣旨吗?”
    “雄某怎么会违抗皇上的圣旨呢?”熊廷弼停顿了一下接着道:“本帅出京之时请了一道圣旨,皇上许我便宜行事和临机专断之权。”
    这下四镇驰援的官兵除了蓟镇的五千兵马还有吴三桂的前锋营的将官沉默不言,余下三镇俱哗然,顿时在这大堂之上吵闹起来,有的既然说要把军队重新拉回去,那个李魁的参将更是积极的不得了,居然在这个时候搞起窜连起来了。
    熊廷弼摇头苦笑,有这样的将,会有什么样的兵,难怪皇上有意改革军制,而且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肃静!”满桂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气得他异常恼火,朝堂下怒吼一声,一下子镇住了那些吵闹的将校。
    “既然雄大帅已经把你们交给了我,在我的地方,就得守我的规矩!”满桂面露杀机道,他人本来就长的不怎么样,还一脸的横肉,发怒的时候更加可怕,看得堂下刚才吵闹的将校心中一寒,俱有些害怕的低下了头。
    “来人!”满桂朝堂外喝问道。
    堂外迅速跑进来一对士兵,跪了下来齐声道:“请将军吩咐!”
    “更新,更快,尽在16……k文学网,www。1……6k。cn;:wap。16k。cn全文字阅读让您一目了然,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将刚才点卯三次未到的几个人扒去盔甲,推出辕门斩首!”满桂已经动了杀机,这些他已经跟熊廷弼商量好了,他将山海关内的百战之兵将调拨给熊廷弼驰援宁远,而熊廷弼手下这些从四镇抽调过来的兵将将交给他镇守山海关,并且严加训练,熊廷弼没时间做的事情就有满桂来代劳。
    “是!”
    杀气凛然一对士兵将四镇的将校围了起来,将李魁等几人准备抓起来,立刻引起了其他将校的反弹,心道,现在是李魁他们几个,待会儿可能就轮到他们了,这个时候不反抗更待何时?顿时在大堂之上与满桂的亲兵打了起来。
    眼看就要发生一场巨大的军营哗变,满桂突然间抽出自己的宝刀,一刀劈掉了帅案的一角,厉声喝道:“山海关众将听令,如有反抗刚才的军令者,格杀勿论!”
    “是,标下领命!”
    山海关上的诸将都是从血与火里滚出来的,那会怕这些只会贪污军饷,玩女人的软蛋将军,蜂拥而上,抽出腰中刀刃,对这四镇中阻止执行军令的将校一阵砍杀,不消片刻,无一活口留下。
    堂上血淋淋的情景让侥幸存活,没有掺和进去的四镇将校吓的直呕吐,有几个居然当场晕过去了,这真是可笑,这样的将军还能上战场吗?去了不是被俘,就是当逃兵!
    熊廷弼看着堂下血腥的场景一脸的平静,这样的场景在他的眼里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不遵将令被他杀掉的将校不在少数,这几个人算什么?
    熊廷弼越发的冷静,满桂和祖大寿越发的肯定眼前这个人真实身份,但是现在谁也没有这个胆量去问这个问题。
    小小年纪的吴三桂不但没有被这血腥的场面吓倒,反而感到一丝兴奋,一丝向往,俊脸胀的通红,眼中闪现出渴望的色彩,当然目光时不时的扫过满桂刚才坐的那个位置,眼神中发出炽热的光芒。
    接下来满桂下令将四镇剩下来的将校暂行看管起来,等于是软禁起来了,命令祖大寿率人去接管四镇的兵马,同时将山海关中调出两万五千精兵,随熊廷弼北上,加上熊廷弼这个蓟镇总兵手下的五千兵马,还有专门从京营挑选出来的三千前锋营,共三万三千兵马连夜出山海关,北上驰援宁远。
    熊廷弼在山海关的所作所为朱影龙很快就得到了报告,对于熊廷弼用四镇之兵代替山海关之兵,然后用山海关之兵驰援宁远的做法简直敬佩的无以复加,换作是自己,或者是别人是绝对想不出这样的办法来的,孙承宗更是露出欣喜的笑容,人可是他举荐的,看来熊廷弼还是宝刀未老,越发的老辣了。
    还有将这四镇之兵留在山海关,假以时日在满桂、祖大寿的训练下必将又是一支劲旅,一举两得的事情岂有不好之理,至于杀了四镇那么多的将校,朱影龙非但不会怪罪他,反而感到高兴,四镇离北京最近,一下子空缺这么多位置,孙承宗开封培养的那些人可以安插进去了,慢慢的将兵权牢牢的抓到自己手里,到时候军制改革就不容易出乱子了。
    与此同时,皮岛的毛文龙因为得到了朝廷的一百万两银子的军饷,也从皮岛出兵袭扰后金的辽阳、鞍山等地。
    第九卷:一国两帝 第八章:血战宁远中(一)
     更新时间:2008…10…19 17:28:22 本章字数:2435
    天启七年九月八日夜皇太极的中军大帐,此刻他正召集帐下所有谋臣武将商议军机大事,到此刻后金皇太极率领八旗七万大军已经围困了宁远整整二十六天了。
    十六根婴儿臂粗的红烛将诺大的中军大帐照的入白昼一般,皇太极眯着眼睛坐在虎皮汗位上,帐中文臣武将分两列站的满满的,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发出任何的声音。
    “这个雄霸是什么来头,明廷总兵以上的官儿本汗几乎全都知晓,这个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皇太极突然睁开眼睛,看着帐中文武问道。
    三贝勒莽古尔泰出列道:“管他是什么来路,就明狗那些虾兵蟹将,我看那个什么雄霸的也就是一个脓包来,召集这么多人商量干什么?大汗只需给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