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帝 >

第394部分

明帝-第394部分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俺答汗是明代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使土默特部称雄于全蒙古,成为当时蒙古的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三娘子是一位聪明、美丽,颇具才华,为人豪爽不羁的蒙古族妇女,深得俺答汗的宠爱。明隆庆二年,随俺答汗再征瓦剌。五年,力促俺答汗与明朝达成通贡互市协议。万历六年,随俺答汗赴青海仰华寺谒见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皈依藏传佛教,被称为“多罗菩萨之化身阿利雅达喇”。九年,协助俺答汗扩建库库河屯(明称:归化城)。因她居于此地,故归化城又称“三娘子城”。 
  俺答汗晚年多病,事无巨细,多任凭三娘子裁决。她也尽己所能,积极辅佐丈夫,发挥了巨大作用。俺答汗去世后,深谙文韬武略的三娘子主政务,掌兵权,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 系。特别是万历十九年,她竭力劝说、督促俺答汗孙撦力克从青海撤军东归,避免了蒙古和明军之间地大规模冲突。为表彰三娘子的功绩,明朝于万历十五年,封三娘子为一品“忠顺夫人”。后因为政治原因,年逾古稀的三娘子嫁给了土默特的卜石兔济农,万历四十年六月二十六日三娘子病逝,明朝亦遣使给予赐祭七坛地隆重祭礼。 
  但是他的后代却不争气,短短二十余年就把土默特部葬送了,甚至还被人夺走了祖宗的基业。 
  白彦是西哈喇慎部的首领,现在却窃居了土默特部地王城,又大肆的收编了原土默特的残部,俨然以土默特酋长自居,虽然白彦台吉与察哈尔蒙古林丹汗是敌对关系,但是这一次康妃回察汉浩特路过归化城,他还是做了一番精心准备地。 
  碍于泰松身份地敏感,白彦自然不能亲自前往迎接,但又不能不派人迎接,因为现在地白彦还需要依靠大明,虽然他屡次请求明廷册封他为顺义王都没有得到明廷的正式回应,但大明也默认了他掌管了互市大权地印信。 
  这一次泰松省亲路过,他当然不会放过一次试探明廷的机会,他还想知道明廷对他究竟是什么态度,或者说泰松究竟在明帝面前有多大的能量。 
  其实白彦并不傻,在未到山穷水尽之前,他又怎么舍得去给人家当顺民,做奴才,他想的是在大明和后金之间左右逢源,两面都得利,然后逐渐的壮大自己。
    正文 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战之第五章:省亲之路(四)
     更新时间:2008…10…23 1:25:54 本章字数:3835
    彦是西哈喇慎部的首领,现在却窃居了土默特部的王 的收编了原土默特的残部,俨然以土默特酋长自居,虽然白彦台吉与察哈尔蒙古林丹汗是敌对关系,但是这一次康妃回察汉浩特路过归化城,他还是做了一番精心准备的。 
  碍于泰松身份的敏感,白彦自然不能亲自前往迎接,但又不能不派人迎接,因为现在的白彦还需要依靠大明,虽然他屡次请求明廷册封他为顺义王都没有得到明廷的正式回应,但大明也默认了他掌管了互市大权的印信。 
  这一次泰松省亲路过,他当然不会放过一次试探明廷的机会,他还想知道明廷对他究竟是什么态度,或者说泰松究竟在明帝面前有多大的能量。 
  其实白彦并不傻,在未到山穷水尽之前,他又怎么舍得去给人家当顺民,做奴才,他想的是在大明和后金之间左右逢源,两面都得利,然后逐渐的壮大自己。 
  泰松也知道自己大哥跟这位白彦台吉之间的恩怨,但如今她身份不同,她身后的是大明,她代表的也是大明,所以她在草原上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这大明的态度和形象,因此泰松说话行事也都是格外的谨慎小 心。  
  归化城为三娘子和丈夫俺答汗所筑,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的美誉。 
  穿过土默川平原,泰松一行两千多人终于来到巍巍的青城面前。 
  白彦台吉的情报还是可以的,早早的派了人在城外迎接,现在大明跟白彦台吉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因此进入归化城地泰松还是有些紧 张,而料图台吉可没有姐姐特殊的身份,坚决不肯进城。反而待在城外与两千关宁铁骑驻扎在一起。 
  关宁铁骑虽然战斗力还是个未知之数,但严谨的作风,精良的装 备,还有那不断散发出来的淡淡杀气,足以让在归化城内顺义王府中的白彦台吉心惊肉跳了。 
