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帝 >

第158部分

明帝-第158部分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婉若有什么可害臊的,再露骨的话婉若都听过。”许婉如笑着 道。  
  “赶明儿也让皇上宠幸你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奴婢可不想,再说了,奴婢也没有那个福分!”许婉若一边麻利的服侍沈芊芊穿衣,一边道。 
  两女虽然相处时日虽短,但感情就如同十几年的亲姐妹,几乎是无话不谈,闺房私话也都能分享。 
  不过等两女穿戴整齐,静静的候了一个上午,都快用午膳的时候,沈芊芊实在是等不下去了,才派了一个太监到前面去打听,一打听。才知道皇上早朝之后就出宫了,而且鸾仪卫都跟着一起出去了,还调动了一千御林军随行护卫,说是去了通州军校,没有四五天回不来了。 
  通州位于北京城东南,京杭大运河北端。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 运、仓储重地。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此地。促进了通州经济的繁荣和兴旺。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 
  此次朱影龙前往通州,朝廷政务基本交给内阁处理,每天派人汇报一次,并且他打算在通州多住些日子,他想多了解一下朝廷各地军政情况,这次抽调进通州军校学习的多时各省地方上的将官,正好有这个机会了解一下。 
  通州军校坐落在通惠河畔,朝廷于去年拨款五十万两白银修建,大量采用新建筑材料,工程进展迅速。不到半年,就全部竣工,投入使 用。  
  军校现有生员七百余人,分为三个梯队。第一个梯队是朱影龙在开封地老班底,他们大多还是孩子,属于预备梯队,明日的将星。人数最多,有近四百人,年纪平均在十三四岁。第二梯队。是朱影龙下旨让一些将门勋戚之后。这些人大约百人左右,年纪平均十五六岁。第三梯队,就是现役军官了,这些二十几岁到四五十岁的都有,人数大约在两百人左右,平均年龄大概在三十岁左右。 
  教员和教官大多是朝廷现役的将军,熊廷弼、袁崇焕在军校都有兼职,不定期的回军校授课,军校教育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块,还有新式练兵方法的学习,火器操练,队列学习,内务整理,军营军规等各项学习,这些完全与以前的不一样。 
  军校实行的全封闭化的管理,严格纪律要求,朱影龙连续下旨颁布了新军以及军校的《内务暂行条令》、《纪律暂行条令》和《队列暂行条令》,这就是后来被军事学家称之为地“三 
   ”。 
  《内务暂行条令》包括:军队效忠、士兵职责、军中生活等三个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细致的阐述。 
  《纪律条令》包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好东西自然要拿来利用一下的。  
  第一条纪律:一切行动听军令。 
  第二条纪律: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第三条纪律:一切缴获归朝廷。 
  八项注意: 
  一、说话和气;二、买卖公平;三、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六、不损坏庄稼;七、不调戏妇女;八、不虐待俘虏。 
  《队列暂行条令》,这一条令执行起来难度较大,这完全颠覆了现在这个时空的认识,因为他是朱影龙这位曾经参加过两次军训后来者制定的,这是基本上是从人民解放军的队列条令照搬过来的,所以只在新军和军校中推广实行。 
  “为朝廷建功立业,誓死效忠皇上!”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 
  这一些等等都成了新军军营和通州军校里面听到的最嘹亮的口号,也成了附近百姓茶余饭后的新话题。 
  新军服地使用,新军礼的推行,草绿色的对襟军装,笔挺的军资,  亮地口号,整齐划一的动作,改革虽然付出了代价,也遇到了艰难的阻力,但当你看到改革后成果之后,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吴三桂,出列!” 
  “到,皇上!”吴三桂出列上前三步走,“啪”地一声立正,身体笔直的给朱影龙敬了一个军礼大声道。 
  “听说你在前锋营搞了一个特战大队,攻占黑山时立下大功?” 
  “是的,皇上。”吴三桂目不斜视道。 
  “很好,朕希望你能继续钻研这种作战方法,需要什么,你直接来找朕!” 
