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道寻常-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还是红袖不愿意,她在南雪原清苦惯了,性子也磨砺的淡了许多,只想有一间不大不小的院子足够居住便足矣了。
梁小刀拗不过她只得答应下来,于是就有了这杨柳里。
李休要见的也正是红袖。
无论是在三七崖还是前往徐州城的一路上,又或者是徐州城前的分别梁小刀始终没有提过这件事,这自然不是他不担心,不想念,而是他知晓李休此去长安城过于凶险,不能被私情影响。
李休很了解梁小刀,何况就是因为这件事过于凶险,所以才要在做事之前了了心愿。
他走到那两棵柳树门前站下,看着户牌上的杨柳里三个字,感受着四周传来若有若无的几道游野修士的气息,知晓这是梁小刀担心红袖所暗中留下的安排。
昏沉的天空压抑着大地,寒风吹拂地面卷动着小石砾敲打在青砖上,四下安静无比,旧三巷里没有半点声音,门前的柳树却仍是枝繁叶茂,在这浑浊的天地中摇曳着身躯。
并不倒下。
ps:说一说更新的事情吧,最近越来越慢了,三两感到惭愧,解释一下原因,因为三两总是会感到莫名的焦虑,静不下心,可能因为生活中的琐事,也可能因为作息不规律,写很怕无法静心,那样写的东西会失了水准,最近的章节都没有水准,这点我承认,大家也看得出来,很难调节,但我尽量做到更新稳定,好像说过好几次更新稳定的事情了,信誉有点挂不太住,尽可能逼迫自己一下吧,比如写不完不睡觉,总会写得完,嗯,没什么想说的了,之前说好了后半夜写完,结果发呆发到了现在,一会儿还有一章,写完再睡,告辞
第二十七章 小刀刀
李休很喜欢走这样的小巷子,就像当初在巴山城一样,走这样的地方一定要穿一身青衣,手里撑着纸伞,天边最好是朦朦青色,头顶有细雨落下,两侧升起袅袅炊烟。
脚踩在青石砖上,听着耳畔传来的沙沙声响。
这是很美也很舒服的事情,倘若将雨换成了雪自也别有一番意境,只是眼下只有轻易,没有纸伞,没有朦胧青涩,没有落下的雨雪,也没有升起的炊烟,只是门前的两棵柳树是在好看,柳枝拂过地面和墙面留下了浅不可见的痕迹。
门前的味道很好闻。
四周隐藏在暗中的游野修士并未有所动作,他们自然知晓李休和陈知墨以及青鸾三人前来,虽然心中惊讶但却没有阻拦,毕竟来人是李休和陈知墨。
李休在门前站了好一会儿,心里有些踌躇,梁小刀镇守徐州城很危险,他要去杀皇后同样很危险,这都是一去不回的事情。
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儿女情往往是最难忘与难缠的。
陈知墨摇了摇头走上前直截了当的敲了敲门。
李休深吸一口气,闻着口鼻当中的淡淡草木香气,冬季里这样的香气很难闻得到。
一会儿后,院子后方响起了一个声音,在询问敲门的是什么人。
这声音李休很熟悉,在雪原的一路上他听过很多次。
“是我。”
他开口应了一声。
院子内沉默了下来,似乎是在回忆,又似乎是有些不敢相信,然后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院门打开露出了后方并不奢华但却十分干净的院子,红袖拉开了门,她的目光放到了李休的身上,眼眶一红。
然后偏头看了看左右发现梁小刀并不在此处,于是眼眶更红。
二人是熟人,自然也无需客套,红袖让开了路,李休径直走了进去,陈知墨和青鸾跟在后头。
院内干净,也安静,几人站在院中都没有说话。
红袖在看着李休。
李休则是在看着屋门口一旁骑在小木马上的稚子,看起来不到两岁的样子,长得很是可爱,胖乎乎的小脸肥嘟嘟的憨态可掬。
这是梁小刀的儿子,李休能够从中感受到与梁小刀一般的血脉气息。
他看着那个小胖子,沉默了下来,许久不曾开口。
在荒州的这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总是不停地听梁小刀吹嘘自己能够直捣黄龙,回去之后孩子说不定都有了什么的,只是每一次李休都没有放在心上,权当做是个玩笑话。
只是想不到这玩笑话也有成真的时候。
“他叫什么名字?”
沉默了半晌之后,李休率先开口问道。
红袖笑着道:“小名叫小刀刀,大名要等他父亲回来再起。”
小刀刀?
李休看了她一眼,心道哪有和自己父亲起一样名字的道理?
