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却道寻常 >

第134部分

却道寻常-第134部分

小说: 却道寻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今天有人建议我说我每章结尾都写得太好了,收的太完美固然不错但很难吊足读者胃口,这建议不错,以后情况允许我也要尝试着断章手动狗头

    再次祝贺大家新年快乐,一会儿自然还有一章。

 第103章君子不争

    离开晋城的这段时间里足以称得上是风平浪静,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只是让人奇怪的是二皇子李宣仍旧停留在晋城当中不曾离去,就连本以为会插手其中的皇后和太尉的人也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一切都透露着不同寻常。

    “崔大人今日怎么有此雅致?”

    晋城很大,自然就很热闹,但太守府门前很清静。

    晋城太守崔崖思手段很辣,办事果决,为人干练。

    虽然他的狠辣只对敌人,这些年死在他手里的长林修士数不胜数,大唐往东一方太平七成功劳都在崔崖思手上。

    此刻太守府内,书房当中,李宣看着满脸认真写着书法的崔崖思出声问道。

    虽说大唐最大的麻烦都在南北两侧,东方相对来说要轻松很多,但身为一方太守身上总是有着做不完的事情。

    尤其是今日李休刚刚离去不久,估摸着行程过两天应该就到子午谷了。

    “吴王客气了,下官只是一时手痒而已,哪里来的雅兴?倒是殿下今日看起来心情似乎不错。”

    崔崖思没有抬头,因为他手上的那副字还没有写完。

    “崔大人虽然远在晋城,但是您的字可是闻名京都,就连子非的字和您的比起来都是逊了半筹。”

    李宣走到桌案之前低头打量着那副还没写完的字,眼神微亮,出声夸赞。

    子非的字很好,这一点许多人都清楚,无论是三圣斋还是小南桥到处都有他的笔迹。

    相较来说崔崖思留下的墨宝就要少很多,也珍贵的多。

    对于两个书法水平均可称之为大家的人来说,写得少的自然要比写的多的值钱一些。

    这个就叫奇货可居。

    崔崖思微微一笑,觉得这话甭管真假听起来倒是极为入耳。

    “子非为人如同苍穹皓月,下官可是不敢与其相提并论。”

    天下人无不敬仰子非,这话或许太过绝对,但可以代表绝大对数。

    “子非离开书院翌日便赶往了小南桥,镇守至今,更是在前不久的危难之中与关键时刻破境成就宗师力挽狂澜,如果将此次小南桥战役之功劳分做三份,子非便占其中之一。”

    李宣轻声道。

    这话倒是并没有说错,并不是在刻意的吹捧。

    “那不知殿下觉得下官这幅字与子非数年前在皇宫里写的那副有何差别?”

    崔崖思卷袖收笔,看着自己写好的那副字,脸上带着满意之色。

    如果要品一幅字的好坏不能单单只看外表的书法造诣,许多大家的造诣基本都是不相上下因此看字首重内涵与神韵。

    今天的天气不错,书房的窗户开着,阳光带着清新无比的空气从外面吹拂进来,桌上的纸翘动着边角。

    李宣迈步走到了他的身侧,低着头仔细的打量着这幅字,脸上的满意与钦佩之色越来越浓。

    “君子不争,好,好,好!”

    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李宣的眼神很亮。

    “好在哪里?”

    “好在形,好在意,好在其深意。”

    这就是三个好字所包含的内容。

    “当年母后过寿,子非便写了这一副字作为寿礼,现如今还在皇宫之内高悬堂上,每每看到都让人心旷神怡,不能自拔。”

    李宣拍了拍手,有些感叹。

    “当年子非仍是书院的学生,还未曾去过边疆,因此写这幅字的为了更重其意,君子不争四字搭配上子非独有的洒脱与傲意显现出了世上少有的风骨,还有睥睨天下的意气风发。”

    “本王在书法一道也算是浸淫许久,但论起形意神来说,差子非远矣。”

    摇了摇头,他的嘴角扬起了一抹苦笑,而后指了指桌上的这幅字继续说道:“至于崔大人这幅字与子非则是大不相同,虽说都是同样的君子不争四字,但无论是笔法还是笔力都截然不同。”

    “子非的字如同梅岭内飘飞的花瓣,狂风下弯曲的绿草,随性而为,水到渠成,从不刻意所求,信手拈来,注重意和神,往往能够在不经意间将整幅字推到一个让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而崔大人下笔苍劲有力,笔画刚正,笔锋犀利,整幅字上的铁血气息扑面而来,完全是军中的手法,君子不争四字就像是锋利的长刀一般直入人心,好,实在是好字。”

    李宣正色道:“小王虽然眼拙,却也能看出崔大人此幅字并不逊色子非那副,二者难有高下之分。”

    他的神情很平静,脸上甚至还有笑容残留,看起来就像是真的很欣赏这幅字一般。

    崔崖思看着这一幕,心下微沉,口中却是笑道:“殿下过谦了,如果在书法上没有很深的了解的话,是绝对说不出在这样一番评价的,索性今日闲暇,下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不知殿下可否解惑?”

