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帝 >

第229部分

明帝-第229部分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的密折只比薛琮的情报晚了一天到达朱影龙的手中,相比而言,袁崇焕奏折中所写的情况要比薛琮的情报更为详细,皇太极派出自己的长子豪格为先锋,三天之内连克数道州县,兵锋已经到达平壤城 下,袁崇焕自己接到这个消息也是相当震惊,他自己也不相信消息是真的,只不过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消息的真假已经在其次了,皇太极突然出兵朝鲜不会再向年前那样,逼朝鲜签订什么兄弟之盟的协议了,所图非小,哪敢耽搁半分,连夜书写密折命人加急送入京中,时间也不过相差一天而已。 
  战争的胜利是给予有准备的人的,此刻的平壤城内是慌乱成一团。上至贵族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想不到战争会在某一天突如其来的降临在他们地头上。 
  他们呼喊着、哭闹着、咒骂着,这些都对已经兵临城下的后金铁骑没有一丝一毫的用处,他们的目的是占领这座美丽的城市,让里面的人们变成他们随便使唤的奴隶。 
  平壤城内守军也有两万有余,与豪格手下的兵力相当甚至还略多一些,不过两军的战斗力却不在同一条线上,装备继位低劣,与装备精 良。百战赫赫地后金八旗精兵相比,恐怕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 
  平壤城内的守将名叫崔朴元,依靠祖荫才谋得这个职位,虽不算太草包,但能力却十分的平庸,后金大军一到城下,他这个守城的大将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如何守城,而是如何逃跑,身为主将,此刻他应该在指挥防守作战的城墙之上。而他此刻却在用他的军事才华指挥着家人如何撤出平壤城,而他自己也将跟谁在撤退的人流中消失。 
  当然并非所有人面临战争之时想到的是撤退,也有抗争命运地铁血硬汉,这个每个民族都不可或缺的。没有的民族都被灭亡了。 
  崔朴元的副将张仲昌,应该说他是个很出色地指挥官,在去年后金出兵朝鲜之时立下不少战功,可惜的是他当时的力量太小了。无法改变战败的结局,虽然在战后他凭借着战功和战场上收拢残兵聚集起来地力量,王室为了人才。也为了他手中掌握的力量。不得已才破格升了他官职。成为朝鲜军中的奇迹。 
  崔朴元主张抵抗一阵子,然后弃守平壤。率平壤守军撤往开城,合开城内地守军依托开城坚固地抵御强敌,这样地对策在张仲昌看来简直就是愚不可及的,开城虽然是‘三京’之一,但其城防坚固程度还远不如不断修缮后地平壤,开城守将是个比崔朴元更加草包的将领,崔朴元分明是想逃跑,到时候万一开城守不住,平壤丢失的责任就被他推的一干二净了,虽然他们共事不到大半年,崔朴元的心思他可是一清二楚。
  这一次与上一次不同,后金军队虽然推进速度很快,但其根本目的发生改变,不宣而战,这意味着什么,朝鲜现在已经跟金人签订了盟 约,去年的进贡是一分不少,为何他们会突然出兵?这里面绝不简单,金人在这个时候不应该再树敌人,是什么让金人有恃无恐的这么做?虽然这些都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副将需要考虑的,但是他却考虑到了,因此他在守城策略问题上与主将崔朴元发生了争吵。 
  争吵的结果还是没有用,崔朴元是主将,张仲昌只是他手下两名副将中一员,另外一员副将是崔朴元的心腹,不可能支持他,结局自然是按照崔朴元的先抵抗一下子,然后撤出平壤城,考虑到金人兵力也就只有两万不到,围城不那么容易,朝鲜有是多山,金人的机动骑兵难以展开,这本来是对手的劣势,现在成了自己撤军最大的优势,气得张仲昌当场就跟崔朴元翻脸,决意率领自己手下那三千人坚守平壤。 
  在崔朴元看来,张仲昌这么做就只有死路一条,对与一个自己寻死之人,他表现的极为大度,没有怪罪章仲昌以下犯上、冒犯主将权威的罪过,反而多留了些箭矢和物资给了他,毕竟有人愿意拖住金人的大 军,让自己轻松的撤出,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也省了自己下令哪个将领殿后的为难。 
  张仲昌自然清楚主将崔朴元那点鬼心思,多一份装备就多能坚持一段时间,崔朴元可以不顾平壤死活,但王上不可能丢弃自己的子民,只要能坚持到汉城派出的援军到来的时刻,这就是平壤的胜利,也是朝鲜的胜利,毕竟平壤城内还有二十几万朝鲜百姓是来不及撤逃出去的,金人的残暴他是知道的,杀戮、**、屠城什么都干的出来,城破之日,就是平壤这座城池沉沦之日,他不想再看到朝鲜再战败一次,再签署一次屈辱的条约,从与主将闹翻之时起,张仲昌就下了与平壤共存亡的决心。  