  “是,皇上!”吴三桂响亮道。 
  “入列,继续训练!”果然是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接受新思想,朱影龙含笑地看着战地笔直地吴三桂很是满意,他也换上了新式军服,人也显得精神了许多,虽然目下没有实行军衔制度,但他们的军服上都已经有了体现,类似于后世那种杠杠,星星什么地都提前上了肩膀了,解释为这样好辨认各级军官的品级,这样将来推行军衔制度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新的东西和制度出来总会有反对的声音,骂朱影龙数典忘祖,大肆毁坏祖宗纲法的人大有人在,声势还不小,还上什么万言书,纠集一帮顽固不化的臣子士绅跪在午门外,要求皇帝停止破坏祖宗纲法。 
  “封建卫道士。”朱影龙看到那所谓的万言书,这些人的愚昧无知真是让他哭笑不得。 
  “皇上,您看这这么办才好?”万言书是通政司通政使黄道周亲自骑马送到通州军校的,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送到了朱影龙在军校办公的案头。 
  “什么怎么办,凉拌!”朱影龙生气的将那份什么万言书仍在了案上,冷笑道。 
  “皇上,这个……”黄道周额头上直冒冷汗,皇上脾气刚毅,做臣子的他很清楚,尤其是那说一不二的个性,更是令他心中异常担心。 
  “这样也好,既然这些人说朕数典忘祖,背弃祖宗纲法,那就让他们到这通州军校来,旁边还有通州新军大营,让他们先看看,再下这个结论也不迟!”朱影龙下达这个旨意之后,觉得自己还有些窝火,于是把发愣的黄道周晾在屋内,自己出去透气了。
    正文 第十二卷:革弊图治之第十章:通州军校(二)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31 本章字数:3478
    呼吸了几口新鲜湿润的空气,消除了一下内心的烦躁 到了,这天一热,人就显得有些燥,尤其他还是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帝。
  “皇上,吏部黄尊素黄大人的密折!”徐应元从不远处跑了过来,手上拿着个锡封圆筒喘着气道。 
  “拆开!” 
  “皇上,这是密折,奴才可……”徐应元一脸的难色。 
  “行了,朕让你拆,又不是让你看。”朱影龙知道这徐应元被自己罚怕了,现在说话做事都细心小胆的,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 
  “奴才遵旨!”徐应元忙应声拆开锡封,麻利的挑出黄尊素的奏 折,给朱影龙递了过去道:“皇上,黄大人的奏折。” 
  朱影龙接过来,打开看了起来,原来是说,上折请辞官的那二百多官员中当中终于有坐不住的,给吏部上折子,说自己现在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恳请朝廷再给他们一个为朝廷效力的机会。 
  “果然不出朕之所料!”朱影龙欣喜的合上黄尊素的密折,只要这些人中有打退堂鼓的就好办。 
  朱影龙当即给黄尊素去了一道密旨,授权他实行提升一批,贬职一批,再罢掉一批的官场换血计划,通过这样的办法,对官场进行改造,这也是吏治改革的第一步,同时也给沸沸扬扬的太学降一降温,把这种学术争论也从朝廷带到地方,这样影响才大,都集中在京城,他自己也受不了。 
  轰轰烈烈的吏治改革的第一步总算渐渐平息了下来,万事开头难,开头走好了。下面就变得容易些了。 
  “皇上,您让我查宸妃娘娘身边的那个宫女婉若,臣有结果了!”暗影并了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大的情报机关之后,效率上高了许多,朱影龙不过给周淮安丢了一句话,想不到几天功夫就有结果了。 
  “把你调查的结果说给朕听听。” 
  周淮安将自己调查地结果说了一遍,朱影龙也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那晚许婉若叙说身世的情形,基本上没有多大出入,似乎没有什么问 题,可朱影龙老是觉得这个许婉若不对劲。可什么地方不对劲他又说不上来,或许因为就是因为她是沈吴氏所救,这一点让他心里起疙瘩吧。
  “蓝家的事情追查的怎么样了?有没有查到他们的首脑人物或者总部在何处?” 
  “不是微臣不尽心,只是他们组织很严密,最近一段日子这蓝氏逆党好像一点动静都没有,各地也不曾发现他们的踪影!”周淮安一脸沮丧的道。 
  “一点动静都没有吗?”朱影龙豁然警觉起来。 
  “没有,就连沈吴氏那里都很平静,京城中他们的人也好像销声匿迹了,微臣也觉得奇怪了,凭朝廷的能力。怎么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找不到呢?”周淮安老实的回答道。 
  朱影龙左眼皮子连跳了三下,道:“没有动静就是要有大动静呀,朕觉得这里头有点怪,你说呢?” 
  “皇上地意思是。这蓝氏逆党会有什么大阴谋?” 
  “你说说看,这蓝氏逆党最想要的是什么?” 