  虽然他麾下也聚集了将近三万兵马,但跟人家一比,自己跟草原上的马匪差不多。 
  顾不上擦掉额头上的冷汗,白彦台吉带着一帮子人前去大召寺见泰松。  
  大召寺创建与明万历七年,是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主持修建的,次年建成。是归化城内修建的第一座喇嘛寺庙,碰巧地是迈达哩活佛从乃春庙来到了大召寺,于是泰松一行退却了白彦台吉准备的临时住所,搬到了大召寺。 
  迈达哩活佛是蒙古黄教的教宗,地位至高无上,在蒙古信仰黄教的部族百姓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等闲人是见不到这位活佛大人的,就连白彦台吉这样的蒙古显赫,要见活佛都还要看活佛自己的意愿。 
  泰松此次会察汉浩特省亲,内心甚为彷徨。不知道如何自处,自然而然的就想到神明,期望得到神明的指引,迈达哩活佛自然是她最想见到。并聆听教诲地人之一。 
  迈达哩活佛肩负这在蒙古地区传播黄教的重任,自察哈尔左翼蒙古大汗林丹汗摒弃黄教,该信红教之后,黄教在蒙古传播受挫。迈达哩活佛想尽办法都没有能改变林丹汗的信仰,红、黄两教虽都属藏传佛教,但两教的教义有明显地差异。黄教(格鲁派)有三大特点:第一。提倡僧人必须严格遵守戒律。不应干预世俗事务,不得娶妻和从事生产劳动;第二。大力兴复寺院,招收僧人,噶当派的寺院全部纳入格鲁派属下;第三,每年定期举行传昭法会,在会上讲经说法,主张僧人修习先显后密,规定必修五部经论,创立传昭期间进行辩论和考试,考取格西等学位的制度。而红教(宁玛派)的教义最突出地东西是“大圆满 法”,该法主张“体性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这和内地佛教禅宗主张的“心静则佛”有点相似。 
  黄教认为修习佛法应循序渐进,来不得一点虚加,而红教则认为佛家讲究顿悟,一朝顿悟便可成佛,这两种教义理论便有些格格不入,而从教义上看,当政应该喜欢想黄教这样严守清规戒律,不干预世俗事务的教派才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红教虽然对僧侣地不是很严格,甚至可以娶妻生子,但他们重任一般对世俗地政权没有多大地兴趣,最喜欢的就是挖掘前人留下地佛教典籍,并把他发扬广大,一般来说,根本不会威胁到世俗的政权,但是黄教则不同,虽然教义上贵定不干预世俗事务,但实际上黄教起源于帕竹政权取代萨迦政权之时,上层僧人不仅直接参与政治、经济权力的角逐,而且生活腐朽堕落,在社会上逐渐失去民心。有感于此,创派祖师宗喀巴以重视戒律为号召,到处讲经说法,著书立说,抨击僧人的腐败,积极推进西藏佛教改革。1409年藏历正 月,他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这就是流 
   的传召大法会。法会后,宗喀巴建立著名的甘丹寺, 戒律的格鲁派。其后又相继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它们与甘丹寺一起并称为格鲁派的六大寺院。此外,黄教还创建了达赖、班禅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 
  就是达赖和班禅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黄教后来者居上,不但成为藏传佛教第一大派,还聚集了大批的信徒,掌握了百姓的信仰,信仰之力是无穷的,因此他们对世俗政权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而然的他们就参与到世俗的政权当中,而且还发挥这无可替代的作用,黄教的力量也成了世俗政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林丹汗就是因为黄教不断的干预他政权的决策,才会摒弃黄教,而改投红教的怀抱的。 
  而因为达赖的缘故,朱影龙本人对黄教也甚无好感,对黄教清醒的认识也是从达赖身上获得的,这个教派本身就对世俗政权的强烈欲望,并非是教义中写的那么清高。 
  所以在泰松临走之前,他隐约的向泰松透露了一点他不喜黄教的想法,但是泰松并没有领会到这些,显然她并没有看出黄教内在的本质和野心。 
  面对泰松公主的请求谒见,迈达哩活佛欣喜若狂,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影响到林丹汗甚至明廷的机会。 
  迈达哩活佛本质上就是一位神棍,一位顶级的神棍,这种神棍意识他自己都不一定会知道,他只是一个从小被宗教洗脑的可怜人,一生都给了自己信仰的宗教,连选择都没有! 
