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

第652部分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第652部分

小说: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所谓的航空界双雄或南庄北黄突出的是那个庄,他这个黄只不过是拿过去凑数的。

    若是在几年前,黄峰可能心里还挺欢喜,自己这么一个一直活在庄建业强大阴影下的业内人士终于有一天能跟庄建业并肩而立了,哪怕只是凑数也无所谓,最起码不是别人来凑数,而是找他黄峰来,这就说明他在业内的地位已然非凡。

    然而随着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发展,特别是由苏—27发展而来歼—11A顺利投产,并以此为基础开始规划一整套歼—11系列重型作战飞机后,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研制并生产重型战斗机的企业一把手,黄峰觉得自己的地位不应该只是个凑数,而是真正的应该与庄建业平起平坐。

    这种心境非常微妙,以至于连黄峰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生出这种想法,要知道在私下里他跟庄建业非常要好,并没有什么纷争与不快,可到了自家企业的发展和业内政策的走向,黄峰便觉得自己亦步亦趋跟在中国腾飞后面已经很不合适了,自己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让航空界双雄或南庄北黄的说法真正成为美谈,而非现在的虚名。

    想不通的黄峰最后只能把这一切变化归结为屁股决定脑袋,而此刻他参与到海军的舰载机项目的竞标,并以势在必得的姿态率领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最精干的研发团队来到海军总部,同样是屁股决定脑袋。

    中国腾飞在业界是很强大,但再强大又能如何?除了运输类航空器和无人航空器,他们有一款能拿得出手的作战飞机吗?

    非但没有,时至今日中国腾飞就连轻型作战飞机都还没摆弄明白,就别说重型战斗机了,正因为如此,黄峰觉得中国腾飞还是安安心心做个配套算了。

    再说了做配套有什么不好?各种高端材料和部件生产利润率也不少,不仅如此还能左右逢源,在西北航空工业集团、成功航空工业集团、宏通航空工业集团之间不断承接业务,既没有竞标的压力,有没有研发的风险,安安稳稳的赚钱,多好!

    其实不止是黄峰这么想,航空工业界的业内人士几乎都是这么想的,觉得中国腾飞掌握无人航空器和运输航空器就够了,战斗机这东西集成度太高,技术性太强,能做的那个不是从建国意识就开始积累?

    中国腾飞一个成立到现在不过二十年的小后生还是老老实实做个配套挺好!

    这种业内的看法实际上也影响到了部队,就比如说此刻围着黄峰聊着歼—11改的几位海军领导,虽然说得是滴水不漏,可实际上在中评会之前与黄峰如此热络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姿态,那就是在他们这些海军领导的眼里更认可有着重型战斗机研发和生产经验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

    “各位首长、领导,总部的中评专家组的专家已经到了,中评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就在黄峰和几位海军领导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下交换着彼此的意见时,一位海军参谋匆匆跑过来,通知大家赶紧进入多功能大厅的中评招标会的会场。

    一位海军领导闻言不禁皱了下眉头:“这么快就要开始了?中国腾飞的人还没来了呢!”

    “他们已经到了!”参谋回答。

    “到了?”另一位海军领导有些诧异:“庄建业带队?不对呀,这家伙我认识,他来了我不能没看见……”

    “带队的不是庄建业同志。”参谋继续回答。

    “不是庄建业,那是谁?”旁边的一位海军首长开口询问。

    “是一位叫做汤莉莉的女领导。”参谋如实说道,结果却是让周围一群的海军领导和首长满头的问号,因为他们都不清楚汤莉莉究竟何许人也。

    黄峰到是知道汤莉莉,毕竟他早年也是腾飞系的骨干,当然清楚林光华夫人的大名,不过却没有点破,原因很简单,说出来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些年汤莉莉早就不在航空一线,如今重新出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腾飞对这次舰载机项目彻底的不抱希望了。

    不然怎么会派个无足轻重的人过来?