红袖也不在意,她觉得很好。
李休也就不在意,只要她觉得好便好。
李休走过去蹲下身子看着小刀刀,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笑容,是那种真正开心发自肺腑的笑容,他看着骑在木马上的小人儿,小刀刀也在抬头看着他,胖乎乎的小脸抖了抖,那双大眼睛当中充斥着好奇之色,就像是在看一个很好看的东西。
对于小人儿来说,他在这小院子里生活了这么久,一切东西都已经看得习惯了,突然出现一张这么漂亮的脸,比自己母亲的脸还要漂亮,他很好奇,于是抬起肉乎乎的小手摸了摸。
李休脸上的笑容更浓,犹豫了一瞬后也抬起手捏了捏小刀刀的胖脸, 小家伙儿竟然笑了起来,肉嘟嘟的很是可爱。
他放下了手,轻声道:“等我解决完城里的事情,就带小刀回来,然后请陛下为你们赐婚。”
说完这些话后他没有停留转身走出了杨柳里,离开了旧三巷。
红袖没有说话,她轻轻地摸了摸小刀刀的脑袋,然后有泪水从眼中无声的流出,小刀刀睁着眼睛伸手要抱抱,笑声很好听,像是天籁。
他原本打算多陪红袖待些时辰,多与她说一说这几年里发生的事情。
但在看到那个小家伙儿之后所有的话就都咽回了肚子里。
在这破旧山河,昏沉天地当中,那小家伙就像是透过云层的一缕阳光,笔直的照在了他的脸上。
陈知墨看着李休说道:“看样子你的斗志高了不少。”
李休安静行走,并不说话。
他的斗志从来没有消磨过,只是这一次的胜算实在太低,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做这件事,只是现在看来他有些时候即便想死也不能死。
抬头仰望着天空,护城大阵笼罩着整座长安城,白雪自天空生出却不能落在地面,李休自从那日离开老弄堂后一直想的便是苍穹之上的事情,前往荒州也是因为如此,交友,扬名,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拥有足够的威望和话语权,从而更好的号召天下人应对苍穹之上。
所以忽略了唐国之内,也忽略了知白。
知白是个才智双绝的人,虽然性子谈不上狠辣,但是对付敌人却是决绝的很,一般出手很难会留下什么破绽,只是李休太难对付,因此几次三番交起手来都是半斤八两。
只是李休想不到的是知白竟然能够联络皇后,设下此局,堪称绝杀。
风雪不会落下,长安城内却是更冷了许多,街道上的行人仍旧很多,只是和从前比较起来少了不少。
这一次他行走在街道上并没有任何掩饰,径直朝着东宫方向走去,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各方势力和皇后等人就会收到他进城的消息,但他不在乎。
事到如今再智计如妖也没有用处,就只剩下了鱼死网破这一条路可以走。
这很鲁莽,却是唯一的方法,不容置疑,也不容选择。
东宫门前的人很多,但很肃静,没有人发出半点声音,因为在东宫门前的这些人全部都是李安之手下的巡城卫,至于太子手中的太子六率有一半驻扎城外来不及进来,剩余的半数则被皇后的人看守了起来。
李安之一身铠甲披着披风站在东宫门前,他的身姿挺拔,一只手按在刀把上,仿佛随时都会抽刀而出,强大的武意震慑四周,守护着东宫无人敢犯。
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或许没人相信李安之这个皇后的心腹竟然会站在太子这一头。
东宫一侧的街道上响起了轻微的脚步声,李安之侧脸看去,眸光闪烁。
在那里走出了三个人。
李休迎着李安之的视线看了过去。
这一次他再次回到长安城,迎接他的还是自己的这位二叔。
只是这一次没有了十里红妆。
两侧清风落下,李休对着李安之行了一礼。
“侄儿想杀人。”
很平淡的一句话,苍穹之外的雪花却散了个干净。
第二十八章 东宫
当年李来之与唐皇内外节制,震慑天下,李来之不死,雪国不敢犯,皇后不敢反。
只是可惜如今李来之已经死了近二十年,唐皇也闭关了近二十年。
死人只能够用来让人敬仰,却是无法做到震慑宵小,皇后的计划很靠谱,只要她掌控着护城大阵,杀了太子,囚禁唐皇,那么吴王就会是新的皇帝,事后有吴王作保,她这个犯上作乱的逆贼最终充其量就是打入冷宫,永世不出罢了。
这样的代价她承受得起,只要没死总会走出那个地方。
黑云在天空当中不停聚散,雪花却从未停止落下,护城大阵就像是一枚巨大的蛋壳将整座长安城和长安城内的所有人全部都困在里面,李休想杀人。
他很早就之前就如此想,当年回到长安城的刹那他便想着杀了皇后。
因为皇后是当年李来之亡故的参与者,虽说直接导致李来之身故的是杨妃,但皇后却是一个引子,引子很不起眼,但凡事想要走到最后总需要一个引子来当做开头。
就像当年慕容英杰设计谋划知白与许骄人,所以先扔出了李休这个引子,所以才能够覆灭长林,肃清江湖。
萧泊如被万众追杀是因为他去了一趟绿海身负重伤。
陈落死战青角司力保萧泊如是因为李休一路上以命护持。
他站在地面仰望苍穹之上,指上的小花从未停止摇曳过,所以他才会去了荒州。
这些都是引子,也是万事开端,结束前的挣扎。
只是唐国不能乱,而且皇后很难杀,所以李休一直就只是想想,并未付诸行动。
他想杀人。
李安之看着他,背后长披随风而起,作响就像是两军对垒决战之前所吹响的号角声。
“人并没有那么好杀。”
李安之守在东宫门前近一月的时间,始终是寸步不移,他没有去杀皇后就是因为皇后很难杀。
李休看着他,没有说话。
李安之侧开了身子,身上铠甲发出铮鸣之音,他冷漠道:“但你想杀,那便杀!”