    “崔大人但说无妨。”

    窗外的风卷过枯黄的叶子在院中晃荡,一位端着水盆的下人看了一眼然后匆匆而过,片刻后便又有一人拿着扫帚赶了过来,将飘忽不定的叶子扫走。

    院内重新恢复平静。

    崔崖思举起了那副字,然后看向了李宣。

    “殿下可知晓君子不争四个字有何含义?”

    这四个字很好了解,便是街边仅是粗通墨的代信先生也能知道,更遑论唐国二皇子呢?

    “自然知晓。”

    李宣的眼神有些变化,脸上的笑容并未消失。

    “既然知晓,那殿下为何还要去做呢?”

    君子不争,指的自然是那个位子。

    无论是当初子非所写还是现在崔崖思所写指的都是同一件事。

    大唐很强,所以只能从内部瓦解,如果君子不争,皇后放手,整个大唐上下一心的话,李休又何必来走这一遭?

    那些人又怎么敢堵在两开河与子午谷?

    “这天下的道理有很多,知道这些道理的人更多,但遵守道理的又有几人呢?”

    李宣侧目看了过去,脸上的笑容愈浓。

    两个人的视线彼此对视着。

    “何况君子不争,本王也算得上君子吗?”

 第104章很蠢的一番话

    君子不争,首先着重的是不争,然后才是君子。

    何谓君子?

    上古大圣曾经为君子二字定下了广义,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无惧。

    自上古流传至今君子二字又在许多层面被细分成了许多形象,比如行为坦荡,重意轻财,不立危墙,谦逊守礼,往大了说治国平天下,往下了说是修身与齐家。

    但从没有人能够详细解释这简单的两个字具体有什么含义,子非行为浪荡,爱去花楼,但他是众所周知的君子,李休骄傲自负,生性淡漠,但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也称得上是君子。

    这两个字本就矛盾,所以便有了伪君子三个字。

    后来潜移默化当中有一种说法最被人所认可。

    君子是一种态度,对己,对人,乃至于对待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

    陈临辞性情高尚,淡泊名利为君子。

    醉春风独饮相思,甘愿赴死亦是君子。

    但现在李宣却说他不是君子。

    他的脸上仍旧带着笑容,眼中的神情却极为专注。

    君子不争,但他争。

    崔崖思盯着他看了半晌,脸上的表情已经变得冷淡至极,他放下了抬起的手臂,放下了手中的那副字。

    “那就请殿下在这晋城之内多留一些日子。”

    李宣满不在意的耸了耸肩,显然心中早有预料。

    “崔大人且放心,在关于李休的消息传来之前我哪都不会去,你也无需担心母后的人会插手,只要我在这里,我们的人就不会动。”

    “最好如此。”

    崔崖思将那副字放到桌面上,然后推门向着书房之外走去。

    却听得身后李宣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如果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太尉的人选择了插手,崔大人打算怎么做?”

    崔崖思的脚步微微一顿,旋即说道:“世子殿下之前打算怎么做,下关便会怎么做。”

    这是要让大唐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二皇子的意思。

    看着那走出书房渐行渐远的身影,李宣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有些诡异的笑容。

    走出了书房回到了陈知墨养伤的院子,崔崖思的脸色绝对称不上看,他是陛下最忠诚的心腹,自然不希望看到两位皇子因为夺嫡一事而闹得整个大唐乌烟瘴气。

    李弦一是长子,那个位子本该就是他的。

    若是他昏庸无脑,弄权养奸也就罢了,但太子自从监国以来每一件事都是处理的恰到好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手段极为老练,是在合适不过的下任唐皇人选。

    “你今天还真闲。”

    刚进屋子,转身将门关上,崔崖思便听见了陈知墨的调侃之声。

    “看样子你恢复的还不错。”

    将门关上然后看了一眼窗外,他走到了床边坐下。

    陈知墨半靠在床头上,神色看起来有些疲倦。

    “只要死不了,都是小伤。”

    他咧了咧嘴露出一个笑容,说道。

    “结果如何?”

    崔崖思摇了摇头,然后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觉得有些烦躁:“如果写了四个字就能解决的话,当初子非早便解决了,又何须轮到我?”