    这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着实是让中国腾飞太没面子,既然自己这边稳赢,那就没必要把对方往死里逼,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再怎么说他黄峰也曾经是腾飞集团出来的。

    抱着这份心态,黄峰迈着轻快且自信的步子走进了多功能会议大厅,然后……然后……然后就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之间汤莉莉站在正前方的多功能投屏前,对着已经通过电脑投在屏幕上的那架令人震撼的战斗图像对着前排的总部专家组朗声说道:“这就是我们中国腾飞舰载机团队历时十年研制的重型舰载战斗机,FC—23!”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航空设计大师

    话音即落,一身利落女士西装打扮的汤莉莉按了下手上的自动控制器,屏幕上的画面即刻切换,呈现出一张FC—23重型舰载战斗机三维立体图。

    几位来自总部的专家组成员立刻坐直了身子,几个戴眼镜的老专家更是把自己的眼睛摘下来,用眼镜布好好擦了擦重新戴上,这才盯向屏幕上的FC—23三维图。

    没办法实在是汤莉莉向他们展示的三维立体图着实让这些总部的专家们视觉上受到极大的冲击。

    因为那种简洁的外形,极具现代感的布局以及科技感十足的设计语言,都让这些年过半百的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都不约而同的冒出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屏幕上的这架飞机真的是咱们中国人设计的舰载机?

    不止是这些专家组的专家们是这样,刚进来的黄峰以及其他几位海军的领导和首长都是如此。

    也难怪这些人会有如此想法,其实在场绝大多数人对中国腾飞的战斗机研发是做过深入研究的,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无外乎一句话,保守的太保守,前卫的又过于前卫。

    保守方面不难以理解,中国腾飞的初教6Pro,歼教—7MAX两款主打的教练|攻击机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要说什么高新技术根本就谈不上,尽管在某些指标上可以达到轻型战斗机的标准,可在当今世界战斗机普遍重型化的趋势下,中国腾飞的轻型化路线显得过于格格不入。

    与之相反,中国腾飞在创新方面又是另一番激进的姿态,无论是“真龙”系列验证机,还是半隐身状态的FC—21,亦或是号称中国版的YF—23的所谓垂直起降战斗机。

    无论是在气动布局,还是在细节设计上,中国腾飞就跟换了个人一样,只追求极致的创新和技术上的突破,似乎不搞点黑科技就对不起中国腾飞这个名头一样,以至于这些专家、领导和首长每次去中国腾飞都会有种眼前一亮,来了场科幻大片一般的头脑风暴。

    可问题是,中国腾飞的这些机型先进是先进,技术厉害是厉害,但整体的成熟度却并不高,就拿前不久让在场众人惊叹不已的垂直起降验证机来说吧,类似YF—23的那种变体式飞翼布局的确令人惊叹,由此带来的超音速巡航也足够的震撼,之后与歼—8E的对抗中碾压对手的现实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可结果呢……

    没有一支部队将其作为后续主力机型进行发展的,原因很简单,别看垂直起降验证机人前表现得灿烂无比,待一切尘埃落定后,那架只飞了不到一个小时的垂直起降验证机便彻底报废了。

    中国腾飞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是验证试验用品,因此在材料和工艺上并没有采用高端的耐损用具,因此使用寿命方面不是很理想。

    然而这种苍白无力的解释糊弄糊弄外行还行,他们这些业内专家可就没那么好忽悠了,这种一秒真男人,拉胯后半生的事实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腾飞在涉及先进材料和加工工艺方面还存在极大的缺陷。

    正是因为没有解决这些核心问题,所以中国腾飞的高端战斗机都是以试验验证机的形势出现的,以至于在外界眼里,中国腾飞不断寻求技术突破,貌似创新致死。

    可在业内眼中,中国腾飞这种做法根本就是愚蠢到家的表现,甚至可以说与新德里阿三那种好高骛远没有本质区别。

    如果中国腾飞有志于战斗机研发,就应该安下心抠出一个成熟型号,然后再在这个型号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才是。

    成功集团、东北集团乃至宏通集团都是这么一点点发展起来的。

    可中国腾飞似乎不屑于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迈进,总给人一种急不可耐的想要一步到位的飞越敢,结果就是用力过猛,适得其反。

    正因为如此,不少总部的专家和领导都不止一次的感慨,要是中国腾飞能在保守的轻型机和激进的试验验证机中间找到一个相互融合的平衡点,绝对能趟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问题是,这种平衡点需要的可不单单是简单的技术和工艺,更不是某个单项的创新性成就,而是一个具备丰富经验的航空设计方面的大师以及一支能够兼容并蓄且执行力极强的超级团队。

    中国腾飞不缺技术,更是在制造工艺上独领风骚,偏偏缺乏这样大师级的航空设计大牛以及跟大牛配合的顶级研发团队。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大师和团队可不是想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国内航空工业发展半个多世纪,举全国之力也就培养出一个大师外加15个核心团队。

    一个大师自然是十号工程的总师,15各团队其中一个就是十号工程团队,当然了,现在十号工程研制完成,这个团队已经升格为20号工程团队。

    剩下的05个则是歼—11系列研发团队,因为还需要依靠俄国的技术输出,因此这个团队的独立性稍弱,只能算半个。

    然后……然后就没有了。

    国内不是不想多培养几个,问题是这种事情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苦功连个水花都翻不起,就别说成效了,因此国家即便加大这方面的扶持力度也只能静静等待。

    如此情况下,专家们也只能哀叹中国腾飞的不幸,空有一身本身,没有核心团队和大师的引导,终究只能在战斗机这个领域做个默默无闻的配套。

    这不单单是中国腾飞的不幸,何尝不是整个国内航空工业的悲哀?

