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

第385部分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第385部分

小说: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情况下,手工绘制便成为细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就算没有细节上的手工绘制,完全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纸张,因为与设计部门对接的工艺部门,一线车间还需要纸质的图纸来确定工艺和生产制造流程,毕竟在当下可不是所有制造工序都实现机床的数控化的,就算实现了数控化,计算机软件设计出来的东西跟数控机床的控制软件不匹配同样用不了。

    正因为如此,别说国内,就是放眼整个世界就没有完全脱离图纸的设计部门的。

    结果,就是这么个在工业设计中犹如真理一般存在的常识性基础,却在腾飞集团新厂区的这间被整个贯通的超大空间内被彻底颠覆了。

    没有图纸,不……更准确的说连一张纸都没有。

    那这里的设计师们用什么做设计?

    用笔,但不是普通的绘图笔,而是一种能够在四十英寸屏幕上随意触碰并形成一个个设计思路的电子笔。

    方勇就目不转睛看着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环形屏幕墙似的工作台。

    哪里坐了十几位穿着的寸衫、t恤的设计师,正拿着手里的电子笔在面前的屏幕上频繁的点个不停,而随着他们的点触,屏幕上的部件时而凹陷,时而凸起,时而曲面变换,时而变换组合。

    但这都没让方勇惊讶如此,毕竟类似的设计软件他们西北厂也有,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为了fb—1战斗轰炸机的研制,西北航空厂就从法国的达索公司引进了catia—v2版本的专用航空器设计软件。

    成为当时不亚于腾飞集团的具备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单位,这也是在fb—1战斗轰炸机以及轰6、运8的改进上,西北航空厂能够在效率上胜过国内其他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但方勇看到腾飞集团的设计师围着环形屏幕墙用电子笔做三维图像设计时并没有感到意外,西北航空厂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毕竟他们厂的catia软件已经升级到了v3版本,功能更加强大,若非如此也不可能在空军下达空中加油机的项目没多久,他们就拿出了轰油6的完整设计方案,所依仗的就是新软件的强大建模、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

    唯一的区别只在于腾飞集团的设计师用的是电子点触笔,西北航空厂的用的是鼠标,但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不同。

    让方勇感到震惊的是背对着他两名设计师,他们用的不是电子点触笔,而是一人带着一个类似手套的东西,头上带着一种飞机飞行员头盔似的东西,用带着手套的手在屏幕上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快速交流。

    然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工位上其他设计师描绘的部件在他们的屏上随着手指的触动被一个接一个的结合在一起,两个人就如同在真实的生产车间一样,在结合的过程中尝试多种工艺与制造方法,然后从中找到最为合适的方案,并根据方案提出对各个部件的修改方案,在打回去到负责该部件设计的设计师哪里,重新修改。

    方勇刚开始还没觉得什么,只是有些好奇,可看着、看着脸色就变了,因为他发现那两位带着怪异头盔和手套的人,不但能在宏观上进行整合,更能够在细节上进行多维度查看。

    方勇认真注视之下就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复杂曲面的鞍状部件儿被安放到整体后,在一个极难察觉的角度上有一个连接杆儿。

    但设计师似乎是疏忽了,并没有对这个连接杆做细节处理,导致整个大部件儿的功效没有达到要求,被两位带着怪异头盔和手套的人发现,不但打回去重做,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工艺解决方案,66号、42号夹具,材料钛合金,化学铣切,数控机加工,电火花加工,电化学镗孔,真空电子束焊接,内埋6号线缆和8号控制线……

    这一幕看得方勇是目瞪口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航空器设计出身的他算是国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专家了,若非如此,当年他也不会力排众议,从法国引进catia软件。

    但西北航空厂的catia软件也只是在设计上提高了效率,在部分法国产的数控机床上可以直接转化为直接生产,剩下的绝大部分工装、工艺、模具等等生产前流程一个都少不了,依旧跟几十年的工业生产方式一样,按照设计部门的图纸、里面和数据一点点儿摸索该用什么工装,应用什么工艺以及上怎样的模具和夹具。

    这个过程有时候比设计和生产还要复杂,需要技术人员反复的摸索,频繁的试验,认真的推敲,才能拿出符合设计标准又不超过制造能力的最优方案。

    正因为如此,这个过程是相当枯燥而又漫长的,甚至有时就因为环节上的瓶颈一卡就是好几年,其他不论,西北厂的fb—1战斗轰炸机就因为设计上的先进性与制造上的滞后相互脱节,导致在工装、工艺这个中间环节卡了好些年,没办法只能是设计与制造不断的妥协,最后在拿出fb—1战斗轰炸机批量生产的最终方案。

    这也是飞机、火箭等高端工业品长长周期漫长的重要原因。

    可是现在,腾飞集团的这套系统似乎打通了设计与制造的中间环节,不需要在好劳心劳力的去一线厂房做试验,做参数,坐在屏幕前指指点点,一系列制造信息便化成最优解将所需要的流程一一呈现出来。

    眼见这一幕,方勇在震撼之余,脑海中只被一句话刷屏:这东西哪儿买的?