  豪格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朝鲜人抵抗的决心,想不到在主将率大军弃城逃走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副将仅仅率领三千人马和数万民夫居然抵抗了自己十日之久的猛攻,一直等到多尔衮率大军赶到,合力才攻陷了平壤。 
  城破之日,张仲昌被部下打晕后逃逸,豪格一来是恼恨没有抓到守城的张仲昌,二来是嫉恨攻陷平壤的功劳本来全部都是他的,现在却被多尔  抢去了一半,积聚了十几天的怒火,下达了三日之内不封刀的命令,一时之间,整个平壤如同血洗的炼狱,短短三天,被屠杀的朝鲜人不下十万,被**的朝鲜女人不计其数,烧毁的房舍更是难以统计,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堆成了小山,多尔衮虽然是豪格的长辈,但大军的指挥权却在豪格手里,就算他上报皇太极,等命令下来,事情已经结束了,尤其是豪格跟自己不对付,要自己劝阻他,还不啻火上浇油,所以干脆什么都不问,让豪格屠城三日。
    正文 第十七卷:江南半壁之第七章:平壤之战(二)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55 本章字数:3549
    急于迎娶海兰珠之心出乎哲哲的意料之外,抢先命人 属意海兰珠的消息,紧跟着大张旗鼓的给海兰珠的父亲寨桑贝勒送去了彩礼。 
  寨桑是有着意思把海兰珠许配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皇太极也在他的考虑之列,只不过他也不是蠢笨之人,自己的一个妹妹还有一个女儿都已经嫁给了皇太极,但人总不能吊死在一颗树上,如果皇太极地位固若金汤,或许他还会考虑一下,皇太极的突然动作令他措手不及,答应吧,就等于把科尔沁蒙古打上皇太极的烙印,以后就只能一条心的追随皇太极了,不答应吧,扫了皇太极的脸面,说不定现在日子就不好过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里面居然有他好妹妹的一份子,骑虎难下,寨桑也只能答应将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了。 
  而就在皇太极准备迎娶海兰珠事宜的时候,多尔衮的关于豪格在平壤屠城三日的军报送到他的手里,气得皇太极当场暴跳如雷,豪格出征之前,他可是严厉的嘱咐过豪格不要滥杀无辜,这一次不同汉人或者蒙古人作战,将来那些朝鲜人可都是大金国未来的子民,皇太极一心想把朝鲜变成大金的大后方,他这么一屠城,仇恨算是结下了,即使全部占领了朝鲜,这段仇恨可难以化解了,民心这东西可是维护统治的基础,若是什么小城,豪格就是杀光城里的百姓也都没什么,可平壤是朝鲜的“三京”之一,他这一屠城,不但不能吓住拿些朝鲜人,说不定还能激起对方的斗志,朝鲜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大,也有几百万人,按照他的算计,一个个月之内不能攻陷汉城,那就有危险了,算起来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虽然战果不错,但按照他地计算,此刻豪格最起码应该攻陷了开城,正在向汉城挺进。 
  尽管平壤惨烈的抵抗出乎皇太极的意料。但屠城这样的错误和因为屠城浪费了三天时间那是不能饶恕的,当即给去了一道命令,免去豪格领兵之权,改由多尔衮统领全军。 
  高傲自大的豪格自然不会认为自己的阿玛为为了杀了几个朝鲜贱民免去自己的兵权,一切的一切都归结在多尔衮身上,一定是阿玛听信了多尔  的谗言,这才免去了自己地兵权,本来叔侄两人关系就不好,豪格是长子,将来整个大金国都可能是他的。但是多尔衮却是他爷爷努尔哈赤临终定下的继承人,而且多尔衮也比他小三岁,将来这大金国的汗位不一定轮到他豪格来做,尤其是金人内部许多人都支持多尔衮。多尔  又是那么能力出众,他想不嫉妒都不难。 
  多尔衮是暗暗叫苦,皇太极撤去豪格的领兵之权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把这三万大军交给自己却是大大的意料之外。虽然他是正白旗的旗主,但皇太极为了防备他力量过大,还从来没有让他统领过超过五千兵马。这次领兵一万真正能听他指挥的还是正白旗下的几千人马。现在要他统领豪格手下地正黄、镶黄还有豪格亲领的正蓝旗的兵马实在是太难了。 
  按照多尔衮自己的想法。接替豪格最好地人选应该是岳托,但岳托远在数百里外的辽阳。皇太极就算有意让岳托接替豪格,时间上也来不及。  