    然而在此时此刻,随着汤莉莉将FC—23重型舰载战斗机的三维图展示出来,在场的无论是专家组的专家还是海军的领导和首长,都在心底里冒出一个震惊无比的想法,那就是他们今天极有可能见证国内另一位航空设计大师以及围绕这位大师的那支研发团队的诞生。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原因很简单,屏幕上的FC—23完美的将中国腾飞犹如精神分裂的保守与创新完美的整合在一起,并在形成一个极具现代感的平衡点。

    试问,没有大师的提纲挈领,没有利害团队的穿针引线怎可能做到这一步!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这性能……

    之所以有如此的感慨,原因很简单,看看屏幕上FC23重型舰载机的气动布局就知道,中国腾飞算是把精神分裂完全治愈。

    没办法,那种保守与创新的统一实在让人想不感慨都难。

    将FC23重型舰载机归于保守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整架飞机的气动外形可谓是中规中矩,用业内的行话来说就是传统的常规布局,既没有鸭翼的加成,也没有全动垂尾的炫技,更没有科幻大片的既视感,整体的冲击力并不强。

    然而就这么将FC23重型舰载机完全划归为保守同样有失偏颇,不说别的,单说那对近乎于菱形的机翼,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来的。

    要知道这样的机翼构型除了能够增加升力,提升载荷的同时,与流线型的机体一道,可以组成近乎于飞翼式气动布局的全升力体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飞机的升力系数,间接降低整机的结构总量。

    然而关键不止于此,由于机翼的菱形结构布局,与水平尾翼的前掠式菱形构造组成边条平行结构。

    在场的中评专家组惊叹就惊叹在这个地方,尽管FC23重型舰载机的气动布局采用的是常规结构,但却在常规结构中融入了当今航空界最前沿的雷达隐身特性,其中的“平行法则”便是最为明显的例子。

    发现这个特性之后,专家组的专家们再看FC23重型舰载机的眼光可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忽然发现,平平无奇的FC23重型舰载机其实每一处细节都隐含着隐身性能。

    因为除了菱形机翼与水平尾翼是按照“平行法则”设置外,进气口与机身连接处形成的整体边条翼后掠角仔细观察的话与机翼前缘的后掠角度完全等同。

    即便是为了处理蚌式进气道,而在进气口做的V字型结构处理,其倾斜边条也与同样是V字型垂尾一道,暗合隐身战机气动布局最重要的“平行法则”原理。

    换句话说,FC23重型舰载机那平平无奇的外表内里,藏着的去也是超越以往所有作战飞机的碾压优势,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让在场的中评专家组的专家们惊叹到无以复加。

    原因很简单,这就跟跟仙侠中的绝顶高手一样,并不是花里胡哨,看着NB的人就真的NB,往往是那些外表邋里邋遢,玩世不恭的普通人极有可能才是法力最强的一位。

    航空器的气动原理也是一样,先进的气动布局叠加的设计谁都会做,然而那种返璞归真的简单设计却不是所有人能够把握的,就更别说在这种简单的设计中融入了隐身的特性,那就更是把这种简单推向一种难以企及的不简单。

    试问如果没有大师级的人物把关,没有一支经验丰富且能力强大的团队运作,怎么可能做到这一步?

    然而众人惊叹于FC23重型舰载机背后的大师和超强团队时,汤莉莉却没有再给场间众人遐想的时间,抚了抚鼻梁的上的眼镜,按下手中的激光笔,屏幕上的那幅FC23重型舰载机三维立体图上立刻闪出一连串的字,汤莉莉拿着手里的激光指示器,将红点打到屏幕上的字上,清脆的话音透过扬声器传遍整个会场:

    “这是我们FC23重型舰载机的具体性能指标,整机的长度为168米,翼展116米”

    说着,汤莉莉用手里的激光笔在屏幕上的FC23重型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