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不可思议的山海 >

第212部分

不可思议的山海-第212部分

小说: 不可思议的山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纷纷败下阵来,而竖亥浑然不觉自己的本领之大!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第四百二十章 发动场地魔法卡,地理学

    赤松子猛然看向羲叔!

    老兄弟,靠你了,我请你来不是为了让你在这里啃萝卜的!

    羲叔看了一眼赤松子,又看了一眼竖亥,讲道理,他也没想到几个炼气士居然败的这么快,而同时也对竖亥各种惊人的论调而感到自己的不足。

    万里山河,如果没有踏足过那些地方,是绝对不可能有这些见解的,羲叔住在南交,过去也曾经听过南海的打渔人讲述,说南海之上,过去传说中,也曾经有烈火从海底冲出,变为大地,不过那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好,他们和你谈过了关于大地的一些地理,我这里,便把天与地合起来一并说吧。”

    “天与地交汇之处,便是四季的交替,我曾在南交,以南方七星宿出现在正南,来确定仲春的时节,此时民众进入耕地中耕作,鸟兽也会交尾繁殖,但是如果跨过了北户氏,向南海一路行走,过了传说中,因因乎所存在的南极点后,当地的居民就向北打开窗户以迎接日光”

    南交的土地,一半在太阳照射向南的地方,一半在太阳照射向北的地方,羲叔于是便问竖亥,这和天地是否有关联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竖亥便笑道:“我曾走过很多地方,我来告诉您吧,在西方的流沙之西,在先民国之西,在轩辕之丘,在不周之山,太阳落下的时间,比起东方的沧海,要晚上很多。”

    “在极北的地方,鲲鱼所游来的北冥之地,有着永夜与永昼的存在”

    竖亥道:“东极之地,光芒与黑夜同存,西垂之地,午夜之时依旧光明漫天,南方尽远之处,太阳的光辉向北而非向南,北方极冥之地,永昼永夜互相交替”

    羲叔也听得惊呆,问道:“我住在南交,只听过其中一种,我的兄弟们,有居住在其余三个方向的,但是他们也没有见过这么极端的情况。”

    竖亥:“所以我认为,大地与天,是互相呼应的,天理与地理之间,是真正存在着一片看不见的力量的,或许真的是世间的气吧,也或许是更伟大的一种威严?”

    “这,还不知道。”

    羲叔思考而不说话,赤松子看到这样一幕,便懂了,这老先生也是败下阵来了!

    正是这时候,赤松子借口肚子疼离开,正撞见寻找声音晃过来的妘载,顿时眼睛一亮!

    “快,徒弟,现在正是大家需要你的时候!”

    赤松子截住妘载,倒是憋住了还没问“梦中老头”的事情,毕竟那个事情现在不重要,重要的是竖亥马上要把他们打一个来回了!

    丢人啊!

    妘载听说了竖亥这个人,也是大吃一惊。

    地理学家?

    等等,这个名字好熟悉啊!

    作为一个地质勘探的人,妘载当然知道上古时代传说中最早的大地测量员是谁,于是只是稍微思考,便想起来竖亥的身份了!

    海外东经中所说,是天帝命令竖亥,从东极走到西极,一共走了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拿着算筹,左手则是指着青丘的北面。

    而在《淮南子》中,则是说竖亥是大禹的臣子,和另外一位地形测量员“太章”一起工作,而在淮南子中,便说竖亥是从北极走到南极,而太章则是从东极走到西极的人了。

    于是妘载连忙去看这个老祖师,而当竖亥见到妘载的一瞬间,目光顿时大亮!

    那就是眼中有精气神要冲出来一样,当时竖亥便明白,这个年轻人,必然就是自己要见的人了!

    开门见山,无需多言,妘载过来,回应竖亥:“黄帝曾经说过,天地之间的交汇处,就是气。”

    竖亥问道:“如何讲呢?”

    妘载道:“您也是巫,不必我来讲述传承中的东西,但是用炼气士们的说法,是阴阳二气交汇而生万物。”

    竖亥听了,不免笑出声:“不,不,不。”

    他连说了三个不,随后似有些失望的道:“你是能说出水土异也的人,我在南方,听说你对于山川地貌,水脉治理有独到的见解,但你,却用这种话,来搪塞我吗?”

    然而让竖亥没想到的是,妘载竖起手来,示意他听自己讲。

    古人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对于天地的探索,在某些神秘领域或许比后来人更强,然而对于妘载来说,在山海时代谈论到各类地理,那到了这个领域,就是我的专场了!

    发动场地魔法卡,地理学!