 第八百七十五章 工业3。0

    同样的问题不止是方勇,赵主任,巴迪亚,朴等人都在心里不住的“单曲循环”,特别是埃多奥和克里尔多等一众巴西航空航天的专家,除了心中的疑问,更是觉得自己的一双眼睛不够用。

    没办法,方勇看的只是眼前的一个工作台,而偌大的设计室内,类似的工作台还有七、八个,各个工作台之间都用数据电缆所连接,最后通过楼下的大型计算机终端最后输送到设计室最尽头的一块用数十块屏幕组成的巨型显示墙上。

    在那里七、八个头戴异形头盔和手套的设计人员将各个工作台设计完善出来的部件组合重新整合,形成一架完整的飞机框架出来。

    如果仅是一般的效果展示的话埃多奥和克里尔多等人不会如此,问题是尽头的屏幕墙上的动态图像与其说是展示,还不说是完整的装配流程。

    是的,就是飞机的装配流程,每个工作台合成的部件组合送到尽头的屏幕墙后,从进入的顺序,吊装的设备,运行的轨迹,先期的处理,结合部位的局部工艺,铆接、螺接、焊接,夹具、模具、自动设备……

    似乎那展屏幕墙拥有无限的魔力一样,可以让人做成想做的任何事,从而让非常繁琐且复杂的装配变得十分简单。

    符合条件的部件组合留下,无法满足的直接打回到原有工作台进行修改,整个过程高效而又迅速,通常不过十几分钟就能做出初步的判断,不过半个小时就能定下最终结论。

    而在传统的设计、工装、工艺、制造流程中,飞机的装配是最耗耐心的一个环节,往往一个部件出问题,全厂的工程师都要忙到脚不沾地,一丝丝的查找原因,然后把工装、工艺改一个遍这才能恢复装配生产。

    可在腾飞集团这里,飞机装配似乎就是几个人带着头盔和手套商量一番然后挥挥手,整件事就完成了,简单的就如同在打电子游戏。

    是的,在埃多奥和克里尔多等人眼里腾飞集团的设计师就是在达电子游戏,甚至觉得这些人驾驭的东西比电子游戏还要简单。

    “老彭,别傻站着了,快跟过来的中外客户好好说说,你搞的这些东西究竟是个什么,我不懂,不代表咱们腾飞集团没有懂的人不是,十来个亿砸出来的东西,也得让人瞧瞧咱这钱花的值不值不是。”

    就在众人看着偌大的设计室各种五味杂陈,愣愣出神之际,庄建业一句话就把众人完全拉入现实,旋即就被庄建业所说的话再次惊呆。

    他们没想到这间只有九个工作台,一展不到15平米的屏幕墙竟然投入了十多个亿的资金,要知道这可是1994年,十多个亿绝对是天文数字中的天文数字。

    尤其是赵主任和方勇,差点儿没惊的咬掉自己的舌头,这么大的巨额投入在他们看来是完全不敢想象的,以至于他们两个再看整间设计室的眼神都变了,只觉得刚才那种羡慕不由自主的淡了许多。

    没办法,实在是投入的数字太大了,不划算,与其相比还是传统的设计架构划算一点儿,至少在能在最终产品端维持好低成本的优势。

    不过就在两人长舒一口气,觉得腾飞集团的东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时,赵主任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旋即抬眼扫了一下设计室,双眸不自觉的便眯了起来,进而偏头看向庄建业,不太确信的问:“你们……你们……你们……把当年争论的事情给做出来啦?”

    庄建业嘿嘿一笑,并没有说话,但那从骨子里透出的贱模样却说明了一切。

    这时方勇忍不住了,问赵主任:“老赵,你说的是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

    赵主任再次看了一眼设计室里的工作台,脸上在没有刚才听闻价格昂贵的庆幸,反而露出难以抑制的惆怅,苦笑着说了一句更让方勇糊涂的名词:“是工业30!”