  为了宗教迈达哩活佛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当然一位顶级的神棍给人的感觉不仅是神秘莫测,而且有的时候还会放下身份,给虔诚的教徒一如沐春风的感觉, 
  在年轻的迈达哩活佛的面前,泰松就觉得他是一位仁慈的长者,他的话能够给她的心灵带来平静祥和。 
  “迈达哩大师,谢谢您!”泰松送出最虔诚的感激之言。 
  迈达哩活佛对着坐在蒲团上一脸平静的泰松,发出了最柔和的笑 容,春风化雨般的声音道:“娘娘佛缘深厚,举一反三,本座也只是稍稍点化而已。” 
  黄教之所以能拥有打量的教民和虔诚的教徒,一是他伪善的真面 目,二是他的教义对低层民众有着无比巨大的吸引力,所以他才能在短短的两百多年就成了藏传佛教最有影响力的大教派之一。 
  泰松虽然是一个上位者,但她所追求的不是世俗的权力,因此她是很难明白像林丹汗这样掌握世俗政权的君王与宗教之间的复杂恩怨关系的。  
  迈达哩活佛知道自己已经赢得了泰松的好感,起码知道了这位蒙古公主不像她哥哥那样厌恶黄教,第一步他达到了,第二步却要等到泰松返转大明的时候才能进行,因此短暂的谒见算是过去了。 
  带着平和的心态,泰松接见了早已等候的不耐烦的白彦台吉一行。
  进献礼物,回礼之后,白彦要求单独与泰松公主相谈一会儿。 
  在人家的地头上,泰松也不好拒绝,点头答应了下来。 
  “外臣唐突,还请康妃娘娘不要见怪!”与汉人接触多了,白彦也学会了汉人的那些繁文缛节,规矩行礼也学得似模似样。 
  泰松含笑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对方。 
  “自卜石兔济农过世后,顺义王一位虚悬已经有两年,外臣也曾几次上书明廷请求册封新的顺义王,可不知为何,一直没有音讯传来,外臣十分困惑,今日康妃娘娘来到,外臣斗胆问一下,大明皇帝陛下究竟有何打算?”白彦道。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而且泰松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这种事情根本轮不到她过问。 
  “白彦台吉,大明与我们蒙古不同,这些事情皇帝陛下一般是不与嫔妃们商议的,通商都是由皇帝陛下自己一人乾纲独断,抱歉,本宫帮不了你。”泰松想了一下,道。 
  白彦台吉脸上顿时写满了失望之色,要知道他对这个顺义王的王位是垂涎已久,虽然他现在强行的将卜石兔的遗孀占为己有,勉强的控制了土默特部,但地位并未巩固,如果明廷册封他为顺义王的话,至少名分上也占有了,不服的声音也就小多了。 
  当然他现在还不知道明廷已经策划如何铲除他了,就因为他与后金皇太极太多勾结,让明廷起了立威之心。 
  想左右逢源,又不自量力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白彦台吉怏怏而回,而此时的大明朝国内却掀起了滔天巨浪,准备了足足大半年的军事改革终于发动起来了。
    正文 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战之第六章:军区与军衔(一)
     更新时间:2008…10…23 1:25:54 本章字数:4063
    天的朝议气氛明显与往日不同,紧张而且压抑,尤其 脸上都表现的异常凝重,军改谣言已经从地方上传到京城,在得知军改已经势在必行的是有,许多武将们都一下子变得十分的茫然。 
  当初就是怕谣言四起,引起军心动摇,朱影龙才下令参与军改的几位心腹重臣严守秘密,所有军改条款都是在秘密之下商议决定的,就连皇帝的亲近之人,也都只是知道朝廷将会军改,但军改的时间和内容却无从得知。 
  而今天的朝议,将会揭开军改的神秘面纱,大明武将们的命运将会因此而重新改写! 
  凝重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皇帝临朝! 
  一入太和殿,朱影龙便感觉到今天的气氛大不一样,以往虽然也是鸦雀无声,但却没有像今天这样,空气方佛凝固了似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上朝!” 
  端坐于龙椅之上,朱影龙冷眼俯瞰殿中群臣,开口道:“连日来,诸多关于军改的谣言传到朕的耳朵里,先不管谣言是何人散播,但其擅自传播并动摇军心之罪朕必定会从重追究,不过,谣言并非完全是谣 言!” 
  大殿之中没有出现哗然的现象,显然百官们都心中有数了。 
  “目前来说,大明军制十分混乱,新军、边军、地方上还有团练、乡兵,还有私人武装,部分遗漏下来卫所军等等,兵种杂乱不堪,兵制混乱,一旦有事,朝廷必将难以调度,鉴于此。朕觉得朝廷军制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所以朕决定军改!”朱影龙重重的道。 
  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如今三省六部制度已经差不多被朱影龙推翻了,政治制度的变革已经进入了实质阶段,而且已经初见成效,正在不断的扩大和巩固,军改虽然一直被人提起,但朱影龙当时心思一直扑在了政治改革上,兼而国内平叛工作还没有结束。军改自然也就耽搁了下来,现在国内匪患差不多一扫而空,军改被提上日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就军改地内容,从政改可以推断出军改并定会石破天 惊,天下震动。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