    你这个二级科目地图学的人,是不可能比得过我这个一级学科地理学的人的!

    因为我已经涵盖你了!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妘载对着竖亥说了这一句话。

    这是地理学不少人都知道的一句话,来自于东汉的地理学祖师爷王充,他对于天文,人文思想,以及古地理有着极其深刻的研究。

    地理学的祖师爷有很多,单说东方的,在山海时代的大禹、伯益、夷坚。

    山海经中的《山经》有人认为就是他们所写的,一般认为大禹走过那些地方,伯益取的名字,而夷坚把它们记录下来。(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然后,就是竖亥和太章,至于后面历代,都有一些专注于大地奥秘的人,不过这些地理勘察者在古代没有特定职业称呼,他们的主职工作,可能是思想家,可能是教书先生,可能是朝廷官员,也可能是游子游侠

    “气交有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妘载再引用黄帝的一句话,紧跟着便道:“我说一下四季来表达我的观点吧,一年中冬至日为阴之极,应该气候最冷,夏至日为阳之极,应该气候最热,故天之太阳为夏至,天之太阴为冬至。”

    竖亥点头,又不解的问:“这是天地的变化,那么,有什么特别需要明白的呢?”

    妘载道:“然而大地有一个白天吸热,夜间散热的过程,所以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立春三节气达到积寒的高峰,即地之最寒冷在冬至后三节气,立春一到,气候便开始温暖。”

    竖亥眉头皱起:“何谓节气。”

    妘载微微一笑:

    “那,你且听我道来”

 第四百二十一章 人与自然

    二十四节气正是农耕时代,经历无数次修订历法的产物,它们的测定原理,在后世已经弄清楚的情况下,自然不算什么太大的秘密。

    但是在古代社会,尤其是上古时代,这完全属于无中生有的成果,而竖亥自然也没有见过这种,能把四季十二时,划分到二十四这般细致的历法。

    这让竖亥陷入深深的震惊之中,而另外一边,赤松子也在反思自己。

    一个二十四节气就把这个家伙干掉了,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样装逼呢!

    看来还是之前被对方绕进去了。

    “但是,节气并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能如此运用的,你如果一直向西走,涉过流沙,远及大夏,在西垂之地,二十四节气就不再适用,但那些地方,却也有自己的一套历法。”

    竖亥对此表示同意:“我去过很远的地方,在西极的先民国处,他们就有自己的一套历法,和中原的大不相同,和东方沧海的更不一样。”

    妘载点头:“所以,这就是水土异也,事实上,也可以看做是天地异也,这个天字,是气候,这个地字,是地形,山川、湖泽、土壤、植被、飞禽走兽、部族风俗,都大不相同。”

    “你问我山川地貌,与水脉治理的见解,我也能在现在告诉你了。”

    妘载对竖亥道:“大凡地形是,东西方向的叫纬,南北方向的叫经,山高大沉重,水流动不居;高而朝阳处促使万物生长,低而阴暗处加速生物衰亡;丘陵高耸,山峰雄伟,溪谷低洼。”

    “湿热瘴气使人喑哑,邪恶风气使人耳聋;森林之气使人腿瘸,木林之气使人背驼,河岸之气使人脚肿”

    这些是地形训中的原话,妘载对于这个是背的滚瓜烂熟。

    跟着赤松子这么久,妘载当然也能绉绉的憋个两句,而且这种语气与措辞,才符合这个时代巫师们神神叨叨的交流。

    “部族的,居住在各地之人的心理、生理的特征和性格,都和他们生活的地形气候特征相类似,并和这些地形气候特征相呼应。”

    “但是这些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

    妘载抽出自己的斧头,平举然后松开,斧头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为什么斧头会向大地坠落,而不是向天空升起?”

    “为什么金石产生于大地而不是在天空?”

    “江河流淌了数千上万年为什么不会干涸?”

    竖亥不假思索:“因为大地拥有伟大的力量,成,可束缚万物,怒,可倾覆万物。”

    他感觉到自己貌似触及到了一点真正的大地之理,而妘载则是道:“我认为,真正的地理,要看到一切自然现象的本质,就像是江河流淌数千上万年而不会干涸,是因为天地之间,自有一套循环水力的规律。”

    “但是大洪水的诞生,就是因为这个规律被打破,大雨失常,不断灌注江河;大地回春,冰雪消融化为巨水;沧海上大气流动,灼热的风与寒冷的风交汇产生暴风,卷起了惊天的海啸”

    竖亥心有激动,便说了明邑组观察月亮与潮汐的事情,而妘载听完之后,真正是惊讶不已。

    在这个年代,居然就有居住在沧海中的岛屿部落,开始观察潮汐与日月的关系了?!