  “这还要说吗,当然是天下大乱呗!”周淮安脱口而出。 
  “可怎么才能让天下大乱呢?”朱影龙抬起头来,对视着周淮安问道。  
  “这。臣可就不好说了。”周淮安尴尬的笑了笑。 
  “第一,这很容易想到的,金人打进了长城。砍了朕的脑袋。第二。魏忠贤挥军北上,那也还是砍了朕的脑袋。第三,朕自己把自己脑袋给砍了,第三条是打个比方,就是说朕办错了事情,自掘坟墓,这三个条件只要满足一个,天下都将大乱。”朱影龙微笑的指着自己大脑袋,看着周淮安道。 
  “皇上的意思,蓝氏逆党会要刺驾!”周淮安顿时紧张的吓出一身冷汗。 
  “照朕的估计,你们为什么在京城找不到蓝氏逆党地一点蛛丝马 迹,原因只有一个可能,这蓝氏逆党可能已经全部来通州了。”朱影龙越想越觉得自己猜想的八九不离十,当然也不排除人家真的偃旗息鼓 了,古 
   为什么那么多的皇帝不愿意走出那个紫禁城,很重要 因,因为他们怕死,没有了铜墙铁壁似的保护,出去了谁能保证他的安全?虽然他们已经成功的在自己身边安插了一个人了,只不过这个人自己暂时还不清楚自己地角色和使命罢了。 
  “那皇上您现在岂不是处在危险之中?”周淮安惊骇道。 
  “瞧你紧张的,朕移驾通州事先没有跟任何人说过。也没有提前准备,而且在这里,到处都是朕的人,朕在这里是绝对地安全,爱卿放心好了。”朱影龙笑着对周淮安道,“不过朕在通州待地时日不短,如果朕地猜测是真的话,朕料到,回京之日,就是刺杀朕之时!” 
  “皇上,这……”周淮安抓耳挠腮,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不必担心,而且切莫打草惊蛇,今天晚上你跟朕说地每一句话都不准对任何人提起,所有的不过是朕的猜测,猜对了,朕捡了一条 命,猜错了,小心一些也无过错,知道吗?”朱影龙也不希望自己的联想太丰富了,郑重的嘱咐周淮安道。 
  “微臣遵旨!” 
  “你下去休息吧!” 
  “微臣告退!” 
  “慢着!”朱影龙忽然想起了什么,喝住正要离去的周淮安道。 
  “皇上还有什么事情吩咐微臣去办?” 
  “给朕严密监视那个许婉若,但不许惊动她,去哪儿,干什么,见过什么人,都让人给朕一字不漏的记下来,每天呈报。” 
  周淮安转身领命出去了。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大半夜。 
  “皇上,天不早了,奴才伺候您歇息吧!”徐应元走进来俯身朝灯下批阅奏折的朱影龙道。 
  “你要是困了,你就先下去休息吧,朕这里不需要你伺候了!”朱影龙头都没抬道。 
  “唉!”徐应元低头叹了一口气。 
  “咦,我说你一个奴才,你叹什么气呀?”朱影龙不巧听到了他这声叹息,抬头奇怪的问道。 
  “奴才这是感叹呀?” 
  “你感叹什么呀?” 
  “奴才感叹如果咱大明朝的皇帝都像皇上您这样勤政的话,咱大明朝兴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徐应元道。 
  “你呀,这句话虽然拍朕马屁的成分不少,到也是一句实在话。”朱影龙指着徐应元道。 
  “奴才可没有拍马屁,奴才说的可都是真心话。”徐应元忙替自己辩解道。 
  “行了,真话假话朕还是听的出来的。”朱影龙话锋一转道,“不过这人说的话可不止真话假话这两种,还有真真假假,真中带假,假里藏真,这些要都能听得出来,那才是一门学问呢!” 
  “奴才向来只说真话。” 
  “朕最喜欢听的是真话,最不喜欢听的也是真话呀!”这会儿换到朱影龙自给儿感叹了。 
  “这是为什么,皇上?”徐应元瞪大眼睛不解的问道。 
  “想知道吗?”朱影龙站起来问道。 
  “想。”徐应元先是点头,随后马上又拼命的摇头,“不,不 想!” 
  “你是不明白当皇帝的苦处呀,大臣对你说真话,你心里不痛快,因为真话没有好事少,大臣对你报喜不报忧吧,你又该担心了,所以这听真话也愁,听假话也愁,可偏偏那么多人拼命的想做皇帝,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皇上您是一个好皇帝,只有好皇帝才会这么想!” 
  “呵呵,你个奴才,你是不管真话假话都说的朕心里都舒坦!”朱影龙感慨万千,总算明白一点,为什么这魏忠贤能得到天启帝那么大的信任了,要论揣摩皇帝的心思,谁比的过皇帝跟前的人呀? 
  “行了,行了,你下去吧!”朱影龙意兴阑珊的朝徐应元挥了挥手道。  
  “奴才告退。” 
  朱影龙还得回到案前一大堆奏折中奋战了,做一个好皇帝,也就是天生的劳碌命!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2。,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十二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