  这一次皇太极是自己急昏了头,没有跟范文程商量一下就发出了这道命令,临阵换将本来就是兵家大忌,尤其在进攻的途中换到指挥大将产生的后果是绝对不可估量地,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皇太极决定提前率主力大军入朝,代善等诸贝勒随军出战,阿敏留守盛京。 
  平壤十日城破、豪格屠城三日、多尔衮取代豪格、皇太极亲率大军入朝等等一系列的消息如同潮水一般涌到朱影龙案头。 
  “以多尔衮地能力,开城坚持不了几天。”朱影龙担忧道。 
  “怕就怕后金兵临城下之时,开城已经成为一座空城。”孙承宗低头沉吟道。 
  “豪格才能不足,多尔衮短时间内未必能驾驭住三万大军,皇太极对他这位亲弟弟并不是那么信任,就看他急急忙忙率大军入朝就知道 了。”为了研究朝鲜问题,朱影龙下旨将袁崇焕从锦州急召了回京,趁这个机会也让他与在北京地妻儿团聚一下。 
  “临阵换将本是兵家大忌,皇太极急怒之下犯错,急于补救也很正常,别忘了他身边还有一个范文程,这个人可是有张良之才。”孙承宗补充道。 
  “孙阁老说地不错,范文程此人计谋出众,有他辅助皇太极,皇太极如鱼得水,对我 
   个大大的威胁。”朱影龙道。 
  “皇上说地是,范文程现在是皇太极最器重的汉臣,皇太极每一步策略都有他的影子存在,可惜他一身所学居然给胡虏做走狗,祸害汉家百姓,实在可恨!”孙承宗不知道是愤恨还是惋惜范文程这个人,就连朱影龙自己对范文程这个人也有着一种说不请到不明的复杂情感。 
  腐朽的明王朝不能给他施展抱负的舞台,但皇太极给了他,历史的局限性使他根本看不到一个落后的文明领导一个先进文明的害处,他自以为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就能结束所有的纷争,让天下至于大一统,百姓就能过上幸福平静的生活,他错就错在这里,他的眼光太狭隘了,他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而没有看到整个世界,因此他成了后世汉人唾骂的汉奸,而金人却把他看作奴才,这就是范文程的悲哀。 
  “袁爱卿,那个张仲昌的下落如何?”朱影龙一向爱才,朝鲜也是他必征服的疆土,因此这个凭借数千兵马硬生生的挡住豪格两万精兵的人才自然是格外的关心。 
  “启禀皇上,豪格屠城三日,我们在平壤的情报机构也收到了破 坏,目前没有张仲昌任何消息。”袁崇焕回答道。 
  “暗影有消息吗?”朱影龙转向站立在一侧的周淮安问道。 
  “豪格也在命人四处寻找这个张仲昌,截至两天前,微臣收到的消息还是一无所获。”周淮安回答道。 
  “嗯。”朱影龙点了点头道,“命人继续追查,这个人朕很想见 见。” 
  “是,皇上。”周淮安应了一声,垂首站立在一旁。 
  此刻在朝鲜公使馆内,朝鲜公使韩瑗如坐针毡,金兵入侵朝鲜的事情,在朱影龙的示意下,命人悄悄的透露给他了,并且将豪格屠城三日的消息也一并告诉他了,韩瑗很想面前朱影龙,恳请明廷出兵朝鲜,可没有收到国内的消息,他也不敢轻易作主,急的他快要发疯了。 
  汉城朝鲜王宫也乱成一锅粥,平壤失守、金人屠城三日的消息传到朝鲜国王李倧的耳朵里,惊的这位年轻国王当场晕厥过去了,众文武大臣七手八脚的,掐人中,灌药汤,这才把李倧救醒过来。 
  还没等他和一干朝鲜文武震惊完,三京之一的‘开城’又被金人大军包围了,开城离汉城太近了,说是汉城最后一道屏护也不为过,开城守不住,汉城也就危险了,朝鲜君臣顿时乱成一团,主战派和主降派的吵的把庆云宫都快掀翻了。 
  最后连李倧自己都失去了主见,不得已而搬出仁穆王后,也就是李倧的祖母(李倧是庶出子孙,并非血脉相承,但李倧能继位为王,这位祖母的功劳最大,所以仁穆王后在朝在野都有极高的威信),仁穆王后一出来,立刻定下了坚守的原则,李氏朝鲜王朝数百年的历史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金人突然背信弃义出兵朝鲜,她经历的风雨可是比李倧多得多,皇太极现在的野心与当年的丰臣秀吉没有两样,投降就只能芶活人世,熟悉中国历史的仁穆王后很清楚南唐李后主是怎么死的,投降是死,战斗也是死,与其窝囊的死,还不如有尊严的战死。 
  仁穆王后这么一番决定,顿时点醒了绝大部分投降派,鼓舞了朝鲜一干君臣的坚守汉城的决心,激起了臣民保家卫国的血性,随后李倧下召命令汉城之中妇孺可以往朝鲜南部撤出,轻壮留下协助军队坚守城 池,守城令一出,无数的朝鲜男儿送走了父母妻儿,拿起身边可以做为武器的武器留了下来,短短数日整坐汉城已经成为一座军事堡垒。 
  出奇的是,朝鲜这一次居然没有派人向明廷求救,这令朱影龙百思不得其解,知道战争结束之后,他才明白,如果那个时候朝鲜向明廷求救了,那么朝鲜的军队就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