    “这种天地间的力量看不见而摸不着,却又真正存在。”

    竖亥询问:“那,问题在此,你之所以敢改道河流,就是因为找到了这种规律吗?难道说,你已经得到了大地之理?”

    妘载谦虚道:“大地之理是不能从一片土地来探知所有的,你从平原走到丘陵,丘陵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循环,从丘陵走向沼泽,丘陵的动物不能在沼泽生存,你从沼泽走到沙漠,你会看到那里的动物都是白天躲藏而夜晚出没。”

    “把东方的水引去西方的沙漠,沙漠会不断的吞噬水流,那么水去了那里呢?”

    “在天地的循环之中啊,我告诉你,世上可以依此来划分的,天与地互相影响的很多状态,都是由气候带所形成的”

    竖亥在问,妘载在答,而不论是何种问题,妘载都能给出解答,甚至还有一套严密的逻辑,竖亥逐渐出神,直至最后,他感慨道:“如此广阔的天地之理,未曾想居然会在这样一片不大的土地上听闻,也难怪这里的人们衣食无忧,传颂歌谣,能合适的运用天地之理,这才是造福于世间的圣贤啊!”

    妘载吓了一跳,圣贤这种名头可不好拿,但竖亥就像是一个学到了很多知识的学子一样,恭敬的对妘载行礼,并且口称“大载”而退!

    “我将离去,不负大载所教,观世间山川土地,江海湖泽之本质,学得天地理,教化万民,使其知天时而认地利,再著竹简,广传大载之名!”

    竖亥此时气势昂扬,正欲立刻离去,远走它方而观测诸多天地变化,他向妘载询问,这卷未曾写下的竹简,将和他过去所记述的那些人完全不同,然而妘载却制止了他。

    “人地理,也是地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啊!”

    妘载想了想,忽然道:“我觉得你可以把两个结合起来么,人的现象,也会触及到天地之理的本质的,你看,像是我们这些炼气士,就是一直在这么做啊!”

    这话讲完,几个炼气士纷纷点头,并且争相道:

    “此言不差,载说的极对,我们就是为此而一直修行的啊!”

    “是啊,修了上百年,天地之理的本质,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诶!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啊!”

    竖亥顿时为几个炼气士的探索与求知精神所感动,连忙行礼道:

    “诸位都是探寻天地之理的先行人,是造福世间众生,使其衣食无忧的引导者,为万民开福祉,此精神之远大,上比日月之辉光,还请诸位受我一礼!”

    炼气士们顿时很满意!连连摆手,言“分内之事”而已!

    你看,这个逼不就装回来了么!

    阿母的,有个徒弟是真的舒服啊!

    竖亥说请妘载为这不曾书写的简牍赋予名字,神情诚恳而认真,妘载想了一会,忽然抱着有点搞怪的心态,对竖亥,以及所有炼气士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

    “这,就叫人与自然吧?”

    是啊,人与自然!

    上古实地考察节目!

 第四百二十二章 远方的家乡

    当远方的云雾汇聚,天空中再次下起雨水的时候,竖亥已经走了很久了。

    业站在大江的对岸,他靠着一艘船舶渡过了江水,对岸的山野已经开始恢复生机,胥敖离去之后,对这里造成的破坏,也在日益的被天地自己修复着。

    天地的力量是伟大的。

    业来到这里,并不是要走,毕竟他才去到南方半年而已,他在这里送人。

    有人从中原跋涉而来,至此间,来见业。

    有很多的东西需要送回去,除去业自己在南方的报告之外,还有一些人的家书。

    九黎氏的联名简,崇伯对于有崇氏的安排,祝融回报帝放勋的简信和一个包裹,风融氏递向中原寻找自家巫师的讯息,还有象寄给自己大哥的消息,以及赤方氏人寄给阿红的祝福,包括一枚特殊的简牍。

    那是义均的挑战信。

    因为简牍的数量很多,所以就一起被业带了过来,而业身前的两人,郑重的接过了包裹,向业行礼。

    “老烦老天神远行!”

    在业身前的人,正是曾经来过南方的,伏羲氏的六大辅佐之一,天神视默。

    而视默身边的人,头角峥嵘,丰神俊朗,向业行礼。

    他叫做先龙,是上代西岳吕伯夷的孙子,当代西岳吕咨伯的儿子,年纪比业要小一些,跟随老天神视默修行。

    海内经中所记述,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他们和幽都山处于同一章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