    没错,就是工业30。

    早在1986年下半年,航天系统召开了一次全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与控制研讨会上由腾飞集团率先提出,并为此做了专题报告,阐明国内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在工业软件上发力,进一步构建国产工业软件的技术基础。

    并且还提了个远景目标,争取在九十年代末实现航空、航天普遍工艺、工装、风洞测验、试验试飞、设备功能、乃至制造经验的数据化、代码化。

    在当时腾飞集团的报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倒不是参会的专家学者普遍支持,而是由于该报告的过度理想化遭到巨大争议,没办法,当时国内的工业软件的确发展迅速,但与国外的先进软件和制造技术相比还是要落后一大截,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专家学者主张以开放的态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的路子。

    甚至有些人十分激进的提出打破国内的坛坛罐罐,为国外高新技术腾地方。

    腾飞集团的参会人员以及一部分觉得应该在关键领域独立自主,避免将来被卡脖子的少数学者和专家便觉得完善国内工业软件十分有必要,而且一旦完成会极大提升国内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问题是这部分人太少,很快便被占绝大多数的引进派给压下去不说,还给腾飞集团等人戴了顶违背改革开放,走保守主义老路的大帽子。

    当时参会的赵主任也觉得腾飞集团太保守了,国家的主流是改革开放,世界的主流是统一市场,这个时候腾飞集团搞关起门来自己造这一套,根本就是违逆时代发展好不好。

    所以当时不但他反对,就是上级的主管领导一样反对,于是腾飞集团挑起的争论就被上级定了性,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本以为腾飞集团就此偃旗息鼓了,却不成想时隔数年他们不但没有放弃,反而真的搞成了,为此,腾飞集团竟然数年如一日的投入了十多个亿。

    赵主任想到这里,整个人不禁惊得说不出话来,但下一刻又有些明悟,难怪刚才听庄建业的话有些夹枪带棒,像是谁欠了十来个亿似的,原来自己当年反对,如今过来找后账的。

    想到这里,赵主任不禁心中苦笑连连,这个庄建业,心眼儿也太t小了吧。

 第八百七十六章 差点儿屈辱的跪下

    庄建业其他事情都是能看得开,但在工业软件和设计方面,是真的过不去。

    倒不是投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因为腾飞集团在这一领域被人卡了脖子,差点儿屈辱的跪下。

    就在腾飞集团提出工业30概念,主张国内各领域联合起来向数字化方向迈进的第二年,当时腾飞集团同构h公司获得的法国达索公司的catia—v2版本软件由于版本过低已经无法满足最新的航空设计要求,就想着引进最新款的v3版本,提升腾飞集团的设计能力。

    奈何当时的腾飞集团与合作伙伴h公司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反目成仇,开始在无人机领域大打出手。

    最终腾飞集团以绝对的实力压垮h公司,但这种激烈的竞争腾飞集团想要独善其身也并非易事,毕竟腾飞集团与h公司的竞争让欧美航空巨头们看到了无人机的潜力。

    随即大举进入,h公司被通用吃抹干净,创始人更是死的不明不白,腾飞集团因为国别原因逃过一劫,但庄建业通过埃文斯和欧文开办的行动者航空系统公司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被法国达索公司给盯上了。

    对于这种国际五大流氓之一的大国核心企业来说,想搞明白行动者航空系统公司背后的逻辑链条并不难,很快就顺藤摸瓜找到了腾飞集团的身影,然后达索便在catia软件捏住了腾飞集团的喉咙。

    想要v3版本,可以,把行动者航空系统公司以及所属的宙斯—3无人机和小型脉动生产线技术一并打包出售给达索公司,否则想要v3版本?呵呵!

    倒不是说达索把catia软件对腾飞集团完全封掉,腾飞集团还可以用,甚至v3版本同样可以出售给腾飞集团,甚至价格上还要优惠,但对腾飞集团来说达索的做法却比直接封掉还要难受。

    最新的v3版本是可以给你,价格也好商量,但给却不是完全版而是受到达索阉割的简化版。

    也就是说很多涉及航空方面的专业数据库和设计代码,达索给腾飞集团的根本就没有。

    类似catia这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最核心的就是数据库和设计代码,有了这东西设计师才能够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各类元器件才能自动生成,否则就要拿起绘图笔,一边做着各类繁复的计算和试验,一边在图纸上反复绘制。

    这也就罢了,不给腾飞集团也就算了,有本事把整个国内的catia软件全都给封了,庄建业反倒要高兴了。

    可达索偏偏不这么干,给腾飞集团阉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