世上有很多没有把握的事情,你总不可能因为没有把握就不去做。
总要试试才知道。
二人的关系从来谈不上好,二十几年来也未曾见过几次面,何况之前李安之的立场还是一个问题,直到他离开长安去往荒州的时候方才知晓了真相。
感情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你与人朝夕相处自然会有感情生出,李休与李安之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彼此毕竟是叔侄,有着血脉关系,在确定了彼此值得信任之后心底的感情自然而然就会生出。
几人走进了东宫,长安城内数得上名字的数百位官员全部都聚集在此地,皇后反叛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唐皇被囚禁,太子就是唯一的希望。
东宫也是最后的火种,所以不约而同的每个人都来到了这里。
有句话叫做人多力量大,只是这句话放在这里并没有什么用处。
他们除了喝骂妖后之外什么也做不了,因为能够决定这场胜负生死的就只有五境宗师。
他们也大可以去投靠皇后,只是没有人愿意去,对于绝大多数唐人来说气节要比生死更重要,每个人都贪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怕死。
在这种关键时刻,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引来所有人的注意,东宫门已经近一月没有打开,眼下突然传来了开门声自然是吸引了无数眼球。
在院子里来回行走的官员们几乎瞬间就浑身紧绷的抬头看了过去,若是皇后到了,他们是宁死也不会屈服的。
目光落在了门口,众多官员的眸子微微一凝,旋即面色大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尚凌和宋大仁就站在这院内行走,如今见到走进东宫的那道身影那沉寂了月余的内心竟然是再度变得激动了起来,甚至那满是灰败之色的眼中都是随之绽放了一抹色彩。
有的人就是如此,他用一次次的行动证明了自己足够有能力,足以被人信任,无论是什么样的绝境只要有他的出现纵使是死局也能够带来一抹光亮。
很多人信任这样的人。
李休就是这样的人。
现在的东宫满是暮气,就想着即将结束的寒冬一般,压抑着苍生大地,冬季永远不可能见到春季,也注定会被春天所代替,东宫就像是这场暮色的寒冬,
尚凌与宋大仁对视一眼同时行了一礼,口中喊道:“刑部尚书宋大仁礼部尚书尚凌见过世子殿下。”
门外的事情门内的人自然也听得到。
宫殿中同样有很多人,太子,陈彦彦,杨飞鸿,丁仪,应子安,原左卫率副将,现左卫率统帅杨学平等等都在此处。
他们寸步不离的守在太子身旁,太子的伤很重,体内血脉被剥离,但自由行走却并不是问题,虽说修为同样被废,但气海丹田没有毁,日后总有修行回来的时候。
他们听到了宫门开启,然后齐齐回过了头,打算敞开大门去看一看。
旋即便听到了门外那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声,众人先是一愣,然后齐齐神情一震,就连李弦一脸上都是出现了惊喜之色。
不敢耽搁,急忙上前将门推开,看到了门外行礼的众多官员,接着又看到了走在前头的李安之和跟在后面的李休以及陈知墨等人。
陈彦彦长出了一口气,面色苍白了不少。
之前完全硬生生的撑着,不敢出现露出丝毫的颓败之色,眼下一口气骤然松了下来,他的面色变得灰白了许多。
不仅是他,一旁的许子冀和颜回以及其余几位官员都是如此。
不过虽然面色苍白了许多,但是精气神却远远高于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