    “既然早就知道结果,你又何必心烦?”

    陈知墨将身上的被子掀起扔到了一边,好奇问了一句,屋子里满满的都是汤药味道。

    “陛下有三个儿子,太子虽然性子浪荡一些,但处理国事却毫不马虎,称得上是天下楷模,小皇子还未满十岁,又是偏妃所生,平日里在宫内深居简出,常常跟在太子屁股后面打转。”

    “只有吴王,二皇子乃是当今皇后亲生,背后也有着太尉和其他大臣的支持,夺嫡之心昭然若揭,毫不掩饰。”

    这话犯了忌讳,有些大逆不道。

    但崔崖思的脸上却毫不在意,有的只是冷淡。

    陈知墨轻轻皱了皱眉,没有说话,因为事实的确如此,虽然没人说出口,但整个庙堂之上几乎都是心照不宣。

    “现在是个机会。”

    崔崖思看着他,神情严肃,认真道。

    “崔大人所指何事?”

    陈知墨轻轻咳嗽了一声,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凝重。

    “我是晋城太守,晋城是我的地盘。”

    这话很危险,所以陈知墨的眉头皱的更深了一些,他的身体也渐渐坐的笔直。

    “我的地界自然由我说了算。”

    太守府内很静,此间院落又是陈知墨休息的地方自然更静,下人们远远守在门口没有吩咐便不会走进来。

    陈知墨从床上坐了起来,双脚放到地面,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凝视着崔崖思的脸。

    这样的目光很深,像是能够看穿人心看透一切。

    崔崖思并没有掩饰与避讳,他清楚在面前这个算力并不逊色与李休的书院首席面前没有遮挡的必要。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道:“如果从今以后再也没有李宣这个人,我想大唐应该会安定很多。”

    门外院子中种着一棵梧桐树,传说梧桐树乃是居住凤凰的神树,但院子里这一棵就只是普通的树而已。

    树上没有凤凰,只有一窝落燕,即便在秋日也是不肯离去。

    崔崖思的声音落下,窗外的燕子跟着叫了几声。

    比夏蝉亮,却没有夏蝉安宁。

    陈知墨也沉默了一会儿:“如果你不想将整个大唐东方拱手让出,那么我劝你最好打灭这个念头。”

    李宣是陛下的儿子,无论以后与李弦一之间如何起码如今他是殿下的儿子,而且是殿下最喜欢的儿子。

    这也是吴王敢于太子争那个位子的原因之一。

    如果崔崖思将李宣斩杀在了晋城,那么要不了几天他的脑袋也会跟着搬家,然后整个大唐东方所有的官员派系跟着重新洗牌,大唐内部会无法维持平衡,不在安定。

    这很危险,李休之所以明知会死也要去姑苏城就是为了让大唐内部不乱。

    “但这很值得。”

    崔崖思抬头看着陈知墨的双眼,他的眼神很坚定。

    李宣若死唐国固然会乱,但只能乱一时,从那以后天下人将没有选择只能站在李弦一身后,太尉齐秦也会站过去。

    短暂的混乱换来长久的安定,他认为这很值得。

    “你不是个蠢人,既然不蠢,那么就不要再做蠢事。”

    陈知墨也看着他的双眼,认真道。

 第105章吃饱喝足然后上路

    何为蠢事?

    要杀李宣,这就是蠢事。

    李宣可以死,未来也一定会死,但要看时机,要看全局,要权衡。

    李休将他作为质子带在身旁便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如今李休将他留在了晋城便意味着这个最坏的打算已经无法完成。

    李休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他认为不行,而你却要做。

    这就是愚蠢。

    “人之一生一定要忌惮着许多东西,做任何事看的无非就是值得二字,李宣死后如果真像你说的那么容易倒还好了,虽然国师与太尉对立争执,但归根结底都是大唐的臣民,如果因为意见相左便行此事,你认为陛下会站在哪里?”

    陈知墨起身走到窗前,目光远远落在树上的燕巢当中。

    “许多话今日不妨挑开了,国师,首辅,太子是一方,皇后,太尉,吴王是一方,书院与陛下固然偏向太子但说到底终究只是自己的人的事情,如果吴王死了这件事就会变得很大,无法收尾。”

    “很多人都在等,等着最后大势所趋,等着最后退无可退,到了那时再杀便是天理,与现在不同。”

    都是杀人,晚杀与早杀都会死。

    但就如他所言,大势不同,道理不同。

    所以现在杀不得。

    “所以书院这些年在做什么?”

    这一次崔崖思沉默了更长时间,而后方才开口询问。

    “自从李帅战死,陛下闭关,院长消失,大唐就变得乌烟瘴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